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織經》的權謀智慧:厲害的人都深諳人性,升職才體現真功夫

2020-12-01 騰訊網

職場、官場、社交場,無論混哪個圈子,最終混得都是人性。

而我們經常會發現,那些混得最好的,升職最快的往往並不是能力最強的,最會做事,效率最高、才華最好的那群人,而是那些實力中等,但很會處事的人。

懂人性」已經成了混圈子的必備技能,民國大佬杜月笙的「人生三碗面」便說明,混到最後拼的絕對不是誰最狠,最渾,而是誰更能建立人脈,誰更精通人性。

這一點,無論是職場還是社交,歸結到最終都必須學會「懂人性」。

讀了權謀《羅織經》之後,我才在裡面找了辦法。

《羅織經》這本書把人性拆解得非常透徹,被稱為「中國的人性的弱點」,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下書中的4句經典,助你讀懂人性,學到與領導的相處之處,助你在職場突破自己。

上下背德,禍必興焉

羅織經》這句話的意思是:上司與下屬的心意不一致時,禍事便由此產生了。

上司和下屬之間,從來都不是平等的關係,當上司與下屬意見不一致時,不同的處事方法,便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有的人會在此時選擇妥協,完全放棄自己的想法;

而有的人會選擇通過溝通交流的方式,來達成和解,將自己的意見與上司的意見進行融合,最終找到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

而有的人,會堅持自己的原則,毫不客氣地與上司據理力爭,直到上司完全同意為止。

大家想想,假如你是領導,你會更喜歡哪一種下屬呢?

上司與下屬意見不一致,是現在職場中最常出現的問題,但處理不好這個問題,可能便會成為自己升職加薪的攔路虎。

自古,上下一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前提,這不僅要求上司反躬自省,禮賢下士,虛心納諫,同時也要下屬懂得修身隱忍,不計毀譽,凡事以大局為重,維護上下一致的局面。

如果上下各自為了自己的利益,都沒有退讓之心,事情發展下去,便是一發不可收拾,對誰都沒有好處!

上者驕,安其心以順

《羅織經》這句話的意思是:高高在上的人驕傲,順從他可以使他驕傲。

作為上司來講,最煩的就是那種挑戰他權威的人,這一點在歷史上那些受到重用,身居高位,但說話不懂得拐彎的直臣身上最常出現。

例如明朝嘉靖時期的首輔夏言,夏言是嘉靖時期的名臣,四次入主內閣首輔,烜赫一時,但夏言也是一個非常直接的人,學問高、本事大,但同時脾氣也大,為人傲慢,即使皇帝有什麼不對的,他也敢直言懟回去。

嘉靖皇帝這種心機老手,自然不能容忍夏言這種有才又難以管教的大臣,夏言最終被嘉靖定了死罪。

沒有哪個上司不是高高大上,自帶優越感的,所謂從諫如流的人,即使如唐太宗,也多次被魏徵懟的想殺了他,普通上司又有幾人有唐太宗的胸懷呢?

正是因為上司「虛榮心極強,心高氣傲」這個特點,反而給很多「小人"提供了生存空間,他們處處表現得毫無違逆,竭力迎奉上司的心意,反而讓那些正人君子們顯得和上司二心了。

上所予,自可取,生死於人,安能逆乎?

《羅織經》這句話的意思是:上司能給你什麼,自然能拿回什麼,生死都控於人手,怎麼能違背他們呢?

這句話應該結合上一句一起理解,上面講到,上司是驕傲的人,儘量不要和上司起正面衝突,要學會委婉、順從。

職場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那些升職最快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會說話。所謂會說話,就是讓每個和他相處的人都覺得很舒服,無論是上司,還是同事。

有的人是靠情商高,與上司、同事都相處融洽,而有的人是靠溜須拍馬,將上司哄得喜笑顏開。

曾經,有一個和我一起進公司的同事,他平時辦事拖沓,工作能力差,但卻成了我們那一批人中最快升職的人。他有一個特點普通人很難學會,那就是」設身處地「的為領導著想。給領導買早餐,陪領導打麻將,喝歌幫領導喝酒等等。

