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吞沒恐龍群,形成堆滿骨頭的化石層

2020-12-06 小盜龍的古生物世界

洪水吞沒恐龍群,變成堆滿骨頭的化石層

圖註:正在過河的尖角龍,Gregory S.Pa

向前進!這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法則。求生的本能驅使著物種不斷向前進發,不論是為了食物,水源還是繁衍。前進,即是未來。不過,前進的步伐並不一定都是希望,也有可能是絕望,是向死亡深淵的行軍。

龐大的埋骨地

位於加拿大艾伯塔省恐龍公園組的數個埋骨之地,揭示了一些不尋常的現象。這是一片規模巨大的恐龍墓葬群,記錄了一場發生在7500萬年前的可怕災難。

受害者無一例外都是尖角龍,骨床中90%以上都是這種大型角龍科恐龍的化石。從已知的化石來看,這個地方已經埋葬了至少57頭尖角龍,但是實際的數量肯定會更多。一些規模龐大的埋骨地,面積超過上百平方米,估計這些骨床中埋葬了多達上千隻尖角龍的遺骸。

圖註:尖角龍骨床中的部分化石,圖片來
圖註:尖角龍骨床中的部分化石,圖片來

看起來這是一場無情的大屠殺。自然死亡的恐龍不可能這樣如此大規模的匯聚在一起,是誰製造了這場可怕的災難呢?是來自強大掠食者的攻擊嗎?顯然這個答案是不可能的,首先是不可能存在如此厲害的殺手能一次性殺死那麼多尖角龍,通過對這些殘骸的研究發現帶有食肉動物咬痕的化石僅僅只有4%。那麼是否是因為在乾旱季節裡尖角龍們為了爭奪水源在此處血腥爭鬥造成的大規模死亡呢?由於死亡的規模過於龐大,這種說法也是不靠譜的。或許,這裡類似今天的「大象墓地」,尖角龍也將這地方作為自己年終就寢的安息之地呢?但化石顯示這些動物都是短時間內陸續死去的,而並非長年累月積累起來,而且還有不少未成年的尖角龍。排除這些假設後,兇手其實已經非常的清晰了,這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擁有無盡力量的毀滅者。

圖註:骨床中化石的細節特寫,圖片來自網絡

吞噬

雨季已經來臨,持續的降雨使得海岸線不斷上移,恐龍們不得不開始向內陸遷移,大群的尖角龍也加入了這場行軍之中。天空中驚雷作響,暴風雨即將到來。沉悶的空氣和壓抑的烏雲讓尖角龍們躁動不安,不過這並非它們恐懼的根源。掠食者們都是十足的機會主義者,尖角龍群中混合了不少老弱病殘的成員,這可是掠食者們最垂涎的獵物,它們絕不會錯過這場盛宴。

圖註:尖角龍的復原圖,fredthedinosaurman繪製

驚雷,傾瀉的暴雨以及昏暗的光線,這一切讓尖角龍們的感官受到了幹擾。再加上掠食者的不斷騷擾,尖角龍們幾乎崩潰,它們不能停下步伐,只能不停前進。即使尖角龍們再無畏,最終還是被一條翻滾的河流阻擋了去路。持續的降雨在短時間內形成了許多湍急的河流,這些河流充滿了殺機。

圖註:正在過河的尖角龍,Gregory S.Paul繪製

大多數的陸生動物其實都會遊泳,尖角龍也不例外。其實不到萬不得已,沒有動物願意進入這種激流之中,即使是水性再好的動物也難免會在這種複雜的環境中喪命。尖角龍站在岸邊注視著奔騰的水,猶豫不決。眼下情況危急,前有激流後有追兵,看來只能孤注一擲了。聚集在水邊的尖角龍越來越多,它們不斷的推搡,站在最前面的恐龍漸漸的被推到水裡。一不做二不休,終於有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了。跟隨著先頭部隊,尖角龍們都開始陸續的湧入河流中。雖然在這裡遊泳並不那麼容易,但是尖角龍們依然頑強向前。

