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藥物又稱核苷酸類藥物,是生物醫藥發展的前沿領域,包括反義核酸(ASO)、小幹擾RNA(siRNA)、微小RNA(miRNA)、小激活RNA(saRNA)、信使RNA(mRNA)、適配體(aptamer)、核酶(ribozyme)、抗體核酸偶聯藥物(ARC)等,是基因治療的一種形式,也是繼小分子藥物、蛋白藥物、抗體藥物之後的新一代製藥技術,主要在基因水平上發揮作用。核酸類藥物可直接作用於引起疾病的分子,並通過調節身體功能緩解疾病的症狀,而無需操縱基因組,目前在抗病毒、抗腫瘤、抗代謝紊亂方面顯示了獨有的作用。
核酸藥物產業方面,歐美等發達國家早已先行一步,多種核酸藥物已步入快速商業化。近年來,國內核酸藥物產業也有起色,最近一兩年發展勢頭尤其迅猛。但仍存在亟待解決的技術壁壘,如RNA修飾及運載體開發時如何保證小核酸轉運過程中RNA的穩定性等問題。
為加強核酸藥物相關研發及分析檢測技術和創新方法的交流,從而推動中國核酸藥物產業快速發展,儀器信息網將於2020年5月28日舉辦「核酸藥物研發與分析檢測技術」主題網絡研討會,會議共邀請6位業內專家做精彩報告,為廣大從事生物製藥研發工作的用戶搭建一個即時、高效的交流和學習的平臺。(點擊會議日程圖片即可進入報名頁面)
會議日程
嘉賓簡介
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院教授、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組長。1987年獲北京醫科大學藥學專業學士學位,1998年獲該校藥物化學專業理學博士學位,2000-2002年在美國喬治亞大學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研究方向:核酸藥物及核酸化學生物學研究。發表研究論文150多篇,授權專利18項。負責科技部新藥重大專項和973項目課題、自然基金委重點課題子課題等多項科研項目。獲得過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一項和二等獎兩項。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部化學生物學流動項目主任,現任中國化學會化學生物學和化學教育兩個專業委員會委員。
劉觀賽博士2010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聯合培養項目,師從姚祝軍教授,獲有機化學博士學位。2010年-2013年於喬治亞州立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天然產物全合成及相關有機合成方法的開發。劉觀賽博士2013年加入成都先導藥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從事DNA編碼化合物庫的設計、合成與應用工作,尤其擅長於DNA編碼化合物中新穎化學反應的開發,並在該領域發表了數篇原創性的高水平研究論文,擴展了DNA編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並進一步提升了DNA編碼化合物庫分子的化學結構多樣性和類藥性。目前,劉觀賽博士任職成都先導藥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任化學高級總監。劉觀賽博士先後獲得「四川省級專家」、「成都市級專家」、「高新區創新創業人才」等稱號。
主要從事寡核苷酸藥物(包括siRNA, microRNA, ASO, Aptamer等)的合成與質量研究工作。在寡核苷酸藥物合成工藝開發、分析方法開發與驗證、質量研究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參與完成了國內第一個siRNA藥物的臨床申報和多個相關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7年創立了蘇州貝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公司秉承「追求高質量,把握新技術」的理念,為中國寡核苷酸藥物科研和產業提供合成與質量研究服務。
副教授,1989年4月出生,2011年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2016年在浙江大學獲得分析化學博士學位。2016-2019年在湖南大學譚蔚泓院士團隊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9年加入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工作。主要從事核酸修飾及其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研究。相關研究以第一/通訊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 Chem, Chem. Commun., Adv. Healthcare. Mater.等雜誌上發表論文7篇。2014年獲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16年獲得浙江省優秀畢業生等榮譽,2019年獲得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基金資助。
「徐永威,沃特世公司首席科學家,2011年加入Waters,主要負責分析、分離及質譜應用的相關應用支持工作,為製藥、食品等領域的客戶提供應用支持工作,工作期間同客戶合作,累計在國內外分析期(JCA、JPBA、JSS、Food Chem等)刊發表10餘篇文章。」
Cytiva 中國下遊工藝產品專家,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藥學院。目前負責層析,超濾,核酸合成等多個項目。
點擊連結進入報名頁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hsyw/
加入「核酸藥物技術交流群」隨時關注會議動向及核酸藥物開發與發展相關內容交流!
掃碼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