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僑華人過中式聖誕節:火雞與火鍋相遇(圖)

2020-11-25 中國新聞網

海外華僑華人過中式聖誕節:火雞與火鍋相遇(圖)

2013年12月20日 13:3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0)

日前,紐西蘭華人參加聖誕遊行。 圖片來源:中新網

  聖誕臨近,西方世界早早便瀰漫著節日的氛圍。身居海外的華僑華人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參與其中,「中式聖誕」給西方「洋節」帶來了新的樂趣。

  華社活動慶聖誕

  16日下午,紐約布魯克林八大道,由華人健康協會與加健保險合辦舉行了一場「聖誕節派送玩具」活動,吸引了數百華裔小朋友和家長,領到芭比娃娃、籃球、小汽車等玩具的小朋友們個個歡天喜地,大喊「聖誕節快樂!」華康會會長陳麗娜表示,接下來還有兩場派送,希望為更多的社區孩童送上聖誕禮物。

  在希臘,當地華社選擇了更有意義的聖誕義賣活動。在雅典市中心的基普塞利市場,華僑華人在這裡擺下幾十個攤位,對來自中國的鞋帽、玩具、工藝品等商品進行義賣,並將全部捐贈給雅典市無家可歸者救助中心,以此表達與希臘人民共同面對債務危機的決心。

  此外,波札那華人慈善基金也組織了「2013波札那中國兒童聖誕愛心聯誼」活動,通過活動倡導華人子弟關愛弱勢、奉獻愛心,加強了華人子弟與當地兒童的友誼;加拿大也有華社舉辦了學習毛筆字、觀看中國傳統舞蹈等各種活動,使當地華人在享受聖誕歡愉的同時,傳播了中國傳統文化。

  華商炫起「中國風」

  在人行道旁的聖誕樹上別滿閃亮燈飾,掛起大紅蝴蝶結,店內放起聖誕歌曲,海外華商在聖誕節前早早便進行裝飾和預熱,為街頭增添聖誕氣氛。今年,除了聖誕傳統裝飾產品之外,一些華人商家還將許多帶有中國特色的禮包、剪紙、中國結等中國元素也裝飾到了聖誕樹上,在傳統節日中添加了中國創意,讓人眼前一亮,格外喜人。

  美國長島市46大道近第5街路口的大型跳蚤市場上,華人創業家們也把握商機,在聖誕節前的每個周末為購物者提供不同的貼心禮物及家庭裝飾選擇。來自湖南的華人鄭曉來是一名兼職動畫師,她從10月份便開始準備手工製作聖誕商品。在她的巧手之下,許多個性飾品上還添加了「聖誕快樂」「開心」等中文祝福,令她高興的是,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小東西在吸引了華人顧客的同時,也為她贏得了更多的美國顧客的喜愛。

  「火雞」與「火鍋」相遇

  中式聖誕不僅僅是「中國風」的商品和各式活動,在海外華僑華人的家裡,聖誕節也有著「中西結合」的獨特味道。

  在歐美的聖誕大餐中,火雞、布丁、雞尾酒、水果餅是聖誕節必不可少的節日美食,而來自四川的美籍華人張先生則準備把自家的聖誕聚餐改為熱氣騰騰的四川火鍋。「我們已經連續兩年在平安夜吃火鍋了,今年也打算這麼做,和傳統的聖誕晚宴相比,我們更喜歡實實在在的火鍋大餐。」張先生說。

  「中國元素」不僅受華僑華人追捧,外國人也在逐漸接受聖誕節裡的「中國風」。如今,許多美國家庭的餐桌上,舉杯時除了「聖誕快樂」之外,還多了句中國新年味道濃厚的「恭喜發財」。隨著經濟危機的出現,美國人在聖誕節也開始轉變消費觀念,他們甚至效仿中國習俗,把聖誕禮物改成了「壓歲錢」。

  另外,國外並沒有平安夜送平安果的習俗,反倒是海外的華僑華人們把這個傳統帶到了國外。「去年我在平安夜那天為每個同事準備了一個平安果,今年他們都說也要給自己的孩子準備,以祝福孩子們平平安安。」加拿大華人林女士說。李佳璇