圖註:在激流中艱難前行的尖角龍們,tuomaskoivurinne繪製

圖註:蛇髮女妖龍正在龍群中伺機而動,Gregory S.Paul繪製

水火無情,說的就是這樣,既是你再頑強也抵不過強大的自然力。有些尖角龍體力不支,只能隨著水流的走向,被推的越來越遠。有些尖角龍溺水身亡,擁擠的龍群中也有弱者因為踩踏而永遠的沉入了水中。無處不在的掠食者會非常珍惜這場難得的盛宴,水中雖然沒有食肉恐龍,但也有像恐鱷這樣可怕的史前巨鱷,在自己的主場,尖角龍無疑是唾手可得的食物。

最終幸運兒們還是到達了彼岸,但是死亡的恐龍更多。死亡的尖角龍隨著水流最後被聚集到了一個地點,鋪天蓋地的屍體觸目驚心。這對於肉食動物來說簡直不能再開心了,免費的自助餐開始了。化石中散落的牙齒表明蛇髮女妖龍和俱龍曾來到這裡大餐一頓,而一些化石上的小型牙印則說明一些小型的哺乳動物也來分了一杯羹。由於這裡的屍體實在是太多了,肉食動物根本無法全部清除乾淨。至少在它們被完全清理完畢前又再次被水體掩蓋,最終變成了今天的骨床。

圖註:正在大快朵頤尖角龍屍體的俱龍,截圖來自《恐龍星球》

墓葬的啟示

尖角龍是當時的優勢恐龍之一,與同為角龍類的開角龍,戟龍及各種鴨嘴龍類還有像蛇髮女妖龍這樣的大型暴龍類共享棲息地。

圖註:尖角龍的骨骼復原,scotthartman繪製

尖角龍身體粗壯,有強勁的四肢。作為角龍類,它們最大的特徵就是頭部。尖角龍與著名的三角龍不同,尖角龍屬於角龍科的尖角龍亞科,鼻子上有略微彎曲的長角,但是沒有眉角,同時頸盾上具有鉤狀的結構和小角,這才是它屬名的由來,而並非來自它那大鼻角(命名尖角龍的時候並沒有發現鼻角)。從頸盾上的傷痕來看,它們時常會用這些角來和同類進行格鬥。

圖註:爭鬥中的尖角龍,Gregory S.Paul繪製

圖註:尖角龍的頭骨,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曾經對於恐龍的社會行為有許多的猜想。如何證明恐龍像今天的動物一樣會有龐大的社會群體呢?我們需要從化石中獲取答案。除了恐龍群活動所留下的腳印外,骨床是更加直觀的證據,可以證明它們會以群體作為單位活動,甚至會形成很大的規模,因為零碎的個體很難匯集成大規模的骨床。尖角龍的骨床則是非常罕見的,這不僅僅可以向我們展示它們的社會活動,還提供了大量完整精美的化石,讓我們能從中獲取大量具有科研價值的信息。

圖註:一具保存非常完整的尖角龍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尖角龍的皮膚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雖然洪水對於犧牲者來說是無情可怖的,但這場白堊紀的洪水過後所留下的東西對於我們卻是無價之寶。當然,我們必須敬畏這種自然的強大力量才行。

參考資料:

1.Arbour, V. M.; Burns, M. E.; Sissons, R. L. (2009). "A redescription of the ankylosaurid dinosaur Dyoplosaurus acutosquameus Parks, 1924 (Ornithischia: Ankylosauria) and a revision of the genus".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9 (4): 1117–1135. doi:10.1671/039.029.0405.

2."Centrosaurus." In: Dodson, Peter & Britt, Brooks & Carpenter, Kenneth & Forster, Catherine A. & Gillette, David D. & Norell, Mark A. & Olshevsky, George & Parrish, J. Michael & Weishampel, David B. The Age of Dinosaurs. Publications International, LTD. p. 135. ISBN 0-7853-0443-6.

3.Frederickson, J. A.; Tumarkin-Deratzian, A. R. (2014). "Craniofacial ontogeny in Centrosaurus apertus". PeerJ. 2: e252. doi:10.7717/peerj.252. PMC 3933270Freely accessible. PMID 24688836.

