重磅!全球科研城市50強名單出爐 擁有中科大的合肥國內排名第七

2020-12-07 百家號

2018年11月1日,英國《自然》增刊「2018自然指數-科研城市」發布。

《自然》

《自然》(Nature)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學雜誌之一,首版於1869年11月4日。與當今大多數科學雜誌專一於一個特殊的領域不同,《自然》是少數依然發表來自很多科學領域的一手研究論文的雜誌。

全球科研城市50強,中國入圍10座城市

全球科研城市50強名單中,有10座中國城市入選,分別是:

北京(全球第1)上海(全球第7)南京(全球第12)武漢(全球第19)廣州(全球第25)香港(全球第26)合肥(全球第27)杭州(全球第33)天津(全球第35)長春(全球第42)此次,北京依舊位於自然指數全球科研城市的第一名。不過,中國其他綜合實力強的城市在過去6年裡對高質量科研的貢獻也在不斷的增加。特別是南京、武漢、廣州和合肥這四個後起之秀。

合肥科研能力在不斷進步

合肥是一個適合做科研的城市!

合肥是集多個「國字號」創新品牌於一身的唯一城市。

合肥科教資源豐富,高校和科研院所數量眾多。2004年,合肥成為首個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

合肥又先後又是「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國家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

合肥作為「大湖名城,創新高地」,正不斷的向前邁進

相關焦點

  • 全球科研城市榜單出爐!安徽合肥,成功上榜
    眾所周知,安徽合肥的科研實力,一直很強,是全國知名的四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但是,如果放眼全球,在更廣闊的範圍內,來看合肥,合肥的科研實力,又列第幾呢?最近,這樣的問題,有了答案!在這份「全球科研城市榜單」中,我看到了安徽合肥的名字!
  • 重磅官宣!恭喜合肥躋身全球前20
    重磅全球科研城市榜單出爐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位,分別是南京(第8)、武漢(第13)、廣州(第15)與合肥(第20)。戴維·斯文班克斯認為,人才和資助資金、科研設施等資源的集中是排名全球前5位城市持續保持科研領先地位的重要因素。
  • 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出爐,中國內地144所高校上榜
    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出爐,中國內地144所高校上榜正當高考錄取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之時,今日,又傳來重磅好消息,2020年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發布,中國內地144所大學上榜,實在是可喜可賀!在上榜的144所內地高校中,6所高校躋身全球前百強,71所高校躋身全球500強。躋身全球前百強的6所高校分別是:清華、北大、浙大、上海交大、中科大和復旦大學。其中,清華大學全球排名第28名,北大第49名,也就是說清華、北大進入了前50強。
  • 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清華北大中科大前三
    近日,2021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出爐,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列中國前三甲。這次排名據悉以師資力量、科學研究、人才培養三大類指標並結合相應權重加權綜合獲得排名參考依據。
  • 重磅官宣!恭喜合肥
    重磅全球科研城市榜單出爐合肥躋身前20!!!(點擊查看大圖)自然指數顯示,中國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另有4座城市躋身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戴維·斯文班克斯認為,人才和資助資金、科研設施等資源的集中是排名全球前5位城市持續保持科研領先地位的重要因素。
  • 又一全球性重要報告新鮮出爐!合肥強勢入圍全球科研城市20強!
    昨天下午,《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發布了!該報告的數據顯示,中國有6座城市成功入圍全球科研城市20強!中國入圍的6座城市及排名分別是:北京(第1名)、上海(第5名)、南京(第8名)、武漢(第13名)、廣州(第15名)、合肥(第20名)。這一報告的公布,充分證明了合肥市在近幾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合肥市「科技立市」的道路已稍見成效,未來更加要不斷的堅持走下去!
  • 全球科研城市榜單出爐,合肥躋身前20,比肩劍橋
    9月19日,自然指數(NatureIndex)創始人戴維·斯文班克斯在2020中關村論壇發布會上發布的「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最新數據和研究成果顯示,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繼續蟬聯第一,紐約都市圈、波士頓都市圈、
  • 全球科研城市榜單出爐,合肥躋身前20
    自然指數顯示,中國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另有4座城市躋身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位,分別是南京(第8)、武漢(第13)、廣州(第15)與合肥(第20)。戴維·斯文班克斯認為,人才和資助資金、科研設施等資源的集中是排名全球前5位城市持續保持科研領先地位的重要因素。
  • 全球科研城市榜單出爐,合肥躋身前20!
    自然指數顯示,中國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另有4座城市躋身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位,分別是南京(第8)、武漢(第13)、廣州(第15)與合肥(第20)。戴維·斯文班克斯認為,人才和資助資金、科研設施等資源的集中是排名全球前5位城市持續保持科研領先地位的重要因素。
