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在菲律賓,發掘出距今五萬年的新人種,「呂宋人」化石

2021-01-10 見史簡談

2019年4月10日,英國《衛報》上發表了這樣一篇文章:「法國的考古學家們在菲律賓的呂宋島發掘出一個身高為約1.22米的全新人種化石,其歷史最早能夠追溯到五萬年之前。」由於是在「呂宋島」被發現的,所以考古學家們便將這個新人種命名為「呂宋人」。

發現「呂宋人」的呂宋島洞穴

這個最新發現的新人種「呂宋人」,被發現於菲律賓呂宋島北部的「卡亞俄洞穴遺址」,這也不是人類考古學家第一次在這個洞穴中發現「呂宋人」的骸骨化石,早在2007年的時候,考古學家們就已經在這個卡亞俄洞穴遺址中發現過「呂宋人」的化石碎片,不過由於數量太少,碎片又實在是過於細小,並不能提供出有效的證據來證明這些碎片是屬於「呂宋人」這個新的人屬物種。

隨著對卡亞俄洞穴遺址發掘程度的逐漸加深,法國考古學家們又陸續的發現了一些牙齒、四肢及手腳部位的骸骨化石。

「呂宋人」牙齒化石

在經歷了一番嚴密的提取檢測之後,考古學家們驚愕的發現這些骸骨化石不屬於任何一個已知的古人屬物種,而是屬於生活在五萬年前的一個全新的人屬物種,由此,也就有了2019年4月10日,法國考古學家在《自然》雜誌中所發表的那篇關於「呂宋人」的研究論文。

菲律賓新人種「呂宋人」的被發現,讓考古學者們發現人類進化史其實並不是現有的資料所描述的那麼簡單,古人類的進化方向可能比我們已知的要更加的多元化。

晚期智人在石壁上作畫插圖

一、大腦

就好比我們現代人的直系祖先「晚期智人」其進化方向中主要的內容就是對大腦的開發,在經歷了數萬年的變遷之後,由25萬年前早期智人的800毫升進化到了五萬年前晚期智人的1600毫升,同時由於腦容量的量變所引發的質變,讓晚期智人在擁有了思考想像的能力之後。

又因為大腦的進化讓晚期智人還學會了製造更加複雜的工具,並形成了以氏族為核心的古人類部落。

尼安德特人劇照

二、感官

在「呂宋人」被發現之前,同樣生活在五萬年前歐洲的「尼安德特人」其進化方向一直都被認為是與「晚期智人」是一致的,都是以「開發大腦」為進化核心,腦容量最高能達到1750毫升。

但是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考古學家們卻發現尼安德特人的大腦雖然腦容量數據看上去比「晚期智人」還要大150毫升,但是其利用方法卻與晚期智人截然不同,晚期智人更加注重大腦在「社會體系」方面的進化,而尼安德特人則是將大部分的大腦,都用在了其發達的「視力感官」上面,擁有著可以「夜視」的能力。

尼安德特人劇照

但是由於再也沒有更加直接的證據證明尼安德特人在除了視力之外,還有其他跟大腦相關的感官進化,所以很多學者在「呂宋人」被發現之前,都認為尼安德特人進化視力的原因僅僅只是為了適應歐洲那每年都會有的持續數十天的「極夜現象」,從而幫助他們更容易去狩獵,去獲得食物資源,其本質還是「大腦」的進化。

三、爬樹

但是隨著菲律賓「呂宋人」的被發現,無疑讓這個關於尼安德特人以大腦為進化核心的理論產生了破綻,隨著考古學家們對於「呂宋人」骨骼化石的研究後發現,生活在五萬年前的「呂宋人」其腳部趾骨的形態與「南方古猿」極為相似。

呂宋人骨骼化石

這也就證明了身高僅1.22米的「呂宋人」,其除了會與其他人類物種一樣直立行走之外,還有著極為厲害的爬樹能力,要知道,在1200萬年前,人類始祖「森林古猿」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就已經逐步放棄了「爬樹能力」,轉而更加著重於陸地生活。

但是到了距今五萬年前的「呂宋人」這裡,又重新出現了,這也就證明呂宋人這個爬樹的能力是因為後期進化而來的,也正是因為這樣,由此引發了一些學者對於尼安德特人以「感官為進化核心」的猜測。

總結

但是由於呂宋人目前還沒有頭骨化石被發現,所以也就無法測定其腦容量是多少,不過其擅長「爬樹」的這個能力,就已經足夠證明了在人類的進化史上,古人類進化的方向可能不只是以大腦為進化核心這一種,而是要更加的多元化。

人類進化軌跡圖

人類的進化史也遠比我們現在已知的內容要複雜的多,相信隨著科技水平的逐漸提高,在未來也會有越來越多關於「呂宋人」的研究資料面世,從而為我們還原一個真實的呂宋人生活場景,讓我們得以更加了解這些人類近親的生活方式。

不知道諸位看官認為還會不會繼續發現全新的人類物種呢?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end】

