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吾性〉》
文·覃 春
2月間,我再度到廣西上思縣的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觀鳥,收穫頗豐。除了常見到的赤紅山椒鳥、紅耳鵯鳥、鵲鴝、白鶺鴒等,還遇到了一些之前不認識的「新朋友」,比如白腹鳳鶥,紅尾水鴝,灰眶雀鶥,棕頸鉤嘴鶥,松鴉雀,慄背短腳鵯等等,有20多種之多,大大超過了五年前所見。
觀鳥是個快樂的過程,觀鳥,拍鳥,聽它們各自的歌唱,會讓人十分愉悅。但是,此行的一些「額外」見聞卻也讓心中平添難過。
首先是看到有當地的山民出售捕捉來的鳥類、山烏龜等野生動植物。如果對於山民們,還可以解釋為他們是出於無奈才「靠山吃山」,還能產生幾分原諒。但當後來看到以營利為目的的鳥類旅遊開發舉動,就非常地氣憤了。這些貪婪的人因為有雄厚的資金,所以對自然界的破壞力遠大於山民們!他們搗毀了大片的林地搞建築,還買來各種各樣的珍奇鳥類,然後關在籠子裡供人遊覽。
我為那些失去自由的鳥兒們難過。看到它們可憐巴巴地渴望遊人遞上一些鮮嫩的青草綠葉,如饑似渴地嚼著人們的「恩賜」,我真想為這些鳥兒們吶喊。我永遠忘不了一隻黑冠夜鷺悽涼的眼睛。它被鎖在直徑不到兩米見方的籠子裡,沒有伴侶,甚至沒有一盆綠色植物相隨;它站在冰涼涼的水泥地面上,面對著冷酷無情的柵欄和籠頂,耷拉著雙眼,不吃不喝,一副無精打採的樣子,看著令人心疼。我見過大自然中的黑冠夜鷺,它們站在枝條上神採奕奕,在天空中飛翔時英姿煥發,眼前這隻充滿了憂傷、孤苦伶仃的黑冠夜鷺與它們自由的同類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鳥類是有感情的,甚至不弱於人類。大多數鳥類的配偶都是唯一的。一旦失去愛侶,它們便會終身不「娶嫁」,以至於不再繁殖後代。被禁錮在這充滿諷刺意味的「百鳥樂園」中,它們和伴侶將永世不能相見。不能飛翔,也享受不到天倫之樂。這不是它們的「樂園」,而是不折不扣的「百鳥悲園」,是監獄!真難理解這種走上歧途的開發是如何得到當地政府的允許……
動物包括鳥類是我們人類對大自然頻繁活動的最大受害者。近來的科學研究表明,在氣候變化之下,除了鴿子和椋鳥的數量或許會有增加,其他種類的鳥類數量都是減少的。人類對土地的開發,在一些地區很短期內就可以看到鳥類數量的下降。比如候鳥,候鳥遷徙的路線都是固定的,途中要在哪一個地方停下來添食,或者最終在哪裡留下來繁殖,世世代代都不會變。如果在候鳥的重要停留處開發工業、房地產等項目,就是搗毀了它們的糧倉和棲息地。沒有食物或者吃到汙染的食物,對於候鳥都是致命的打擊。
百鳥是人間曼妙的生靈,我曾不止一次在萬物勃發的春天,於密林處,領悟它們的美麗,聆聽它們的婉轉之音,並樂此不疲,人們又何故要絕此佳音,為後世留下一個寂寞的春天?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