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快傳號:我要做你的第一夫人
記者:田思奇,圖片來自網絡
當地時間2月7日(周日)上午,印度北部冰川斷裂後墜入陶利根加河,導致河流決堤並引發洪水。洪水衝毀了附近的水電站項目和河岸邊的部分房屋,造成14人死亡,目前仍有170人失蹤,預計死亡人數將繼續上升。
失蹤人員大都是當地兩個水電站項目的工人,包括緊鄰冰川的裡希甘加(Rishiganga)水電站項目的22名工人,和下遊印度公用事業公司(NTPC)一項水電工程的148名僱員。
55歲的拉納(Ratan Singh Rana)住在裡希甘加項目附近的村子裡。據他回憶,周日上午10點半左右,水從山上衝了下來:「我當時坐在我房子的地板上」,「看到黑色液體從楠達德維山上(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海拔7816米)向下奔騰,發出很大的噪音,就像火山噴發了一樣。」
周日的事件發生在首都新德裡以北約500公裡處的北阿肯德邦,當地極易發生洪災。2013年6月,創紀錄的降雨曾帶來一場「喜馬拉雅海嘯」,洪水奪走近6000人的性命。
但目前並非汛期,當地天氣晴朗,無大量降水記錄。專家分析稱,這是因為受氣候變化影響,喜馬拉雅地區變暖速度加快。
印度理工學院印多爾分校冰川學助理教授阿扎姆(Mohd Farooq Azam)稱,「氣候變化帶來了不穩定的天氣模式,降雪量和降雨量的增加,溫暖的冬季也導致雪大量融化……以前冰的溫度在零下20攝氏度到零下6攝氏度之間,現在是零下2攝氏度,使得它更容易融化。」
2019年6月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研究顯示,自2000年以來,喜馬拉雅冰川的融化速度加快。該研究分析了周邊國家印度、中國、尼泊爾和不丹40年的衛星觀測發現,由於氣溫上升,喜馬拉雅冰川每年都在流失近半米的冰層,是1975-2000年間每年融化量的兩倍。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約書亞·毛雷爾(Joshua Maurer)當時就表示,冰川融化形成的大型湖泊將威脅下遊社區,因為湖泊坍塌可能引發巨大洪水。與此同時,當前冰川消融的速度意味著每年流失約80億噸水,將威脅亞洲地區數億人的供水。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一項報告也指出,在南美、亞洲和歐洲的高山地區,冰川融化將增加冰川湖泊的數量和面積,降低山坡穩定性。
印度商學院研究主任安賈爾·普拉卡什(Anjal Prakash)認為:「現在還沒有數據來證明導致這場崩裂的原因,但這看起來非常像是氣候變化事件。」他認為印度政府應該投入更多資金來監測喜馬拉雅地區,掌握更多氣候變化信息。
印度前水資源部長烏瑪·巴蒂(Uma Bharti)在推特上批評了該地區的電力項目建設:「我曾認定喜馬拉雅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地方,所以電力項目不應該建在恆河及其主要支流上。」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
環保機構「對抗氣候變化網絡」志願者蘭詹·潘達(Ranjan Panda)也表示,「這場災難要求我們認真審視這個生態敏感地區的水電大壩建設熱潮」,「政府不能再無視專家的警告,理應停止在脆弱的生態系統中建設水電項目和高速公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