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體溫測量儀器使用指南

2021-02-23 重慶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

2、紅外耳溫計

a)、紅外耳溫計要對準向鼓膜測量,才能取得正確數據。

人的外耳道並非呈直線狀,因此在使用時,需將耳廓往後上方拉,讓耳道較能呈直線形,這樣也較容易對準鼓膜測量。

b)、應在平靜狀態下測量體溫。

避免在剛吃完熱的食物、進行了劇烈的活動、洗完熱水澡後馬上測量體溫,應該在平靜狀態下去測量,這樣才會得到較為準確的體溫值。

c)、紅外耳溫計應置於測量環境中約10分鐘後使用。

紅外耳溫計剛取出,還未和測量環境的溫度達到平衡狀態,此時測量會出現數據不準確的情況。因此,建議使用前應提前將紅外耳溫計放置於測量環境中約10分鐘後再開始測量。

紅外耳溫計因需要進入耳道測量,所以要做好消毒清潔,及時更換耳套,確保一人一耳套。

3、紅外篩檢儀

適用於人流量較大的地方(車站、碼頭、校園、企事業單位進出口等)測量篩選體溫異常篩檢儀的

情況。紅外優勢在於被測對象完全無感、檢測迅速、靈活布控,檢測到體溫異常可及時發出警示並保留現場的圖像

a)、被測對象避免和測量環境溫度差過大。

紅外篩檢儀要避免被測對象從溫差較大的環境中進入測量環境後立即測量,應讓被測對象在測量環境中等待3至5分鐘。

人的臉部溫度由於流汗或者風吹的影響會有一定的變化,紅外篩檢儀通過檢測人體表面的熱輻射進行測溫,測溫結果也會隨著流汗或者風吹出現波動。

b)、安裝位置環境溫度要求穩

由於人的表面體溫受人當前活動狀態,以及環境的影響比較大,所以選擇紅外篩檢儀安裝位置時,建議在環境溫度穩定以及人的狀態穩定時進行篩查,準確度更高。因此,建議將紅外篩檢儀安裝在入口一段走廊後,此時人的狀態較平復,且環境穩定,效果會較好!

