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冰川斷裂致上百人失蹤,此前研究警告氣候變化加速冰川消融

2021-02-22 政經觀潮

來源快傳號:我要做你的第一夫人

記者:田思奇,圖片來自網絡

當地時間2月7日(周日)上午,印度北部冰川斷裂後墜入陶利根加河,導致河流決堤並引發洪水。洪水衝毀了附近的水電站項目和河岸邊的部分房屋,造成14人死亡,目前仍有170人失蹤,預計死亡人數將繼續上升。

失蹤人員大都是當地兩個水電站項目的工人,包括緊鄰冰川的裡希甘加(Rishiganga)水電站項目的22名工人,和下遊印度公用事業公司(NTPC)一項水電工程的148名僱員。

55歲的拉納(Ratan Singh Rana)住在裡希甘加項目附近的村子裡。據他回憶,周日上午10點半左右,水從山上衝了下來:「我當時坐在我房子的地板上」,「看到黑色液體從楠達德維山上(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海拔7816米)向下奔騰,發出很大的噪音,就像火山噴發了一樣。」

周日的事件發生在首都新德裡以北約500公裡處的北阿肯德邦,當地極易發生洪災。2013年6月,創紀錄的降雨曾帶來一場「喜馬拉雅海嘯」,洪水奪走近6000人的性命。

但目前並非汛期,當地天氣晴朗,無大量降水記錄。專家分析稱,這是因為受氣候變化影響,喜馬拉雅地區變暖速度加快。

印度理工學院印多爾分校冰川學助理教授阿扎姆(Mohd Farooq Azam)稱,「氣候變化帶來了不穩定的天氣模式,降雪量和降雨量的增加,溫暖的冬季也導致雪大量融化……以前冰的溫度在零下20攝氏度到零下6攝氏度之間,現在是零下2攝氏度,使得它更容易融化。」

2019年6月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研究顯示,自2000年以來,喜馬拉雅冰川的融化速度加快。該研究分析了周邊國家印度、中國、尼泊爾和不丹40年的衛星觀測發現,由於氣溫上升,喜馬拉雅冰川每年都在流失近半米的冰層,是1975-2000年間每年融化量的兩倍。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約書亞·毛雷爾(Joshua Maurer)當時就表示,冰川融化形成的大型湖泊將威脅下遊社區,因為湖泊坍塌可能引發巨大洪水。與此同時,當前冰川消融的速度意味著每年流失約80億噸水,將威脅亞洲地區數億人的供水。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一項報告也指出,在南美、亞洲和歐洲的高山地區,冰川融化將增加冰川湖泊的數量和面積,降低山坡穩定性。

印度商學院研究主任安賈爾·普拉卡什(Anjal Prakash)認為:「現在還沒有數據來證明導致這場崩裂的原因,但這看起來非常像是氣候變化事件。」他認為印度政府應該投入更多資金來監測喜馬拉雅地區,掌握更多氣候變化信息。

印度前水資源部長烏瑪·巴蒂(Uma Bharti)在推特上批評了該地區的電力項目建設:「我曾認定喜馬拉雅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地方,所以電力項目不應該建在恆河及其主要支流上。」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

環保機構「對抗氣候變化網絡」志願者蘭詹·潘達(Ranjan Panda)也表示,「這場災難要求我們認真審視這個生態敏感地區的水電大壩建設熱潮」,「政府不能再無視專家的警告,理應停止在脆弱的生態系統中建設水電項目和高速公路網。」

