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是一份策勵宣言,也是一次示威

2020-12-06 馬宏說

本文乃馬宏說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眾所周知,《嶽陽樓記》是範仲淹所寫,它還被收錄進了我國的語文教科書內。今天我們就來對《嶽陽樓記》進行一些具體的分析。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以上是第一段,述說重修嶽陽樓和作《記》的緣由。這本是一般記敘文的照例作法,但作者卻有意識地突出了滕的政績。所謂「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並非普通的恭維話,而是對滕子京有力的歌頌。話雖簡括,卻極有分量。「政通」,指政治措施得到順利貫徹;「人和」,指百姓對滕擁護愛戴。特別是「百廢俱興」這句話,現在已用為成語,在作者說來也許近於藝術誇張,但滕在嶽州想必也有較多的建樹,使生產力得到一定恢復,人民生活獲得暫時安定,否則作者也不能離題太遠,盲目對滕做出不切實際的評價。

作者大力表彰了滕的政績,把上面這些意見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然後「言歸正傳」,把筆鋒立即轉到嶽陽樓的重建上。這不僅使文章結構顯得緊湊,而且還表明滕在嶽州治理一年多,地方上已有餘財可以修復名勝古蹟,滕本人也有餘閒可以欣賞洞庭湖的景物了。從文章的局勢看,既把作記的緣由交待清楚,又暗逗下文「若夫」、「至若」兩段精彩文字,筆墨是十分經濟的。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以上是第二段,綜述登樓所見之景和登樓者觸景生情的感受。這段敘述兼描寫的文字,處理得很簡潔。首先點出登嶽陽樓所見之景主要是看洞庭湖。對於洞庭湖,只用六句帶概括性的景物描寫語言加以綜述,然後用「前人」一句輕輕撇開,只就登樓的人這一方面著重發揮。而在寫人之前,又先強調嶽州是通四川三峽和湖南南部的交通要路,是宋代被貶官的人經常來往的地方,於是專就「遷客騷人」這一類型的人物著重發揮,引出下文「悲」、「樂」兩段文字。

作者說:「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這就是說不同的人看到同一景物是有不同感受的;而「遷客騷人」在不同環境、不同氣氛下,感受也有「悲」與「樂」的差異。這裡,我們切不可被作者表面上的「悲」、「樂」二者相提並論的對稱結構所迷惑,其實作者是有所側重的,即側重在「悲」的一面,而「樂」的一面不過是陪襯。

在這一段裡,描寫洞庭湖的六句景語比起後面的兩段寫景文字來,原是比較一般的。但遣詞造句,作者仍做了一番安排。高山和江水,已經夠雄偉壯觀的了,作者卻在兩者的前面分別用了一個「銜」字和一個「吞」字,這就把洞庭湖的浩瀚氣勢一下子給渲染出來了。「浩浩」兩句寫湖之廣大,是從空間方面著筆;而「朝暉」兩句則是從時間方面去描寫的。空間描寫著重其永恆不變的一面,時間描寫則著重其千變萬化的方面。不但筆墨精煉,而且也自然而然為下面兩段文字安下根腳。這就是所謂的「匠心」。

若夫霆雨靠非,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榆傾樣摧;薄暮買買,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以上是第三段,描繪遷客騷人因景物氣氛陰慘不舒而感到悲哀憂傷。這同下一段的描寫,都是歷來為讀者所喜愛、所傳誦的精彩段落。這裡只想指出:一、這兩段中的景語不單純是寫景,而主要是為了製造氣氛;二、作者所以製造出不同的自然環境的氣氛實際上是為了讓讀者聯想到當時瞬息變化的政治氣氛;三、因此,作者是在用景語抒情,而非單純地追求慕寫自然景物,這就是作者把我國詩詞中慣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移用到散文中來的一個成功例證。

在這一段裡,有兩處需要特別提一下。一、「薄暮冥冥」這一句意思是說一天從早到晚都是陰暗昏沉的天氣,而到了黃昏時天已冥冥如黑夜了。二、「去國」兩句正是「遷客騷人」特定的思想感情,下文「感極而悲」的「感」,正是照應「去國懷鄉」這一句,而「悲」則是照應「憂」和「畏」這種感情的。這些地方,都見出作者用心錘鍊之功。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裡,浮光耀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以上是第四段,描寫遷客騷人覽物而喜的心情,上一段主要是渲染氣氛,所以只寫湖的外圍,寫陰雨和風浪,寫環境的險惡影響了人的情緒,沒有著意描寫景物的色彩和形象;而這一段恰好相反,必須要對湖光月色作具體描述,因此所用的景語比前一段就顯得著意雕飾,文採斐然,「至若」以下寫晝景,「而或」以下寫夜景。

「春和」句寫天,「波瀾」句寫水,「上下」兩句又總寫天和水,給人以寧靜閒適的感覺。「沙鷗」兩句寫動物,一句寫禽在水上,一句寫魚在水中;「岸芷」兩句寫植物,句型有變化。「青青」一詞,近來各種注本都不加解釋,其實這個詞並不單純指青色,而是形容草木茂盛,色澤鮮明。

