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蒂克式「愛情」你不知道的法式愛情中的激情與欲望

2021-01-10 北鬥小星

愛情是一種普遍的情感,古今中外人們都會遭遇愛情,並陷入愛情。但很少有民族會像法國人那樣熱愛「愛情」,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這在法國幾乎是一種全民信仰。不會談情說愛的法國男女,會遭到周圍人的無情鄙視。沒有欲望的人會被認為是有缺陷的,不僅如此,法國人的愛情觀還具有世界級的影響力。

從12世紀到20世紀,在長達九個世紀的時間裡,法國一直是歐洲的政治與文化高地,因此,法國人的愛情文化滲透到了整個西方,並隨著如今的全球化,影響著整個世界。

今天屬於我們的戀愛小技巧,比如寫什麼樣的情書,送什麼樣的禮物,最初都源自法國,那種舌頭纏繞的親吻,被叫做法式親吻。浪漫,風流,這些概念都是法國人發明的,人的一生中至少需要一次激情之愛,這也是法國人的主張。

法式羅曼蒂克

法國式的愛情大概有三個特點。第一、法國人強調性與愛的統一。第二、女性是愛情裡的主導。第三、愛情被視為打破一切禁錮的力量。

講一個法國經典愛情故事,也是被比做法國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臺。他也直接體現了法式愛情的第一個特點,強調性與愛的統一。故事的男主人公叫阿貝拉爾,女主人公叫艾洛伊斯。他們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生活在12世紀的法國,阿貝拉爾是一個哲學家和教師,他相貌英俊能言善辯,20多歲時就以講授邏輯學和神學聲名鵲起。有眾多的學生和粉絲。而艾洛伊斯十幾歲的時候就以聰慧博學而聞名,精通拉丁文希伯來語和希臘語。阿貝拉爾聽說了艾洛伊斯的才名,便一心想要接近她。阿貝拉爾打聽到艾洛伊斯的叔叔和監護人是一位巴黎的教堂大教士,於是阿貝拉爾便利用自己巡迴教師的身份住到了這位大教士的家中,並成為了愛洛伊斯的家庭教師,很快阿拉爾就讓艾洛伊斯投入阿貝拉爾的懷抱。

阿貝拉爾與愛洛伊斯

在1115年的巴黎,兩人成為了一對戀人,當時的阿貝拉爾是37歲左右,而艾洛伊斯可能只有15歲。阿貝拉爾和艾洛伊斯濃情蜜意、如膠似漆。然而火熱的戀情也帶來了麻煩,阿貝拉爾忙著為艾洛伊斯寫情歌,不再樂意發表什麼觀點,他的學生和粉絲開始抱怨他。消息很快傳開,直到愛洛伊斯的叔叔無法再對此事裝聾作啞,責令這對情侶分手。然而這個時候艾洛伊斯已經懷孕了,在愛洛伊斯他和阿貝拉爾在教堂舉行了秘密婚禮,為了保護阿貝拉爾的聲譽,這段婚姻並沒有對外公開。然而對仍然與艾洛伊斯住在一起的叔叔來說這種見不得人的狀態,令他很不滿,他開始對侄女惡語相向,甚至拳打腳踢,於是阿貝拉爾將艾洛伊斯安置在修道院,這在愛洛伊斯的叔叔看來,阿貝拉爾這麼做是一種對愛的背叛和拋棄,於是叔叔派人深夜潛入房間,把他給閹割了。

身受重創的阿貝拉爾並沒有尋求報復,而是也去了一個修道院。這對苦命鴛鴦餘生中再也沒有見過面,但是偶爾會通信。阿貝拉爾在祈禱和懺悔中成為了經院哲學的奠基人之一,愛洛伊斯也成了修道院的院長,但終生沒有放棄對阿貝拉爾的愛戀與思念。阿貝拉爾和艾洛伊斯在離開人世後漸漸成了法國人眼中的愛情聖徒。

18世紀著名的啟蒙主義思想家盧梭就以他們的故事為藍本,創作了書信體小說新艾洛伊斯。

19世紀這兩個人的骨灰,在長久的分離後終於被合葬在巴黎的拉雪茲神父公墓。從那以後每年的情人節拉雪茲神父公墓都會人頭攢動,人們來此憑弔這對愛情的殉難者致敬,他們那痛苦而永恆的愛情,作為法國人的經典愛情神話。

