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克習
圖:來自網絡
在中國的傳統中,大多數人都有兩個名字,剛出生時,長輩給起的那個名字叫乳名俗稱小名,上學後或長大成人後,家裡給起的那個名字叫學名俗稱大名。
乳名具有鮮明的家族屬性,它是幼年時代的代號,這時家族內外,老幼都可以稱呼的名字,長大後乳名只有家族內的長輩才可以稱呼,否則就是大不敬了;學名即大名,具有社會屬性,它是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代號,求職、求學、婚配以及個人檔案記載都用這個名字。
不管是大名還是小名,每個人的名字都有一定的寓意,都寄予父母乃至家族的美好願望和希冀。所以給孩子起名往往都很重視。現在,有的搬出字典或辭海,有的請有學問的人花錢給孩子起名。
但是,在經濟文化落後的年代,給孩子起名絕對沒有現在這樣的條件,而孩子出生後起名又是耽誤不得的,因為那時流傳說:「出生三天不起名,長大肯定是個糊塗蟲」,不管日子過得窮富,誰家願意自己的孩子長大是個糊塗蟲呢?所以,給孩子起名就變成孩子出生後的當務之急。
無奈之下,給孩子起名只有憑沒有文化的家長的情趣和想像了,大多數人家就地取材,日常生活中用的家什等東西的名稱就成了給孩子起名的首選。所以過去孩子的乳名有的土掉渣,有的很雷人。
和我同村的一戶人家祖孫三代所起的乳名,幾乎沒有離開日常所見的鍋碗瓢盆的範圍,爺爺輩的叫鏊子,兒子叫鍋,兩個孫子叫大罐、二罐……
至於男孩小孩稀少,老來得子或多次發生孩子夭折的家庭,往往更善於給男孩子起個賤名,祈望著將來孩子好養活和不會引起邪惡神鬼的關注。關於賤名那簡直是五花八門,有的實在太雷人了。
有的叫糞——臭不可聞,連鬼神也不屑一顧;有的叫尿鱉——老鱉本身形象就醜陋無比,再撒上一泡騷味十足的尿在上面就沒有任何東西會招惹了;有的刻意給自家男孩起個女孩的名字,並且唯恐低賤得不夠,還在女孩名字前面再加個「臭」字——臭妮、臭婆;有的叫狗蛋、貓蛋、馬蛋、驢蛋的……
至於給女孩起名相對要簡單多了,因為在重男輕女嚴重的年代,女孩不承載家庭乃至家族的希望,所以對女孩能否存活、健康成長不象男孩那樣關注。有的給自家女孩起名,完全是懶惰的方式,如給幾個女孩起名分別叫大妮、二妮、三妮……在希望得到男孩的時候,往往給女孩起名招弟、換弟、轉弟、四錯……
不管給孩子起的名字怎麼的土掉渣,怎麼雷人,名字除了作為代號外,所表達的只有是當時家長心境和期望,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多數情況下也沒有誰計較名字好與壞的事了。可是,在我們村子一帶,就有人因為日子過得糟糕或家庭突發意外,竟然牽強附會地聯繫上起賤名的事上了。使得家庭風波不斷,甚至釀成悲劇。
薛莊村的李姓人家連生三個兒子,這在過去農村絕對是家庭興旺的兆頭,李家上下也是喜不自禁,無奈李老漢目不識丁且木訥,生活中也沒有啥情趣和追求,給孩子起名也只好來個懶惰的方式——大兒子起名叫耕,二兒子叫耙,三兒子叫坷垃。
平靜如水的日子一年年的過去,李家三個兒子也都順利長大成人,並都順理成章地娶了妻生了子。唯獨讓李老漢老兩口不順心的,就是三兒子坷垃娶了個不講道理的惡媳婦,那惡媳婦經常無事生非,無端找公婆妯娌們的麻煩。
常話說得好,惹不起躲得起,平時家人都躲著三兒媳婦,來個井水不犯河水,不與那惡婦照面。這樣李家上下的日子總算勉強維持平靜。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福禍。誰曾想,三兒子坷垃在一次勞作時,被受驚的牲口頂撞了一下,結果不治身亡。家庭發生了這樣的意外,不管原來家庭內部團結得如何,這時候都要放下原先的不愉快,相互撫慰,共同走出令人不堪的痛苦期才是。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那三兒媳婦卻兇蠻無比,竟然和公婆大鬧個沒完,說是坷垃的意外死亡都是大兒子和二兒子剋死的,都怪父母起的那個小名——耕和耙合夥把坷垃弄碎(死)了。真是豈有此理!