相關焦點

  • 給冰川蓋被子試驗效果顯著,初步估計能減緩70%冰川消融
    此前報導,8月5日,一個20人的小分隊登上了四川阿壩的達古冰川,進行了一次給冰川「蓋被子」減緩其消融速度的試驗。10月17日,中科院冰凍圈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飛騰研究員帶領團隊再次抵達該區域進行科考工作。本次現場考察發現,兩個月期間內,「蓋被子」區域的冰體消融速度明顯減慢。
  • 氣候變化如何影響珠穆朗瑪峰:氧氣增多和冰川消融
    美國緬因大學氣候風險科學家金伯利·邁納(Kimberley Miner)說:「雖然我未參與這項研究,但該研究深深地吸引了我,氣候變化可能是影響珠峰的重要條件,對於登山者尤為重要。當談及氣候變化時,人們可能不會立刻注意到高山環境氧氣的顯著變化,但該因素將直接影響登山者。」
  • 減緩消融,科學家給冰川蓋「被子」
    冰川消融帶來一系列連鎖效應冰川為什麼需要蓋「被子」?談及這個話題,王飛騰引用了這樣一組數據。根據《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介紹,2019年,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水平高出約1.1℃,是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第二暖年份。過去5年(2015—2019年),是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5年。
  • 為減緩消融,科學家給冰川蓋「被子」
    「而且,現在地球正處於相對溫暖的間冰期,冰川的生成、堆積和侵蝕作用等都相對較弱。」王飛騰說,從1960到2019年,全球山地冰川整體處於消融退縮狀態,特別是自1985年以來,山地冰川消融加速。大量冰川消融,勢必造成全球海平面升高。冰川融化後暴露的陸地和水面會吸收太陽熱量,從而導致更多冰體融化,加速地面增溫過程,加劇氣候變暖。
  • 氣候變化如何影響珠穆朗瑪峰:氧氣增多和冰川消融|珠峰
    美國緬因大學氣候風險科學家金伯利·邁納(Kimberley Miner)說:「雖然我未參與這項研究,但該研究深深地吸引了我,氣候變化可能是影響珠峰的重要條件,對於登山者尤為重要。當談及氣候變化時,人們可能不會立刻注意到高山環境氧氣的顯著變化,但該因素將直接影響登山者。」  雖然珠峰的大氣變化肉眼不可見,但氣候變化對冰川造成的破壞對當地居民是顯而易見的。
  • 氣候變暖惹的禍!因冰川消融飢餓北極熊打劫垃圾車
    氣候變暖惹的禍!因冰川消融飢餓北極熊打劫垃圾車時間:2020-10-24 19:4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氣候變暖惹的禍!因冰川消融飢餓北極熊打劫垃圾車 近日,網絡流傳著因為飢餓難耐的北極熊打劫垃圾車視頻在網絡上引起很多的關注和心酸。
  • 冰川消融,人類環保的警鐘已經敲響!
    根據專家研究表明,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使全球氣溫升高是冰川消融的主要原因,而我國冰川正在不斷消融!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籤署的《巴黎協定》雖早已生效,但各國為了本國的發展,卻並沒有很好地遵從《巴黎協定》,例如美國為了解決本國的發展問題,已在2019年要求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全球變暖、溫室效應加劇不是一個國家的事情,而是各國通力合作來解決的問題,這事關我們每一個人。
  • 6000年冰川記錄顯示:南極冰架加速變薄 或將坍塌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4日電 (記者張夢然)根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24日發表的一項氣候學研究,一份跨越6千年的冰川記錄顯示:幾百年來,南極半島東部的冰架一直在變薄,這或將導致冰架坍塌。地球上冰架的體積一直在減小,它們融化、斷裂,甚至整個消失不見。
  • 紐西蘭400年冰川消融,剩餘冰川活不過本世紀
    全球暖化越發嚴重,英國研究團隊發出警告,紐西蘭的南阿爾卑斯山過去400年已經失去超過一半的冰河覆蓋區!研究結果顯示,南阿爾卑斯山冰河融化形成的水已經超過臨界點。早在去年4月份,英國《自然》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就稱:冰川使全球海平面在1961年至2016年之間平均上升了約
  • 給達古冰川「蓋被子」:冰川消融速度明顯減慢,初步估計可減緩70%
    紅星新聞此前報導,8月5日,一個20人的小分隊登上了四川阿壩的達古冰川,進行了一次給冰川「蓋被子」減緩其消融速度的試驗。10月17日,中科院冰凍圈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飛騰研究員帶領團隊再次抵達該區域進行科考工作。本次現場考察發現,兩個月期間內,「蓋被子」區域的冰體消融速度明顯減慢。