阿貝拉爾和艾洛伊斯的故事,鮮明地體現出了法國人的愛情觀。如果說中國人對於美好愛情的期許,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平淡質樸,或者,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含蓄內斂,那麼,法國人理想中的愛情,總是非常的浪漫熱烈,而且通常交織著痛苦與危險,在法國人的愛情觀中幾乎不存在那種純精神的,柏拉圖式的愛戀,靈與肉是不可分割。這一點在阿貝拉爾和艾洛伊斯的故事中就體現得非常明顯,他們倆在戀愛的時候完全沉醉在洶湧的情慾之中,阿貝拉而晚年在回憶錄中這樣描述他們相處時的情景。面前放著攤開的書本,但我們更多在談情說愛,而非閱讀,更多的是接吻而非教學。即使在兩人分開多年之後,愛洛伊斯依然充滿激情的回憶,想起自己和阿貝拉爾曾經有過的歡愉,在一封給阿貝拉爾的信中,愛洛伊斯這樣寫道「無論我走到哪裡,他總是出現在我眼前,他喚起的渴望和幻想,讓我甚至無法入眠。彌撒上的祈禱本該更純潔,但那些歡愉的淫亂場面仍然牢牢抓住我不幸的靈魂」。請注意,愛洛伊斯用歡愉歡樂形容與阿貝拉爾的熱烈,而歡娛這個詞正是解讀法國式愛情的一個關鍵詞。

法國式愛情史開始於12世紀,有兩個重要標誌,一個是我們剛才說的阿貝拉爾和艾洛伊斯的愛情故事。另一個則是大量的抒情詩,這些詩歌有飲食人們創作表達,騎士與貴婦之間的愛情,而這兩大標誌都表現出對於歡愉的推崇備至。

12世紀的紀堯姆是法國最早的遊吟詩人之一,他創作的遊吟抒情詩被認為是浪漫愛情的源頭。紀堯姆在詩作中,反覆寫下「歡愉」這個詞。英勇的騎士為美麗的貴婦赴湯蹈火,萬死不辭,最後獲得的獎賞便是一場歡愉,那代表著兩人的肉體和靈魂在愛情中交融。和紀堯姆同一時代的女性遊吟詩人,迪亞伯爵夫人也毫不諱言地讚美性愛的歡愉。她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我的俊友如此可人如此英俊,當我擁你入懷,夜間與你同眠,獻給你的吻,我的熾熱欲望,想要的是你,而不是我的丈夫」。也就是說法國人的愛情觀在剛起步的時候,就對於肉體歡愉推崇備至,而從12世紀到今天法國人始終堅守著這一傳統,那種對於性愛直率執著的追求。

比如著名法國作家杜拉斯的代表作,「情人」,曾獲得法國最負盛名的文學獎龔古爾文學獎,這部自傳體小說講述了一個法國少女與她的中國情人,在法國殖民地西貢的一場愛戀,這兩人,第一次做愛的時候,法國少女還是個處女,而中國男人,有著豐富的性經驗,然而,這個少女,在過程中佔據絕對的主動。此後,一年半的時間裡,他們定期做愛,演繹那儀式性的愛情,在身體上享受至高快感。到了少女必須回法國上大學的時候分離的痛苦,讓那個男人拒絕在與她做愛,理由是她的身體不想再同那個即將離開和背叛的身體發生糾葛,身體的纏綿與沉痛的傷離,在這部法國當代文學傑作中融合無間。

好,關於性與愛的統一,我們就說到這裡,接下來讓我們來了解,法式愛情的第二個重要特點,那就是女性在愛情中的主導地位。這同樣與12世紀的,遊吟詩人有關,那些詩歌的主要內容就是表達騎士,對於貴族女性的讚美與愛情,通過這種表達,男性對於女性表現出了服從、尊敬、與專注。比如,紀堯姆在他著名的詩中寫到的女士給她的愛,我將欣然接受,感激涕零。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貴族女性,並不是騎士的妻子或未婚妻。

