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未來生物識別:高科技大腦與心跳密碼

2020-11-29 TechWeb

騰訊科技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們正在研製一種高科技的識別裝置,可甄別出每個人的腦電波和心跳特有的頻率,並將其開發成先進的密碼。傳統意義上的計算機指紋掃描儀、面部識別技術或者視網膜掃描設備在腦電波密碼識別技術目前顯得相形見絀。在未來的世界中,可以忘掉過時的指紋和虹膜掃描設備,因為大腦中特有的「記號」或者心跳將是你的通行密碼。

高科技生物識別技術在未來世界中將大量應用

根據一名英國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肯雷韋特(Ken Revette)介紹:在未來的世界中,有相當多的輸入設備可以安裝上識別信息,這個技術就顯得很有必要。最近,肯雷韋特成立了一本名為《生物識別技術》的期刊,旨在展望在高技生物識別領域的研究進展。如果有人需要擁有一臺特殊的計算機以從事關鍵業務,那麼超越鍵盤等密碼輸入方式將是一種非常必須的選擇。

位於新墨西哥州的大腦神經網絡研究所科學家納文科塔(Navin Cota)與英國伍爾弗漢普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帕拉尼亞潘(Palaniappan)正在研究如何使用大腦中標記對外界感光反應的信號。比如我們在看到一幅圖像時,大腦中就會產生特有的信號反應,研究人員希望利用這種反應作為密碼,很明顯這樣的密碼無法被複製。在他們的試驗中,一個大屏幕上會出現若干次的字母,參與測試的人員被要求在腦中計數,每當眼睛捕捉到一個字母後,測試人員大腦的腦電圖就會閃過某種信號。

科學家們就是通過測量這些電位的變化以獲得能作為密碼的載體,有趣的是,同一個人無論何時看見相同的物體時,就是產生一樣的電位變化信號。科塔認為這個技術意味著我們能打造一個擁有兩層密碼防護的系統,可以設想一下,我們選擇了兩幅圖畫作為密碼識別的工具,一幅是大本鐘,另一幅是母親的照片。進行身份驗證時可以先選擇大腦對大本鐘的電位反應,然後再出現母親的照片,兩次大腦電位反應若能一致,那麼就可以通過密碼關卡。每個人對所出現的圖像反應不同,大腦電位變化只對真正的主人有效。

因此,安裝有這項技術的系統是非常安全的,由於當操作者選擇圖像時,大腦已經知道了這幅圖像是什麼以及要選擇哪幅圖像,即使有人碰巧選對了,那麼大腦中的反應卻不一樣。科塔認為這項技術投入使用的一個大挑戰是計算機如何快速尋找到密碼主人的腦部信號,而不需要一頂腦電圖專用的大帽子。如果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那麼該技術可以關聯到其他方法,甚至可以應用到非常普通的領域,有著較廣泛的應用前景。

未來高科技的生物識別技術另一個領域是使用心跳信號作為密碼。一個人的心跳看起來較為相似,每次心跳的節奏等似乎沒什麼差別,但是我們將心跳在心電圖上進行顯示時,就是發現其中潛藏的小差別。位於麻薩諸塞州州的劍橋市,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生物醫學研究中心:德拉普爾實驗室(Draper),該實驗室的工程師約翰·歐文(John Irvine)認為:在兩次心跳曲線峰位置存在不同之處,第一個峰看起來又瘦又高,而第二個峰顯得較短且距離也遠一些,每個人心跳在心電圖峰上的距離是不同的,也不會改變。即便心跳加速,在心電圖上看到的出峰形狀還是一樣的。

到目前為止,另一位合作研究人員斯蒂夫(Steve Israel)只測試了大約200個參與實驗的人員,現在還不清楚隨著樣本基數的擴大,會出現何種結果,但這項技術前景還是很有希望的。該技術的一項重要瓶頸是如何在一定距離上檢測到密碼使用者的心跳信號,測試心跳最好的方法就是如聽診器直接接觸密碼使用者的胸部,以獲得相關信號。

但是只要深入研究便可發現我們需要的僅僅是心跳的信號,這種脈衝信號可以通過掌上閱讀器或者指紋掃描儀就可以收集到。根據參與該項研究的科學家認為,生物識別技術不僅局限於密碼領域,還可以用於急救人員快速得知某個病人心跳出現異常,並在病人自身還未察覺的之前及早通知。另外,腦電圖識別和心跳識別技術還可以用於遊戲開發中,可監控遊戲玩家是否過於激動並作出提示反饋。

