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使用氫離子來控制分子尺度上的磁性

2021-01-09 那個人的歷史

導語: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和美國能源部(DOE)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一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如何使用氫離子,在室溫下從空氣中的水中「泵出」,以電控制內部的磁力一種非常薄的磁性材料樣品。這種用於操縱磁特性的方法可以加速計算,傳感器和其他技術的進步。

這項研究在2018年11月12日的自然材料在線版中進行了描述,該研究部分在布魯克海文的國家同步加速器光源II(NSLS-II),一個DOE科學用戶設施辦公室進行。在NSLS-II的相干軟X射線散射(CSX)光束線上進行的測量對於揭示所涉及的微觀機制至關重要,特別是氫離子在樣品中的存在及其在樣品磁性結構變化中的作用。

在這項研究的幾個可能的應用中,它有可能成為自旋電子學發展領域的新平臺,這些器件不僅基於電子電荷,還基於電子自旋,電子的內置屬性使其成為一塊小磁鐵。

與依賴於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技術(用於製造微晶片中數十億個電晶體中的每一個)的標準電子設備不同,自旋電子設備基於磁性材料構建,其包含諸如鐵或錳的磁性原子。與標準微晶片不同,自旋電子器件可以在不提供恆定電源的情況下保持其磁性,並且由於它們產生的熱量顯著減少,因此更節能。

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麻省理工學院的傑弗裏海灘,材料科學與工程教授,以及該協會的聯合主任表示,「隨著CMOS技術接近其路線圖的終點,基於旋轉的設備正在廣泛應用於超越CMOS時代。」 MIT材料研究實驗室。「將自旋電子學引入主流的要求之一是電控制磁性的有效方法。本質上,我們試圖製造電晶體的磁性模擬。」

實現這種控制的一種方法是將離子插入結構中,該結構可以在層之間移動並調節其電磁行為。這稱為磁離子切換。研究人員已經取得了一些有希望的結果,但先前研究中使用的離子類型引起的問題比他們解決的問題多。在這項研究中,該團隊能夠使用氫離子(H +)來解決其中的一些問題,氫離子相對無害,也是最小的離子,使其成為誘導固態結構快速電場驅動變化的理想選擇。

「磁電離子切換是在低功率下電操縱磁力的重要途徑,」領先的Brookhaven研究員Wen Hu說,他是CSX光束線的光束線科學家。「由電壓控制的氫離子遷移在這項研究中起著關鍵作用,並可能導致新的自旋電子器件應用。」

研究人員證明了氫離子用於可逆磁,離子轉換的分層結構,由鉑基,鈷,鈀,氧化釓和金觸點組成。眾所周知,鈀(Pd)能夠將氫存儲在其原子晶格的「角落」中。在樣品上施加電壓,並在正電壓和負電壓之間交替,可以將氫氣泵入和泵出Pd層,將磁性從平面外來回切換到平面內。這是科學家首次證明重金屬的可逆「氫化」。

為了驗證氫被插入Pd層,該組在CSX束線處進行X射線吸收光譜(XAS)。CSX為研究人員提供最先進的軟X射線散射和成像工具,旨在研究複合材料的電子紋理和行為。利用XAS,研究人員可以確定樣本中特定元素周圍的局部電子結構,甚至可以檢測到非常小的變化,由於X射線的可調性質。

「我們使用非常小的X射線束(大約100微米)進行XAS測量,以瞄準工程結構的活動部分。我們觀察到當改變施加到樣品的電壓時,Pd光譜中的明顯偏移,這是一個標誌著Pd轉變為PdH,「CSX光束線的束線光束科學家Claudio Mazzoli說。「這些測量提供了樣本深處發生微觀機制的直接證據。

結語:因此,我們現在知道,氫氣插入設備是對實驗室測量檢測到的樣品磁性變化的解釋。」「這是一種非常新穎獨特的方法,它開闢了一種調製固態器件磁場的全新方式,可能會影響自旋電子應用,」胡說。

