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20攝氏度的溫差,實現在納米尺度上,控制熱量分布!

2020-10-18 博科園

在人類這種尺度上,控制溫度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如海龜曬太陽來保暖。要冷卻剛出爐的蛋糕,只需把蛋糕放在室溫的工作檯上。然而在納米級(距離不到人類頭髮最薄寬度的百分之一)控制溫度要困難得多。納米尺度的距離是如此之小,以至於物體很容易變得熱耦合:如果一個物體升溫到一定的溫度,它的鄰居也會升溫。當科學家使用光束作為熱源時,還有一個額外的挑戰:由於熱量擴散,光束路徑上的物質加熱到幾乎相同的溫度。

這使得很難控制光束內物體的熱分布,科學家們從來沒有能夠單獨利用光在納米尺度上積極地塑造和控制熱景觀,至少截止目前在還沒有。現在在《ACS Nano》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已經設計並測試了一個實驗系統,該系統使用近紅外雷射將兩個金納米羅德天線(在納米級設計並製造的金屬棒)主動加熱到不同的溫度。納米棒靠得如此之近,以至於它們都是電磁耦合和熱耦合的。由華盛頓大學、萊斯大學和天普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研究小組測量了這些金屬棒之間高達20攝氏度的溫差。

通過簡單地改變雷射波長,也可以改變哪個金納米羅德天線更冷,哪個更熱,即使這些棒是由同樣的材料製成。如果把兩個相似的物體放在一張桌子上,通常會認為它們的溫度相同。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納米尺度。在這裡,可以將兩個具有相同材料組成的耦合物體暴露在同一束光線下,其中一個物體會比另一個物體溫度更高。Masiello的團隊進行了理論建模來設計這個系統,與萊斯大學化學、電氣和計算機工程教授史蒂芬·林克和天普大學化學副教授凱薩琳·威利斯合作,共同撰寫了這篇研究論文並進行了測試。

該系統由兩根金製成的納米棒組成,一根150納米長,另一根250納米長,比人類最薄的頭髮還要薄100倍。研究人員把納米棒緊密地放在一起,首尾相連地放在一個被甘油包圍的玻片上。選擇金有特定的原因。對於像近紅外雷射這樣的能量來源,黃金中的電子可以很容易地「振蕩」。這些電子振蕩,或表面等離子體共振,有效地將光轉化為熱。雖然這兩種納米棒都是由金製成,但它們不同的尺寸,依賴性等離子體極化意味著它們具有不同的電子振蕩模式。研究團隊計算出,如果金納米羅德天線等離子體激元以相同或相反的相位振蕩。

可以達到不同的溫度——抵消熱擴散的影響。研究團隊設計了這個實驗系統,並用近紅外雷射照射納米棒進行測試。研究了光束在兩種波長下的效應:一種波長用于振蕩具有相同相位的納米棒等離子體激元,另一種波長用于振蕩相反相位的納米棒激元。研究小組無法在納米尺度上直接測量每個納米腳的溫度。相反,收集了加熱納米棒和周圍甘油散射光子的數據。研究團隊分析了這些數據,發現由於納米棒之間的溫度差異,納米棒從綠色光束折射光子的方式不同。

盛頓大學化學系博士生克萊爾·韋斯特(Claire West)說:這項間接測量表明,這些納米棒被加熱到不同的溫度,即使它們暴露在相同的近紅外光束下,而且距離足夠近,可以實現熱耦合。研究小組還發現,通過改變近紅外光的波長,可以改變哪一種納米棒更短或更長的加熱時間。雷射本質上可以充當一個可調諧的「開關」,通過改變波長來改變哪個金納米羅德天線更熱。納米棒之間的溫度差也會隨著它們之間的距離而變化,但會比室溫高20攝氏度。

該團隊的發現基於納米尺度上溫度控制有一系列應用。例如,科學家可以設計出一種材料,這種材料可以光熱控制納米級精度的化學反應,或者利用溫度觸發的微流體通道過濾微小生物分子。研究人員正致力於設計和測試更複雜的系統,如納米棒的團簇和陣列。這需要更複雜的建模和計算。但是,考慮到迄今為止的進展,研究團隊樂觀地認為,理論和實驗研究小組之間的這種獨特夥伴關係將繼續取得進展。這是一個團隊的努力,經過多年努力,終於取得了成效。