騎士與貴婦

所謂的騎士之愛,其實是與有夫之婦的偷情,為什麼會是這樣呢?因為那個時候貴族男人們忙於外出作戰和打獵,而他們的妻子留在城堡中負責照顧小孩管理事務和款待賓客。這些貴婦成為騎士和遊吟詩人的贊助人,被贊助者要服從他們,為他們效勞。在這樣的背景下,法國中世紀的宮廷,社會鼓勵年輕男子愛上成熟女性,鼓勵他們為贏得上層貴婦的愛情,堅持不懈。為得到貴婦的歡心,這些男人必須掌握一些必要的技能,遵循一系列的規則,比如說,他們必須學會跳舞,寫詩,下棋和優雅的交談,由此女性走到了法國愛情的舞臺中央,並從此一直佔據著焦點位置。值得一提的是法國人後來還專門發明了一個詞來形容這種取悅女性的藝術,這個詞就是「風流」。在法國文化的影響下風流之愛,統治了歐洲社交界至少三個世紀。

讓我們來認識一位12世紀的法國貴婦,他是香檳伯爵亨利的夫人,人稱香檳瑪麗,香檳伯爵是一個封號,他的封地就在今天法國的香檳地區。那個時代最傑出法國作家克雷蒂安,就為香檳馬麗創作了一部名叫班車騎士蘭斯洛的小說。小說的開篇語,這樣寫道「因為我的香檳女主命我創作一部新的傳奇,我欣然從命,因為我是他的奴僕,無論他命我做什麼?」用今天的話來說,香檳瑪麗是一位超級大v,它是12世紀法國最權威的愛情專家。曾經在宮廷裡舉行一系列的愛情審判,親自對情侶之間應該做什麼,定下了標準,比如情侶可以互贈什麼禮物。

香檳瑪麗的答案是手帕、髮帶、金冠、或螢光髮夾,鏡子、腰帶、錢包、術衣、大梳子、守龍手套、戒指、香水、花瓶、和託盤等等。那么女性在面對兩個除了財富之外,其他條件都勢均力敵的追求者時應該怎麼選擇呢?相比瑪麗給出的答案是選擇先表白的那個。然而法國女性在愛情中佔據主導地位,並不意味著,他們非常幸福,就像一首流行歌曲唱的愛情與幸福之間並無關聯。在法國的愛情故事中女性往往愛的更深,也痛的更深。比如在阿拉貝爾和艾洛伊斯的愛情故事中,愛洛伊斯就是更投入,也更痛苦的那一個。當阿貝拉爾被閹割,看做是上帝的懲罰,從此潛心研究之後,愛洛伊斯始終承認,對阿貝拉爾的愛。

在此後的法國歷史上,還出現了許多像愛洛伊斯那樣用生命投入愛情的女人,她們一方面才華橫溢,一方面愛到痴狂,我們來看其中兩位代表人物。第一位叫朱麗,他生活在18世紀的巴黎,是一位有名的交際花。與包括孔多塞狄德羅在內的眾多啟蒙學者關係密切,按照大眾的審美,她算不上是個美人,但所有人都認為她很特別,它的魅力包括智慧、幽默、敏感、活潑和主動,特別是她的激情,把自己描繪成全身心投入愛和被愛的生物。如果人生重新來過,她將再次致力於愛和痛苦、天堂和地獄。

朱莉,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點是,他在40多歲的時候,同時愛著三個男人,第一個叫,達朗貝爾,是著名的數學家和哲學家,朱莉和他長期同居彼此關懷照料。第二個是西班牙大使的兒子莫拉侯爵,莫拉小朱莉十歲。第三個是,吉貝爾伯爵,也比他小十歲。這樣的三個男人,怎麼愛的過來呢?朱莉的情書,會告訴你她的愛情能量大到驚人,比如當莫拉侯爵的死訊傳來,朱莉悲痛欲絕,試圖服用過量鴉片自殺,然而與此同時,她還在給吉貝爾伯爵寫情書,跟對方說「我的朋友,我身不由己的愛上你,無節制的,瘋狂的,帶著熱烈情感和絕望,愛著你」。更令人佩服的是,這個看似已經愛到瘋狂的女人,在日常生活中,依然智慧、從容。她幾乎每天都要去歌劇院欣賞歌劇,在寫作中評論,莫裡艾等人的作品。再給情人及貝爾伯爵寫情書的時候,前一句,還在向對方表白自己的不幸愛情,後一句就開始描述,社交安排,甚至都沒有另起一段。