「長煙」兩句又寫天,十分開朗;「浮光」兩句又寫水,動靜分明。而這四句之中由於有一句「浮光躍金」,就顯得即是夜景也不顯得色彩單調。「漁歌」二句是寫夜間看不見水中、水上和水邊的景物,卻聽見漁人的歌聲,以體現人們心情的歡樂。然而歸結到人因風和日美、景物宜人而喜氣洋洋。這裡要注意「寵辱皆忘」一句,正因為說的是「遷客騷人」,所以才會有「辱」的情緒。說「寵辱皆忘」是指因客觀景物之美而暫時忘記了「憂讒畏譏」的「辱」的一面,其側重點仍在消極的「辱」上。這就是我前面說的這一段實是上一段的陪襯的意思。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以上是第五段,從正面闡明作者自己的意見。三、四兩段在藝術上極為精彩,因此這一段必須寫出更高的思想境界才壓得住卷。作者所說的「古仁人」實即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古仁人」是不以個人處境的好壞而改變初衷的,更不會因為自己被貶謫而患得患失。所謂「不以物喜」依然是陪襯語,重點還在下一句「不以己悲」上,「居廟堂」兩句看似泛指,實有作者本人的體驗在內。範仲淹不正是由「廟堂」被貶到「江湖」之上的麼?

「憂其民」指關心民生疾苦;「憂其君」指什麼呢?那是因為國君被小人讒言所惑,把朝政搞亂,所以要為他擔憂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是範仲淹的名言,也正是他所具有的宏偉理想。做為一個封建士大夫,有這種抱負是不簡單的,當然作者也知道自己不容易做到這一點,所以說願意向這樣的人看齊,學習他們。這是自勉,也是勉勵滕子京。

但作者這裡還有更深一層的含意義:自己堅信個人所持的政治主張是正確的,這個理想是不會動搖的,因此即使被貶也決不屈服,不輕易改變初衷。所以我說,這篇文章是有它明確的政治目的的。這是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後對自己的同志者發出的策勵宣言,也是對那些戰勝自己的保守派官僚們一次信心百倍的示威。我們必須注意到文章裡沒有明確說出的這層意思,才能真正抓住這篇散文的精髓所在。

文章的末尾還有一句:「時六年九月十五日。」點明了作記時間。這固然是文章應有之義,但也並非閒筆。因為它標誌著滕子京在嶽州任上已治理了多久,自己被貶到鄧州已過了多久。這正是作者在提醒後來的讀者要注意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才特地標明年月。否則作者文集裡所存留下來的文章,並不是每一篇都注出寫作年月的。

《嶽陽樓記》這篇作品流傳至今,即使範仲淹當初是為好友而作,但讓我們印象最深的恐怕是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了。

