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炸了!強烈譴責!
來源 | 金融家整合自第一財經、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ID:nbdnews)
編輯 | 小金
上個月,史蒂芬·霍金的遺作《對大問題的簡明回答》發售。這部遺作中,霍金預計,人類本世紀就能發現通過改造基因提高智力的技術。
但霍金擔心,一旦出現基因改造而成的「超人」,「沒得到改造的人類」可能無法競爭,逐漸絕跡,或者變得「不重要」,人類會展開「自我設計」的競爭。
先不說「超人」,如果嬰兒一誕生就能對某種疾病免疫,也是不得了。但誰也沒想到,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了。
有媒體今日(11月26日)報導,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
這一技術背後的倫理問題,成了討論的焦點。
part.1
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
據媒體報導,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賀建奎講述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
這一消息震驚了學術界。結合專家學者以及讀者意見,此事尚有八大疑問需要相關方面予以回應。
1.修改CCR5基因能否徹底預防愛滋病,是否做過前期調研?需要多長時間來驗證?
2.HIV感染的父親和健康的母親,可以生個健康的孩子, 無需進行CCR5編輯。為何還要進行此類實驗?
3.國際規則是,基因編輯針對一些罕見病,比如健康的夫妻基因檢測只能生出不健康的孩子。這個項目並不具備這個條件。
4.國際遺傳公約,禁止對人類進行基因編輯是共識,為何沒有在學術上遵守這個規則?
5.修改CCR5基因會帶來其他什麼後果,會不會面臨感染其他疾病的更高風險?會不會傷害到其他基因?目前沒有科學文獻可以驗證。
6.對胚胎或生殖細胞進行基因編輯,跟基因治療有什麼區別?
7. 有人認為,這樣的基因嬰兒根本不可能通過倫理審查。這個醫學倫理審查的法律效力如何?是否符合中國相關法律法規?
8.這樣的倫理審查機制和程序如何?公眾如何可以查閱知曉?
賀建奎認為,人體中的CCR5基因能夠使愛滋病的HIV病毒進入細胞。通過手術讓CCR5基因失效,即可產生對愛滋病的免疫作用。此前資料顯示,在北歐人群裡面有約10%的人天然存在CCR5基因缺失。擁有這種突變的人,能夠天然免疫HIV病毒。
而據相關資料顯示,這種通過基因編輯使得新生兒對特定疾病免疫的技術,此前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已被證明完全可行,並不是一項高難度的任務。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孔道春也指出:去年看到過的一篇外國研究機構有關課題的研究論文,對如何編輯胚胎中基因的致病或免疫部分的過程作出了比較詳細的闡述。現在「基因編輯」的技術在學界已普遍認為是沒有難度的、可行的。
據介紹,這對雙胞胎中的一個經過基因修改,出生後能天然抵抗愛滋病。另外一名嬰兒雖然經歷了基因編輯手術,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part.2
基因編輯是否符合倫理?
該消息一經發出,立刻引發了廣泛關注和公眾的強烈質疑。
《科技日報》也就此次試驗可能存在的違背醫學倫理的問題評論稱:
1.CCR5這個靶點是不是已經公認的會感染HIV?敲除這個靶點有沒有其他潛在威脅?會導致其他疾病?
2.如何能夠證明這對雙胞胎嬰兒能夠天然抵抗愛滋病?因為也不可能現在就讓嬰兒接觸愛滋病傳染,這是有悖倫理道德的。如果這對雙胞胎一生都沒有經歷過可能感染愛滋病的環境或行為,又如何證明她們天然抵抗愛滋病?」
3.對試管嬰兒進行基因編輯是否有悖倫理道德,經過什麼部門審批?一個民營醫院就能做這樣的實驗嗎?
4.此前我國有沒有過基因編輯手段用於人體的實驗?
根據《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的第九條規定,從事人胚胎幹細胞的研究單位應成立包括生物學、醫學、法律或社會學等有關方面的研究和管理人員組成的倫理委員會,其職責是對人胚胎幹細胞研究的倫理學及學性進行綜合審查、諮詢與監督。
而這樣一次爭議極大的試驗,又是如何獲得了應當提出質疑意見的倫理委員會通過的?
