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蹠角化-牙周破壞症候群十年追蹤一例

2020-12-08 醫脈通

 

作者:楊媛,葛立宏,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

 

掌蹠角化一牙周破壞症候群(Papillon-Lefevre syndrome,PLS)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疾病表現為發生在乳牙列和恆牙列的早發性牙周炎和掌蹠皮膚過度角化,由法國Papillon和Lefevre於1924年首次報導並命名。該病發病率約百萬分之1到4,1/3~2/3的家系是近親結婚,男女發病機率相同。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於2004年收治1例,追蹤10年,現報導如下。

 

一、病例摘要

 

1.初診:患者男性,4歲,漢族。於2004年就診於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主訴兩年來乳牙鬆動,逐漸脫落。患者2歲時發現乳牙鬆動,咀嚼無力,伴隨牙齦反覆腫痛,口臭。服用抗菌藥物,牙齦腫痛症狀緩解,但反覆發作。隨著時間進展,多數牙齒鬆動增加,逐漸自行脫落。

 

患者出生後4個月雙側腳掌皮膚乾燥、角化,隨後手掌、肘部、膝蓋皮膚出現角化,角化程度逐漸加重。患者無同胞兄弟姐妹,家族3代以內無類似患者。父母非近親結婚,掌蹠皮膚無角化,口腔檢查牙齒無異常鬆動和缺失。

 

患者全身發育未見明顯異常,智力正常。(1)皮膚檢查:患者雙側手掌、指關節、足底、足弓側方至足跟部皮膚大片發紅、角化、脫屑。雙側手掌的角化延伸至大小魚際和腕部(圖1A~C)。雙側膝部皮膚(圖1D)、臀部和骶骨部位皮膚局限性角化(圖1E)。

 


(2)口腔檢查:全口僅餘4顆第二乳磨牙,均Ⅲ度鬆動。口腔衛生情況較差,牙齦暗紅色,質地鬆軟,探診均有溢膿,牙齦退縮2~3 mm,牙周袋7~8 mm(圖1F)。X線檢查:3歲時全口曲面體層x線片顯示上下乳前牙缺失,餘牙牙槽骨出現不同程度吸收(圖2)。4歲時曲面體層x線片顯示第一乳磨牙牙槽骨吸收至根尖1/3水平(圖3)。

 


(3)其他檢查:患者毛髮和指甲發育正常.否認眼部疾病。基因檢測發現患者存在組織蛋A酶C基因(cathepsin C,CTSC)的複合型雜合突變,父源的缺失突變c.1 12delCCTG和母源的錯義突變c.85IG>A(p.S284N)。

 

(4)診斷: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基因學檢測診斷為PLS。

 

(5)治療:拔除4顆第一乳磨牙行義齒修復。由於患者居住在外地,定期複診較困難,建議在當地固定的口腔醫院複查,觀察恆牙萌出情況。一旦恆牙萌出後,即停用義齒;使用0.12%氯己定每日含漱1次,長期堅持;每23個月進行牙周支持治療。通過電話和電子郵件與患者家長保持聯繫,追蹤疾病變化,同時強化口腔衛生宣教。

 

2.2014年7月複診:無不適主訴。掌蹠皮膚角化未見明顯改善。患者已完全過渡到正常恆牙列,口腔衛生情況尚可,牙齦顏色、形態基本正常,探診深度3 mm以內,無牙齦退縮和溢膿,牙齒無鬆動,下牙列輕度擁擠。前牙深覆牙合深覆蓋(圖4)。

 


3.2015年7月複診:主訴牙齦出血,有口臭半年。患者近半年學習緊張,刷牙不認真。皮膚檢查同前。口腔衛生情況較差,牙齦暗紅色、水腫,以上下前牙為重,全口探診深度4~6 mm,伴牙齦出血,上前牙鬆動I度。前牙深覆牙合深覆蓋加重,上前牙出現間隙,唇向移位(圖5)。全口根尖片顯示牙槽骨不同程度的吸收,牙槽嵴頂模糊(圖6)。建議行牙周系統治療。患者在北京大學腔醫學院·口腔醫院牙周科行前牙刮治治療1次,未進行後續治療。

 


二、討論

 

PLS患者由於乳牙和恆牙過早脫落,嚴重影響咀嚼功能和生活質量,引起腔醫師的關注。CTSC位於11號染色體q14.q21,是PLS的致病基因。CTSC的純合突變導致PLS。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基因檢測結果,本例患者診斷為PLS。針對PLS患者的牙周破壞,治療主要為拔除不能保留的患牙,降低口腔中病原菌數量,減緩炎症的進展,同時結合全身行抗生素治療,推薦阿莫西林和甲硝唑聯合使用,每2~3個月定期進行牙周支持治療,並長期維護。