說完了朱莉,讓我們來認識用生命投入愛情的第二位代表,她的能量比朱莉更充沛,才華也更為傑出,她就是19世紀著名女作家喬治桑。沒有人比喬治桑更能體現出法國的浪漫主義精神,也很少會有人擁有喬治桑,那樣旺盛的精力。不管是養育子女,組織沙龍,騎馬打獵,還是創辦政治雜誌,喬治桑都全身心投入其中。白天的事兒幹完了,她還要從深夜開始寫作,直至凌晨,是法國歷史上最高產的女作家,與此同時,他還能一次次的陷入瘋狂的戀愛。

喬治桑,最有名的情人之一是繆塞。繆塞是著名的法國詩人,小說家和劇作家,與喬治桑相遇在一次文學宴會上,這兩人相識一個月後,繆塞寫信給喬治桑「我愛上了你」,第二天喬治桑回信說「我像對待孩子般愛你」,第三天兩人上了床。

但是甜蜜的時間很短,兩人的愛情很快就陷入了痛苦的糾葛中,幾度分手又幾度複合。喬治桑覺得自己是愛的更深和更苦的一方,但心甘情願,她祈求繆塞不要離開她。再給對方的信中寫道「愛這個可憐的女人吧!你擔心什麼?這個可憐的靈魂,不會有非分的要求,愛的不深的一方感受到的痛苦也較輕」。

一個已經名滿天下的才女,在愛情中,竟然表現得如此卑微,然而在喬治桑看來「愛情是一種崇高的體驗,一種高於理性的生命精神,她相信愛情的力量能讓人得到升華,而不是墮落」。等繆塞選擇離開她,她在日記中寫道「祈求上帝,讓我找回生命的原始愛情吧!我想要去愛,想要重獲青春,想要活著」。上帝回應了他的祈禱,喬治桑失去了繆塞,卻沒有失去愛情。一八三八年她與波蘭鋼琴家蕭邦,開始了一段舉世聞名的戀情。一八五零年她又與自己兒子的的朋友,雕塑家亞歷山大.萌梭成為了戀人。

從愛洛伊斯到喬治桑,這些為愛情瘋狂的女人,都受到法國人的認同和熱愛,在法國過度投入愛情的女人總是帶有英雄色彩,無論多麼離經叛道叛。過度的、狂野的、瘋狂的去愛,為了愛情犧牲乃至羞辱自己,在法國文化中是一種激進,但並不罕見的表達。

風流女作家喬治桑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法國式愛情的第三個重要特點,那就是在法國人看來愛情是無比強大的生命力量,可以打破一切的禁錮。被打破的禁錮首當其衝就是婚姻。愛情存在於婚姻之外,這種觀念在12世紀就有了,愛情導師香檳瑪麗,對於愛情最為著名的觀點就是,夫妻間不可能存在愛情,因為愛人之間必須有自發的相互吸引,婚姻的基礎,責是承擔對彼此的責任,會妨礙這種自發的吸引,香檳瑪麗的這一說法被廣泛的接受。連當時的法國王后阿黛爾都表示「我們不敢質疑香檳伯爵夫人的結論,夫妻間不可能存在真愛」。這個結論的誕生有一個背景,當時法國貴族的婚姻由家族包辦,主要用來維護家族利益。從這個角度來說,當時盛行的騎士之愛,其實是對那種無愛的婚姻制度的反抗。而女性在愛情中的主導地位,又進一步增強了愛情那種解放一切的力量。

眾所周知,社會加在女性身上的制固,要遠遠大於對男性的束縛,於是女人們通過愛情,那種強烈的欲望和激情,去挑戰種種約束和控制,包括道德、傳統、婚姻、宗教等等。就是因為有這種傳統,法國人通常不會用道德去評判愛情,更不會用嚴厲的眼光看待婚外情。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因為與萊溫斯基的私情被彈劾。然而在法國,一名國民議會議員,確公開讚美柯林頓說「這傢伙,愛女人,這是身體健康的標誌」這是一位女性。在婚外情的問題上,法國的總統可謂是開誠布公,法國前總統密特郎坦言自己有私生女。在他去世後他的妻子和情人,以及她在這兩段關係中生下的子女都參加了葬禮。另一位法國前總統席哈克偷情,也早已是公開的秘密。當然在法國,愛情所打破的制固,遠不只是婚姻。他們放任愛情去追求自由,衝破阻礙擴大邊界。她們相信愛情能夠戰勝一切,不管是貧富、階級、年齡、種族、相貌,甚至是性別。