c)、發現儀器異常要及時和售後或廠家聯繫。

每天使用前可讓一組人員使用水銀體溫計測量體溫,體溫正常的人員依次通過測量通道來核查紅外篩檢儀是否正常工作。如有任何問題應及時聯繫售後或廠家。

1、非接觸式體溫測量是體溫異常的初步篩選,當發現異常體溫人員時還應用水銀體溫計或者電子體溫計進行二次確認。

2、不建議將工業場合使用的紅外溫度計用於人體體溫測量。

相關焦點

  • 關於當前遼寧省在室外使用紅外體溫計測量體溫注意事項的提示和...
    紅外體溫計是一種非接觸式測量人體溫度的儀器,通過吸收被測物體發出的紅外輻射來測量其溫度。主要特點:1、非接觸防止交叉傳染;2、最快1秒快速測溫。(二)測量人體溫度時,確認已設置為體溫模式。圖1「體溫模式」測量的人體體溫  圖2「物溫模式」測量的人體體溫(三)測量時,確認將單位設置為攝氏度(℃)。
  • 如何正確使用紅外額溫計?使用指南來了
    使用指南來了! 1.儘量保持無風環境,保證儀器在高於16℃下工作,在室外天氣寒冷低於16℃情況下,測溫儀要用保暖貼或其他物品進行保溫測量。剛從室外進來,測量的額溫受到室外冷空氣影響不能反映真實體溫。請被測人員露出被衣服覆蓋、沒有暴露在空氣裡的手腕部分皮膚(左右均可),在距離手腕6-8釐米處進行測量,這樣測量出的溫度更接近人體真實溫度。
  • 紅外測溫儀如何正確使用?這份指南請收好
    近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嚴峻,確保體溫檢測設備性能穩定是疫情防控的關鍵一環。近日,浙江省計量科學研究院迅速行動,組織編制「篩查用紅外測溫儀」使用指南,宣傳指導正確使用測溫計量器具,為堅決打贏疫情攻堅戰提供計量技術支撐。
  • 天冷紅外體溫計測不準咋辦?使用提示來了
    針對節後復工許多單位需要使用紅外體溫計測量員工體溫,而此前卻沒有相關使用經驗,且目前室外天氣寒冷,可能會造成體溫測量不準的問題,2月10日,省市場監管局、省檢驗檢測認證中心發布了第二版「室外使用紅外體溫計測量體溫注意事項的提示和建議」,內容超實用,一看就會,一做就對。
  • 玻璃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紅外體溫計 這樣使用才正確!
    玻璃體溫計具有示值準確、穩定性高的特點,並且價格低廉,不用外接電源,但玻璃體溫計易碎,可能會造成水銀汙染,使用不是特別方便。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將溫度計度數甩到35℃以下;2、把體溫計有液體的部位夾在腋下,測量3-5分鐘;3、取出溫度計,將刻度面向自己觀察液體到達的刻度。
  • 天冷紅外體溫計測不準咋辦?遼寧新版使用提示來了
    針對節後復工許多單位需要使用紅外體溫計測量員工體溫,而此前卻沒有相關使用經驗,且目前室外天氣寒冷,可能會造成體溫測量不準的問題,2月10日,省市場監管局、省檢驗檢測認證中心發布了第二版「室外使用紅外體溫計測量體溫注意事項的提示和建議」,內容超實用,一看就會,一做就對。
  • BN-HWTW71TY系列 紅外線人體溫度篩選儀 (迷你體溫篩查儀)
    產品詳細介紹BN71-TY.MINI型紅外線人體溫度篩選儀是一款測量手腕錶麵皮膚溫度的篩選儀器,優勢為可實現人體表麵皮膚溫度的快速篩選
  • 體溫測量多次難超36.5度,為什麼我們「變涼」了?
    使用額溫槍測出的體溫真的準確嗎?天冷時和天熱時,在戶外測出的體溫,會不會有變化?不同年齡、性別,體溫是否又有不同?來看記者的調查。「我記得原來看書,書上有說,人體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度。我還問了許多朋友,他們測出來的體溫也很少超過36.5度。這是為什麼?怎麼跟書上說的存在差異呢?」 人體體溫難上36.5度?為此,記者採訪了一些市民。 家住渝北空港新城的胡女士告訴記者,因為上班的緣故,工作日她每天至少要測量兩次體溫。
  • 用智能馬桶實現體溫測量與亞健康預測
    2.3 紅外輻射式體溫計 紅外輻射式體溫計是基於黑體輻射原理製成的,藉助紅外溫度傳感器,測量人體發出的熱輻射能,經過一系列轉換後,得到對應的人體溫度值。紅外輻射式體溫計可以實現非接觸、無損傷測溫,但其測量結果較易受環境及人活動狀態的影響,此外,還要求規範操作,測試要在一定距離範圍內才能保證其有效性,價格較貴,難以普及。
  • 37攝氏度對人體而言是正常體溫嗎?專家的回答絕對是亮點
    當體溫計測量值顯示為37.2攝氏度左右時,你可能會認為這是正常體溫,繼續起床上班。然而今天的一位專家卻不這麼認為,專家是這樣看待人體體溫值的。150多年前的1986年,一項關於人體體溫的古老研究表明:37攝氏度為人體體溫基準,是正常身體與發病的臨界點。