  • 跨越6000年的冰川記錄顯示 南極冰架加速變薄 或將坍塌
    根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24日發表的一項氣候學研究,一份跨越6千年的冰川記錄顯示:幾百年來,南極半島東部的冰架一直在變薄,這或將導致冰架坍塌。  地球上冰架的體積一直在減小,它們融化、斷裂,甚至整個消失不見。
  • 減緩冰川消融 我國首次給冰川「蓋被子」效果顯著
    2020-10-19 14:38:46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年來全球大多數冰川快速消融。位於青藏高原東緣的達古冰川,對氣候變化的反應尤為敏感。近日,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給達古冰川蓋上了一層500平方米的被子,利用人工手段減緩冰川消融。10月17日,研究團隊前往達古冰川評估試驗成效。
  • 氣候變化正在發生:冰川融化前後對比圖
    (原標題:氣候變化正在發生:冰川融化前後對比圖)
  • 聯合國預警極端氣候變化 科學家:巨大冰川在消融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紐約總部發表講話,對記者稱這份報告表明氣候危機不僅存在,而且還在不斷惡化。儘管人類的經濟活動已在新冠疫情影響下有所放緩,但報告仍指出,地球的氣候變暖還遠未結束。「這報告是一份每時每刻都在惡化的氣候危機目錄。」古特雷斯評論道。此外,報告顯示,自籤署控制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以來的5年時間裡,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的水平高出1.1攝氏度。
  • 給冰川「蓋被子」!科研人員運用地球工程學措施減緩冰川消融
    人睡覺冷要蓋被子,可是,令人感到驚奇的是,我們的科研人員居然說要給冰川蓋被子,到底怎麼回事呢?原來,在過去幾十年,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全球各地大部分的冰川都在快速地消退。位於四川阿壩州的達古冰川屬於典型的海洋性冰川,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尤為敏感。
  • 馬克龍為勃朗峰冰川消融心痛:氣候變化是21世紀的戰鬥
    來源:海外網法官總統馬克龍在推特上發布的勃朗峰冰川消融對比照片(圖源:西班牙《國家報》)海外網2月14日電法國總統馬克龍當地時間13日到訪西歐最高峰勃朗峰,稱希望親眼看看氣候變化的影響,隨後在推特上發布了勃朗峰冰川變化的圖片,寫道:「我沒想到(冰川)這麼快就融化了,
  • 路透英文播報 | 喜馬拉雅山區冰川斷裂恐已造成印度北部逾百人死亡
    喜馬拉雅山區冰川斷裂後人們走過被衝毀的水庫大壩圖 路透特約攝影記者周日喜馬拉雅山區發生冰川斷裂
  • 冰川融化引爆危機 研究警告:它讓一切陷入惡性循環
    而就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高山冰川,平均每年消融掉約2500億噸冰。而最新的研究更發出警告:冰川融化將引發惡性循環,導致全球變暖。其實,對於冰川融化的問題,科學家們數十年的研究一直在努力,試圖將其量化。不僅能精確監控它們的變化值,並儘可能去評估其變化,會給人類帶來具體的威脅與影響。最終,給人們敲響警鐘,讓大家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峻性。
  • 氣候變化衝擊!南極冰川面臨崩塌危險,可能導致海平面上升0.5米
    一項新的研究警告說,一座巨大的冰川有可能跨越一個臨界點,在那裡它可能導致全球海平面不可阻擋地上升20英寸。根據這項研究,南極洲的斯韋茨冰川正走向一種「不穩定」,一旦跨越,就意味著它可能在150年內全部漂向大海。
  • 達古冰川50年消融70%,科學家試驗「蓋被子」緩解
    全國首個應用「地球工程學」措施減緩冰川消融試驗「目前對冰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變化過程、機理和未來變化預估等方面,而在應對冰川消融的工程措施方面之前國家從節能減排等方面減少氣候變暖,從而保護冰川,我們將這兩個問題合為一個行動方案,從具體方面直接針對冰川進行保護。」 中科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副主任王飛騰表示,此次試驗是中國科學家在面對冰川消融問題首次應用「地球工程學」開展的科學試驗。(「地球工程學」指大規模的改造地表環境,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