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鳥,一種起源於英國的紳士運動,據稱是西方社會中僅次於園藝的第二大戶外活動。觀鳥傳到國內也將近20年了,我們理解的觀鳥,或如twitcher(「推車兒」;觀鳥迷)般瘋狂刷新鳥種。鳥人(玩鳥的人)中流傳著「推車兒最喜歡的鳥兒永遠是最新看到的的那一種」,是的,「推車兒」關注的是被戲稱為「來福兒」的個人鳥種記錄(life list)、個人年度記錄(year list)和個人地區記錄(region list)。又或如攝影家般地追求光影絕美的野鳥圖片,圖片要清晰到鳥兒的羽毛根根數清,飛行的姿勢要飄逸,必須站在花上,哦,嘴裡叼著蟲子更養眼。
(珠頸斑鳩 顏軍 攝)
無論是刷鳥種「推車兒」,還是刷鳥圖的野生動物攝影師,所追求的都是極致。挑戰極致,門檻自然也就高了,閒暇時間、器材裝備、身體素質、學習能力·····缺一不可。我等蟻民,上班刨食下班顧家,背著房貸燒不起器材,走不得遠路爬不動大山,難道就與觀鳥無緣?No,No,No,我們可以像懷特先生那樣觀鳥!
誰是懷特先生?
圖片來自網絡
吉爾伯特懷特,18世紀的英國人,正經職業是一位鄉村牧師,業餘時間則是一位博物學家。作為牧師的懷特先生只是芸芸眾生中不起眼的那一位,而作為博物學家的懷特先生就大名鼎鼎了。他是英國近代生態思想的奠基人,是英國歷史上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斯賓塞和赫胥黎等一代巨人的指路人,是人類生態歷史學之父,被後人尊為英國第一位生態學家,在歷史上享有崇高的聲望。
對於觀鳥人而言,懷特先生還有另一個值得我們尊敬的身份——第一位現代意義上的觀鳥人。風靡歐美百年、正在中國興起的、我們酷愛的觀鳥活動,是從懷特先生開始的。在他之前,博物學家們大多都著眼於收集各種動植物標本、千奇百怪的鳥蛋和豔麗奪目的羽毛,然後拿到不同場合相互比較、炫耀,以現代的眼光看,更像貪得無厭的收藏家。懷特先生是第一位用欣賞的眼光觀察自然、讚美生命的人。
(鴛鴦 天堂湖 顏軍 攝)
偉大的著作《塞爾伯恩博物志》
圖片來自網絡
想要了解懷特先生如何觀鳥,就不得不提《塞耳彭自然史》。《塞耳彭自然史》是吉爾伯特懷特的一部書信體的自然觀察筆記,自1789年出版發行之後多次重印,到現在大約有200個左右的英文版本和再版本。據劉華傑教授介紹,這部書是英語世界重印頻率排在第四位的書籍,如果排在第一位是《聖經》,那麼自然生態領域的聖經排在第四位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塞耳彭自然史》最早在1934年,由周作人老先生在一個叫《青年界》的雜誌上撰文推薦介紹到了國內。周老先生對該書關於「草木魚蟲」的故事表示欣賞,但更加看重《塞耳彭自然史》的寫作手法和文學價值。將Selborne翻譯成「塞耳彭」這麼拗口也是周老先生的手筆。按照我們的發音習慣,目前的譯本翻譯為《塞爾伯恩博物志》,讀起來好像更加朗朗上口些。
關於《塞爾伯恩博物志》的美不是才疏學淺的我能夠描述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一本自己欣賞。
懷特先生如何觀鳥?
我在《塞爾伯恩博物志》中看到的是一種異於國內流行的觀鳥方法。
「《動物學》中提到的翔食雀(即雷所謂的stoparola)每年都在我家牆上的葡萄藤上築巢。有一年,這對小鳥不慎將巢築在了一根光禿禿的樹枝上。或許當時比較陰涼,所以它們絲毫沒有意識到接下來會有的麻煩。雛鳥還羽翼未豐,炎熱的夏天便來臨了。陽光經牆面反射過來,弄得鳥巢酷熱難當,勢必會傷害到脆弱的雛鳥。天倫之愛促使父母想出了一個權宜之計:整個炎夏,它們都展開翅膀,喘著氣盤桓於鳥巢上方,為自己的孩子們遮擋日光。」
(喜鵲 顏軍 攝)
懷特先生自1755年回到塞爾伯恩,到1789年《塞爾伯恩博物志》刊印現世的35年間,從未離開過塞爾伯恩這個小村莊。每天,他或徜徉在村莊和田野之間的蜿蜒小路上,觀察植物的生長、四季的變化;或穿行在垂林的山毛櫸之間,探望築巢繁殖的蜂鷹;或騎馬沿著凹陷的石頭路前往沃爾默皇家獵場,尋找山鶉、麥雞和野鴨。農舍牆角處的家巖燕、教堂屋簷下的白貓頭鷹,都是懷特先生持續多年的觀察目標。
(普通翠鳥 童家湖 顏軍 攝)
懷特先生30多年在賽爾伯恩觀察記錄到120多種野鳥,和現在的我們相比這是個少得可憐的數字。在武漢本地一個找到組織的新鳥人,如果保持每月出動一到兩次,一年下來也會有100多種的收穫。兩三年之後,我們可以不假思索地說出身邊常見的20種、30種甚至50種野鳥的屬、科、目,我們或許目擊過野鳥種數也達到300種、500種,但是我們真正了解其中幾種鳥類的生活細節呢?更別說感知它們的喜怒哀樂。然而欣賞植物的生長,感受動物的變化,研究生物之間的共生共榮的懷特先生,日積月累成就了一部偉大的著作。由此可見,積累鳥種只是一個開始,細緻入微的觀察才是觀鳥人真正地感受自然、融入其間的不二法門。
(夜鷺 顏軍 攝)
我們的賽爾伯恩在哪裡?
圖片來自網絡
懷特先生的塞爾伯恩無疑是極美的。英格蘭的田園風光,富有而閒適的鄉紳生活,都不是居住在鋼筋混林土叢林中的現代城市居民所能奢望的。尤其是今天的中國,城市化意味著山野田園離我們的距離越來越遠。不過,對自然的熱愛、對未知的好奇可以讓我們也擁有自己的「塞爾伯恩」。
(顏軍在觀鳥中)
觀鳥於我們無非是一種業餘愛好,通過欣賞野鳥,我們會忘記工作生活中的煩惱。從這個目的出發,我們的「塞爾伯恩」就在身邊。它可以是您家附近的公園,您家附近的學校,甚至是您住的小區。請記住,野鳥是我們最容易觀察到的野生動物,也是與人為友、與人為伴的野生動物。我們應不視常見為無物,對身邊的野鳥都給予足夠的尊敬和重視,哪怕最易見的灰喜鵲、白頭鵯。懷著一點愛,靜下心來,仔細地觀察,認真地記錄,細細地品味,我們也能像懷特先生那樣觀鳥,做一個小區的散步人。(文字、攝影:顏軍)
作者簡介
顏軍
武漢市觀鳥協會(武漢觀鳥會)創始人之一
現任武漢市觀鳥協會會長
武漢動物園特邀管理員
科普工作者
擁有14年野外鳥類觀測經驗
鳥類研究者
生態攝影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