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The Neurologist 雜誌發表了一例由印度學者 Taly 等報導的重症肌無力合併 Morvan 症候群的患者。
病例報導
54 歲男性患者,主因波動性肌無力來診。患者 7 年前出現上瞼下垂,4 年前出現復視以及近端肢體力弱,診斷為重症肌無力(MG),給予吡斯的明和強的松治療,症狀緩解。CT 檢查顯示有胸腺瘤,但患者拒絕手術。本次就診前 2 個月,患者出現睡眠減少,出汗增多,易激惹;且伴有間斷髮熱、腹瀉和心悸。患者自行停藥,MG 症狀加重來診。
本次就診檢查顯示心動過速(90 次/分),呼吸急促(30 次/分),血壓 140/80 mmHg,血氧飽和度為 85%。輕度眼瞼下垂,近端肢體無力,肌力 2 級,腱反射減弱。給予患者血漿置換以及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治療,患者肌無力有所改善,但很快惡化。患者症狀稱搏動性,心率波動在 58~118 次/分,血壓波動在 90/70~170、112 mmHg 之間。
在住院第 34 天,患者出現口腔支氣管分泌物增加以及手部無目的性摸索動作增加,伴有面部和肢體肌肉無節律性抽動。所有軀幹和肢體肌肉連續收縮,呈現「顫抖」樣。第 36 天,檢查接觸蛋白相關蛋白-2(CASPR2)抗體陽性(圖 1A,B)。乙醯膽鹼受體抗體陽性,胸部 CT 檢查顯示胸腺瘤表現(圖 1C,E)。
圖 1 (A)和(B)間接免疫螢光法顯示 CASPR2 抗體陽性。(C)和(E)是患者住院後第三天胸部 CT 平掃和增強像顯示前縱隔腫物。(D)和(F)是住院後第 68 天顯示前縱隔腫物消失
給予患者 10 個周期的血漿置換治療以及 2 次甲基強地松龍衝擊治療 4 周。在第二次衝擊治療的 2 周后複查胸部 CT 顯示胸腺病灶消失,但患者症狀無改善。患者在住院後第 11 周時死亡。
討論
Augustin Morvan 首次描述了一組以水腫、脊髓空洞症和「纖顫性舞蹈病」為表現的症候群。而「纖顫性舞蹈病」是一種由 CASPR2 自身抗體導致的自身免疫性突觸症候群,也被稱為「Morvan 症候群」。
該病會同時影響中樞、外周和自主神經系統。失眠、定向力障礙、幻覺、激越、近記憶力受損、複雜性夜間行為及肌陣攣等為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的表現。自主神經系統的表現包括心律失常、尿失禁、便秘、皮膚改變、出汗流涎流淚等增加。周圍神經系統受累導致痛性痙攣、神經病理性疼痛以及外周神經系統興奮性增加。肌電圖可有纖維束顫、神經肌性強直等表現。
本例患者具有 Morvan 症候群的臨床特徵,包括周圍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自主神經功能障礙以及腦病的表現。
Morvan 症候群可能與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時出現,包括重症肌無力、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過敏性皮炎和牛皮癬等。除了 CASPR2 抗體之外,還可能出現其他的抗體,包括 AchR、MUSK 抗體等。此外,約有 1/3 的 Morvan 症候群患者合併存在胸腺瘤。
該病患者預後不一,既往研究顯示約有 1/3 的患者死於轉移性腫瘤。也有部分患者可自發緩解,或採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後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