在西方世界,法國是第一個正式同性之愛的。19世紀英國作家王爾德,在一次庭審中承認自己有同性戀行為,被判決服兩年苦役。出獄後成為英國舉國鄙視的賤民。無奈之下,王爾德前往法國,在那裡他公開了自己同性戀身份,度過了人生中的最後三年。因為王爾德,法國的市面上,出現了大量以同性戀為主題的書籍。普魯斯特開始在「追憶似水年華」中描寫同性戀人物。而紀德乾脆直接出櫃,寫出了同性戀專著「背德者」。讓同性愛情,在法國獲得了更為廣泛的接受。

當然話說回來,法國人,放任愛情去打破枷鎖突破邊界,獲得的也未必都是積極正面的結果。事實上,法國人的愛情觀包含著一些陰暗的元素,比如極度放縱,欺騙背叛,虐待乃至暴力。

著名的法國小說「危險關係」。這部小說由拉克洛創作,手印於1782年,因為有傷風化臭名昭著而大獲成功。危險關係,被多個國家改編成為影視作品,因為對於罪惡的描寫,總是有著難以抗拒和令人著魔的吸引力,就像但丁的神曲地獄篇內容要勝過天堂片。也許這就是人性,與其說是善良的,不如說是複雜的。法國式的愛情,最終讓人們看到的是複雜的,深刻的、永遠說不清道不明的人性。

好了,我們已經了解了,法國式愛情的三個重要特點,分別是,性與愛的統一。愛情中女性的主導地位,和用愛情打破一切禁錮。

最後讓我們再來聽一個故事,如果說,阿伯拉爾和愛洛伊斯是經典的法國愛情神話,那麼我們接下來要講的這對戀人,就是法國貢獻給世界的,當代愛情神話,那就是薩特與波伏娃的愛情契約。薩特與波伏娃,都是上世紀偉大的法國思想家哲學家,與文學家。薩特的存在與虛無奠定了存在主義哲學的基礎。波伏娃的「第二性」是女權主義的聖經。兩人將彼此認定為靈魂伴侶,發誓共度一生。然而他們並不願結婚生子,而是籤下了一個愛情契約。

這個契約的內容是,他們可以擁有其他的情人,但永遠不要向對方隱瞞任何東西。薩特對此的解釋是,我們是同一種人,我們的關係,將延續終生,但這無法替代,與不同人的接觸所帶來的短暫而珍貴的體驗。他們相信這樣的安排,可以避免傳統中產階級婚姻的狹隘與嫉妒,帶來最大的自由和真實。在此後漫長的歲月中,除了在旅館,薩特和波伏娃從未生活在同一屋簷下。但他們幾乎每天都會,一起用餐,在同一間咖啡館的不同區域工作,兩人的關係堅不可摧,又各有風流韻事,但無論遇見過誰,兩人都沒有打破這個,「愛情契約」不過,薩特和波伏娃的愛情契約,並不完美。人們在波伏娃的日記中可以看到,薩特風流韻事還是讓她感到嫉妒、痛苦,甚至是恐懼。更重要的是,這兩個人的關係中還是造成了令人難堪的三角戀、四角戀、甚至讓無辜的人倍受傷害。比如一個叫比安卡的姑娘,這個姑娘是波伏娃在中學執教時的一個學生,波伏娃,把它發展成了情人。

當時波伏娃30歲,比安卡只有17歲,相處了一年之後,波伏娃竟然把比安卡推薦給了薩特。三個人之間的關係,維持了一年多,到了1940年比安卡發現,自己被這兩位導師兼情人,同時拋棄了,她覺得自己是被玩弄了,從此患上了間歇性的嚴重抑鬱症。1945年波伏娃在寫給薩特的信中承認要為比安卡的精神疾病負責,她寫道「我認為這是我們的錯,它是我們唯一真正傷害的人」。這就是薩特與波伏娃的愛情故事,和所有經典的法國愛情一樣,它是如此特殊、如此激進,既另人嚮往又讓人不安。

