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挖出「呂宋人」,挑戰「人類進化史觀」?

2020-12-03 環球網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當今世界只生活著一種人類,那就是智人。但是,幾萬年前,其他古人類物種同智人一道生活在地球上,包括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等。日前,又有一個新的古人類物種在菲律賓被發現,它的出現為人類進化史提供了新的證據和研究思路。

據英國《衛報》10日報導,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等機構的專家在菲律賓北部呂宋島的洞穴挖掘出一個距今約5萬至6.7萬年的古人類物種化石。考古學家估計這個新人種高4英尺(約1.22米),將其命名為「呂宋人」。從挖掘出的化石推測,呂宋人能夠用兩條腿走路,也能爬樹,同時保留了一些極其原始的形態特徵,尤其是他的足部趾骨形態同南方古猿很像。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人類起源研究部門負責人克裡斯·斯特林表示,一大謎團是什麼導致這個古人類物種滅絕,智人是否在其中起到了作用。

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弗洛倫特·德特洛阿表示,這一發現對曾盛行的人類進化史觀提出新的挑戰。據悉,之前人們普遍認為,大約5萬年前,人類祖先才從非洲分散到世界各地。德特洛阿說:「我們現在知道,這是一個複雜得多的進化史,有多個不同的古人類物種曾同智人同時代存在、雜交、滅絕。呂宋人就是其中之一。我相信會有更多發現表明,數千到數萬年前,智人絕非地球上唯一的人類物種。」(候濤)