 

本例患者牙周炎症復發可能是由於牙周維護不佳所致。由於PLS患者存在組織蛋白酶c功能缺陷,影響機體的免疫和炎症過程。一旦牙周破壞啟動,患者存在的自身免疫缺陷會加速疾病的進展,這可能也是本例患者在半年時間內牙周破壞快速進展的原因。其次,患者年齡也是PLS牙周炎症進展的因素。研究表明,PLS患者的牙周炎症在青少年期達頂峰,隨著年齡增加炎症程度減輕,相應血清中lgE水平也有顯著變化。另外,青春期體內激素水平改變,也會使牙周組織對菌斑等局部刺激的反應性增強。

 

來源:中華口腔醫學雜誌2016年6月第51卷第6期

 

 


相關焦點

  • 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症候群的麻醉
    本文由「小麻哥的日常」授權轉載最近,網上一位奇女子🔥了,如下圖,她是一位外胚層發育不良症候群患者。昨天有一位年輕的患者,擬在全麻下全口義齒種植。一開始還在想,為什麼二十歲就需要全口種牙。通過詢問病史、體格檢查、輔助檢查等才發現原來是一例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症候群患者,牙齒先天缺如。由於該類患者常有多系統的異常,對麻醉有啥影響呢,查閱相關資料,整理如下。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症候群又稱先天性外胚層缺陷,Siemencs症候群,是一組外胚層發育缺損的先天性疾患,累及皮膚及其附屬結構如牙和眼間或波及中樞神經系統,有時可伴有其他異常。
  • 瑤山三姐弟的足疾確診,為表皮鬆懈性掌蹠角化症
    12月7日,瑤山三姐弟組織學病理診斷報告出來了,確認為表皮鬆懈性掌蹠角化症。自治區人民醫院皮膚科建議三姐弟先補充營養,再做下一步治療。在等待結果的幾天裡,愛心人士再次發力,給了孩子們暖心的照顧。孩子們及其父親的組織學病理檢查結果,和自治區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謝治起初的判斷一致,是表皮鬆懈性掌蹠角化症。這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皮膚病,臨床特徵是掌蹠表皮有瀰漫性過度角化,整個手掌和足蹠的角質層增厚,多在出生後或幼兒期發病。謝治在12月3日已經給這患病的一家人開了外塗的膏藥。
  • 表皮鬆解性掌蹠角皮症EPPK
    EPPK是以掌蹠表皮過度角化和松解為主要特徵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皮膚病。遺傳學研究及基因突變分析顯示其致病基因為k9基因突變。小鼠體內、外實驗結果表明k9基因突變會破壞中間纖維的形成,從而導致EPPK的發生。目前在各個種族或民族的EPPK家系中已經發現了29種突變。這些突變所致的胺基酸序列改變都位於杆狀功能域。
  • 病例學習:Morvan 症候群一例
    近期,The Neurologist 雜誌發表了一例由印度學者 Taly 等報導的重症肌無力合併 Morvan 症候群的患者。
  • 治療掌蹠膿皰病
    核心提示:掌蹠膿皰病該怎樣治療?對於我們來說是一件非常罕見的疾病,它是一種慢性復發性膿皰性皮膚病,位於掌蹠部位。它的危害非常大,因此每位患者都希望能夠早日的治好掌蹠膿皰病,但是目前治療掌蹠膿皰病的方法很多讓許多患者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下怎樣治療掌蹠膿皰病效果好?
  • 滬一11歲男孩患罕見"貓叫症候群" 全世界僅200例
    東方網8月26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上海的一對年輕父母的孩子得了貓叫症候群,這一疾病的發病率為十萬分之一。11年了,孩子僅能說10個字以內短句,不能表示大小便,甚至對其他人攻擊。昨天,一位來自波士頓兒童醫院的醫生和一位兒童醫學中心的醫生在上海國際醫學中心首次對其進行國際會診。
  • 掌蹠膿皰病治療方法
    核心提示:掌蹠膿皰病治療方法,掌蹠膿皰病是一種慢性復發性膿皰性皮膚病,位於掌蹠部位。組織學以表皮內水皰和充以大量中性粒細胞為特徵。以在紅斑的基礎上出現周期性的無菌性小膿皰,伴角化、鱗屑為臨床特徵。好發於50~60歲,女性多見於男性。對治療反應差。