但無論如何這對法國哲學家,用一生的時間拓展了愛情的邊境,為愛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可能性,那是一種,絕對平等的伴侶模式。用小王子的作者,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的話來說(這種愛情,不是相互凝視而,是一起注視同一個方向)。在法國的愛情文化中愛情有無數的樣貌,他可以是精神上的認同,也可以是肉體上的狂歡,可以是沉默、猶豫、隱藏的欲望、也可以是熱情、甜蜜、濃烈的表白、可以是忠誠溫暖的陪伴,也可以是痛苦、嫉妒、憤怒,甚至仇恨。而且它還在生長,還在生長出全新的面貌,也許你不完全認同法國人的愛情觀,但自由的定義愛情是生命的一部分。

相關焦點

  • 日本新電影中的愛情:低欲望時代,激情與倦怠的二元對立
    後來朝子坐上了麥的車,汽車行駛在忽明忽暗的燈光中,沒有具體明確的緣由,朝子的激情突然褪去,她離開了麥,回到大阪尋找亮平。如果說激情的褪去是《夜以繼日》的結尾,那麼在其他電影中,激情的匱乏往往伴隨著故事的開端。年輕人的行為很少由激情驅動,沒有激情的愛情,也變成可有可無的存在。《你的鳥兒會唱歌》的開始,在街頭遊蕩的「我」,默念120下終於等到了喜歡的女孩出現。
  • 愛情心理學:「零元愛情」和「一元愛情」,你聽過嗎?
    零元愛情無愛在一段關係中,親密、激情和承諾三要素全部不存在的話,愛情也就不存在。有人認為「無愛」即代表「關係不好」或者「不熟」,就像「萍水相逢」或「點頭之交」一樣,隨意膚淺且不受約束。陌路認為,將「無愛」等同於「關係淡薄」並不完全對。在「愛情三角理論」中,「無愛」特指沒有愛情,但是不代表沒有其他的親密關係,比如友情、親情。
  • 【美文】佳節話愛情--心理學中的愛情三元論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鵲橋仙》又是一年七夕佳期,美好要珍惜,今天就來說說這個美好的話題……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從柏拉圖的「柏拉圖式戀愛」,到詩經中小清新、萌萌噠情愫;從馬丁Ÿ路德超越性質的愛,到唐宋詩人超越時空的愛;從中世紀騎士優雅的愛,到才子佳人相思的愛;從愛得轟轟烈烈
  • 心理學中的愛情三元論助你看清你的愛情
    點擊「悅和」關注悅和公眾號 遇見更好的自己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著名的心理學家RobertJ.Sternberg(斯騰伯格)提出了「愛情三元論」,將愛情分為三個元素:親密,激情,承諾。而由這三個因素組合,構成了7種愛情,看著下面的圖,你的愛情屬於哪一種呢?親密(intimacy):包含熱情,理解,交流,支持,分享等特點。激情(passion):以身體的欲望激起和生理上的變化為特徵。從伴侶那裡得到的任何的強烈情感需要都屬於這個類別。
  • 愛情三元理論: 親密、激情、承諾,你與完美愛情之間缺什麼?
    愛情=親密+激情+承諾缺少其中的任何一個都不構成兩個人的戀愛關係。因為按照上面的公式來看,兩人的愛情方程式如下:親密:☆☆☆激情:0承諾:☆兩個人確實帶有一絲親密,但程度不深也不夠堅韌,只是兩個人在網上互相尋求精神慰藉。兩人沒有見過面,沒有發生過性關係,激情無從談起。
  • 心理學:淺談愛情三角理論—構成愛情的3個要素
    愛情這個詞在不同人的眼中有種不同的模樣,如果我們都不知道愛情是什麼,那麼又怎能找到真愛呢?如果情侶之間對愛情的定義不一致,那麼又如何給予對方所渴望的愛呢?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各位,不妨花幾分鐘時間認識一下心理學上一個比較有名的愛情理論。 愛情三角論是由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協會羅伯特.史坦伯格教授在1986年發表的一個理論。
