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0日,英國《衛報》上發表了這樣一篇文章:「法國的考古學家們在菲律賓的呂宋島發掘出一個身高為約1.22米的全新人種化石,其歷史最早能夠追溯到五萬年之前。」由於是在「呂宋島」被發現的,所以考古學家們便將這個新人種命名為「呂宋人」。
這個最新發現的新人種「呂宋人」,被發現於菲律賓呂宋島北部的「卡亞俄洞穴遺址」,這也不是人類考古學家第一次在這個洞穴中發現「呂宋人」的骸骨化石,早在2007年的時候,考古學家們就已經在這個卡亞俄洞穴遺址中發現過「呂宋人」的化石碎片,不過由於數量太少,碎片又實在是過於細小,並不能提供出有效的證據來證明這些碎片是屬於「呂宋人」這個新的人屬物種。
隨著對卡亞俄洞穴遺址發掘程度的逐漸加深,法國考古學家們又陸續的發現了一些牙齒、四肢及手腳部位的骸骨化石。
在經歷了一番嚴密的提取檢測之後,考古學家們驚愕的發現這些骸骨化石不屬於任何一個已知的古人屬物種,而是屬於生活在五萬年前的一個全新的人屬物種,由此,也就有了2019年4月10日,法國考古學家在《自然》雜誌中所發表的那篇關於「呂宋人」的研究論文。
菲律賓新人種「呂宋人」的被發現,讓考古學者們發現人類進化史其實並不是現有的資料所描述的那麼簡單,古人類的進化方向可能比我們已知的要更加的多元化。
一、大腦
就好比我們現代人的直系祖先「晚期智人」其進化方向中主要的內容就是對大腦的開發,在經歷了數萬年的變遷之後,由25萬年前早期智人的800毫升進化到了五萬年前晚期智人的1600毫升,同時由於腦容量的量變所引發的質變,讓晚期智人在擁有了思考想像的能力之後。
又因為大腦的進化讓晚期智人還學會了製造更加複雜的工具,並形成了以氏族為核心的古人類部落。
二、感官
在「呂宋人」被發現之前,同樣生活在五萬年前歐洲的「尼安德特人」其進化方向一直都被認為是與「晚期智人」是一致的,都是以「開發大腦」為進化核心,腦容量最高能達到1750毫升。
但是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考古學家們卻發現尼安德特人的大腦雖然腦容量數據看上去比「晚期智人」還要大150毫升,但是其利用方法卻與晚期智人截然不同,晚期智人更加注重大腦在「社會體系」方面的進化,而尼安德特人則是將大部分的大腦,都用在了其發達的「視力感官」上面,擁有著可以「夜視」的能力。
但是由於再也沒有更加直接的證據證明尼安德特人在除了視力之外,還有其他跟大腦相關的感官進化,所以很多學者在「呂宋人」被發現之前,都認為尼安德特人進化視力的原因僅僅只是為了適應歐洲那每年都會有的持續數十天的「極夜現象」,從而幫助他們更容易去狩獵,去獲得食物資源,其本質還是「大腦」的進化。
三、爬樹
但是隨著菲律賓「呂宋人」的被發現,無疑讓這個關於尼安德特人以大腦為進化核心的理論產生了破綻,隨著考古學家們對於「呂宋人」骨骼化石的研究後發現,生活在五萬年前的「呂宋人」其腳部趾骨的形態與「南方古猿」極為相似。
這也就證明了身高僅1.22米的「呂宋人」,其除了會與其他人類物種一樣直立行走之外,還有著極為厲害的爬樹能力,要知道,在1200萬年前,人類始祖「森林古猿」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就已經逐步放棄了「爬樹能力」,轉而更加著重於陸地生活。
但是到了距今五萬年前的「呂宋人」這裡,又重新出現了,這也就證明呂宋人這個爬樹的能力是因為後期進化而來的,也正是因為這樣,由此引發了一些學者對於尼安德特人以「感官為進化核心」的猜測。
總結
但是由於呂宋人目前還沒有頭骨化石被發現,所以也就無法測定其腦容量是多少,不過其擅長「爬樹」的這個能力,就已經足夠證明了在人類的進化史上,古人類進化的方向可能不只是以大腦為進化核心這一種,而是要更加的多元化。
人類的進化史也遠比我們現在已知的內容要複雜的多,相信隨著科技水平的逐漸提高,在未來也會有越來越多關於「呂宋人」的研究資料面世,從而為我們還原一個真實的呂宋人生活場景,讓我們得以更加了解這些人類近親的生活方式。
不知道諸位看官認為還會不會繼續發現全新的人類物種呢?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