相關焦點

  • 菲律賓挖出「呂宋人」,挑戰「人類進化史觀」?
    但是,幾萬年前,其他古人類物種同智人一道生活在地球上,包括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等。日前,又有一個新的古人類物種在菲律賓被發現,它的出現為人類進化史提供了新的證據和研究思路。據英國《衛報》10日報導,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等機構的專家在菲律賓北部呂宋島的洞穴挖掘出一個距今約5萬至6.7萬年的古人類物種化石。
  • 1.1萬年前的石器時代新人種化石在中國發現
    科學家表示在中國發現的4個穴居人化石的主人可能是一個新人種。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頭骨兼具古代人類和現代人類特徵對馬鹿人頭骨進行的分析發現,他們可能是一個全新的人種  北京時間3月1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考古學家表示在中國洞穴內發現的
  • 菲律賓呂宋島發現新人類物種化石 是現代人「失散已久」的親戚
    卡勞洞穴中發現的呂宋人的牙齒化石。(圖片來源:美聯社)中國日報網4月11日電(高琳琳)據美聯社報導,科學家在菲律賓呂宋島卡勞洞穴(Callao Cave)裡發現了一些足部和手部的骨骼化石,以及部分股骨和牙齒的化石,它們來自一種滅絕已久但此前從未被發現的生物。
  • 巴西考古學家發現雅庫伊赤烈龍化石 距今已有2.3億年
    巴西考古學家在研究了2017年發掘出的動物腿骨化石後於近日宣布,他們發掘出的是距今2.3億年的一具恐龍化石。由於這具恐龍的骨骼化石呈紅色,是從巴西南部南大河州雅庫伊河流域發掘出來的,因此被取名為雅庫伊赤烈龍。這已經是該地區發掘出的第四具不同史前時期的恐龍化石。
  • 巴西考古學家發現雅庫伊赤烈龍化石 距今已有2.3億年_新聞中心...
    巴西考古學家在研究了2017年發掘出的動物腿骨化石後於近日宣布,他們發掘出的是距今2.3億年的一具恐龍化石。由於這具恐龍的骨骼化石呈紅色,是從巴西南部南大河州雅庫伊河流域發掘出來的,因此被取名為雅庫伊赤烈龍。這已經是該地區發掘出的第四具不同史前時期的恐龍化石。巴西考古學家的這一發現被刊登在最新一期《南美地球科學》雜誌上。
  • 距今19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就出土於此,地質年代屬舊石器時代範圍
    1956年以來先後發現人類的上頜骨和牙齒及共存的古脊椎動物等化石。經鑑定,人的上頜骨和牙齒比之北京猿人具有顯著的進步性質,但也存在著原始特徵。其時代為晚更新世早期或稍晚,距今約10餘萬年,故定名為「長陽人」。洞穴處於高山丘陵盆地,四周山巒起伏,怪石嵯峨,三五村舍,疏林掩蔭,半隱於山坳之中,別具情趣 。
  • 考古學家在沙特發現距今12萬年前的人類腳印 還有駱駝、大象等足跡...
    考古學家在沙特發現距今12萬年前的人類腳印 還有駱駝、大象等足跡分布周圍時間:2020-09-18 12:08   來源:央視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考古學家在沙特發現距今12萬年前的人類腳印 還有駱駝、大象等足跡分布周圍 沙特遺產委員會當地時間16日下午向外界宣布,考古學家在沙特北部塔布克地區發現距今
  • 湖北房縣發現一對距今200萬年遠古大象門齒化石
    新華網武漢5月30日電 5月27日,湖北房縣發掘出一對距今200萬年的遠古大象門齒化石。  據《十堰晚報》報導,5月20日,房縣城關鎮花寶村磚廠的工人在取土時,從黃土裡挖出石頭形的白色物體,磚廠老闆發現這種石頭形的白色物體非同尋常,及時報告縣公安局和文物部門。
  • 霍比特人真的存在過,化石身高不足1米,距今一萬八千年
    小矮人化石出土,驗證「霍比特人」存在2007年4月,英國《生物學通訊》曾刊登過一篇文章,說英國帝國學院的動物學專家林德爾·布朗厄姆和馬塞爾·卡爾蒂洛,通過考古研究發現,「霍比特人」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出現的一次分支。早在2003年,印度尼西亞的弗洛雷斯島上,出土距今一萬八千年的小矮人化石,它們中身高最長的不過1米。
  • 4萬年前貴州古人吃啥?考古學家發現了這份「人氣菜單」
    ,距今4萬年延續至2000年前。那在4萬年至2000年前,以萬物為生的古人類,最愛吃什麼?考古學家根據遺址出土的25種動物骨骼,推測出一份「古人類人氣菜單」——考古學家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發掘了大量魚類骨骼,其中包括現如今的「中華倒刺䰾」。由此證明,那時候的古人類已經是「捕魚達人」,並逐步形成「漁獵文化」。此外,還發現古人類吃剩下的螺螄殼、蚌殼,看來他們也是十足的「河鮮愛好者」。「在發掘出的一座距今1萬年的孩童墓葬中,我們發現了一件磨製精細的骨魚鉤。」
  • 棗莊驚現史前犀牛頭骨化石 距今160萬年(圖)