可是李老漢卻有口難辯,都怪自己沒文化,給三個兒起了那樣丟人現眼的名字。一開始,李老漢忍氣吞聲任由惡兒媳婦吵罵,時間久了三兒媳婦還是不依不饒,被兒媳婦罵得實在受不了,李老漢想到了以死謝天下,於是懸梁自盡了……
無獨有偶,高樓村的卜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由於是頭生,在父母心中比較嬌慣,生怕有什麼閃失,於是在兒子出生沒幾天,就給他取了個賤名叫孬;二兒子來到人世,卜家上下心花怒放,因為不僅是傳宗接代又多一道保險,而且農村人信奉好手打不過雙拳,二兒子的到來無形中增加了門戶的拳頭力量,所以此刻全家齊聲叫好,於是就給二兒子取名叫好。
卜這個姓氏比較特殊,很容易從姓氏的諧音中引出歧義,所以鄉裡鄉親們經常拿他們家族的姓名調侃,任何響亮的名字前面一附上姓氏卜,其寓意就會走向反面,一時間弄得大家忍俊不禁。
就拿孬和好來說吧,更是大人小孩調侃的首選,經常有人當著卜家的面,有事沒事地左一個不(卜)孬,右一個不(卜)好叫他們的名字,並且還怪聲怪氣的;有的小孩還打著拍子調侃:「好,不(卜)好,孬,不(卜)孬,好不如孬……」平時卜家人對此只是置之一笑,他們家也知道都沒啥惡意,不過是窮開心罷了。
隨著孬和好的長大,他們都按部就班地結婚生子,單立門戶過日子。一開始是集體生產隊時期,大家日子都過得差不多,一言以蔽之,都是一個窮子。農村實行改革開放後,農民勞動致富的積極性得到空前的釋放,農村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提高,但各家各戶的差別也漸漸地顯露出來。
各家各戶貧富懸殊在孬和好兩家最能體現出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看上去好家兩口子也很努力,可結果總是比孬家差很多。眼看著養豬賺錢,好家卻莫名其妙地遭受豬瘟襲擊,滿圈的豬死的一個沒剩,而孬家雖然和好家一牆之隔,由於平時加強防疫,孬家的豬卻安然無恙。
好家眼看著孬家種大蒜賺了不少錢,於是好家第二年就悄悄地擴種了大蒜,想暗暗地賺上一筆,打個翻身仗。可誰曾想,第二年大蒜臭市……這樣連續折騰幾次,好家的日子過得實在差強人意。貧賤夫妻百事哀,日子過得不如人,導致夫妻經常吵罵。
妻子情急之下除了罵好沒用、窩囊之外,還指著鼻子罵好:「看你那不通人性的爹,明知道自己姓那個孬種姓,還給你起那個名字,這是詛咒你永遠不得好,我跟著你,算倒八輩子黴了。」 被罵急了,好就出手打老婆,老婆乾脆就來個一不做二不休,直搗卜家老巢——到好的父母門前吵罵……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們給孩子起名有了前所未有的追求,時尚、靚麗,與日新月異的時代同步蔚然成風,人們的科學意識普遍提高,人們不再相信通過給孩子起賤名能獲得安全感和幸福。
那麼,因為賤名而引起的家庭風波和悲劇也將成為歷史;名字無貴賤,每個孩子的名字都是父母心目中那片天空中的一顆最亮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