相關焦點

  • 日本發現最小恐龍蛋化石 原來高大的恐龍群中也會有小矮子
    日本發現最小恐龍蛋化石 原來高大的恐龍群中也會有小矮子時間:2020-06-25 12:56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重約10克!日本發現最小恐龍蛋化石 原來高大的恐龍群中也會有小矮子 位於日本茨城縣的筑波大學周二發布消息稱,一個研究團隊在日本發現了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小恐龍蛋化石。
  • 那層鵝卵石,只不過是百萬年前的洪水滔天
    那層鵝卵石,只不過是百萬年前的洪水滔天 2020-11-18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猛獁象化石現身平泉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通訊員陳彥華 河北日報記者李建成)5月10日,平泉縣郭杖子鄉李家莊村的楊海青在自家後院發現了骨頭化石,經有關專家初步鑑定,該化石屬於猛獁象化石,但化石具體的形成年代及成因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據郭杖子鄉黨委書記高春林介紹,5月10日,楊海青在整理自家菜窖時,刨出一些生物骨頭化石。
  • 一對被火山吞沒的情侶,千年後被人發現,化石的姿勢讓人感動!
    一對被火山吞沒的情侶,千年後被人發現,化石的姿勢讓人感動!火山爆發是一種非常恐怖的自然災害,炙熱的巖漿也能夠瞬間吞沒萬事萬物,人類幾百幾千年的文明瞬間變成灰燼。有這麼一對被火山吞沒的情侶,千年後被人發現,化石的姿勢讓人感動!歷史上,龐貝古城就是一座被火山埋沒的城市,由於火山爆發的比較突然,許多當地人根本來不及撤退。一夜之間就將龐貝古城全部埋沒,而這對情侶的化石就來自於龐貝古城,千百年後被人類發現,他們的姿勢讓人非常感動,只見一個人的身體呈半包圍狀態,保護著另外一個人。
  • 化石的形成與分類
    化石是存留在巖石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蹟,最常見的是骨頭與貝殼等。
  • 科普:你知道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嗎?
    那些泥土,沙礫和火山灰層會變成堅硬的沉積巖,一旦形成沉積巖,水分就會滲出骨頭,骨頭內就只剩下礦物質,骨頭就會發生石化,然後就會形成化石。在數百萬年時間裡,地球不斷變化。那些曾經被深埋在地下的巖石露出了地面,而這一過程就叫做隆起。
  • 長江2020年第4號洪水形成;南極發現新型小龍蝦化石丨科技早新聞
    來源:中國新聞網消息站●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8月14日5時正式發布:「長江2020年第4號洪水」在長江上遊形成,預計14日晚寸灘站洪峰流量58000立方米每秒左右,最高水位將超保證水位0~0.5m。15日8時三峽水庫最大入庫流量在59000立方米每秒左右。
  • 菏澤發現脊椎動物化石
    細看之下,「大石頭」內包裹著一些動物骨頭形狀的「石塊」,還有兩塊看上去像動物碩大的牙齒,「骨頭」內部還附著不少結晶體。黃文峰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他認為,這些骨頭形狀的「石塊」是脊椎動物化石,那些結晶體其實是方解石顆粒,方解石晶體起碼要經過十萬年才能形成;他懷疑,這是幾十萬年之前的脊椎動物化石。這一切,源於幾天前,他的意外發現。
  • 一塊奇形怪狀的「骨頭」:雲陽恐龍群「現身」記
    一塊奇形怪狀的「骨頭」 發現這塊「龐然大物」痕跡的是一個來普安鄉學習挖掘技術的小夥子。2015年,因為在學習閒暇之餘幫助村民們放牧,偶然發現了山上一塊奇形怪狀的「骨頭」,由於之前在網上或者電視上看到過類似報導,他想這會不會是一塊化石呢?為了搞清真相,這個年輕人將這塊「骨頭」呈交到重慶市雲陽縣文物保護研究所。
  • 恐龍化石出現在新加坡!物種滅絕的4個傳說
    這個年份是用放射性定年法,根據化石或骨頭所在的地層來推算的,但這個說法到底準不準確,還有一定的爭論。有人說是大洪水,有人說是隕石,有人說是外星人攻擊,有人說是外太空超新星爆炸。傳說一:大洪水在世界各地的神話傳說中都有記載,吉爾伽美什史詩、蘇美王表、巴別塔、巨人傳說、亞特蘭蒂斯、火星男孩等等。聖經說的大洪水,是由神發動的,所以後來就有諾亞方舟的出現。中國的大洪水,是由女媧補上的。
  • 化石是怎麼形成的? | 知識科普