博科園|研究/來自:華盛頓大學

參考期刊《ACS Nano》

DOI: 10.1021/acsnano.9b04968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哦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實現納米尺度下的cAMP信號成像
    科學家首次實現納米尺度下的cAMP信號成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7 14:41:28 德國馬普研究所Martin J.
  • 2021年高分子方向首篇《Science》:控制海水淡化膜中納米尺度不...
    Gomez在《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Nanoscale control of internal inhomogeneity enhances water transport in desalination membranes」的工作,提出對納米尺度聚醯胺不均勻性的控制是在不犧牲鹽選擇性的情況下最大化水滲透性的關鍵。
  • 月球晝夜溫差三百攝氏度,而地球溫差幾十攝氏度,為什麼?
    有人說月球晝夜溫差三百攝氏度,而地球兩極地區溫差幾十攝氏度,為什麼?太陽系內八大行星,每顆行星上的溫度都不相同,影響因素主要是公轉軌道半徑的大小,也就是個太陽的距離,以及自身環境的影響,例如是否具有大氣層、海洋等等。
  • 首次成功地在納米尺度上,可視化注入鎂的分布和光學行為!
    在注入少量鎂的氮化鎵(GaN)中,NIMS首次成功地在納米尺度上可視化了注入鎂的分布和光學行為,這可能有助於改善氮化鎵基器件的電性能。研究鎂離子將氮化鎵轉變為p型半導體的一些機理。這些發現可能大大加快對大規模生產氮化鎵功率器件Mg注入的最佳條件。
  • 讓光照亮納米尺度上的動力學
    納米尺度,或納米級尺度,通常是指結構與長度適用於納米技術的尺度,通常為1-100納米。1納米是十億分之一米。這些材料通過在納米尺度上進行複雜的結構化,即通過在長度尺度上遠低於激發波長的最小構造塊的網格狀排列,來實現其非凡的性能。這樣的超材料的表徵和開發需要對入射光波撞擊這些微小結構、以及它們如何相互作用予以深入的了解。
  • 逆天黑科技 溫差充電2小時充滿iPhone?
    溫差發電一般應用在玻璃、制磚、煉油廠、煤炭和燃氣電廠等重工業領域,以及大型船舶和油輪裡持續運轉的大內燃機等。之所以在這些領域應用,是因為其有足夠大的溫差,廢熱溫度高達400攝氏度到600攝氏度,這個溫度範圍對於使用熱電材料正是最有效點。
  • 納米尺度下的元器件剖析
    因此,在微納米尺度對元器件和材料的電學性能進行測量,也成為了元器件研究、工藝、以及失效分析的重要手段。例如: 介電層在納米範圍內的厚度偏差會產生介質擊穿的薄弱點,從而降低整個薄膜的可靠性;器件內單個微結構異常的「電流-電壓」響應關係往往是器件失效的原因等等。
  • 中國實現單層氧化石墨烯上繪製納米功能器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利用原子力針尖誘導的局域催化還原反應,實現了在單層氧化石墨烯上直接繪製納米電晶體器件。日前,該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單層石墨烯是只有一個單原子層厚度的石墨,它比目前常用的金屬導體具有更好的導電性、散熱性,同時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輕薄、強度最大的材料,有望在微電子領域替代矽成為製造超精細電晶體的理想材料。如何在單層石墨烯上直接裁剪或製備出各種納米線路,是實現人們夢想的以碳為主要材料的集成電路的前提,也被認為是石墨烯研究領域最具挑戰的方向之一。
  • 新合金熔點可達4126攝氏度
    原標題:新合金熔點可達4126攝氏度   科技日報北京7月30日電 (記者劉霞)美國科學家用計算機進行的模擬表明,一種由鉿、碳和氮組成的合成物Hf-N-C的熔點可高達4126攝氏度,這一熔點比已知的所有物質的熔點都高,或可用做製造太空梭的隔熱材料。
  • 納米尺度下的光和物質強相互作用