在一些大型企事業單位中,上司的喜怒哀樂直接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這是為官者必須要認清的現實,同時也是官場上的金科玉律,稍有逾越,下場便會很悲劇。

人主莫喜強臣,臣下戒懷妄念

《羅織經》這句話的意思是:做上司的沒有人喜歡自己手下的人能力太強,做下屬的要戒除心中所存有的非分之想。

每一個上司,都有一種擔心,特別是現代社會的職場,靠能力說話,誰的實力強誰上的概念越普及,有著超強能力的下屬,便越容易成為打擊的對象。

這來自於上司的「不安全感」,擔心自己的地位被下屬取代,所以很多能力非常強的人,在職場中經常遭遇上司的刁難,這樣的強下屬,就像一個定時炸彈。如果不懂得與上司的相處,那麼一點小錯都很容易被放大,成了穿小鞋的對象,想辦法排擠出圈。

我的同事阿強便是這樣的一個,有著非常強的設計能力,但不懂在上司面前要謙虛,每次報告會上總是想方設法展示自己超強的創意能力,上層領導非常看好他,經常在會上對阿強表示認可。

有一次,阿強又拿下了一個客戶,結果在生產時出了紕漏,導致產品不能按時交付,本來領導和客戶之間關係還不錯,一句話的事就可以幫他搞定,但正是因為阿強多次搶了領導的風頭,領導抓住這次紕漏,將阿強置於死地。

接下來阿浪便給大家總結一下要在職場生存必須要學會的幾點技能:

第一:和上司搞好關係,友好的相處,是工作順暢,升職加薪的前提;

第二:適當藏拙,別搶領導風頭;

