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氧合指數斷崖式下跌。經驗告訴我,必須馬上氣管插管,不能等...

2021-01-16 網易新聞

湖北荊門,春意融融。在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區)13樓新冠肺炎診治重症監護室(ICU)內,逐漸騰出的空床位,不斷撤掉的呼吸機,希望的曙光正衝破陰霾,灑滿病房。

在過去的一個多月裡,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單獨組建的支援荊門呼吸危重治療35人團隊,和荊門當地醫護人員一起披荊斬棘,跟死神賽跑,讓一個個危重型患者重拾信心,逐漸康復。

這35人治療團隊中,有6名呼吸治療師,他們和醫生、護士協同作戰、默契配合,在救治一線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這之前,或許大多數人都沒聽說過「呼吸治療師」這個職業。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與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向社會發布了呼吸治療師等16個新職業。自2020年2月25日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正式有了「呼吸治療師」這種新職業。這次發布,是我國呼吸治療專業在經過20多年發展後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具有重要的歷史性意義。

不過,這個新興職業,早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建院籌備之初就已誕生,已有27年的歷史,如今已擁有近50位呼吸治療師。他們每天穿梭在門診和ICU之間,救治呼吸危重患者、為慢性疾病患者制訂呼吸康復治療方案,指導患者呼吸鍛鍊和康復。

邵逸夫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應可淨教授表示,作為國內率先成立呼吸治療科的三甲綜合性醫院,邵逸夫醫院呼吸治療科經過27年的發展,無論是在基礎研究還是臨床診斷治療,甚至包括醫學人才培養方面,都已經摸索出一套規範的流程和模式。

率先設立呼吸治療科
打造一支
專業、規範、嚴謹的呼吸治療隊伍

呼吸治療師,起源於美國。至今,國際上已經形成完整的呼吸治療學科體系,加強呼吸治療師隊伍的建設能夠顯著提升呼吸與危重患者的呼吸治療照護質量,降低疾病負擔。

應可淨介紹,生命就在於一呼一吸間,能夠正常呼吸是生命最基本的要求。呼吸治療師最主要的工作,簡單來說,就是對呼吸困難的病人進行氣道通氣管理,提供呼吸支持。

「當病人出現呼吸困難需要呼吸支持時,通過鼻導管吸氧、面罩吸氧、高流量吸氧等方式均無法解決問題時,就需要使用呼吸機(分為有創和無創兩類)為患者提供呼吸支持。」應可淨說,「呼吸治療的好壞對醫療質量起到非常大的影響。呼吸機有不同的型號,不同的參數,怎樣的參數對於患者來說是最優的,這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需要相當專業的知識。同一個病人,在重症期、輕症期以及康復期,呼吸支持的方案是不一樣的,參數一直在變,整個過程是動態的,需要專業的呼吸治療師來把關。」

1993年,邵逸夫醫院建院籌備之初,在美國羅馬琳達大學醫學中心指導幫助下,率先成立呼吸治療科,科室每一位呼吸治療師都接受了該醫學中心規範、嚴格的培訓。

應可淨介紹,呼吸治療科門診主要負責肺功能檢查、心肺運動檢查,呼吸康復門診會針對慢性肺病患者以及圍術期患者進行呼吸功能管理。

邵逸夫醫院70%的呼吸治療師是在ICU裡工作,和醫療團隊配合,管理需要呼吸支持的病人,如持續的呼吸功能評估,以及呼吸機的使用等。

「在邵逸夫醫院,哪裡有需要呼吸支持的患者,哪裡就有呼吸治療師。每個高效合作的搶救小組裡也都有呼吸治療師的身影。」

68歲重度慢阻肺患者
不幸又患上結腸癌
邵醫呼吸治療團隊及時介入

在邵逸夫醫院,呼吸治療師的日常工作大致可分成三塊: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呼吸機支持及氣道管理、圍術期呼吸康復,使肺功能下降的病人得以順利手術,縮短住院時間;家庭呼吸治療,指導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在家中進行無創通氣和呼吸訓練;經有效評估和呼吸治療,幫助外院撤(呼吸)機困難患者順利撤機。

說起圍術期呼吸康復,應可淨有一個印象深刻的病例。

那是一位68歲的重度慢阻肺男性患者,當時他的肺功能指標僅為正常人的30%多。某次由於腹痛,他到醫院檢查,又被診斷為結腸癌。經過外科醫生評估,他有手術指徵,但同時也存在手術禁忌。「對於這樣的重度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很差,手術風險非常大。即使挺過了麻醉階段,術後長時間待在ICU,只能靠呼吸機進行呼吸支持的可能性極高。同時,人體缺氧以後,各個臟器的修復功能也會下降,甚至就連刀疤都難以癒合。這種局面,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