此外,針對網傳的和美婦兒科醫院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籤字的照片,第一財經記者根據《申請書》查詢後發現,籤名的七個委員中,至少有4個與深圳和美醫院的醫生同名,其他三位因為字體無法辨認,無從分辨。
其中一人稱:「我們醫院的倫理委員會是2017年5月8日成立,我是其中的一名委員,但是這個《申請書》涉及的會議我沒參加,也沒有籤字,更不知道試管嬰兒跟我們這個科室有什麼關係。」
同時,學術界對該事件也發出強烈質疑。賓夕法尼亞大學基因編輯專家穆斯努魯博士稱:「對那個孩子來說,在預防愛滋病毒方面幾乎沒有任何收穫,但卻讓這個孩子面臨所有未知的安全風險。」
清華大學愛滋病綜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林琦表示:「對健康胚胎進行CCR5基因編輯是不理智的,不合倫理的。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中國人的CCR5是可以完全缺失的。CCR5對人體免疫細胞的功能是重要的,基因編輯不能保證100%不出錯之前,是不可以用於人的。HIV感染的父親和健康的母親,可以生個健康的孩子,根本無需進行CCR5編輯。」
part.3
賀建奎其人
公開資料顯示,賀建奎於2006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學學士學位,2010年獲得美國萊斯大學生物物理學博士學位,期間師從Michael Deem教授從事生物物理學研究,2011-2012期間於美國史丹福大學就讀博士後,期間師從史丹福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史蒂芬·奎克教授,從事基因測序研究。
其現任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實驗室用物理,統計和信息學的交叉技術來研究複雜的生物系統;研究集中於免疫組庫測序,個體化醫療,生物信息學和系統生物學。
此前報導稱他「僅用5年的時間完成了在美國名校博士到博士後的歷程,年僅28歲就成為南方科技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
前排坐下者為賀建奎▲
天眼查消息顯示,賀建奎是7家公司的股東、6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並在其中3家企業擔任董事長或總經理。
有記者致電負責賀建奎媒體關係的負責人陳遠林,他表示:「現在賀教授不接受媒體採訪,過幾天統一回應。對於此例研究,更多信息不能透露,這個實驗不是因為母親有愛滋病,也不能透露嬰兒是在哪個醫院出生的,因為個人隱私不能說太多。」
part.4
牽扯莆田系?
此外,進行這個實驗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其創始人為林玉明,註冊資本4000萬元。
資料顯示,林玉明為和美醫療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是莆田系第二代,相關聯企業有23家,他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看好莆系醫院的未來。」
目前和美醫療是和美醫療控股有限公司在北京、深圳、廣州、重慶等核心城市擁有14家醫院,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是其下屬公司之一。
但是目前和美醫院表示既沒做倫理審查也沒參與實驗。
「這個事件還在調查中,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不是在我們醫院出生的,這個實驗也不是我們這邊做的。我們對這個事件還在調查中,調查具體是哪個部門將這個事件把它公布出來的。」
資料顯示,林玉明所擔任法人及高管的機構面臨的法律訴訟為199條,法院開出公告共計36條。
對於人類基因修改實驗,是當前法律面對的新問題。相關部門沒有法律規定,而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政府都不支持基因編輯用於人體試驗。
part.5
私自進行基因編輯,會承擔什麼後果?
此前,科學家曾警告稱,不法之徒可能會利用該技術修改細菌和其它微生物的遺傳編碼,製造生物武器。一些生物黑客們甚至組團建立起社團實驗室,收集和分享各類資源。
那麼私自進行基因編輯,究竟會承擔什麼後果呢?每個國家的監管措施各不相同,其中屬德國要求最為嚴格。
德國:不低於5萬歐元的罰款或3年監禁
據國外媒體報導,德國此前已制定了相關法律,禁止在除有執照、並處於監管下的實驗室之外的任何場合開展基因編輯實驗。
中國:向遺傳辦備案
早在2014年,我國科技部和衛計委就共同制定了《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並經國務院批准發布施行。
文件指出:只要是從中國病人採集的樣本包括但不限於全血、血清、血漿、組織、唾液、尿液、頭髮等樣本都屬於遺傳資源。所有參與的臨床試驗都必須在遺傳辦審批後才能啟動,無論是否出口出境。
文件要求:所有的外資藥廠和CRO在中國採集或收集樣本,都需要提前獲得審批,無論是否出口出境。
人類遺傳資源是國家重要戰略資源之一,做好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對於保障我國生物安全、推動生物醫藥科技和產業發展等方面具有深遠意義。
美國:共識要求只為治療疾病,不為製造「超人」
來自美國國家科學、工程與醫學研究院22名科學家聯名發表了一份長達216頁的《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報告》指出,人類基因編輯臨床實驗可能被允許,但是只有在進行更多風險利益實驗之後,並且出於迫不得已的理由和嚴格的監督下方可實施。此外,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也對生物黑客進行基因編輯的行為予以密切關注,並已經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署建立了專門分支結構,藉此管控生物黑客的行為。
事件最新進展:已啟動對「基因編輯嬰兒」倫理問題的調查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金融家。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