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有點不準?預報員大呼:我太難了!暴雨大風真的馬上有!

2020-12-06 中國經濟網

大雨、暴雨、雷雨大風將一觸即發。

據浙江省氣象臺最新發布的預報:今天,強對流天氣又來了,有雷雨地區局部會伴有短時暴雨,個別有8-10級雷雨大風,以及個別小冰雹。

重點提醒這幾個地方注意防範:湖州、嘉興、杭州、紹興、寧波、舟山。

昨天,杭州不少網友為了一場預警的大雨吵開了。

很多人說:說好的雨呢?我連影子都沒看到!也有人說:這雨像是倒下來一樣,感覺是下刀子!

其實,大家說的都是真的!

杭州市氣象臺解釋說,來看這張圖,昨天雨量分布極不均勻,比如餘杭北部一些測站雨量在50毫米以上,個別測站在100毫米以上,分別在餘杭區仁和街道和塘栖鎮。但同在餘杭,南部的雨量卻普遍不足10毫米,到了市區,很多地方甚至是滴雨未下。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昨天杭州處在副熱帶高壓北側的西南氣流中,氣溫高、多分散性雷陣雨,降雨雲團範圍往往不大,影響區域自然也不大。」

杭州市氣象臺說,但今天就不一樣了。由於副熱帶高壓南退,北側的雨帶逐漸往南壓。今天上午,雨帶已經影響到浙北一帶,未來雨帶還會繼續南壓,杭州北部地區都會受到它的影響,所以雷陣雨的範圍會比昨天更大,雷陣雨時可伴有短時大雨到暴雨和7~9級雷雨大風。

而杭州南部今天下午的天氣和昨天杭州北部的天氣差不多,氣溫高,雷陣雨是分散性的,哪怕出現東邊日出西邊雨的情況也不稀奇。

這就是為什麼這段時間,大家感覺天氣預報有點不

準起來的原因。

杭州市氣象臺前幾天開媒體座談會時,鄭臺長就展示過一張杭州近15年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的圖,最高2013年準確率達89.8,過去兩年準確率都在87%左右徘徊。

「準確率提高1個百分點,我們都要付出極大的努力。」鄭臺長說,預報員們太難了,每天就

像專家醫生問診,千方百計要摸準老天爺的脾氣。

根據數據顯示,隨著預報時效的延長,預報準確率會明顯下降,5-7天之後的晴雨準確率,有時候甚至不到40%。所以一些中長期的預報看個趨勢就好了。

鄭臺長解釋,具體到下雨的量級,那預報準確率會進一步下降。「要預報到某一個點或區塊,某一個時間,預報的難度會更大,特別是尺度很小,很短的強對流,更是難上加難。」這說的就是近期這種局部、短時的雷陣雨頻發天氣,氣象臺要精準預報每一場雨,挑戰不小。

網上曾流傳過這樣一個段子:氣象局局長問明天天氣怎麼樣,十個預報員,八個舉手表示要下雨。局長說,好,明天80%的可能性要下雨。

事實上,一條天氣預報的出爐嚴謹得很。

氣象局一天裡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起碼三次的會商。每天下午2點,還有一場省市氣象臺之間的會商。如果碰上特殊天氣,會商就更頻繁了。

這種天氣會商就好像專家會診,如果有疑難雜症,大家一起商量討論,這樣可以提高準確率。如果碰上颱風,氣象預報大廳都會嚴陣以待。

省氣象臺的預報員小馬做了5年預報員,他曾告訴小時新聞記者,預報真的很緊張,尤其是夏日午後強對流天氣、暴雨颱風,預報難度大,致災性大,擔心錯報漏報。另外一個就是冬天大家最期待的初雪,也超級難預報。「形成初雪的溫度條件很難把握。」難怪氣象人形容初雪像初戀,可遇不可求啊。