如何讓患者在肺功能緩解一些的情況下再進行手術?邵逸夫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聯合呼吸治療團隊為患者進行了嚴密的心肺功能評估,接著,為他制訂了個體化呼吸治療方案。手術前,呼吸治療師為患者進行了兩周的術前呼吸功能準備,針對患者存在的通氣功能障礙,通過藥物加上呼吸功能鍛鍊起到改善肺功能的目的,之後,順利完成了手術。術後,呼吸治療師又在第一時間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鍛鍊,預防術後併發症,全程跟進治療,幫助患者儘快康復。

「如果沒有呼吸治療專業,這個患者可能就沒法手術,又或者哪怕貿然手術了,患者的預後也不會很好,可能會留在ICU,由呼吸機陪伴很長一段時間。」應可淨提到。

一人一方案
提供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
與世界分享呼吸治療救治經驗

3月12日22時至23時,湖北荊門,浙江省援荊門醫療隊成員、邵逸夫醫院呼吸治療科主任葛慧青應世界衛生組織邀請,通過電話會議參與關於新冠肺炎疫情的討論。

有25年呼吸治療經驗的葛慧青,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特別是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上有著豐富的經驗。

當晚會議主要聚焦全球範圍內正在經歷的新冠肺炎疫情,葛慧青就住院患者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如何進行適當管理,如何確保輔助呼吸支持技術、儀器的臨床需求等問題提供了諮詢。

「疫情沒有國界,我們醫院有國家呼吸區域醫療中心的平臺和專業優勢,在治療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上有著成功經驗。我們希望,將經驗無條件與國際同行分享。」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說。

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呼吸治療師發揮著重要作用。

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ICU收治的大多是危重症患者,很多人來的時候呼吸情況就很糟糕,吸氧濃度達到純氧,二氧化碳分壓指標高出正常人一倍以上。

葛慧青和同行的五位呼吸治療師要做的,就是為患者提供持續呼吸支持的監測與實施,俯臥位通氣、氣道管理,進行有效的肺保護,改善和維護患者的呼吸功能,以及脫離呼吸機的評估和後期的呼吸康復。

「新冠病毒對肺部侵襲嚴重,造成大量患者出現急性呼吸功能損害。要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針對性的、一人一方案的呼吸支持手段是當務之急。」

有位60多歲男患者經歷了驚心動魄的6小時,讓葛慧青印象深刻。「這個患者病程一個月以上,入院時面色青灰,雙肺全白。當時用上了純氧,但因為肺部實變,無法氣體交換,突然躁動起來,我看到他呼吸機上的氧合指數從100%掉到了60%,斷崖式的下跌。我的經驗告訴我,必須要立馬做出判斷。」葛慧青回憶說。

「一定要氣管插管,不能等!」經與援荊門醫療隊的重症醫學專家周建倉主任討論決定積極給病人氣管插管。「在命懸一線的時刻,插管是我們不得不做出的選擇。」葛慧青守在病床邊,根據血氣分析結果,不斷調整呼吸機參數,終於在下班前,患者血液中二氧化碳量有下降趨勢,氧合也趨於穩定了。

葛慧青說,什麼時間節點選擇什麼樣的呼吸支持方式、病人何時能夠拔管、脫離有創呼吸機,這些對新冠肺炎患者來說很重要,需要基於專業評估後來操作。

援助荊門的這段時間,除了和團隊其他呼吸治療師一起救治患者,經過溝通和努力,葛慧青還在荊門一醫北院區組建了一支由當地3名醫生、5名護士組成的呼吸治療小組,由邵逸夫醫院呼吸治療師團隊在床邊帶教和臨床操作。「希望能幫助他們帶出一支帶不走的呼吸治療團隊,繼續服務荊門的老百姓。」

邵醫援荊門醫療隊員和逐漸好轉的病人合影

依託國家呼吸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不遺餘力培養人才

「邵逸夫醫院一直很重視呼吸治療師的職業規劃和發展,現在,這個職業被國家正式認定,呼吸治療師的春天來了。」應可淨坦言,「這次在湖北、武漢前線,呼吸治療師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相對於4萬多援湖北醫護人員總數,不到200名的呼吸治療師顯示出這一領域的人才非常緊缺。」

依託牽頭建設的國家呼吸區域醫療中心,邵逸夫醫院有著自己的使命與擔當。除了呼吸治療臨床方面的努力,在人才培養方面,醫院也是不遺餘力。至今為止,呼吸治療科已成功舉辦了20餘年國家級《呼吸監護治療新進展》繼續教育學習班,培訓學員近萬名,該項目被認證為美國呼吸治療繼續教育Level II課程。每年接收100餘位來自全國各地的進修人員。2019年,在邵逸夫醫院蔡秀軍院長的牽頭努力下,美國羅馬琳達大學與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合作,從今年開始招收呼吸治療專業方向的本科學生。