相關焦點

  • 【聖誕節習俗】聖誕節為什麼要吃火雞?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英語>正文【聖誕節習俗】聖誕節為什麼要吃火雞?在一些亞洲國家,或許每年只有聖誕節這一天才吃火雞,以慶祝佳節;但在歐美,尤其是美洲大陸,火雞卻是很普通的一種肉食,而且在感恩節和聖誕節這兩個大日子,火雞更是傳統的食品。   火雞是美洲特產,在歐洲人到美洲之前,已經被印地安人馴化。火雞的名字在英文中叫「土耳其」。因為歐洲人覺得它的樣子像土耳其的服裝:身黑頭紅。歐洲人很喜歡吃烤鵝。
  • 河北省海外華僑華人健康諮詢平臺用戶覆蓋五大洲
    北京時間24日上午,結束了在河北省海外華僑華人健康諮詢平臺上的遠程視頻問診,身在加拿大溫哥華的華人宋女士反饋說。剛生完孩子不久的宋女士,在國內親屬的介紹下,預約了該平臺「VIP雲診室」,諮詢有關新冠肺炎防治、產後腰痛、神經痛等問題。河北省中醫院麻醉科(疼痛門診)主任醫師、該院新冠肺炎防治專家組成員郝巍對宋女士的諮詢做了解答。
  • 【聖誕節習俗】聖誕節為什麼吃火雞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英語>正文【聖誕節習俗】聖誕節為什麼吃火雞 2011-11-29 14:40 來源:bbs.pclady.com.cn
  • 「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揭曉 南洋華僑機工獲特别致敬
    陳永栽、方李邦琴、貝聿銘、谷建芬、丘成桐等獲「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稱號,南洋華僑機工獲特别致敬。圖為「特别致敬」環節,四名南僑機工後人動情朗誦《祖國我來了》。中新社記者 翟璐 攝  2019年是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80周年。
  • 聖誕節的菜譜:火雞沙拉怎麼做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美文化>正文聖誕節的菜譜:火雞沙拉怎麼做 2011-12-12 13:59 來源:騰訊論壇 作者:
  • 印度尼西亞華僑華人概況
    印度尼西亞華僑華人概況   目前印尼華僑華人總數有近1000萬,約佔印尼總人口的5%,其中90%以上已加入印尼籍,是世界上華人最多的國家。
  • ...民族復興 亞特蘭大 海外僑胞 中國發展 華僑華人-中國新聞-東方網
    原標題:國僑辦主任:歡迎僑胞回國實現中國夢  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裘援平20日在與美國亞特蘭大當地僑團代表座談時說,越來越多的華僑華人將個人夢想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結合起來,歡迎僑胞回國實現中國夢。
  • 身處五大洲同慶新年 華僑華人:「我們都是追夢人」
    身處五大洲 同慶新年到 華僑華人:「我們都是追夢人」(僑界關注)   當新年的鐘聲在五大洲響起,世界各地華僑華人歡呼雀躍,用鄉音互道祝福,一聲「新年好」充滿留戀,更飽含希望。  剛剛送走的2018年,海外華僑華人辛勤耕耘,奮力奔跑。
  • 羅馬尼亞《旅羅華人報》:華僑華人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
    》記者 呂曉傑/ 攝)   中國僑網9月29日電 據羅馬尼亞《旅羅華人報》報導,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中羅建交70周年的「雙慶」之年,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羅馬尼亞華僑華人即開始了緊張的「雙慶」準備工作。
  • 全球華僑華人暖流匯海
    他們是全球各地的華僑華人以及身處海外的中國學者學生、中國企業和機構的駐外人員。丹麥中國商會、丹麥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等組織籌集物資,近日由中國國航航班從哥本哈根運往中國。新華社記者 林晶 攝2月1日,在烏克蘭首都基輔,當地華僑華人搬運抗疫物資。新華社記者 李東旭 攝1月31日,在芬蘭赫爾辛基,當地華人協助整理捐贈的物資。
  • 黃大年、楊振寧等人獲評「2017全球華僑華人新聞人物」