無論職場還是官場,拼到最後,看的一定是人性之道,誰更懂人性,誰便掌握了職場的升職之道。

相關焦點

  • 洞悉人性的人有多厲害?你懷才不遇,人家卻略耍心機,混得比你好
    文/當年一木洞悉人性的人有多厲害?你懷才不遇,人家卻略耍心機,混得比你好!「懷才就像懷孕,懷的時間夠長,別人自然就會看出來了。」這句毒雞湯,害了多少人!你連你的領導都搞不定,還談什麼升職加薪呢?還談什麼一展抱負呢?那麼,對於一個不通人情世故,不懂人性的小白,又該如何去看透人性呢?直到我看到了一本古書,我才意識到,我找到了解密人性的鑰匙!
  • 《羅織經》最暴露人性的三句話,看透人心,避離禍害與小人
    答案就要從自身找起,必要的時候就是要懂人性。尤其是現在很多老實人,由於不懂人性,明明有能力,卻總是犯小人,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學會在小人與禍害面前自保。在《羅織經》這個書,就有寫著人際交往、處事中的一些謀略,更多的裡面卻有很多處世智慧,要想避開小人,就只能了解小人,把人性看透,就不會被小人所害。
  • 《羅織經》入木三分的一句話,僅20個字,說透了多少人的職場困境
    都說職場如戰場,如果你還覺得這是道聽途說,那只能說你如職場不深,感受不到其中的小氛圍。其實職場包括的範圍很廣,比如官場、商場都是職場的一種。在職場說到底就是人與人打交道,你知道了怎麼與人打交道,才能在社會任何地方生存,甚至混出一番作為!
  • 臉皮薄、心太軟的人發不了財!牢記三條厚黑天規,早晚出人頭地
    中國傳統人本思想立足於人性,強調的是人的道德,是共性的弘揚,「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傳統文化所謂的「道」,都在教導人們往「善」發展。可是,人心險惡才是本性,每個人都有劣根性,對此很多人不想承認,也不敢承認!
  • 懂人性的人有多可怕?不顯山露水,置仇人於死地,還留得好名聲!
    韓信看著屠戶,思索片刻,啥話都沒說,彎下腰從他胯襠下爬過。周圍旁觀者皆笑話韓信為「胯夫」,膽小無能。韓信卻不以為意,轉身離開。 「弱則保命,不可作強」——來俊臣《羅織經》孰重孰輕韓信拎得清,殺了那個屠夫簡單,殺完之後自己卻會身陷囹圄。名氣、榮譽、尊嚴,在性命面前一文不值,只有先活著,一切才有機會。
  • 《羅織經》短短16字,卻辛辣無比,說透了多少王侯將相的人生!
    《羅織經》短短16字,卻辛辣無比,說透了多少王侯將相的人生!《羅織經》被譽為我國的一部千年奇書,它「奇」就在「奇」不虛偽,不僅不虛偽,而且還充滿中國的暗黑哲學,有人甚至說《羅織經》是東方陰謀詭計的集大成者,在古代如果要入仕當官,除了要熟背儒家經典外,晚上挑燈夜讀的一定是這本《羅織經》!
  • 《羅織經》: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3點就夠了,很多人不知
    在古代就有這樣一本專門寫人心、人性弱點的書,也被稱為「千古奇書」。它就是「害人書」《羅織經》,是唐代臭名昭著的酷吏來俊臣和他的黨羽共同編著而成的,專門用於在當時製造冤假錯案。裡面對人的心理,人性分析得特別透徹,書裡有三句話,不僅揭露了世俗的險惡,還能幫助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
  • 懂人性的人有多可怕?用一套話術引導你的思維,偷偷地控制你!
    宋真宗平時沒覺得,仔細一想心裡的確挺膈應,心裡非常不舒服,臉色也變得越發難看,王欽若仔細觀察宋真宗的反應,他見自己的話起到了作用,於是繼續說道:澶淵之戰寇準把陛下當成籌碼,為了立功置陛下的安危於不顧,一旦出現意外為時已晚,誰都沒有回天之力!
  • 懂人性的人有多恐怖?不顯山露水,置仇敵於死地,還留得好名聲!
    韓信看著屠戶,思考片刻,啥話都沒說,彎下腰從他檔部下爬過。周邊局外人皆嘲笑韓信為「胯夫」,膽怯軟弱無能。韓信卻不以為然,轉身離開。「弱則保命,不可作強」——來俊臣《羅織經》孰重孰輕韓信拎得清,殺了那個屠戶簡單,殺完以後自身卻會深陷囹圄。名氣、榮譽、尊嚴,在性命面前毫無價值,唯有先好好活著,一切才有機會。
  • 《羅織經》中「笑裡藏刀」的一句話,字字見骨,折了多少王侯將相
    《羅織經》中「笑裡藏刀」的一句話,字字見骨,折了多少王侯將相!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當中,鬥爭一直伴隨著各個朝代,爾虞我詐,你死我活,如果沒有一點鬥爭的能力,下場往往都是不好的,而鬥爭就離不開陰謀詭計,在我國古代就有這麼一本專門講陰謀詭計的書,其被稱為「東方陰謀哲學」,這本書就是大名鼎鼎的《羅織經》!