    具體來說,他們把量子輻射點(發光原子分子激子等)嵌入到納米尺度的光學腔裡,觀察到光子和輻射點在常溫下的快速能量交換以及很多有趣的物理特性。這些工作為諸多重要的應用,比如單光子開關和納米雷射器,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 南北溫差可達20攝氏度
    據德國氣象局(DWD)最新消息,德國北部將在本周末迎來極端暴雪天氣,與南部溫暖天氣形成巨大反差,南北部溫度差可高達20攝氏度。
  • 除了巨大的擺鐘,納米尺度上也有擺耦合!
    早在1665年,克裡斯蒂安·惠更斯勳爵就發現,掛在同一木結構上的兩個擺鐘,會自發地、完美地在一條直線上振蕩,但方向相反:時鐘是反相振蕩的。從那時起,自然界中耦合振蕩器的同步被描述為幾個尺度:從心臟細胞到細菌、神經網絡,甚至在雙星系統中——自發同步。
  • 在掃描隧道顯微鏡下,操縱納米尺度光?
    利用聚焦離子束技術,通過對金針尖的納米化處理,實現了掃描隧道顯微鏡結中納米尺度光的操縱。德國柏林Fritz-Haber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證明,納米級等離子體結中的納米光光譜可以用等離子體法布裡-珀羅尖端調製。納米光學的精確控制對於研究納米材料和單分子結構、動力學和光電子特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 溫差發電塗料基本原理
    但首先,你得拿出一大筆錢,請專家上門在你家屋頂上安裝沉重而低效率的光伏電池板。現在,有一種方法可以利用免費太陽能,且不用請專家,不用花大錢購買光伏電池板。假如,只需要上商店購買一桶塗料,花一個下午自己把屋頂塗滿新買來的塗料,再請一個電工將電線連接上屋頂,就能讓你家徹底脫離電網,實現能源自給自足?這正是一種新的光伏材料許諾的美好前景。
  • 壓電效應首次在納米尺度上產生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化學系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方法,能在一種名為「硒化鎘量子點」的納米半導體中人為控制壓電效應,制出小到難以置信的高效能產品,比如納米級血壓計、納米電池等。 通過壓縮或擴張固體材料而產生電場,這稱為壓電效應。壓電效應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很廣,比如手錶、運動傳感器、精密定位系統等。
  • 孫吉寧:在納米尺度上追求極致
    要想深入地探究粒子的結構,就進入了微觀的世界,這是一次微米甚至納米級別的窺探。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孫吉寧研究聚焦離子束的微納製造和超精密的微納複合加工,成功研發了第一代可以用於大尺寸微納加工製造的納米級金剛石切割工具,他就有著這麼一雙「火眼金睛」。
  • 20攝氏度的房間,一個人靠自己體溫可以使其升溫至37度嗎?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我們待在一個20攝氏度的密閉房間中,有充足的食物並且時間不限制,那麼最後房間的溫度會變成37攝氏度嗎?如果想要更加嚴謹的來討論這個問題,就需要計算人體輻射出的能量總和,和房間的散熱能力,說到房間的散熱能力,還需要知道周圍環境的狀況,以及房間大小等等。因此說這個問題嚴謹不起來,只能是概括性的來回答。
  • 月球亮相的「織物版」國旗不簡單:不怕月球正負150攝氏度的溫差
    月球亮相的「織物版」國旗不簡單:不怕月球正負150攝氏度的溫差  Emma Chou • 2020-12-04 11:58:37 來源:前瞻網
  • 物理所納米尺度上等離子激元傳輸研究取得新進展
    最近,人們發現可以利用光子激發金屬自由電子氣的集體振蕩,即等離子激元,從而突破光的衍射極限,實現在納米尺度上對光的操縱,這為光學元器件和晶片小型化帶來了曙光。最近對等離子激元的研究迅速發展成國際上的一個新興熱點研究領域:Plasmonics。
  • 中外科學家在納米尺度發現金剛石超彈性變形
    中外科學家在納米尺度發現金剛石超彈性變形 2018-04-25 05:54:12來源:人民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