    這些生物本應被掩蓋在時間長河中消失無蹤,但是自然卻以一種獨特的方式為它們打造了模型,作為化石流傳至今,讓我們能夠對遙遠歷史中的這些神秘生物一探究竟。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小到肉眼不可見的微生物,大到巨象猛獸,甚至我們人類,在有限的生命完結之後,都會腐敗分解,成為其他生命的基礎。生命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循環往復。
  • 紐西蘭南島發現恐鳥腳印化石 距今可能已數百萬年
    中新網5月13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13日報導,紐西蘭南島首次發現滅絕動物「恐鳥」(moa)的腳印化石,距今可能已有數百萬年歷史。報導稱,麥可·約翰斯頓是一名卡車司機。有一天,他帶著狗穿過奧塔哥的開伯恩河時,意外發現河床上的黏土層有動物腳印的痕跡。資料圖:「恐鳥」的骨骸。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幾天以後,他帶上泳衣和浮潛設備又來了一次,潛下去後他看到更加清晰的腳印,「當時感到很激動,因為腳印完好無損,非常清楚,這很罕見。」
  • 化石印記,羽毛的秘密
    那麼,羽毛究竟是如何形成並演化的?化石顯示這隻小恐龍的脖子、後背和尾巴上有一排絨毛。越來越多長有羽毛的化石記錄出現為專家們提供了羽毛進化過程的細節。羽毛的中心部分變成被稱為羽軸的硬化結構,上面有許多小倒刺和小枝,形成了羽毛片。
  •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呢?被埋藏在地層的遺蹟,依然可以作為研究對象
    往期還有許多精彩內容,點擊左上角名稱觀看往期精彩文章今天我們來說一下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呢?被埋藏在地層的遺蹟,依然可以作為研究對象,其實我們所見到的化石基本都是比較硬的物質形成的,比如牙齒和骨頭。在遠古時候動物的屍體,內臟和肌肉等比較柔軟的組織會很快的腐爛,牙齒和骨骼這種比較硬的無機制較多,有機質較少。
  • 中國化石村,修個豬圈用的都是3億年前的化石,有資源就是任性
    日積月累,隨周圍沉積物一同變為化石。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科學家們可以認識到遠古時期生物的種類、形態和結構,還可以推測出生物演化的規律。所以,化石對於科學家來講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而在我國雲南的一個村落中,竟遍地都是化石。
  • 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又有什麼價值呢?
    但是也會有例外發生,當一個生物死亡之後被沙子、火山灰等沉積物掩埋了起來,動物的內臟等柔軟部分會很快腐爛,之後只有堅硬的骨頭留了下來。隨後,更多的沉積物把遺體掩埋得越來越深,以至於遺體周圍的沉積物都變成了緻密的巖石。這漫長的時間中,骨頭也終被逐漸分解,在巖石中留下了一個特定形狀的空腔,模具就形成了。
  •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今天小米粒聽了姥爺的講解,終於明白了。
    2.化石是如何形成的?「我們今天看看化石是怎樣形成的?在幾百萬年前,每年在雨季到來的時候,天上下起了瓢潑大雨,山上的洪水滾滾而下,洪水將動植物和泥沙衝進了低洼的地方,也就是早期的海洋和湖泊,動植物被埋藏在泥沙裡。一年又一年,隨著時間延長,泥沙越積越厚。
  • 驚奇 世界上最大的恐龍骨頭化石被發現
    當在阿根廷古生物博物館工作的古生物學家特雷利烏得知這一消息後,才開始組織人員逐步展開對化石的挖掘和研究工作,目前由200多人組成的團隊正在全力進行挖掘保護工作。據估計,這頭恐龍生前長達40米,高20米,體重超過77噸。更讓人驚訝的是,這頭恐龍在臨死的時候還沒有停止發育。
  • 古生物研究專家散步巧遇恐龍化石 為自貢第161個恐龍化石發現點
    這好像一根恐龍的腿骨化石喲!」發現巖壁下端有些異常,李飛急忙走近細看,發現眼前正是一塊恐龍化石。據專家事後考證,這確是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12月23日,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將帶著專業設備前往現場進行發掘,以確定周圍是否還有相關聯的骨骼化石。
  • 三水發現恐龍骨頭化石?!推測體型重達數噸以上
    三水地質愛好者趙燦輝首次在三水盆地發現「大骨頭化石」,懷疑它們是屬於恐龍的。到底有這些「骨頭」長什麼樣呢?下面一起去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