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如何影響珠穆朗瑪峰:氧氣增多和冰川消融

2020-12-04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1、傍晚時分,一朵白色雲彩漂浮在珠穆朗瑪峰頂部。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珠穆朗瑪峰正在面臨著新的危機——高海拔空氣正在吸收更多的氧氣,大型冰川正在快速融化消失……

儘管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是地球最高山峰,但它仍然無法擺脫氣候變化的影響。地球上唯一突破平流層的制高點就是海拔8848米段的珠峰,那裡的大氣層非常稀薄,讓登山者喘不過氣來,而山峰的冰川蜿蜒數公裡。現今珠峰的大氣和冰川正在快速變化,依據11月20日發表的兩篇最新研究報告,珠峰頂附近的大氣壓正在逐漸升高,這裡將有更多的氧氣可以呼吸,但是冰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融化,形成更多融水,這些變化將影響珠峰攀登者,以及生活在珠峰附近的當地居民。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氣候學家奧羅拉·埃爾莫(Aurora Elmore)說:「人們對喜馬拉雅山脈下遊部分地區進行了大量研究,但對珠峰的研究卻相對較少,因為這裡海拔太高,很難展開科學勘測,海拔高度決定了此項工作存在很大差異,尤其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區,在海拔5000-8848米之間的區域一直是科考研究難點。」

2、珠峰海拔8430米高空,高海拔探險隊建造了世界上最高的自動氣象站。

為了更多地了解這座世界最高峰,2019年,埃爾莫組建了一支包含34名科學家的探險隊前往珠峰,他們安裝了世界最高的氣象站,收集冰期和氣象數據。

發表在《iScience》期刊的一篇研究報告稱,埃爾莫和同事著手記錄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珠峰大氣壓的波動數據。每年大約有800人嘗試攀登珠峰,但在攀登至6500米高度時空氣將變得很稀薄,以至於大多數登山者不得不依靠氧氣瓶呼吸,僅有少數登山者在沒有補充氧氣的情況下攀登珠峰。但現在可能變得更簡單了,因為氣候變化正在導致珠峰大氣中氧氣增多,意味著更高的海拔位置有更多的氧氣可以呼吸。

當氣溫升高時,分子運動將更快,當這些分子開始相互碰撞時,大氣壓強將增加。研究報告第一作者、英國拉夫堡大學氣候科學家湯姆·馬修斯(Tom Matthews)稱,大氣壓越大,意味著分子越多,從而產生更多的氧氣可供呼吸。

為了全面分析珠峰大氣變化,馬修斯和同事使用2019年探險時安裝的氣象站收集相關數據,他們將最新收集的數據與歐洲中程天氣預報中心的分析結合起來,重建了1979-2020年間珠峰的氣候狀況。

然後,馬修斯和研究團隊利用氣候數據模擬珠峰周圍大氣如何隨時間變化,以及伴隨地球變暖所產生的變化。他們的模擬結果表明,如果全球氣溫比工業革命前水平升高2攝氏度(預計2050年將達到該溫度水平),珠峰最大耗氧量將增加5%。這似乎是一個非常微妙的變化,但足以成為站在珠峰峰頂登山者的生死差別,有些人會認為珠峰大氣密度增大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良性結果。馬修斯笑著說:「事實上這並不樂觀,潛在著更大的危機。」

他指出,這項研究真正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揭示珠峰大氣壓變化非常劇烈。基於過去40年的觀測數據,研究人員挑選出有記錄以來最低氣壓的一天,並將其與最高氣壓的一天進行對比。結果顯示,這兩個數據差異很大,這兩天的耗氧量差別相當於海拔高度相差1055米的變化。

3、一位探險隊成員正在珠峰大本營冰崖附近巖石上提取樣本。

馬修斯稱,短短幾天內珠峰的天氣狀況就會發生顯著變化,當登山者攀登到高峰時,感覺不需要補充氧氣就可以正常呼吸,但是幾天後,天氣驟變可能突然出現氧氣稀薄、異常寒冷冬季天氣,讓登山者無法繼續攀登。這意味著那些打算放棄補充氧氣、將身體推向絕對極限高度的登山者必須密切關注大氣氧氣預測數據,例如:如果登山者離開大本營準備登山時,珠峰峰頂已處於無氧峰值,人類身體很難適宜該條件,一周之後當登山者抵達峰頂,此時峰頂大氣壓值達到最低點,對於登山者而言,這將是一場「真正的恐怖遭遇」。