  • 合肥入選全球科研城市五十強 高定位建設國家科學中心
    入選全球科研城市五十強、獲得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實施工作先進集體、創新平臺培育獲國務院點讚……2018年合肥不斷探索和實踐具有合肥特色的科技創新道路,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實力持續增強。一直以來,合肥堅持下好創新「先手棋」,集聚創新要素,激發創新活力。
  • 全球前20!合肥入榜
    重磅全球科研城市榜單出爐合肥躋身前20!!!自然指數顯示,中國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另有4座城市躋身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位,分別是戴維·斯文班克斯認為,人才和資助資金、科研設施等資源的集中是排名全球前5位城市持續保持科研領先地位的重要因素。
  • 從院士傑青到學術排名,中科大用第一給安徽長臉爭氣
    八月初公布的最新自然指數全球學術排名穩居中國大學第一;八月中旬公布的2020年國家傑青中科大15人入選人數全國第一;八月底公布的中國青年科技獎,中科大6人入選全國第二!中科大在各類重量級科技獎項和人才評選中屢屢斬獲第一,這個每年僅招收1860人的「小巧玲瓏」的大學憑什麼和動輒五六萬人的綜合性大學比肩成果產出?這所位於二線城市合肥科研經費僅60億的大學憑什麼能和一線城市科研經費上百億的清北在十大科學進展中爭輝?
  • 合肥躋身全球 科研城市榜前20
    自然指數(NatureIndex)創始人戴維·斯文班克斯在2020中關村論壇發布會上發布「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最新數據和研究成果,合肥在全球科研城市中躋身全球第20名。  此次「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最新數據和研究成果顯示,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繼續蟬聯第一,紐約都市圈、波士頓都市圈、舊金山-聖何塞地區和上海分列第2至5位。中國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另有4座城市躋身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位,分別是南京(第8)、武漢(第13)、廣州(第15)與合肥(第20)。
  • 全球科研城市排行最新出爐!武漢第13
    武漢在「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中排名全球第13位,全國第4位!2020年9月19日,自然指數(Nature Index)創始人戴維·斯文班克斯(David Swinbanks)在中關村論壇發布了「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最新數據和研究成果。
  • 直擊中關村論壇|「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發布 北京排名位居全球科研城市首位
    指數數據顯示,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繼續蟬聯第一,紐約都市圈、波士頓都市圈、舊金山-聖何塞地區和上海分列第2-5位。中國除了北京與上海外,另有4座城市躋身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位,分別是南京(第8)、武漢(第13)、廣州(第15)與合肥(第20)。
  • 全球僅5人,中國第一人!剛剛,中科大又在全國出名了
    全球僅5人,中國第一人!15人入選名單,和清華大學並列第一!僅次於哈佛、斯坦福,中科大這次又在全國出名了!「本地虎」+「外來狼」,合肥都有哪些牛逼的大學?近日,Nature指數公布了最新一期(2019年5月1日到2020年4月30日)機構/大學的學術排名,中科院居榜首,國內緊隨其次的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學術領域蟬聯全國高校第一。
  • 全球科研城市榜單出爐,南京躋身第8
    自然指數顯示,中國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另有4座城市躋身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位,分別是南京(第8)、武漢(第13)、廣州(第15)與合肥(第20)。戴維·斯文班克斯認為,人才和資助資金、科研設施等資源的集中是排名全球前5位城市持續保持科研領先地位的重要因素。
  • 中科大校友斬獲國際大獎,他是排名全球第一的材料學家
    近日喜訊連連,中科大少年班校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孫崧獲得2021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中科大校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榮膺個人命名的小行星「吳偉仁星」,又傳來中科大校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楊培東院士斬獲國際頂級大獎2020全球能源獎!
  • 《自然》增刊發布全球科研城市排名:上海升至第五
    英國《自然》雜誌增刊《2020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最近發布,以「自然指數」為主要衡量指標,展示2019年位居全球前列的科研城市,北京、紐約都市圈、波士頓都市圈、舊金山—聖何塞地區、上海分列全球前五位。「自然指數」主要採用論文數、貢獻份額這兩種科研產出計算方法。據統計分析,2019年排名全球第六至第十位的科研城市依次是:巴爾的摩—華盛頓、東京都市圈、南京、巴黎都市圈、洛杉磯都市圈。
  • 憑什麼最年輕的兩院院士均來自合肥的中科大?
    目前中科院擁有800餘名院士,工程院擁有900餘名院士,其中自恢復高考以來中國高校院士本科校友(不含合併高校)排行榜顯示,北大、清華、中科大當選校友位列全國前三,中科大當選人數21人,總量位居第三位,但是結合中科大小而精的規模體量,人均院士產出高居全國第一,有著「千生一院士」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