來源:錢江晚報

相關焦點

  • 最近的天氣預報有點不準啊!都怪它……
    夏姑娘,你這樣完美避開上下班時間下雨的做法,著實讓人有點受寵若驚,真希望今天能繼續保持!但是,天氣小姐姐還是建議大家帶傘出門,做事還是靠自己比較踏實,因為靠天靠不住啊! 昨天下雨的時候,很多人可能睡了,但外面真是風雨交加,杭州氣象臺有5個測站出現8~9級雷雨大風,雨量最大的地區為淳安(22毫米),當地局部還出現了暴雨。
  • 最近杭州的天氣預報有點不準啊!其實,這都...
    夏姑娘,你這樣完美避開上下班時間下雨的做法,著實讓人有點受寵若驚,真希望今天能繼續保持!但是,天氣小姐姐還是建議大家帶傘出門,做事還是靠自己比較踏實,因為靠天靠不住啊!昨天下雨的時候,很多人可能睡了,但外面真是風雨交加,杭州氣象臺有5個測站出現8~9級雷雨大風,雨量最大的地區為淳安(22毫米),當地局部還出現了暴雨。一雨尚平,一雨又起。
  • 天氣預報為何有時不準 專家:四大原因引發偏差
    道是無晴卻有晴  北京幾次漏報、空報,或造成交通大癱瘓,或導致迎戰「十年不遇的暴雨」落了空  在中央氣象臺所處的北京,天氣預報「不準」的例子就有不少。3月18日至20日,北京市氣象臺發布的24小時最高氣溫預報與實際情況出現較大偏差,實際最高氣溫比前一天的預報值偏低5℃—6℃。
  • 天氣預報怎樣做出來?暴雨預警準確率如何?媒體走近預報員
    中央氣象臺接連發布暴雨黃色及橙色預警,提醒大家加強防範。暴雨預報預警是防汛減災的「消息樹」「發令槍」。天氣預報是怎樣做出來的,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怎麼樣,怎樣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最近,記者採訪了多名預測天氣發展變化、預判暴雨落區的天氣預報員們。
  • 天氣預報為何有時不準?記者走進臨沂氣象臺探秘
    這段時間,天氣預報成了「網紅」,朋友圈裡更是有人質疑,天氣預報為啥總是不準?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天氣預報是如何「出爐」的?21日,記者帶著這些公眾所關注的問題來到了臨沂市氣象臺,走近預報員,幫大家答疑解惑。
  • 天氣預報為何不準?是你的感覺出了錯
    今年入汛以來,強降雨天氣頻繁影響我國多地。在暴雨天氣來臨前,氣象部門會通過各種途徑發布氣象預報和預警信息,有時碰到一些預報與公眾實際感受偏差的時候,又免不了受到吐槽。國外天氣預報員甚至有「面對公眾嘲諷,氣象人員如何保持心理平衡」的小冊子。
  • 追求精細精準、服務國計民生,一代代天氣預報員們——測風雲氣象...
    一個「過程」一場仗——他們像藝術家,卻是真正的科學家見到孫軍的時候,他剛結束一場會商,馬上還要繼續製作當天的天氣預報。作為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對這樣的忙碌已經習以為常。「今年汛期南方降雨頻繁,預報員確實比較辛苦。用我們行業內部的話來說,就是『一個過程一場仗,一次預報脫層皮』。」這裡的「過程」,指的是天氣過程。
  • 天氣預報怎樣做出來?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如何?人民日報解讀
    中央氣象臺接連發布暴雨黃色及橙色預警,提醒大家加強防範。 暴雨預報預警是防汛減災的「消息樹」「發令槍」。天氣預報是怎樣做出來的,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怎麼樣,怎樣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最近,記者採訪了多名預測天氣發展變化、預判暴雨落區的天氣預報員們。
  •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數值天氣預報是「國之重器」 我國...
    最後,馬學款對未來幾天的天氣提出了中央氣象臺的預報意見。當天,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1998年7月,馬學款進入中央氣象臺工作。當時,長江、嫩江、松花江流域陸續發生大洪水。「一畢業,極端天氣就給我上了一課,使我認識到天氣預報確實非常重要,它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他說。