美國緬因大學氣候風險科學家金伯利·邁納(Kimberley Miner)說:「雖然我未參與這項研究,但該研究深深地吸引了我,氣候變化可能是影響珠峰的重要條件,對於登山者尤為重要。當談及氣候變化時,人們可能不會立刻注意到高山環境氧氣的顯著變化,但該因素將直接影響登山者。」

雖然珠峰的大氣變化肉眼不可見,但氣候變化對冰川造成的破壞對當地居民是顯而易見的。尼泊爾加德滿都原住居民研究發展中心執行主任Pasang Dolma說:「喜馬拉雅地區正在消融的冰川令人非常擔憂。」據悉,幾周前她到附近一個區域徒步旅行,當地居民稱,之前我們的大山是白色的,但現在看到的大山全是黑色的,許多冰川開始消融,並引發洪流,之前該現象非常罕見,但現在發生次數更多,並且不可預測。

11月20日發表在《一個地球》雜誌的另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珠峰冰川快速融化,某些區域的冰川厚度最多減少了150米。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冰川學家帶領的一支科學家小組利用存檔衛星圖像和上世紀60年代的勘測數據建立了一個基線數據集,以此來比較未來冰川融化趨勢,該基線數據集原始資料來自1962-2019年之間10個不同年份。

研究小組分析了79個冰川,其中包括世界海拔最高冰川昆布冰川,發現在2009-2018年之間,冰川厚度減少的速度幾乎是上世紀60年代的兩倍。一些評估報告指出,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珠峰一些冰川厚度可能已減少一半。

邁納稱,2000-2016年珠峰平均氣溫比1975-2000年平均氣溫高1.8華氏度,儘管氣溫升高是冰川逐漸融化的主要原因,但是其他重要因素也起一定作用。隨著冰川逐漸消融,經常會殘留巖石碎片,並在山坡上露出懸崖和溝槽。暴露在外的深色巖石會吸收更多的太陽輻射,融化周圍的冰雪。融水滲入冰川消退形成的溝槽中,會形成小水池,水池將不斷融化周圍的冰雪,更多的水不斷進入水池。最終,多個水池匯集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冰川湖,據統計,1990-2015年之間,喜馬拉雅山脈形成了400多個冰川湖。

美國科羅拉多州路易斯堡學院山地科學家海蒂·施特爾茨(Heidi Steltzer)稱,考慮到整個研究區域持續出現冰川流失,這樣的研究結果令人非常擔憂。

除了在喜馬拉雅山脈地區居住的18個原住居民區,還有近20億人依靠這座山脈獲得淡水資源,隨著冰川融化加速,曾經穩定的水源面臨著危險,威脅著全球近五分之五人口的生活和生計。

埃爾莫說:「雖然冰川快速消融可能意味著形成更多的淡水,這是一件好事,但僅是一小段時間,如果冰川融化速度過快,就會以洪水的形式出現,近年來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的居民已經歷過這樣的災難,珠峰冰川並未影響全球氣候變化,而是直接體現了全球氣候變化產生的深刻影響。」

散居在喜馬拉雅山脈附近的夏爾巴人表示,儘管喜馬拉雅山脈處於全球氣候變化的前沿,但該地區的原住居民經常被人們忽視,被排除在研究制定氣候戰略政策範圍之外,幫助他們了解其擁有的自然資源以及選擇相應的生活方式,與研究冰川消融流失一樣重要,這可能是接下來的研究方向。(葉傾城)