相關焦點

  • 生物特徵識別:身體即密碼
    (資料圖片)  伴隨著iPhone X引入Face ID,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生物特徵識別,一夜間忽然迎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勝景」  前不久,曠視科技(Face++)宣布獲得4.6億美元C輪融資。無獨有偶,商湯科技也於近日宣布獲得6.2億美元C+輪融資。指紋、虹膜、手掌、靜脈……當名目繁多的生物特徵識別相繼湧現,無密碼時代漸行漸近。
  • 生物識別:你的身體就是密碼
    業內人士預測稱,未來幾年內,生物識別技術將從銀行和支付領域朝著移民控制、電子政務、醫療衛生甚至勞動力管理等多個其他領域進行擴展。如果該技術能按預期那樣在未來幾年內蓬勃發展,那麼,今後面部識別將佔據主導地位,其次是多模態生物識別和虹膜識別——所有這些都將超越指紋識別。此外,行為生物識別也將呈現出增長趨勢。
  • 網際網路金融的「救星」:未來,生物識別能做什麼?
    顯然生物識別和網際網路金融的融合是未來重要趨勢之一。那麼,未來生物識別將在網際網路金融哪些方面大有可為呢?我們共同探討一下在這一領域的重要技術和發展趨勢:1、生物識別助力多樣化的支付方式正如前文所提,最「敢為人先」嘗試生物識別技術的是第三方支付。現有的身份認證方式並不能達到所需要的安全標準。
  • 中國「諾亞方舟」起航——揭秘搭載生物遺傳密碼的國家基因庫
    (原標題:中國「諾亞方舟」起航——揭秘搭載生物遺傳密碼的國家基因庫)
  • 指紋識別、人臉識別都弱爆了,我們全身上下都是「密碼」
    據數據,2009年全球生物識別市場規模為34.22億美元,2013年生物識別市場規模接近98億美元,2014年生物識別規模突破百億美元大關,2015年生物識別市場達到130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全球生物識別市場將突破250億美元,CARG為14.9%,增速較為穩定。
  • 生物識別技術:歷史、風險和未來
    於是,一種全新的,綜合運用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等高科技手段,通過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為特徵等「生物密鑰」來實現個人身份鑑別的技術就誕生了。這種技術,就是我們現在十分熟悉的生物識別技術。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只被限制在了刑偵、社會管理等很小的範圍內。原因很簡單:無論是對生物信息進行採集還是分析,都需要巨大的成本。
  • 《自然》揭秘達文西生物密碼
    記得高爾夫球上的小窩嗎近期,《自然》雜誌發表的論文揭露了這個「達文西的生物密碼心室的粗糙表面使每次心跳,血液都能更有效地流動,就如高爾夫球上的球窩,降低了空氣阻力並幫助球飛的更遠。研究人員為證實這一點,採用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對比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中數萬人的基因,以及利用人工智慧識別了他們的心臟核磁共振圖像,確定了6個重要的基因區域。這些區域與心肌小梁形態、血流動力學表型有關。
  • 生物識別技術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
    至於傳統的身份鑑別技術,像個人識別碼、密碼或者電子卡證件等等,在現代生活中,總被認為是存在很大風險的。像個人識別碼或者密碼容易被盜,而電子卡證件容易被偽造。在這種狀況下,似乎生物識別技術成了密碼時期的終結者,但是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
  • 新型登錄方式「意念密碼」
    今天的手機還做不到這一點但在未來意念密碼將習以為常。怎樣把意念當成密碼?要使用意念密碼我們還要一臺讀取大腦活動的裝置。人腦上有上千億個電信號交流的神經細胞它們被稱為神經元。每根電極負責大腦一塊區域結果就形成了一副腦電圖(EEG)的圖表。可能會有人想到哪我們大腦的想法是不是也會被設備輕易知道。這個大家不用擔心因為記錄腦電波的設備(EEG)獲得腦電波信息不會太多離真正的讀心術還很遠。
  • 生物識別方式有指紋人臉識別!而生物虹膜、指靜脈識別你知道嗎?
    生物指紋解鎖,通過程序採樣,將手指表面的指紋圖樣轉化為數字密碼,通過信息匹配技術,在指紋傳感器上掃描指紋,匹配系統預設指紋數字信息,然後,通過複雜的驗證識別技術,實現指紋驗證身份,從而實現登錄終端。指紋解鎖自蘋果iPhone5S上使用TouchID指紋識別後,指紋識別技術開始大面積推廣應用,目前新一代指紋識別技術已經應用到手機上來,光電指紋解鎖技術,已經大面積推廣。但是,指紋識別還是存在一定的漏洞,還需要技術去改進。
  • 要廢除密碼了?蘋果Safari將主推生物識別登錄網址
    本文轉自【網易科技】;據外媒報導,在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蘋果披露了Safari對生物認證機制的支持。使用iOS 14、MacOS Big Sur和iPadOS 14上的Safari,你可以使用蘋果的Face ID和Touch ID生物識別身份驗證功能登錄網站。這是對名為FIDO(快速在線身份識別)技術的有力支持,為廢除密碼鋪平了道路。蘋果Safari程式設計師譚傑文(音譯)表示:「這種新功能驗證速度更快,也更安全。」
