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研團隊在湖北宜昌發現5.18億年前寒武紀生物群

2020-12-01 觀察者網

楚天都市報(記者 陳俊 通訊員 杜強 覃丹)「早期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寒武紀大爆發』的奧秘是什麼?」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張興亮教授、傅東靜副教授等人歷時12年在清江沿線科考踏勘,3月22日在國際最權威的《科學》雜誌正式發表論文,首次向全世界公布他們的研究成果:中國宜昌長陽地區發現了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清江生物群,這是古生物學界又一突破性發現。

圖為:化石標本

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採訪科考團隊主要成員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教授張興亮等人,走進其在長陽丹水河邊的工作室,聽他講述尋找生命奧秘的過程。

圖為:張興亮教授講解化石結構

山上到河邊 發現古生物化石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被稱為古生物學和地質學上的一大懸念,在這段不到地球歷史百分之一的時間裡,誕生了絕大多數生物門類,曾令達爾文也感到困惑。自1909年以來,科學界相繼發現加拿大布爾吉斯生物群、中國雲南澄江生物群等頁巖型生物群,為研究「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謎提供了科學依據。

長陽地處鄂西南山區,位於長江和清江中下遊,寒武紀地質層分布廣泛。說起12年前發現古生物化石的過程,論文第一作者傅東靜副教授深有感慨。那是2007年暑假,湖北的天氣異常炎熱。25歲的博士傅東靜跟隨著張興亮教授帶領的野外踏勘隊到長陽地區進行科考。「當時的目標層位是石牌生物群,它比澄江生物群的出現時間稍晚,年齡更輕。我們每天背著乾糧和地質錘在完全沒有路的山裡兜兜轉轉20多裡,連續找了十幾天。」傅東靜副教授說,那天除了一些殼體化石和海綿之外,並沒有什麼大的收穫。那天已近傍晚,準備收工,團隊一行沿著河邊走,張興亮低頭一看,說『這石頭多好啊,敲一敲再回吧!』大家像往常一樣,取出地質錘叮叮哐哐地敲。很快,張興亮老師就找到了拇指長的半隻蟲化石——林喬利蟲。林喬利蟲是布爾吉斯頁巖化石庫很有代表性的一種「蝦」狀節肢動物,緊接著,踏勘隊還在這個位置找到了納羅蟲。

圖為:河床上尋找化石

張興亮教授回憶,最開始沿著清江對面那座山一路考察,從山腳往上去到山頂。然後下來沿著河邊走,走到已經到中午快一點了,到午飯時間特別熱,就想休息一下,也吃點乾糧。當時大家看到這丹水河水清澈流淌,就到河邊準備休息一會兒。坐的那個地方正好水把那個巖石衝刷得非常乾淨,巖石的結構構造、沉積構造非常清晰,可以看到一層淺色一層黑色,這種交替出現非常有韻味的(粘土)巖。根據他多年研究寒武紀軟軀體化石的經驗,當時判斷這種(粘土)巖一定可以保存軟軀體化石。