  • 人體紅外測溫儀使用有講究
    正北方網訊2月2日,內蒙古計量測試研究院召開了新聞發布會,為應對疫情,該院專業技術人員於去年農曆臘月二十九開始全天候無假日進入工作狀態,提供人體溫度測量儀器量值溯源工作。已開通人體測溫儀等醫用計量器具檢測綠色通道,隨時接收,快速免費檢測。
  • 測量體溫的小常識及不同體溫計的使用方式
    一般來說,無論使用何種測量方式由於孩子的溫度調節能力還不完善,如果懷疑寶寶發燒,測量體溫時應該注意:如果寶寶剛剛吃完飯、喝完奶、喝完水;如果寶寶剛剛劇烈運動停下;如果寶寶剛剛洗完澡,請等寶寶平靜20分鐘後再測量。 2.
  • 正確測量血壓、血糖、體溫 你需要這樣做
    選購:試紙型號與儀器要一致血糖儀的品牌很多,國產和進口都有。同一品牌的血糖儀價格也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姚斌建議患者購買時首先要認準大品牌,這樣儀器的安全性和準確性能有保證,且能對產品後期進行定期更換和監測。要提醒的是,購買的試紙必須與血糖儀匹配。
  • 來看使用指南→
    來看使用指南→ 2020-02-26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防疫測體溫:額頭、手腕、耳道…哪種測量更準確?
    通過對這種能量的測量就可以實現讀取物質表面的溫度。這就是紅外線體溫計的工作原理。目前的工業技術水平,早已能夠實現高精度的測溫。由於多數情況下,物質無法向外界輻射其全部的紅外能量,因此儀器會根據物體的紅外輻射率(95%)進行讀數修正。同時,不同測量部位的紅外體溫計,還會根據部位的差異,進行相應的修正。讓我們最終看到的度數,能夠大致表現出我們人體的真正體溫。
  • 慢新聞·調查|體溫測量多次難超36.5度,為什麼我們「變涼」了?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 文/圖疫情防控期間,不少公共場所、企事業單位、小區門崗都採用額溫槍或者測溫儀來測量進出人員的體溫。被測試得多,不少人也開始留意自己以前未曾關注過的體溫。這不,南岸區的秦先生就因為被測出體溫是33.3度,懷疑自己是「冷血動物」。使用額溫槍測出的體溫真的準確嗎?天冷時和天熱時,在戶外測出的體溫,會不會有變化?
  • 測量儀器的發展
    作為一個測量人真有必要去了解一下測量的發展史,下面就談談我了解的測量。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525年這個時候就有用棕櫚葉和鉛垂線記錄夜間時間和待定天體的儀器。在戰國時期利用天然磁鐵製成的指南儀器,稱為司南。司南是中國古代辨別方向用的一種儀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發明。
  • 告別水銀體溫計!耳溫槍、電子體溫計……你知道如何正確使用嗎?
    體溫測得不準,可能受很多因素影響,包括環境、測量部位、操作者測溫手法不正確等。今天就來說一說測量體溫有哪些講究。  講究一:耳溫槍,不能一塞了之  耳溫槍測體溫速度快,2-4秒鐘就能測出溫度。耳溫槍測量的是耳朵鼓膜溫度,這也是人體核心溫度,需要外耳道完全暴露。因此,使用耳溫槍不能往耳朵裡一塞了之。
  • 機場、火車站用熱像儀做體溫篩查引熱議,對人體有害嗎?
    YGoednc儘管如此,按照國家標準《GBT 19146-2010紅外人體表面溫度快速篩檢儀》要求,在規定的工作環境中,篩選儀器的試驗誤差應不大於0.4℃,黑體的加入即可輕鬆實現。YGoednc無感測溫作為初篩,主要目的是篩查出疑似的「漏網之魚」,但如果測溫溫差過大,或造成體溫數據查看管理困難,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 早期疫情篩查和防控的「利器」——人體紅外測溫儀,您正確使用了嗎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永濤居家自我防護,用人體紅外測溫儀測量體溫為何不準?甚至無法顯示溫度數據?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許多市民在使用該儀器時遇到困惑,發現部分測量數據存在較大偏差。人體紅外測溫儀是一種通過探測器測量被測對象(人體表面、耳腔等)的紅外輻射量,經適當修正後,輸出顯示身體某部位溫度的光電儀器。主要分為紅外額溫計、紅外耳溫計、紅外篩檢儀三種。人體紅外測溫儀作為體溫測量設備,廣泛應用在機場、車站、醫院等公共場所,不少市民也會自行購買使用。其在疫情防控中作用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