  • 未來存錢指南,密碼安全與身份認證漫談
    未來密碼:生物特徵識別在實名和實證之上,更可信的身份認證是「實人認證」。實人認證,是通過「人」的生物特徵識別來確認「你就是你」的底層邏輯。每個人(或每個生命體)具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生物特徵」,比如古人契約上「按手印」、科幻片裡通過「虹膜掃描」才能打開的金庫大門都是典型的生物特徵識別身份認證。
  • 生物識別技術的法律邊界
    生物識別技術是通過計算機、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對人體的生理特性(如指紋、臉像、虹膜等)和行為特徵(如筆跡、聲音、步態等)進行個人身份的識別和鑑定。近年來,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生物識別技術作為個人身份認定的新方法,改變了傳統個人信息收集和處理的方式,自動化的收集和應用越來越普遍,在建設智慧城市、維護社會治安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此同時,濫用生物識別技術的現象也廣泛存在,對於個人信息權益產生嚴重威脅。生物識別技術的主要特徵。
  • 人臉和聲紋識別也過時了,你聽過腦電波識別嗎?
    這是因為傳統的保密方法,比如PIN碼或密碼,都很容易被盜取。例如,巴克萊銀行(Barclays)已經引進了「TouchID」指紋掃描儀,客戶可以通過手機上的指紋掃描儀登錄網上銀行。然而,這也不是萬無一失的,這種基於生物識別技術的密碼也是有可能被破解的。所有的指紋都可以偽造。此外,有實驗驗證,用玻璃紙膠帶從玻璃上沾取的指紋印記,可以用來製作假冒指紋。
  • 生物特徵識別下一站:虹膜識別
    指紋、虹膜、手掌、靜脈……當名目繁多的生物特徵識別相繼湧現,無密碼時代漸行漸近。「阿富汗少女」藉助虹膜識別技術,時隔17年後,拍攝者在上千個自稱是照片主角的人中找到了那位擁有綠色眼眸的「阿富汗少女」在前不久舉行的2018中科虹霸產品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虹霸創始人譚鐵牛再次講起那個曾經牽動人心的故事——「阿富汗少女」。
  • 腦電波有望成新型密碼
    腦電波有望成新型密碼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5.06.09 星期二     據新華社北京6月8日電(記者黃)美國一項新研究成果顯示,即使是閱讀同樣的內容,每個人的腦電波特徵都不一樣。
  • 探尋虹膜識別背後的身份密碼 | 雷鋒網公開課
    虹膜識別目前是一門新興的技術,在生物特徵識別領域實際上是被認為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取代今天的指紋和人臉識別,也是精度最高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所以我們今天所做的分享,某種程度上是著眼於未來的分享。凱文·凱利在他對於未來的設想當中認為,人能夠被識別的最重要的一種特徵就是虹膜。所以,在《少數派報告》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主演湯姆克魯斯在各個場景之下,無論是地鐵還是賓館還是酒店還是商場被虹膜識別系統追蹤。最後主人公不得不以替換眼球的方式來逃避虹膜識別自動系統的追蹤,最後終於洗刷了自己的冤屈。
  • 生物識別進入洗牌期,人臉識別後誰將成為下一個商用爆款?
    在這種基礎上,很多冷門的生物識別技術以及新興的生物識別技術開始抬頭,越來越多的企業願意嘗試使用這些技術來擴展市場。從市場統計來看,目前生物識別技術市場前景廣闊的技術主要有以下幾類1. 小而美—靜脈識別技術靜脈識別,是指識別流動的血中的特定波長的光線,並形成清晰的靜脈圖像。
  • 人臉、指紋、靜脈、虹膜,第二代生物識別技術是什麼?
    生物識別技術是利用人的生理特徵或行為特徵,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鑑定。更具體一點,就是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為特徵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鑑定(身份識別)。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如何準確鑑定一個人的身份、保護信息安全,已成為一個必須解決的關鍵社會問題。
  • 揭秘-你的密碼是如何被盜的
    【揭秘】你的密碼怎麼被盜的 有些人密碼被盜,就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現在老玉米就跟爾等揭秘盜號手段 【1】網站洩密 這個是很多人都容易犯的錯,比如你註冊一些小網站,然後這個網站後臺數據洩露,就會把你在該網註冊的相關信息洩密 比如你在那個網站註冊的帳號密碼洩密,黑客們就會舉一反三的用這個帳號關聯到你的QQ、YY、甚至支付寶等登陸 我的建議就是不要隨便在小網站註冊,就算要註冊,也不要把密碼設置得和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