圖為:張興亮教授在清江邊科考

相關焦點

  • 湖北宜昌現清江生物群形成於5.18億年前的早寒武紀時期
    提起證明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存在的化石群,人們會想到雲南澄江生物群和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巖化石庫,但今後也許會多出一個:來自中國湖北的清江生物群。中美研究人員21日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宣布,他們在湖北發現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的一個新生物群——清江生物群,將為研究地球動物門類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重要科學依據。
  • 距今5.18億年!宜昌長陽發現寒武紀時期的清江生物群
    宜昌長陽發現寒武紀大爆發極盛時期的清江生物群!3月22日,陝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學舉行重大科研成果發布會,會上發布了該校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張興亮、傅東靜等人在宜昌長陽地區發現了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命名為「清江生物群」。
  • 西北大學科研團隊發現寒武紀大爆發極盛時期的清江生物群
    阿琳娜 攝中新網西安3月22日電 (記者 阿琳娜 梅鐿瀧)北京時間22日,《科學》(Science)發表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張興亮、傅東靜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華南早寒武世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清江生物群》,在國際上首次公布了該團隊在中國宜昌長陽地區發現了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命名為「清江生物群」。
  • 探尋5億年前「生命大爆炸」之奧秘
    近日,中國科學家在全球知名的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華南早寒武世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清江生物群》,再次引發了圈內圈外對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和動物門類起源話題的廣泛關注。中國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張興亮、傅東靜等首次公布了他們在湖北宜昌長陽地區發現的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清江生物群」。
  • 西北大學研究團隊發現清江生物群
    本報西安3月24日電(記者龔仕建)近日,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公布了該團隊在中國宜昌長陽地區發現了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命名為「清江生物群」。國際學界認為這是進化古生物學領域的又一突破性發現。
  • 西北大學科研人員發現寒武紀生物群
    西北大學科研人員發現寒武紀生物群 2019-03-27 16:48:25來源:光明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谷夢溪
  • 宜昌發現寒武紀化石寶庫
    清江生物群》,首次在國際上公布了該團隊在中國宜昌長陽地區清江與丹江河的交匯處,發現了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並命名為「清江生物群」。雲南澄江生物群發現35年來,已在數十萬件化石標本中發現了超過280個物種,研究成果28次登上《自然》《科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三大科學期刊,成為我國唯一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此次發現的清江生物群,在4351件化石標本中,已分類鑑定出109個屬,其中53%為此前從未有過記錄的全新屬種。
  • 湖北發現「清江生物群」,或為已發現寒武紀化石的最大寶庫
    ,發現了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並命名為「清江生物群」。大約距今5.3億年的寒武紀地層中,地質學家們發現它在前後2000多萬年時間內突然出現了節肢、腕足、蠕形、海綿、脊索動物等一系列動物,如今地球上的動物界共有38個門,而在這個階段的化石中,已發現20個現生的動物門類和6個已滅絕的動物門類,但仍有18個現生動物門類尚未在寒武紀找到化石代表。而要破解寒武紀大爆發的奧秘,除了基於理論的科學猜想,更需要發現恰當的科學觀察窗口——化石庫,以找到可靠的化石實證。
  • 「清江生物群」距今5.18億年 為進化古生物學重大突破 西大女教授...
    北京時間3月22日凌晨,《科學》(Science)雜誌發表了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張興亮、傅東靜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華南早寒武世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清江生物群》,首次在國際上公布了該團隊在中國宜昌長陽地區清江與丹江河的交匯處,發現了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並命名為「清江生物群」。這是進化古生物學界又一突破性發現。
  • 西北大學發現「化石寶庫」 距今5.18億年
    科研團隊在《科學》發文稱發現寒武紀「清江生物群」物種多樣性有望超過全球已知寒武紀軀體化石庫昨日凌晨,西北大學科研團隊張興亮、傅東靜等人在《科學》(Science)雜誌發表其最新研究成果《華南早寒武世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清江生物群》,該團隊發現了距今5.18
  • 探尋5億年前「生命大爆發」的奧秘
    原標題:探尋5億年前「生命大爆發」的奧秘 近日,中國科學家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華南早寒武世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清江生物群》,再次引發了圈內圈外對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和動物門類起源話題的廣泛關注。
  • 還原「清江生物群」發掘的前前後後 破解生物進化謎團的化石寶庫
    至此,地處中國宜昌長陽地區,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清江生物群」,首次向世界摘下它神秘的面紗,成為進化古生物學界又一突破性發現。  從發現化石到刊載成果,時間已經轉過了近12年。
  • 西北大學發布重大科研成果 探索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探索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http://www.huaue.com  2019年3月23日  來源:中國新聞網   【解說】3月22日,西北大學研究團隊公布了在中國宜昌長陽地區清江與丹江河的交匯處,發現了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並命名為「清江生物群」。
  • 破解生物進化謎團 還原「清江生物群」發掘過程
    至此,地處中國宜昌長陽地區,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清江生物群」,首次向世界摘下它神秘的面紗,成為進化古生物學界又一突破性發現。  從發現化石到刊載成果,時間已經轉過了近12年。
  • 還原「清江生物群」發掘過程
    3月22日凌晨(北京時間),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了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張興亮、傅東靜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華南早寒武世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清江生物群》。至此,地處中國宜昌長陽地區,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清江生物群」,首次向世界摘下它神秘的面紗,成為進化古生物學界又一突破性發現。
  • 5億年前的寒武紀時期,地球生物為什麼會爆炸式增長?
    引言:在五億年前,持續3000萬年左右的時間裡,地球上突然出現了很多新奇的物種,這個現象被人們稱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早期考古學家發現了雲南澄江生物化石群、加拿大布爾吉斯生物化石群和凱裡生物化石群,這三個生物化石群被認為是世界上三大最有代表性的寒武紀頁巖型生物群。
  • ...生物群又現新物種 群居喇叭蟲揭示5.18億年前就有體內共生關係
    原標題:澄江生物群又現新物種 群居喇叭蟲揭示5.18億年前就有體內共生關係 古蟲以及共生在其內表面的群居喇叭蟲 楔形古蟲(左)與長方形古蟲(右)手繪復原圖,  雲南大學科研人員在澄江生物群化石中發現了內共生動物群居喇叭蟲,突破了此前研究認為寒武紀早期海洋生態系統的複雜程度可能不高、物種之間的相互作用主要以捕食和表共生等為主的認識。18日,該成果以《寒武紀早期遊泳動物古蟲的共生汙染》為題,發表在《通訊生物學》雜誌上。  物種之間的共生關係是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生態關係之一,是生態系統複雜化的一項重要驅動力。
  • 中美科學家在湖北三峽地區發現5.5億年前海底「樹葉」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南京9月8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與真正長在樹枝上的葉子不同,這些「樹葉」實際上是形態奇特的早期動物,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底部。
  • 5.5億年前生物再現?科學家: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真相或公諸於世
    5.5億年前生物再現人間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體長都在10釐米左右,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地球生命的起源大致分為這幾個階段:太古宙(38億年到25億年前): 最低等原始生物產生前寒武紀-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25億年到4.1億年前):海生無脊椎動物時代泥盆紀(4.1億年-3.5億年前): 魚時代
  • 5.5億年前生物化石再現?科學家:有助於了解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5.5億年前生物再現人間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科學家稱這種5.5億年前的生物的出現,有助於研究寒武紀時期生物的構成和特性地球生命的起源大致分為這幾個階段:太古宙(38億年到25億年前): 最低等原始生物產生前寒武紀-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25億年到4.1億年前):海生無脊椎動物時代泥盆紀(4.1億年-3.5億年前): 魚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