相關焦點

  • 《嶽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嶽陽樓記》是範仲淹的代表作,是他被貶官後寫的。他收到了好友滕子京的來信,滕子京希望重修嶽陽樓,並且隨信附上了一張嶽陽樓的草圖。於是範仲淹就寫了這篇文章。嶽陽樓記範仲淹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 君子範仲淹與《嶽陽樓記》的喜憂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思想境界高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均出自這篇300餘字古文中,不愧為千古名篇。
  • 範仲淹《嶽陽樓記》與老子《道德經》的淵源
    名篇《嶽陽樓記》,借作記之機,規勸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文融記敘、寫景、抒情、議論為一體,動靜相生,思想境界崇高,成為雜記中的創新,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千古名句。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 高中語文 嶽陽樓記作品賞析
    高中語文 嶽陽樓記作品賞析《嶽陽樓記》是我們高中語文的必背篇目,裡面有很多經典的詩句,並且這些詩句也竟然出現在考試的古詩詞默寫中,為了高中同學們能更好的理解此篇文章,有途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篇文章的作品賞析。作品原文《嶽陽樓記》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 中考語文必考文言文情境默寫:《嶽陽樓記》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中考語文必考文言文情境默寫:《嶽陽樓記》,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嶽陽樓記》中從空間上形容湖面上的廣闊浩渺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2.《嶽陽樓記》中時間上表現景象的千變萬化的句子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3.
  • 2018中考語文古詩文默寫必考題:《嶽陽樓記》
    《嶽陽樓記》   1、《嶽陽樓記》中從空間上形容湖面上的廣闊浩渺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2、《嶽陽樓記》中時間上表現景象的千變萬化的句子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 範仲淹為何沒有到過嶽陽樓,卻能寫出《嶽陽樓記》?
    上過中學的同學沒有人會不熟悉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因為文章裡的兩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古詩文默寫中的常考句子。你可以記不住這篇文章的其它內容,但你必須記住這兩句話。雖然我中學時候學習並不好,但對這兩句印象也很深刻。
  • 由《嶽陽樓記》看範仲淹的寬廣胸懷和遠大抱負
    品讀此文,從嶽陽樓之蔚為大觀的景色中可以看出範仲淹深沉的人生感慨,浸染著他淡淡的憂愁,亦蘊含著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寬廣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1.範仲淹也是理想破滅之人,卻能有如此博大坦蕩的胸懷氣度和淡然自若、不計得失的人生態度,想來與其時時以天下為先的理念抱負有關。2. 理想抱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 《嶽陽樓記》有多著名?古代皇室貴族和平民都得背
    1982年11月26日,聞名中外的嶽陽樓開始大修。嶽陽樓始建於唐朝,公元1045年,宋朝滕子京重修嶽陽樓。翌年,範仲淹作《嶽陽樓記》,嶽陽樓因而名傳天下。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詞句家喻戶曉。電視劇《清平樂》講述了宋仁宗時的故事,範仲淹也是其中角色之一,劇中他的《嶽陽樓記》早已名滿天下,上至公主,下至普通學童都在學習。
  • 範仲淹作《嶽陽樓記》時到過嶽陽樓嗎
    範仲淹的千古名篇《嶽陽樓記》,描述了嶽陽樓和洞庭湖優美的自然風光,而其中所抒發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境界,成為無數仁人志士畢生努力追求的目標。自此之後,嶽陽樓便名冠天下,使人們無不嚮往之。但是誰又能想到,寫下這篇奇文,為人們介紹和宣傳嶽陽樓的范文正公,自己當時卻還沒親臨過煥然一新的嶽陽樓。這又是為什麼呢?
  • 距離嶽陽樓800裡之遠的花洲書院,和《嶽陽樓記》有什麼關係
    如今提起嶽陽樓,人們就會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範仲淹和他的千古名篇《嶽陽樓記》,很少會有人想到文中提到的功不可沒的滕子京。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嶽陽樓記》不同於《滕王閣序》等現場定製的文章,範仲淹不僅不在現場,很可能都沒有去過嶽陽樓。
  • 《嶽陽樓記》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出來的?範仲淹沒有登過嶽陽樓?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 之樂而樂」,北宋名臣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所寫就的這一千古佳句,寄託著,他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這種先憂後樂的人生境界,不僅激勵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並逐漸稱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優秀的品格和寶貴財富,也最終為嶽陽樓注入了不朽的靈魂,其實《嶽陽樓記》的誕生,離不開另外一個關鍵人物,那就是巴陵郡守滕子京。
  • 《嶽陽樓記》有多著名?古代皇室貴族和平民都得背丨夜問
    1982年11月26日,聞名中外的嶽陽樓開始大修。嶽陽樓始建於唐朝,公元1045年,宋朝滕子京重修嶽陽樓。翌年,範仲淹作《嶽陽樓記》,嶽陽樓因而名傳天下。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詞句家喻戶曉。
  • 範仲淹是怎麼寫出《嶽陽樓記》的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很多人都以為是他在遊覽嶽陽樓之後,才寫下這膾炙人口的名篇的。其實並不是這樣,範仲淹壓根兒未曾到過嶽陽樓。一個和嶽陽沒有一點關係的他,為什麼能夠寫出如此的經典之作呢?
  • 極目臨風嶽陽樓 浮光躍金洞庭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一看到這段文字,大家都知道這是宋代大文豪範仲淹的千古名篇《嶽陽樓記》。
  • 屈子書院講壇第11期開講,聽李存山教授講範仲淹與《嶽陽樓記》
    誦讀《嶽陽樓記》,我們不僅為洞庭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氣象萬千的景象所驚嘆,更為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道德情操與風度氣節所折服。《嶽陽樓記》寄寓了範仲淹什麼樣的人生際遇?其主持的慶曆新政對宋代的學術、政治、社會、文化風貌產生了什麼樣的重要影響?9月5日下午,屈子書院講壇第11期在湖南汨羅屈子書院隆重舉行。
  • 《嶽陽樓記》和《偃虹堤記》是炒作稿?——靠名人朋友兩篇文章翻身...
    說出來同樣驚人:一篇便是範仲淹流傳千古的《嶽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就出此雄文;一篇是歐陽修不太知名的《偃虹堤記》,雖然沒有什麼讓人記得住的名句,但其「核當量」依然不容小覷。《嶽陽樓記》寫於慶曆六年(1046年)九月。
  • 《嶽陽樓記》不是看圖作文,範仲淹到過嶽陽和洞庭湖,登過嶽陽樓
    還有韓愈、劉禹錫、白居易等著名詩人都在嶽陽樓留下了動人的詩篇,不過在眾多的古人詩文中,最出名的是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 王羲之《嶽陽樓記》欣賞
    今天書思給大家分享集王羲之書法《嶽陽樓記》,單字精彩,氣韻流暢,通篇錯落有致,跌宕起伏,堪稱出色佳作。請大家收藏好,可供臨摹。以此為基,沒準能寫出自己的神採!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 蜜多時,
  • 範仲淹寫下了著名的《嶽陽樓記》,但沒有到過洞庭湖,是真的嗎?
    《嶽陽樓記》是範仲淹的名篇,但文中所寫洞庭之景是不是範仲淹親眼所見,歷來極具爭議,至今沒有定論。01《嶽陽樓記》的緣起:範仲淹勸諫朋友之作關於《嶽陽樓記》的緣起,範仲淹在文中已有所交代: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乃重修嶽陽樓……屬予作文以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