「呼吸區域是大的概念,牽涉到很多方面,包括呼吸的重、危症,疑難病,慢性病以及罕見病。我們依託國家呼吸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針對呼吸疾病,將致力於做出更多努力與貢獻。」應可淨補充道。

記者 金晶 陳彥汝

見習記者 張慧麗

通訊員 王家鈴 周素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炎症風暴」多次侵襲、氧合指數直線掉落至1%、心臟一度驟停...
    「炎症風暴」多次侵襲、氧合指數跌落至1%、心臟一度驟停:三次死裡逃生後,2月26日,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救治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嚴先生,終於在6天後拔除氣管插管,脫離有創呼吸機,身體各項指標趨於穩定。屢次逃過生死劫,得益於「人民-華西」聯合醫療隊組織的多學科MDT團隊的精準救治。
  • 在最後一道防線和「死神」對決——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的驚心搶救記
    「炎症風暴」侵襲、氧合指數跌落至1%、心臟一度驟停……三次死裡逃生後,2月26日,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嚴強,終於在6天後拔除氣管插管,脫離有創呼吸機,迎來新生。 在與「死神」的較量中,30多歲的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韓傑是毫不知情的。2月13日,他突發呼吸衰歇,命懸一線。
  • 復旦兒科醫生日記:我的弟弟與死神擦肩而過(下)
    我笑著說,估計今天我弟弟也撤離呼吸機,如果明天上午病情還是很平穩,我下午就回上海了。我弟妹憂傷地說,弟弟沒有撤離呼吸機,醫生早上查房說,呼吸還很費力,氧合指數不高,呼吸機暫時還不能撤。【科普小知識】氧合指數:指動脈氧分壓(PaO2)除以吸入氧濃度(FiO2)所得到的百分比。
  • 重症醫學專家張西京:生死關頭,必須爭分奪秒!
    快速誘導氣管插管、有創輔助通氣……一位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被成功救治。總結時,張西京提高了講話的聲音:「我們還可以再快一點!」在ICU病房(重症監護室)工作二十幾年,這位來自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的重症醫學專家,早已習慣了和死神「搶人」的讀秒節奏。「生死關頭,必須爭分奪秒!」張西京的身上總有一種超乎尋常的幹練和果敢。
  • 2020年「我是演說家」第三屆重症病例大賽全國總決賽獲獎病例 | 二...
    想到門外老人家那期盼的眼神,在我的腦海裡始終縈繞和兩個字——堅持,是的堅持,堅持下去,患者不一定會活,而此刻放棄,他一定會死。我們果斷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和CRRT治療,以保證機體的氧供,維持內環境穩定以及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同時調整胰島素、氯化鉀血管活性藥物的滴注速度。
  • 16個無創呼吸機誤區總結 這些錯誤不能再犯
    無創呼吸機治療(NIPPV)無需氣管插管或切開,只需通過鼻罩、面罩或喉罩等方式連接進行的正壓機械通氣,目前廣泛應用於臨床,成為治療呼吸衰竭,尤其是早期的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非常多的患者通過無創呼吸機儘早進行幹預治療獲益很大,不僅改善了病情,節省了費用,也避免了氣管插管的痛苦和高花費,以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多種併發症
  • 馳援日記|「感謝你們讓我轉出ICU,還教會用微信」,中腫智慧搬到...
    2月22日上午,中腫馳援武漢醫療隊主管的第一例有創通氣患者老趙成功拔除氣管插管。▲中腫馳援武漢醫療隊部分隊員祝賀老趙成功拔管2月14日,老趙因呼吸衰竭轉入協和醫院西區重症病房,醫生馬上給予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重症醫學科婁寧教授帶領醫療組負責老趙的治療工作。
  • 泰利福醫療器械商貿(上海)有限公司對一次性無菌氣管切開插管主動...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據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10月29日消息,泰利福醫療器械商貿(上海)有限公司對一次性無菌氣管切開插管(註冊證號:國食藥監械(進)字2014第2660505號、國械注進20172666632、國食藥監械(進)字2011第2662019號(更))主動召回。
  • 家屬擔心的「割喉」叫氣管切開,醫生提醒:8類人要做,並不危險
    家屬在猶豫什麼一位65歲腦出血的患者,出現肺感染呼吸困難,考慮短期內脫不下呼吸機,建議家屬氣管切開,反覆溝通,考慮了3天,應該也是諮詢了不少人,終於同意切開了。氣切其實並不可怕,為啥讓很多家屬如此糾結,反覆考慮呢?
  • ...蟾酥注射液|世衛組織|氧合指數|NCP|新冠|臨床|血氧|-健康界
    二、針對NCP重症規範的臨床觀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β屬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肺部炎症,初期以發熱、乾咳、乏力等流感樣症狀為主,重症患者出現肺部炎症浸潤導致的氧合下降、呼吸困難,嚴重者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