  • 牙周再生治療現狀和進展
    實際上,目前的再生技術主要應用於窄而深的骨下袋缺損,當牙周缺損較大時,往往無法獲得滿意的牙周組織再生。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幹細胞移植、內源性再生等策略有望成為未來牙周病損組織再生的重要方法,為牙周生理性、功能性重建提供了新的機遇。本文對牙周組織再生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現狀做一簡要回顧,並對該領域的發展前景和挑戰進行展望。
  • 掌蹠膿皰症症狀表現
    掌蹠膿皰病是一種病因不明,僅發於掌蹠的慢性復發性疾病。以在紅斑的基礎上周期性發生簇集性無菌性小膿皰,伴角化、脫屑為臨床特徵。很多患者有銀屑病家族史。  一、掌蹠膿皰病的症狀特點  本病女性多於男性,男女之比為1∶3,常發生20~60歲之間,10%的患者在20歲以前發病,約24%有銀屑病家族史。  原發性損害是幾乎大小一致的膿皰,直徑為2~4mm大小,成群的皮損常在數小時內出現在外觀正常的掌蹠皮膚。膿皰周圍有紅暈。好發部位是掌蹠,蹠部又比掌部多見,掌部好發於拇指小指的掌面及手掌中央。
  • 一文總結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皮膚毒性及處理方法
    一、機制及特點皮膚不良事件的發生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PD-1/PD-L1和CTLA-4受體阻斷介導的T細胞活化相關。腫瘤組織和皮膚活檢組織中有9種共同抗原,在體外能激活CD4+和CD8+T細胞。
  • 皮膚角化症治療方法 如何預防皮膚角化症
    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皮膚角化症治療方法?皮膚角化症怎麼治療好吧!誰都希望自己能擁有完美的肌膚,但是如果皮膚角化症纏上來了我們也沒有辦法只能積極的治療。所以平時還是應該積極的預防疾病,這樣效果才最好。皮膚角化症治療方法由於皮膚角化症的病因複雜,所以一般都採用中醫「清熱祛斑、滋潤肌膚、養血活絡」功效的中藥內服與外擦治療該病,療效十分顯著。
  • 手起泡而且痒痒是掌蹠膿皰病嗎
    掌蹠膿皰病則是比較罕見的皮膚病,是銀屑病的一種。具體是什麼原因引發的疾病還應該到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   手起泡且痒痒,首先可能是手癬引起的,手癬發病率較高,常因搔抓足,體,股癬傳染而來。掌蹠膿皰病則是比較罕見的皮膚病,是銀屑病的一種。
  • 1例「閉鎖症候群」,病變卻不在腦橋
    閉鎖症候群(locked-in syndrome)又稱去傳出狀態,系腦橋基底部病變所致,多為基底動脈腦橋分支雙側閉塞,表現為四肢癱瘓,只能以眼球上下示意與周圍的環境建立聯繫。近期遇1例病人,臨床表現閉鎖症候群病,病變卻不在腦橋,而且神經影像很經典。病例回顧患者,男,62歲,因「頭暈、言語不清進行性加重1d餘」入院。
  • 毛周角化症 怎樣治療效果更好
    什麼是毛周角化症毛周角化症是一種多由遺傳引起的毛囊角化異常性皮膚病。又叫毛髮苔蘚,是人群中很常見的一種疾病,據統計,80%的人患有此病,只不過是一般的人只有很少的幾顆,不易發現而已。該病兒童期至青春期皮膚乾燥者發病率最高,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皮疹會緩慢逐漸消退。毛周角化症,這是一種遺傳性皮膚病,主要是由於毛囊口角化所致,與脂肪代謝有很大的關係。
  • 「天才病」馬凡症候群,泉州每年接診數例
    指導醫生 泉州市兒童醫院眼科主任 謝江斌■早報記者 林志安不久前,深圳一名近視2000多度的小男孩經基因檢測確診為馬凡症候群,這種被稱為「天才病」的遺傳病引起人們的關注。記者從泉州市兒童醫院眼科了解到,近年來,醫院每年都會接診數例這種近視嚴重的「天才病」患者。一年接診四五例 少見但並不稀少「有這種病的患者,外觀特徵特別明顯,個子比較高、人瘦長、手臂長、手指細長,所以病人一進來,我們很容易判斷有可能是這個病。」泉州市兒童醫院眼科主任、主任醫師謝江斌介紹說,今年他就曾接診過一名這樣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