相關焦點

  • 氣候變化如何影響珠穆朗瑪峰:氧氣增多和冰川消融|珠峰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珠穆朗瑪峰正在面臨著新的危機——高海拔空氣正在吸收更多的氧氣,大型冰川正在快速融化消失……  儘管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是地球最高山峰,但它仍然無法擺脫氣候變化的影響。地球上唯一突破平流層的制高點就是海拔8848米段的珠峰,那裡的大氣層非常稀薄,讓登山者喘不過氣來,而山峰的冰川蜿蜒數公裡。
  • 馬克龍為勃朗峰冰川消融心痛:氣候變化是21世紀的戰鬥
    來源:海外網法官總統馬克龍在推特上發布的勃朗峰冰川消融對比照片(圖源:西班牙《國家報》)海外網2月14日電法國總統馬克龍當地時間13日到訪西歐最高峰勃朗峰,稱希望親眼看看氣候變化的影響,隨後在推特上發布了勃朗峰冰川變化的圖片,寫道:「我沒想到(冰川)這麼快就融化了,
  • 印度冰川斷裂致上百人失蹤,此前研究警告氣候變化加速冰川消融
    來源快傳號:我要做你的第一夫人記者:田思奇,圖片來自網絡當地時間2月7日(周日)上午,印度北部冰川斷裂後墜入陶利根加河,導致河流決堤並引發洪水。洪水衝毀了附近的水電站項目和河岸邊的部分房屋,造成14人死亡,目前仍有170人失蹤,預計死亡人數將繼續上升。
  • 氣候變暖惹的禍!因冰川消融飢餓北極熊打劫垃圾車
    氣候變暖惹的禍!因冰川消融飢餓北極熊打劫垃圾車時間:2020-10-24 19:4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氣候變暖惹的禍!因冰川消融飢餓北極熊打劫垃圾車 近日,網絡流傳著因為飢餓難耐的北極熊打劫垃圾車視頻在網絡上引起很多的關注和心酸。
  • 氣候變化正在發生:冰川融化前後對比圖
    (原標題:氣候變化正在發生:冰川融化前後對比圖)
  • 水蒸氣是全球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主要影響因素
    水蒸氣被確定為氣候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  當我們談到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二氧化碳常常引起最廣泛的關注,雖然二氧化碳是目前為止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成分,但也有其他一些氣體。所有溫室氣體的共同點是它們允許太陽光線射入大氣層,但是吸收一部分向外發射的紅外線輻射並令大氣變暖。
  • 減緩消融,科學家給冰川蓋「被子」
    冰川消融帶來一系列連鎖效應冰川為什麼需要蓋「被子」?談及這個話題,王飛騰引用了這樣一組數據。根據《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介紹,2019年,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水平高出約1.1℃,是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第二暖年份。過去5年(2015—2019年),是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5年。
  • 中國五分之一冰川已消融 西北乾旱區水危機嚴峻
    根據中國兩次冰川編目統計,自1970年前後到2010年,全國冰川面積減少了12442.4平方公裡,佔冰川總面積的20.6%。1.我國五分之一冰川已消融冰川,是氣候變化的記錄器和預警器。我國是世界上中低緯度冰川最發育的國家,其中以青藏高原為主體的第三極是除南北兩極之外最重要的冰川富集地區。
  •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發布 氣候系統多項指標呈加速變化趨勢
    中國氣象報記者崔國輝 通訊員王朋嶺報導8月24日,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從大氣圈、水圈、冰凍圈、陸地生物圈和氣候變化驅動因子等方面提供中國和全球氣候變化狀態的最新監測信息。藍皮書顯示,氣候系統多項關鍵指標呈加速變化趨勢。
  • 新疆天山一號冰川消融「加速度」 50年後可能徹底消失
    中科院天山冰川觀測試驗站站長李忠勤面色凝重。 連日來,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的20多名科研人員再次登上末端海拔3800米的一號冰川,測量冰川物質平衡、厚度、溫度、運動速度和冰川末端變化數據,並採集大量樣品。 經過初步測量,一號冰川在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一年間,東、西支分別退縮約7.2米和6.3米。
  • 科研人員為冰川蓋被子,冰川消融後:板塊偏移,未知遠古病毒釋放
    地球的公轉軌道目前的氣候變暖就與地球的公轉軌道有關,因此,正是氣候變暖這種氣候的自然變遷,導致冰川消融加劇可見,除了地球氣候的自然變遷,人為因素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自然規律是人類無法控制的,但可以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做出努力,從而減緩冰川消融。