相關焦點

  • 在分子尺度上理解水,這些智商稅,就不用交了
    《在分子尺度上理解水,這些智商稅,就不用交了》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最近寫了不少篇關於水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宏觀層面的,偶爾涉及到水的微觀結構也都是淺嘗輒止,有小夥伴表示:不過癮。我特意準備了這篇乾貨滿滿的文章,讓我們一起來窺視分子尺度上,那些水的秘密,同時也是為了戳破「小分子水」、「富氫水」的謠言。一、水分子的結構特徵眾所周知,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兩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形成V字型結構。常溫常壓下,氣態自由水分子氫氧鍵的鍵長為0.9527×10^-10米,兩個氫氧鍵之間的夾角為104.52°。
  • 分子尺度上的定向等離子體激發
    NUS科學家已經開發了一種方法,用於在分子度尺度上用電驅動源定向激發等離子激元。利用光子裝置傳輸信息的速度比納米電子系統快得多,然而,裝置尺寸往往要大得多,難以與納米電子系統集成。等離子體學涉及研究光與帶電粒子(如金屬中的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可能彌合納米電子學和光子學之間的差距。
  • 高達20攝氏度的溫差,實現在納米尺度上,控制熱量分布!
    在人類這種尺度上,控制溫度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如海龜曬太陽來保暖。要冷卻剛出爐的蛋糕,只需把蛋糕放在室溫的工作檯上。然而在納米級(距離不到人類頭髮最薄寬度的百分之一)控制溫度要困難得多。納米尺度的距離是如此之小,以至於物體很容易變得熱耦合:如果一個物體升溫到一定的溫度,它的鄰居也會升溫。
  • 「分子訣竅」讓非磁性金屬擁有磁性
    原標題:「分子訣竅」讓非磁性金屬擁有磁性  科技日報北京8月5日電 (記者張夢然)在各種材料中,鐵是最廣為人知的鐵磁性物質。而本周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的一篇材料科學論文,描述了一種能讓非磁性金屬如錳和銅,在常溫下擁有磁性的技術。
  • 買富氫水杯,到底是氫分子的好還是負氫離子的好?
    近幾年,隨著氫氣醫學的發展,人們對氫氣的醫學價值了解得越來越多,不少人開始嘗試著用喝氫水來養生治病。然而,在富氫水杯的選擇上,卻遇到了難題。市場上的富氫水杯,大部分是氫分子的,但也出現了少數號稱負氫離子的水杯產品。兩種產品各說各的好,尤其是負氫離子產品商家,極力宣揚自己的好,貶低氫分子產品的不好。
  • 納米科學:研究人員創造了人造蛋白來控制巴基球的組裝!
    納米科學:研究人員創造了人造蛋白來控制巴基球的組裝!這是一項原理驗證研究,證明蛋白質可以用作設計納米材料的有效工具,」資深作者,達特茅斯計算機科學助理教授Gevorg Grigoryan說。根據美國國家納米技術計劃,科學家和工程師正在尋找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刻意製造納米尺度的材料 - 或原子和分子水平 - 以利用其增強的性能,如更高的強度,更輕的重量,更多的控制光譜和更大的化學反應性比它們的大規模對應物。
  • 氫的革命——負氫離子
    此清潔能源氫並不只限於汽車及火箭的使用,對於人體也是巨大且重要的清潔能源。實際上,21世紀健康的關鍵就是「氫」。在健康方面,大家每天都注意些什麼呢?有些人考慮多吃蔬菜,多喝水,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不吃過量的甜食,即「吃什麼好(不能吃什麼)」的問題。有些人留意早餐吃飽,控制晚餐的食量,睡覺前不能吃東西等,即「吃什麼比較好」的問題。
  • 氫離子的醫學作用
    ,而不與過氧化氫、一氧化氮、超氧陰離子等必要活性氧發生反應;羥基自由基和亞硝酸陰離子是活性比較強的毒性自由基,這二者非常容易與細胞內的蛋白、核酸、脂類等生命大分子物質發生不可逆轉的化學反應,導致這些分子發生致命的損傷,即氧化損傷。
  • 負氫離子一百問!
    8.哪些天然食物中含有負氫離子?答:少數天然植物中含有微量負氫離子,列如:人參、何首烏、靈芝、冬蟲夏草等。負氫離子的醫療保健作用!9.負氫離子的生物效應答:在過去的十年裡,科學家們發現,負氫離子(H-)廣泛存在於地球的內部以及表面。
  • 最新科技:終於實現在二維磁鐵中,觀察到自旋波,還能切換磁性
    這種實時成像使研究人員可以通過一種「被動」機制來控制波動和切換磁性。鐵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加熱到極端溫度時,它就會失去磁性。在這個關鍵區域或臨界點中,波動不再是隨機行為,而是變得高度相關。卡夫利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研究的主要作者金晨浩(音譯)說:如果你想像所有空氣分子都是相關的,它們就像風一樣在非常大的長度範圍內一起移動。
