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科學家們功不可沒。特別是在對宇宙的了解上,如果沒有科學家們的猜想和發現,人類可能一直到今天,仍然「坐井觀天」。
舉個例子來說,100多年前,愛因斯坦提出了黑洞的猜想,後來經過多名科學家的研究後,最終,進入21世紀,人類對於黑洞的了解也越來越多,那麼,黑洞究竟是什麼?它都有哪些類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一下。
什麼是黑洞?
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了一種神秘的天體,這種天體存在於宇宙空間之中,視界內的逃逸速度是超光速的存在,時空曲率大到連光都無法逃脫。
2019年4月10日,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問世,這個黑洞來自於距離地球5500萬年之外的地方,它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它位於M87星系的中心,它的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
除了超大質量黑洞之外,宇宙中還存在著其它類型的黑洞。比方說當大質量的恆星坍縮後,會形成恆星級黑洞,這種類型的黑洞一般質量較小,最大也不會超過太陽質量的100倍。此外,還有來自於宇宙大爆炸發生後不久的原初黑洞,它們也要更小了。
在研究黑洞的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恆星級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之間,似乎還存在著一種沒有被發現的黑洞類型,這種黑洞的質量應該在太陽質量的100倍-10萬倍左右,研究者將這種黑洞稱作中等質量黑洞,遺憾的是,多年來一直都不曾在宇宙中發現它們的身影。一直到前段時間,一個引力波的出現,才讓它現身。
一個奇怪的黑洞被發現
前段時間,在距離地球70億光年之外的地方,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引力波信號,它釋放出了大約有太陽質量8倍的能量,這是非常驚人的。
這個引力波是如何產生的呢?通過觀測研究,最終科學家們發現,這個引力波竟然來自於兩個恆星級黑洞的碰撞融合。
而更加驚人的是,當它們碰撞合併後,竟然形成了一個全新的,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142倍的黑洞,這個黑洞的質量符合此前猜想的中等質量黑洞,這也意味著,在黑洞研究的過程中,有一個猜想被印證了。
研究者認為,這次發現中等質量黑洞,未來或許可以通過研究它,來解釋更多的黑洞起源。比方說在研究超大質量黑洞形成的問題上,科學家們一直到沒有答案,這次證明了中等質量黑洞的存在,意味著黑洞是可以不斷融合來壯大自己的,這也意味著,或許超大質量黑洞,是由多個中等質量黑洞融合而形成的。
進入21世紀,人類在宇宙探索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的發現傳來,筆者認為,人類終有一天可以揭開黑洞,甚至是宇宙的所有謎團,大家覺得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與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資料來源
《人民日報》11月8日文章《人類探測到首個中等質量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