    發現的犀牛頭骨化石。  本報棗莊5月9日訊(記者 李淼 武春澍) 9日,記者從棗莊市文物文化遺產研究所獲悉,日前棗莊市發現一具完整的犀牛頭骨化石。據介紹,該化石距今大約已經有160萬年的歷史,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歷史價值。
  • 廣西發現人頭骨化石!距今1.6萬年!
    2016年的一天,謝光茂和其他考古人員像往常一樣,對婭懷洞遺址進行發掘。南方地區的洞穴考古一向十分艱難,人們要一邊提防頭頂的巖石滾落,一邊要對付腳下的亂石嶙峋,每向下推進一釐米,都要耗費大量精力。發掘到第八層時,一小塊頭骨漸漸露出土層,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雖然早已預測到婭懷洞可能有人類骸骨遺存,謝光茂仍然抑制不住興奮和期待。
  • 俄羅斯發掘出6000萬年前的40個巨型恐龍蛋化石(圖)
    俄羅斯發掘出6000萬年前的40個巨型恐龍蛋化石(圖)  俄羅斯一支科考隊近日在車臣共和國發現了一批前所未見的巨型恐龍蛋化石。科學家認為這些化石的歷史可以追溯至6000萬年前,但屬於哪種恐龍尚待鑑定。 科考隊在俄羅斯北高加索地區車臣共和國進行地質勘測時在一處巖壁上發現了這批恐龍蛋化石。
  • 沙特發現距今12萬年前的人類腳印,同時發現233塊動物化石
    沙特遺產委員會當地時間16日下午向外界宣布,考古學家在沙特北部塔布克地區發現距今12萬年前的人類和動物足跡,這也是迄今為止在阿拉伯半島上發現的最古老人類活動痕跡。延伸閱讀貴州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物種之間還存在複雜生態關係記者8月17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英古生物學者近期在我國貴州的雞窩寨生物礁化石群中,新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領導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員郄文昆、梁昆介紹,此次發現的海洋生物化石位於貴州省獨山縣,有3.85億年歷史。
  • 甘肅發現16萬年前古人類化石
    發掘現場2(版權:張東菊)白石崖溶洞遺址是青藏高原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舊石器時代遺址考古發掘中,綜合利用AMS14C和單顆粒光釋光測年技術,揭示白石崖溶洞遺址已發掘地層主要形成於19-3萬年的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是青藏高原目前已知年代最早、有可靠埋藏地層、出土豐富考古遺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 巴西專家在南極發現新小龍蝦化石,距今約 7500 萬年
    華輿訊 據南美僑報網報導,來自巴西古生物學博物館等幾個機構的考古學家13日宣布,他們在對2016年南極考察中帶回的巖石標本進行研究後,發現了其中含有一種新型南極淡水小龍蝦的化石。巴西考古學家在對2016年南極詹姆斯羅斯島的考察中收集到的化石標本研究後發現,化石所在的巖石層表明該動物生活在淺海沙質環境中。研究人員認為,新物種小龍蝦與其他鰲蝦科龍蝦類似,其爪子大而結實可以用來捕魚。 此外,寬大的爪子也便於它們挖掘洞穴。
  • 南非新人種腦袋只有橘子大小 會把屍體藏山洞
    臺媒稱,南非在當地時間10日宣布,科學家在約翰尼斯堡(Johannesburg)郊區狹窄洞穴發現了15具人類骨骼化石,是以前不曾看過的新人種「納萊蒂人」(Homo naledi),雖然還不清楚它詳細年代與背景,但是專家們認為這可以改變人類對祖先的認知。
  • 墨西哥考古學家發掘出大量猛獁象遺骨
    新華社墨西哥城11月7日電(記者吳昊)墨西哥國家文物局6日發布公報說,日前考古人員在墨中部地區陸續發掘出大量猛獁象遺骨,據信這些猛獁象是通過人為陷阱獵捕,將改變人們認為當時的狩獵者僅會使用沼澤等自然陷阱獵捕猛獁象的觀點。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 青藏高原人類活動史推早至距今19萬年
    意義非凡的「神秘洞穴」  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發虎領銜的蘭州大學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團隊報導了夏河丹尼索瓦人(簡稱「夏河人」)下頜骨化石的研究成果,揭示這塊化石為阿爾泰山地區丹尼索瓦洞以外發現的第一件丹尼索瓦人化石,提供了青藏高原最早的人類活動證據。
  • 科學家分析印尼化石後認為 直立人在大約10.8萬年前才走向滅亡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人類的祖先直立人(Homo erectus)最早出現在約200萬年前,而據認為幾乎在30萬年前已經滅絕。但是現在,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發現了該物種在印度尼西亞的「最後遺址」。科學家認為直立人可以在10.8萬年前才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