  • 清華物理系實驗團隊合作在電場調控質子化控制磁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清華物理系實驗團隊合作在電場調控質子化控制磁性研究中取得進展清華新聞網1月15日電  1月10日,清華大學物理繫於浦、楊魯懿等人的實驗研究團隊和上海交通大學羅衛東的理論研究團隊合作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電控質子過程對SrRuO3磁態的調控》(Reversible manipulation of
  • 創源論壇:分子磁體——新一代的磁性材料
    11月3日晚,西安交通大學前沿科學技術研究院應用化學研究中心分子磁性實驗室主任鄭彥臻在主樓B-204圍繞分子磁體的最新研究動態和自己研究中的一些心得,與大家探討分子磁體的奧秘。單分子磁體由於具有大的自旋基態和單軸各項異性的特點,會產生慢弛豫現象。為加深同學們的理解,鄭主任以最早發現的單分子磁體——十二核醋酸錳為例,解釋產生弛豫現象的機理及表現。
  • 物理學最新成果:可以通過電學手段,控制磁性半導體中的磁性
    物理學家現在已經證明可以通過電學手段控制磁性半導體中的磁性,為新型自旋電子器件鋪平了道路。半導體是信息處理技術的核心,以電晶體的形式,半導體充當電荷的開關,允許在二進位狀態0和1之間切換。另一方面,磁性材料是信息存儲設備的重要部件。研究利用電子的自旋自由度來實現記憶功能。磁性半導體是一類獨特的材料,可以同時控制電荷和自旋,有可能在單一平臺上實現信息處理和存儲操作。
  • 氫離子比氫氣更小,擴散能力會不會更大?
    氫氣具有極大生物擴散能力是因為氫氣分子體積小,體積小擴散能力強比較容易理解。但是,體積小不是擴散能力的唯一條件,擴散能力強的另外一個因素是氫氣沒有極性,因為水是有極性的分子,在水溶液中沒有極性的氫分子不會與水結合,但有極性的氫離子可以結合許多水分子。
  • 分子移位寄存器,可由外部電荷控制
    在《自然電子》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他們提出了一個基於這一策略的分子移位寄存器,該寄存器是通過將有機分子定位在石墨烯基器件上而製造的,具有很高的精度。 "我們受到製造功能分子納米結構的可能性的啟發,"研究教授麥可·克羅米告訴TechXplore。"我們的主要目標是製造納米機器,其狀態可以通過外部信號(如施加的柵極電壓)輕鬆控制。
  • 物質結構的層次和尺度
    筆者認為,物質尺度的劃分,應該先考慮宇宙間物質究竟有多少層次,再根據物質的層次結構來劃分尺度。因此本文內容分4部分:(1)宇宙進化的8個層次結構;(2)物質結構的層次和尺度;(3)尺度的劃分;(4)尺度效應的重要性。 一、字宙進化的8個層次結構 筆者建議把宇宙進化分為8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物理進化,從宇宙大爆炸開始到3萬年,是宇宙的嬰兒時期。
  • 讓錳和銅產生磁性的「分子訣竅」
    本周《Nature》上的一篇論文描述了一種能讓非磁性金屬,例如錳和銅在常溫下也擁有磁性的技術。這項研究可能有助於拓寬可以用於磁性和自旋電子器件的材料範圍。純粹的鐵磁性是罕見的,只有3種元素在室溫下具有磁性:鐵、鈷和鎳。金屬的磁性不僅是因為有不成對電子的存在,而且還需要這些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 ​重大科學突破:實現最小核磁共振成像,能對單個原子成像!
    梨花女子大學基礎科學研究所量子納米科學中心(QNS)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世界上最小的核磁共振成像(MRI),取得了重大的科學突破。在與美國同事的國際合作中,科學家們用新技術來可視化單個原子的磁場。核磁共振成像作為診斷成像的一部分,在醫院中例行進行。核磁共振成像檢測的是人體中紡錘波的密度,紡錘波是電子和質子中的基本磁,傳統上,核磁共振掃描需要數十億個自旋。
  • 科學:微小的過濾器,新工藝使用石墨烯和分離氫離子同位素!
    科學:微小的過濾器,新工藝使用石墨烯和分離氫離子同位素!Marcelo Lozada-Hidalgo博士和Phys.org博士討論了他和他的同事們,他們由Regius教授和皇家學會研究教授Andre Geim爵士領導,發表在「科學」雜誌上。「在我們之前的調查1中,氘核是否透過二維晶體與質子不同,肯定會有很多艱苦的工作,」Lozada-Hidalgo告訴Phys.org。
  • 陳根:科學家首次利用電力,讓非磁性材料擁有磁性
    文/陳根磁性材料是古老而用途廣泛的功能材料。近日,在一項突破性的新研究中,明尼蘇達大學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將豐富而廉價的非磁性材料硫化鐵(又稱「傻瓜金」或黃鐵礦)電轉化為磁性材料。但對於非磁性材料,電子通常是成對的,因此它們的相反自旋抵消了磁場。這是科學家首次將完全非磁性材料轉化為磁性材料,這也將是為更節能的計算機存儲設備創造有價值的新型磁性材料的第一步。 目前,該項研究發表在由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出版的同行評審的科學期刊《科學進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