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通農民,孑然一生,至今未娶,他傾盡畢生心血,只為精心照顧年邁的母親和哥哥留下的5個孩子,為侄子、侄女組建家庭後,又為他們把孩子帶大,雖然家庭清貧,但是他卻用如山的父愛守護著家庭,為親人們遮風避雨,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他的美德,他也被人們尊稱為「最美鄉村大爺」。推薦閱讀》》》「中國好鄰居」免費送粥17年 今年熬粥「致敬」城市建設者
雪上加霜 獨自撐起一個家
「最美鄉村大爺」叫劉福明,家住壽縣堰口鎮八溝村,今年已經64歲了,是一位建檔立卡貧困戶。劉福明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由於地處偏僻、家境貧寒,除了幹農活,劉福明就在本村的九槐小學做些零工,用來貼補家用。
在他的父親去世不久後,1990年,大哥也去世了,大嫂改嫁外地,從此杳無音信,留下5個孩子,最大的17歲,最小的才4歲。面對上有72歲年老體弱的老母親,下有5個未成年的孩子,劉福明感到了深深的壓力,但是他沒有退縮,而是無怨無悔地擔負起家庭的重擔。他辭去九槐小學的工作,默默地照顧老母親,撫養五個孩子,盡心盡力地為這個家撐起一片天空,任由青絲變成白髮。
由於家裡窮,劉福明一直沒有結婚。當時,他打零工攢了點兒錢,本打算留待自己結婚辦事時使用,可是自從撫養哥哥遺留下的孩子後,就再也沒有人願意給他介紹對象了。就這樣,劉福明一直到現在還是單身,但是他沒有怨言,始終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到了侄兒、侄女身上,就像父親一樣深深疼愛著他們。
拼盡全力 只為責任與愛
為了讓全家人吃飽飯,他和二侄女承擔起了家裡十幾畝地所有的農活。那時,沒有機器,所有農戶都靠著人力完成。為了有一些好收成,他每天起早貪黑,只為多打一些糧食。由於負擔重,家庭收入少,原先攢的一點錢也都花光了。每到農閒季節,劉福明就步行十幾裡路到集市上,看到有農戶賣瘦牛的就買回家精心飼養,待到牛養肥後,再拉到集市上賣個好價錢。
對於劉福明來說,最難的就是侄子和侄女的婚姻問題。1995年,為了給大侄子結婚,他把養牛攢的錢全部拿出來,花了2萬元在江黃街上買了兩間瓦房,但還需要8萬元才能結婚。當時的8萬元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劉福明無奈之下只好向親戚、鄰居開口借錢,出於對劉福明的欽佩和信任,大家紛紛慷慨解囊,很快為他侄子湊齊了結婚用的錢,但同時也給劉福明帶來了巨大的債務壓力。劉福明說,為了還上這些錢,他省吃儉用,稍微有一點餘錢就趕忙去還上,這些年才剛剛還清。
最讓劉福明操心的還是小侄子,小侄子雖然身強體壯,不笨不傻,但卻是個聾啞人。老劉心裡想著,大哥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這個孩子,只有把小侄子安頓好了,才能對得起死去的大哥。
老劉整天打聽,託親訪友四處為小侄子張羅對象。終於打聽到鄰村有個年齡相當的姑娘,小時候生了病,長年吃藥,而且智力殘障,不能幹體力活,只能做些簡單的家務。「兩個人結了婚壓力肯定更大。」周圍的鄰居都在替劉福明擔心,可是他憨笑著說:只要孩子能成家,農活我可以多做一些。
為了給小侄子結婚,劉福明又給孩子蓋新房送彩禮。就這樣,劉福明硬是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先後把孩子們養大成人,並安家立業,還為母親養老送終。
父愛如山 為家燃起希望
小侄子結婚後,先後育有一兒一女。由於侄子、侄媳婦不能正常照顧兩個孩子,劉福明就又成了全職保姆。第一個孩子出生時不足月,只有三斤六兩重,老劉整晚寸步不離地守著孩子,按時餵食,有時候一個晚上要起來十幾次,基本就沒有睡過完整覺。
雖然照顧嬰兒對老劉來說是頭一次,但是他愛琢磨、愛請教,在周圍鄰居的幫助下,很快就成了帶孩子的「高手」。衝牛奶,洗尿布,按時帶去醫院給孩子打預防針,晚上還要帶孩子睡覺,在老劉的精心照料下,孩子一天天長大,這讓全家人都特別高興。帶第二個侄孫女時,劉福明已經是駕輕就熟,不管哪一項工作,他都做得有模有樣。現在侄孫已經上小學,侄孫女也9個月大了,兩個孩子健康又可愛。
這麼多年過去,劉福明為家庭付出的一切,幾個孩子都看在眼裡。外出打工和住在縣城的其他侄子、侄女,都對劉福明非常孝順,經常回到家中看望他,給他買衣服,給孩子買吃的,還會給他一些錢貼補家用,這讓老劉感到所有的辛苦都沒有白費,也讓他自己十分自豪。現在,老劉的日子已經好了許多,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將小侄子的兩個孩子撫養長大,讓這個家庭燃起更大的希望。
記者手記:
劉福明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卻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勤勞、善良、責任與愛,他展現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農民最真誠最質樸的情懷,他不是父親卻勝似父親,用寬厚的臂膀為家庭撐起一片天,用愛築造了遮風避雨的港灣。推薦閱讀》》合肥廬陽區出臺幼師師德規範 千名幼師宣誓做「十心」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