  • 嶽雲鵬緋聞煙消雲散,老謀深算的郭德綱,深諳人性之道的行家
    曾經有人拿大衣哥朱之文和嶽雲鵬做過對比,同樣農村窮孩子出身,為什麼嶽雲鵬都快被鄉親們雕成塑像了,而且以嶽雲鵬為噱頭,開始打造旅遊村。而大衣哥的鄉親們卻容不下朱之文,暗說朱之文也是修橋鋪路,有人張口借錢毫不吝嗇,最終沒有落下什麼好,晚上睡覺都被人扔磚頭砸玻璃。
  • 道家的人性三元論
    魄魂靈各分陰陽,使人產生了不同的相關生命需求,這就是文始道關於人性的三元六迷之說。財貨需求,又可以稱之為物質需求。一個有大量存儲的人,如果沒有閒錢,他也是覺得有缺憾的。而一個日常小錢不斷,但是沒有存儲的人,心理也是不安穩的。既有存儲,又有閒錢可用,在物質層面才叫圓全。名位需求,也可以稱之為精神需求或者叫自我價值體現需要。一個人名望很高,卻沒有實權,是有缺憾的。
  • 身上有這三個不起眼特徵的人,或許非富即貴,(老祖宗的智慧)
    人有了尺度,才可以決勝於千裡之外,事有了尺度,才可以伸縮自我,為我所用。真正厲害的人,都深諳這四個字,還能收放自如。例如平常我們與同事的相處中,也該掌握一個尺度,該幫的事就幫,不該幫的事就不幫,別由於他人說了幾句好話,你就找不著東南西北。要明白人心叵測,他人對你說好話,僅僅為了求你辦事,並不是在真心對你。等到他們無需你的時候,便會一腳將你踢開。
  • 《權謀殘卷》縱覽:「謀遠」說到前瞻的重要性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個是很重要的事情。但這是需要有很強的前瞻性才能做到的。實際上如果不能做到有效的前瞻,就寧願是在確定之後再去做。這樣雖然代價會更大。但是這樣的浪費會更少。這樣實際上來說,成本可能會更低。因此急功近利不是不對,深謀遠慮也不一定是全部對。這種對錯是有前提條件的,就是能夠準確預測未來的變化。
  • 高跟鞋先生評價 豁得出去才是真功夫
    高跟鞋先生評價 豁得出去才是真功夫時間:2016-07-06 03:21   來源:豆瓣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高跟鞋先生》確實是一部好看的片子,我只能這麼說。   這片子的意識還是蠻大膽的,到處充滿了這樣那樣的暗示,男女之間的,還有男男女女同性之間的,這樣的內容能夠上映也是挺讓人驚喜。其實雖然有暗示,但是片子並沒用畫面去呈現更多,只是點到為止,所以通篇倒也不覺得讓人接受不了,這樣的尺度還是OK的。
  • 葫蘆絲學習者:別再跟我說不跟伴奏清吹才體現真功夫了
    入駐百家號也有半年時間了,幾乎都是發布葫蘆絲演奏的視頻,暫時都還沒有做專門的葫蘆絲教學視頻,年前一個多月還能每天發布一個曲子,但年後因為疫情的原因,耽擱了兩個月沒發視頻,致使我百度百家號各項指數幾乎降到了降級的臨界點,因為我是臨時回老家過年,沒有帶回來葫蘆絲和錄音攝像、後期處理的電腦設備
  • 真正的高手,對人性的認知越透徹!這個思維,層次低的人要早知道
    高考後,成績出來,這傢伙成了學校第一個考入清華的,縣裡都來了人表示祝賀,報社還專門採訪了他。後來,他辦升學宴,我表哥和一群同學坐了四五個小時的車,特地趕過去,他家條件不好,在一個偏僻山區。結果表哥在北京呆了四天,他都沒有打來電話,後來通過同學得知,他在朋友圈發表了一番感慨,說遇到了以前的同學(也就是表哥),當時給他取外號挖苦他,後來還腆著臉去他家蹭飯,然後加上一句成功學的句子,一個人要有成績,才能有尊嚴和地位。表哥說,當他知道這一切的時候,內心一陣痛苦,覺得自己就是個傻子,不過所幸是成年人,很快就釋然了。什麼是人性?
  • 人性的悖論——《人民的名義》的隱喻美學
    例如,這個劇種最具正面的人物候亮平,他絕對是反腐敗的陽光英雄,可以恰恰在他的最好的同學陳海被謀殺後,才揭竿而起,來到漢東檢查院任反貪局局長。這個情節怎麼也讓人分不清,他到底是反擊腐敗伸張正義,還是以反腐敗的名義為同學報私仇?
  • 喪屍吃人,權謀宮鬥,年度最佳韓劇竟然不是愛情片
    醫館裡的病患最後都完成了「咬誰誰變異」進化。那高潮場面,就如《王國》第二季的宣傳語一樣——血染大地。人屍皆棋子 政治即權謀當然,玩命撕殺還算不上最扣人心弦的情節。本片最大的吸睛之處在於——很多人逃過了喪屍,卻沒有逃過人的魔爪。皇后的爹,為借女兒腹中子奪權,不惜一切代價復活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