  • 冰川消融,人類環保的警鐘已經敲響!
    根據專家研究表明,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使全球氣溫升高是冰川消融的主要原因,而我國冰川正在不斷消融!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籤署的《巴黎協定》雖早已生效,但各國為了本國的發展,卻並沒有很好地遵從《巴黎協定》,例如美國為了解決本國的發展問題,已在2019年要求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全球變暖、溫室效應加劇不是一個國家的事情,而是各國通力合作來解決的問題,這事關我們每一個人。
  • 為減緩消融,科學家給冰川蓋「被子」
    大量冰川消融,勢必造成全球海平面升高。冰川融化後暴露的陸地和水面會吸收太陽熱量,從而導致更多冰體融化,加速地面增溫過程,加劇氣候變暖。這種「被子」不僅隔熱還能反光冰川消融與冰川表面的能量平衡密切相關,當冰川表面獲得的能量大於釋放的能量時,冰川開始融化或升華。據了解,冰川消融主要發生在夏季,方式有冰面消融、冰內消融和冰下消融,太陽直接輻射和近地層大氣湍流交換是引起冰川消融的主要熱源。
  • 呵護珠穆朗瑪峰美麗容顏(綠色家園)
    積極行動,減緩冰川消融在印度洋暖溼氣流和高海拔低溫的作用下,珠峰龐大的山體孕育了眾多山地冰川。「青藏高原是整個中低緯度山地冰川分布最多的地區,而珠峰又是極高海拔冰川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是氣候變化的『指示器』。」
  • 給冰川「蓋被子」!科研人員運用地球工程學措施減緩冰川消融
    人睡覺冷要蓋被子,可是,令人感到驚奇的是,我們的科研人員居然說要給冰川蓋被子,到底怎麼回事呢?原來,在過去幾十年,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全球各地大部分的冰川都在快速地消退。位於四川阿壩州的達古冰川屬於典型的海洋性冰川,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尤為敏感。
  • 白色警鐘已敲響:冰川消融或讓古老病毒重見天日
    ​冰川消融對於整個地球影響重大,目前不斷出現冰川消融白色警鐘!消融原因是什麼?將產生哪些影響?一起來看看!01什麼是冰川消融談到冰川消融,大家會想到海平面上升,冰川正在減少。冰川消融是由冰的融化和蒸發引起冰川消耗的現象,它是冰川物質消耗的主要方式。
  • 減緩冰川消融 我國首次給冰川「蓋被子」效果顯著
    2020-10-19 14:38:46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年來全球大多數冰川快速消融。位於青藏高原東緣的達古冰川,對氣候變化的反應尤為敏感。近日,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給達古冰川蓋上了一層500平方米的被子,利用人工手段減緩冰川消融。10月17日,研究團隊前往達古冰川評估試驗成效。
  • 聯合國預警極端氣候變化 科學家:巨大冰川在消融
    根據聯合國和世界氣象組織的一份最新報告,世界將迎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紐約總部發表講話,對記者稱這份報告表明氣候危機不僅存在,而且還在不斷惡化。儘管人類的經濟活動已在新冠疫情影響下有所放緩,但報告仍指出,地球的氣候變暖還遠未結束。在新聞發布會上,古特雷斯引用了這份報告中的數據,他說:「正如報告所顯示,溫室氣體濃度在2020年達到了歷史新高。上一次出現如此高的水平,是在260萬到530萬年前的上新世時期,當時南極還有樹木,海平面比現在高出約20米。」
  • 長江源區冰川消融速度加快 全球變暖成主要原因
    最近,參加科考的專家們得出結論:近年來,長江源區冰川消融速度明顯加快,而加快的一主要原因就是全球氣候持續變暖。  據介紹,經過反覆對比與計算發現,長江源區從1971年到2002年的31年間,長江源區冰川面積減少了約68.13平方公裡,而從2002年至2008年短短6年多時間裡,長江源區冰川面積又急劇退縮了約164平方公裡。
  • 氣候變化致北極部分海岸線以每年30米速度消融
    受氣候變化影響,北極海岸線正以每年  【搜狐科學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北極圈毗鄰的部分海岸線正以每年30米的速度消融。10餘個國家30多名科學家的研究報告顯示,北極海岸的快速消融已對北極地區的動植物群體和生態系統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影響。北極海岸的沉積層僅僅是由於冰的存在而結合在一起,其組成成份中三分之二是凍土或永久性凍土層組成,而並不是巖石,這一特殊的地質構造導致北極海岸對於大風和海浪侵蝕尤為敏感。研究人員表示,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具有防護作用的冰層逐漸消融,越來越多的海岸將暴露於海水和大風的侵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