    新京報快訊(記者吳為)今日(1月10日),「2017全球華僑華人年度評選」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歸僑楷模黃大年,中科院院士楊振寧、姚期智,巴拿馬總統顧問陳國基等僑界人士獲得「2017全球華僑華人新聞人物」稱號,海外華僑華人互助中心獲得組委會特别致敬。
  • 歐洲華僑華人的心理戰疫
    中新網4月14日電 據《歐洲時報》報導,隨著疫情在全球暴發,不少海外華人這樣形容自己的心態轉變「中國打上半場,海外打下半場,海外華人打全場。」中國疫情日趨平穩後,海外疫情暴發,多國開始實施嚴格的隔離封鎖措施,航線被切斷,媒體被疫情消息佔領,民眾的日常生活由此改變。
  • 專訪哈佛大學宋怡明:世界歷史大框架下的海外華人
    二是因為我自小在國際城市多倫多長大,多倫多是一個華僑華人聚居的多元文化城市,華僑很多,有部分是偷渡過來的。但是這在當時並沒有引起我太大的興趣,事實上我的研究興趣主要是由僑鄉調研引起的。我認為,華僑史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儘管它並不是我的研究重點。張梅:近年來,中國的海外華僑華人研究越來越熱,學者輩出,您怎麼評價當前中國的華僑華人研究狀況?
  • 「我為祖國驕傲」——法國華僑華人盛讚新中國七十年發展成就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呂茜):法國是歐洲華僑華人最多的國家之一。旅法華僑華人紮根法國、心繫家鄉。他們憑藉著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為法國當地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也在弘揚中華文化、支持家鄉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駐帕皮提領事館向法屬玻里尼西亞華僑華人捐贈口罩
    2020年4月12日,駐帕皮提領事館向法屬玻里尼西亞華僑華人捐贈口罩,華人社團聯合會「信義堂」、「飛龍體育協會」、桂冠協會、桃李協會等社團負責人出席。沈智良館長領事表示,在祖(籍)國遭受嚴重新冠肺炎疫情時,法波華僑華人自發捐款捐物表達支持和聲援,體現了中華民族血濃於水的情誼。
  • 報告:2019年華僑華人在世界各國人數總量有所增長
    中新網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 馬秀秀)日前由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編撰的《世界僑情報告(2020)》藍皮書(下稱「報告」)指出,2019年包括新移民在內的華僑華人在世界各國的人數總量依然有所增長。通過梳理2019年世界各國官方公布的數據和相關研究機構統計研究結果,報告對世界主要國家華僑華人人數進行呈現。報告指出,中國是美國外來移民居前三位的來源國,華僑華人達508萬。
  • 韓國檀國大學醫院院長致信華僑華人聯合總會表感謝
    信裡表達了華僑華人聯合總會王維月會長及同仁對檀國大學醫院的關心支持。  據悉,近期韓國疫情暴發,病患增多,醫療資源一度緊張,韓國民眾紛紛排隊買口罩。面對如此情況,韓國華僑華人感同身受,紛紛表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 老中青三代華人華僑的馬達加斯加故事
    新華網塔那那利佛3月12日電 有馬達加斯加華裔歷史學家以自己家史為基礎作案例研究,指華人華僑第一次大規模移民到馬達加斯加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他們以中國人獨特的吃苦耐勞精神當修路苦力、種植香料等謀求生計,並最終融入當地社會。
  • 從「浮動地獄」到立碑表彰,海外華人如何熬過至暗時刻
    何路曼 翻拍  這裡,見證了他們在海外的動蕩歲月,  這裡,講述了他們自強不息的奮鬥史。  1980年,一個叫「紐約唐人街歷史計劃」的組織決定留住華人華僑在海外留下的回憶,於是有了美國華人博物館。  博物館裡,記錄了這樣一位老移民在美國的辛酸史。
  • 聖誕節來了 大批火雞將為節日"獻身"
    聖誕節來了大批火雞將為節日"獻身" 2019-12-10 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