  • 說好的暴雨為何遲遲不來?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每逢暴雨或高溫預報之後,似乎總有不同的聲音出現,有的說「天氣預報越來越準,說下雨就真的下雨了」,有的卻說,「又被忽悠了,說好的暴雨為何遲遲不來」「說好的暴雨為何變成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這些爭議的背後,是否有人們認知上的差異以及主觀感受的不同,客觀上的天氣預報準確率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我國天氣預報的水平又如何?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 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北京|藍渝|符嬌蘭|體感溫度|暴雨|氣象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每逢暴雨或高溫預報之後,似乎總有不同的聲音出現,有的說「天氣預報越來越準,說下雨就真的下雨了」,有的卻說,「又被忽悠了,說好的暴雨為何遲遲不來」「說好的暴雨為何變成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這些爭議的背後,是否有人們認知上的差異以及主觀感受的不同,客觀上的天氣預報準確率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我國天氣預報的水平又如何?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 四問天氣預報準確率(系列報導)
    世界各地由於氣候條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種種差異,天氣預報的難易程度是不同的。「我國屬於季風氣候地區,冬季、夏季季節明顯,出現極端性天氣的可能性大。與美國相比,在預報降水上,我國的難度要大,我國的暴雨預報準確率比美國要低5%左右;但是從預報龍捲風來看,美國的難度要大。」中央氣象臺臺長畢寶貴舉例告訴記者,各國預報的「國情」是不同的。
  • 我太難了!為啥你感覺的溫度,總比天氣預報的熱?
    高溫持續 於是,一個「老話題」又在網上流傳 天氣預報說是30℃ 但我感覺其實是35℃ 為什麼差這麼多?
  • 北京暴雨天氣預報遭質疑 北京市氣象臺副臺長回應
    于波:對於預報員來說,遇到降水或者對流活動發展,通宵是我們日常的工作狀態。我們會通過天空地一體的衛星雷達和自動站等手段,監視天氣發展,跟進最新的天氣趨勢。新京報:我們針對此次預報採取了充分的防範措施,有沒有想過,萬一預報落空了怎麼辦?于波:作為一個預報員,如果說完全沒有擔心,那是假的。
  • 暴雨預報的準確率究竟有多高?
    預報有雷雨,結果雷也不見雨也不見;說上午有暴雨,結果天快黑了雨還沒下來……你們行不行,不行我來報!經常聽到身邊的小夥伴對天氣預報抱怨。「我們預報對了99次過程,沒有人記得,但只要有一次預報錯了,沒有人會忘記!」預報員們經常會有這樣的尷尬和無奈。
  • 連中央氣象臺都吐嘈預報「不準」,天氣預報還能信嗎?
    結果一查,並不是颱風……只是一種強對流天氣。但是,網友並沒有因此放過氣象臺,紛紛舉例,天氣預報就是不準的!之後就有了昨天萌臺發的這條長文:的確如萌臺所言,天氣預報不會百分百的準確。曾經的天氣預報是人工基於經驗的推測,而現代的天氣預報已經升級成了基於數據和方程的計算。但是計算出一個天氣預報的結果是非常難的。難到什麼程度?
  • 天氣預報「不靠譜」?有可能是你的感覺出了錯
    今年入汛以來,強降雨天氣頻繁影響我國多地。在暴雨天氣來臨前,氣象部門會通過各種途徑發布氣象預報和預警信息,有時碰到一些預報與公眾實際感受偏差的時候,又免不了受到吐槽。國外天氣預報員甚至有「面對公眾嘲諷,氣象人員如何保持心理平衡」的小冊子。
  • 走近天氣預報員:築牢氣象防災第一道防線
    最後,馬學款對未來幾天的天氣提出了中央氣象臺的預報意見。當天,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1998年7月,馬學款進入中央氣象臺工作。當時,長江、嫩江、松花江流域陸續發生大洪水。「一畢業,極端天氣就給我上了一課,使我認識到天氣預報確實非常重要,它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他說。
  • 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每逢暴雨或高溫預報之後,似乎總有不同的聲音出現,有的說「天氣預報越來越準,說下雨就真的下雨了」,有的卻說,「又被忽悠了,說好的暴雨為何遲遲不來」「說好的暴雨為何變成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這些爭議的背後,是否有人們認知上的差異以及主觀感受的不同,客觀上的天氣預報準確率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我國天氣預報的水平又如何?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 用滾動預報追蹤多變天氣
    而截至8月12日17時左右,儘管全市出現了陣性降水,但是,預報中的大暴雨並沒有出現。於是,網上出現了一片調侃聲音。「說好」的大暴雨沒來,是預報不準還是對暴雨滾動預報的理解有偏差?   什麼是滾動預報?不斷更新的天氣預報  顧名思義,滾動預報就是不斷更新的天氣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