相關焦點

  • 考古學家在菲律賓,發掘出距今五萬年的新人種,「呂宋人」化石
    發現「呂宋人」的呂宋島洞穴這個最新發現的新人種「呂宋人」,被發現於菲律賓呂宋島北部的「卡亞俄洞穴遺址」,這也不是人類考古學家第一次在這個洞穴中發現「呂宋人」的骸骨化石,早在2007年的時候,考古學家們就已經在這個卡亞俄洞穴遺址中發現過
  • 菲律賓呂宋島發現新人類物種化石 是現代人「失散已久」的親戚
    卡勞洞穴中發現的呂宋人的牙齒化石。(圖片來源:美聯社)中國日報網4月11日電(高琳琳)據美聯社報導,科學家在菲律賓呂宋島卡勞洞穴(Callao Cave)裡發現了一些足部和手部的骨骼化石,以及部分股骨和牙齒的化石,它們來自一種滅絕已久但此前從未被發現的生物。
  • 菲律賓化石為人類家族樹增添新物種,起源仍在確定
    人類的家譜變得更繁茂,更有趣。科學家們說,在菲律賓呂宋島的一個洞穴中發現的化石代表了一個以前不為人所知的分支,他們被稱之為人類的一個分支。「呂宋人」這些遺骸揭示了一小部分人類的原始特徵,這些特徵在50,000到67,000年前就已經存在,並與我們自己的物種在時間上重疊,智人,以及其他人(人類大家庭的成員),包括尼安德特人、丹尼索萬人和花崗人,這一發現提出了關於早期人類進化和生物地理學的重要問題,並強調了人類史前歷史有多少仍有待發現。
  • 菲律賓挖出巨型黑船蛆:長一米五,靠細菌餵食
    菲律賓挖出巨型黑船蛆:長一米五,靠細菌餵食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虞涵棋 王盈穎 2017-04-18 21:29 來源:澎湃新聞
  • 菲律賓出現「食人猴」,即將向人類進化
    對於人類來說,我們是地球上的唯一高等智慧生命體,我們可以任意享受地球上所擁有的一切,所有的生物在人類的眼中都不值得一提,我們都有能力讓他們歸順於我們,甚至還可以將它們消滅,讓他們從地球上徹底的消失。但是生物的進化是在所難免的,地球上的某一些生物也已經開始朝著越來越高級的方向進化了。
  • 菲律賓挖出1米5的巨型黑船蛆
    菲律賓挖出1米5的巨型黑船蛆 當科研人員破開巨大的管狀白堊殼,裡面的「居民」露出了廬山真面目:一條1.52米長、5釐米寬的黑色船蛆!
  • 史前霍比特人被困海島上,無奈經過350代進化,最終形成矮小種群
    就在今年,在菲律賓發現了另一個矮小的人類物種,被命名為「呂宋人」。古生物學家認為它的年代距今大約5萬年到6.7萬年,身高大約在1.22米左右。印尼和菲律賓等東南亞發現的小矮人古人類物種化石,不禁讓人十分好奇,為什麼這些原始人類像電影《霍比特人》中的小矮人一樣,身形如此之小。現在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知道了答案,這些原始人類是因為被困在海島上,所以它們的進化速度更快。
  • 王建民:臺灣社會對日史觀異化現象分析
    作者 王建民    前不久臺灣島內爆發的「日據」與「日治」之爭,只是臺灣社會對日史觀異化與混亂現象之一。問題的嚴重性遠不至此,還有更多、更普遍、更嚴重的對日史觀錯亂表現。日本政府這種公然挑戰人類正義與人類道德底線的錯誤言行,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與不滿,尤其是深受日本侵略災難深重的中國大陸、韓國、朝鮮等均表達了強烈不滿與抗議,並與日本政府及官員的言行進行毫不妥協的鬥爭。然而,曾受日本殖民統治的臺灣,對日本卻是另一種態度。
  • 【文萃】以唯物史觀辨析人工智慧的現代性挑戰
    當現代科技「天使」與「魔鬼」的雙重身份一體化,並以人工智慧的形式呈現時,與現代性共謀、加劇現代性危機的潛在可能被增強,但這並非人工智慧本身的問題,關鍵在於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辨識人與人工智慧、現代科技與社會發展的關係。
  • 微信即將成為人類進化上的挑戰-虎嗅網
    這一點現在已經毫無疑問,但既然基於人類社交基礎的微信可以作為娛樂平臺,那麼從理論上,微信也可以成為平臺的平臺。成為移動端「物種起源」。一切應用都要基於微信這個起源去進化,去發展。隨著騰訊開放平臺的發展和微信移動端的埠開放。好比一股暖溼氣流吹入了沙漠地帶。
  • 菲律賓挖出巨型黑船蛆 竟是世界上最長雙殼類軟體動物?
    Daniel Distel和他的同事們在2010年得到了一條重要線索:一個菲律賓電視臺在製作紀錄片時,拍到一個土著疑似為了藥用價值食用了一條船蛆。Daniel Distel為此激動不已,「我找它們找了20年了,對我來說亦師亦友的Ruth Turner找它們找了一輩子!
  • 進化論遭遇挑戰,人類真的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科學家提出新的見解
    可見,人類的誕生與神話中的上帝或者女媧並沒有關係,生物是由低等向高等不斷演變,由簡單向複雜不斷進化,所有動物能夠存活到今天都是經過了自然選擇、基因突變的考驗。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自從進化論問世之後,就挑戰了所有宗教,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波瀾,但好在人們開始逐漸接受這個理論。
  • 人類是從蛋中孵化出來的?進化論受到挑戰,義大利科學家找到證據
    地球上有很多事情都是人類難以解釋的,比如先有的雞,還是先有的蛋,這個問題至今都還在困擾著人類,除了雞與蛋之間的關係以外,人類的起源一直以來也受到了很多爭議,進化論其實經不住推敲。,他認為人類的祖先是古猿,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進化論的觀點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
  • 菲律賓可怕的「食人猴」,即將進化語言能力!政府派出軍隊鎮壓
    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都變得更注重生活樂趣了,於是旅遊就成了很多人都喜歡做的事情,而且僅僅是國內遊已經不能滿足喜歡旅遊的人們了,不少人都紛紛開始了去往國外的旅程,而菲律賓就是大家會選擇去的國家之一。
  • 向進化論提出挑戰!人類起源於「海猿」學說,到底是怎麼回事?
    進化論是人類現代生物學的奠基之作,但現如今許多新的學說正在對進化論發出挑戰,「海猿」說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海猿」說認為,古猿生活在距今800萬年到700萬年間,而非洲的南方古猿生活在420萬年至100萬年之間,在南方古猿的基礎上,後來才逐漸出現了猿人,智人以及現代人類。
  • 達爾文進化論遭挑戰?古印第安石畫顯示,人類與恐龍生活在一起!
    自從我們人類開始具備思想以來,我們的起源似乎都是我們在不斷探索的話題,在我國古代就有「女媧造人」的神話故事,西方也有著「亞當與夏娃」的故事。但隨著我們人類的文明不斷的進步,特別是在近現代以來飛躍式發展下,科學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 保羅·萊文森媒介進化理論的思想邏輯
    在整體媒介史觀的引導下,萊文森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三個核心的媒介進化觀點:媒介演化的「人性化趨勢」和「補救媒介」理論、媒介演進三階段(玩具—鏡子—藝術),這三個理論也成為其媒介進化理論的奠基石。在其理論中強調人和人的理性對媒介發展的重要地位,具有較強的現實人文關懷。同時他認為媒介的發展與社會環境需要一致,環境的變化必然引起媒介的演化,所以需要新媒介的「補救」。
  • 人類的進化過程
    人類進化的過程人類進化起源於森林古猿,經歷了猿人類、原始人類、智人類、現代人類四個階段。人類進化是查爾斯·達爾文提出進化論後,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理論,認為人類和類人猿都起源於森林古猿,從靈長類經過漫長的進化過程一步一步發展而來。這一理論得到一些生物學家及考古學家的支持。和其它由進化理論發展出來的理論一樣,這一理論同樣面對很多挑戰和難以解釋的現象。
  • 最新研究或將改寫人類進化史
    近日,研究人員在Nature上發表研究,稱已成功測定了最古老人類DNA中的一部分基因序列,這些DNA取自西班牙北部發現的化石中的牙齒和股骨,其歷 史達43萬年之久。他們由此確定這些化石並不屬於早期的尼安德特人,而是屬於現在公認的尼安德特人,這樣的結論或可改寫人類進化史。
  • 眼睛進化秘密揭示 達爾文進化論遭強力挑戰(圖)
    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機會反駁達爾文的「優勝劣汰」進化論,最近,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科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眼睛進化的秘密,對達爾文的進化理論提出了有力挑戰。科學家們發現,眼睛中感光層的光敏細胞是從我們祖先位於腦中的光敏細胞進化而來的,而非物競天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