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菲爾茨獎揭曉 |
法以俄三國四位科學家分享該獎 |
四年一次的國際數學家大會8月19日在印度南部城市海得拉巴開幕,與會印度總統帕蒂爾向越南出生的吳寶珠等4名數學家頒發了「數學界諾貝爾獎」——菲爾茨獎。
菲爾茨獎是著名的世界性數學獎,專門用於獎勵40歲以下年輕數學家的傑出成就,每4年頒發一次,每次獲獎者不超過4人。本屆獲獎者除吳寶珠外,其他3人分別是法國的塞德裡克·維拉尼、以色列的埃隆·林登施特勞斯和俄羅斯的斯坦尼斯拉夫·斯米爾諾夫。
吳寶珠1972年出生於越南,2010年加入法國國籍,現在巴黎第十一大學任教。他因成功證明難度極高的「基本引理」而獲獎,這一成果也曾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2009年十大科學發現。
林登施特勞斯1970年出生於以色列,現在希伯來大學任教,他因數論方面的研究獲獎。維拉尼和斯米爾諾夫因統計物理學方面的理論研究而獲獎。維拉尼今年36歲,現在法國亨利·普安卡雷研究所擔任主任一職,並在裡昂高等師範學院任教。斯米爾諾夫1970年出生於俄羅斯,現在日內瓦大學任教。
法國總統薩科齊當天致電吳寶珠和維拉尼,祝賀他們為法國摘得數學大獎。他說,這一非凡成就再次證明法國在數學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菲爾茨獎自1936年創立以來,全世界有50多人獲獎,其中11人是法國人。法國是繼美國之後獲得該數學大獎人數最多的國家。
菲爾茨獎獎金只有1.5萬美元,與諾貝爾獎差距較大。但菲爾茨獎得主贏得的學術聲譽,絕對不遜色於諾貝爾獎得主。1982年,華裔數學家丘成桐教授榮獲菲爾茨獎,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位華人。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