  • 愛情心理學:什麼是「二元愛情」和「三元愛情」,你知道嗎
    很多女生都會嚮往浪漫的愛情:早上做好愛心早餐,叫你起床;中午鮮花送上,充滿甜言蜜語;晚上看電影、吃燭光晚餐。浪漫的愛情,每時每刻都在製造著驚喜,懂浪漫的男人,總是在不經意間讓你喜笑顏開。浪漫是愛情的保鮮劑,但是絕不是愛情的必需品。很多時候,我們遇人不淑,卻又無法自拔,就是因為陷入浪漫愛情的陷阱,沉迷於對方給予的親密與激情,卻從沒有考慮過以後。
  • 愛情三元理論
    親密包括熱情、理解、交流、支持和分享等內容,激情則主要指對對方的性的欲望,以對身體的欲望激起為特徵。承諾是愛情的最後一個成分,指自己願意投身於與所愛的人保持並且主動維持這種感情。斯騰伯格用激情來形容愛情的「熱度」,用親密來形容愛情的「溫暖」,而承諾則反映了一種認知上的內容,帶有一定的理性思考。    早期愛理論之一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
  • 愛情三元論:激情、親密和承諾、相守十五年—我們繼續!
    激情是愛情中的性慾成分,是情緒上的著迷;親密是指在愛情關係中能夠引起的溫暖體驗;承諾指維持關係的決定期許或擔保。這三種成分構成了喜歡式愛情、迷戀式愛情、空洞式愛情、浪漫式愛情、伴侶式愛情、愚蠢式愛情、完美式愛情等七種類型。
  • 大尺度電影中的法式美人
    編輯  《巴黎野玫瑰》以其愛情至上主義,唯浪漫化傾向,以及無處不在的夢幻氣質,成功的營造了一個法蘭西式的浪漫主義愛情。  碧翠斯·黛爾的美是獨特的,也是法式的。  編輯  時而情緒激動歇斯底裡,時而平滑如水行走如風的薩克斯,一起在這部極為「貝託魯奇式的」影片中帶出迷人的色彩影像。
  • 愛情三角理論:愛情有七種類型,你是哪一種?
    因為他們之間,只有親密,沒有激情。這就是喜歡式愛情的模樣。2.迷戀式愛情只有激情,沒有親密和承諾。最近才讓我們吃了一次大瓜的吳亦凡,正是迷戀式愛情的忠實踐行者。為什麼他總是搞出這類事件?其實就是因為,他所追求的,是迷戀式愛情的緣故。並且他自己似乎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激情體驗,是一種最膚淺的感情形式。
  • 鉑瑞思教育帶你細數看看愛情三元論
    你心中的完美愛情是什麼樣的?每個人對愛情的定義有不同的答案。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來愛情三元論,成為目前解釋人類愛情最有影響的觀點。人類的愛情雖然複雜多變,但基本成分都是三個,即親密、熱情、承諾。 並由此衍生出了七種愛情模式。1.喜歡式愛情:主要是親密、沒有激情和承諾。更像是朋友之愛,你們會一起分享喜悅與憂傷。
  • 從火星看出你對愛情的獨家吸引力
    因為火星在男女命盤中代表著不同的表達方式,在男性命盤中,它代表對異性展現熱情的方式,而在女性命盤則代表會對什麼樣的人動心。如果能夠找到在情感上最速配你的火星伴侶,你就會體會到什麼叫做」致命的吸引力」!當火星進駐雙子座,男性會用各種攻勢手段奪取女孩子的歡心,有時候也會有不安分的傾向,讓女孩子難以安定下來,而女方會欣賞機靈幽默,多才多藝的異性,以及一段充滿戲劇性而不平凡的愛情。
  • 愛情五大定律,不知道不行
    又會上杆子複合,複合以後還是會吵,還是會脫口說出「分手」殊不知,這兩個字就在圓滿的感情上狠狠地砍上一刀,如同鑽石的愛情被一刀刀的劈砍,一道道裂痕出現,等待這顆鑽石的只有破碎,不管怎樣在感情中都不要輕易說出「分手」二字,有了分歧爭吵,最重要的是冷靜解決問題。2.三個月的感情是一道坎,合不合適三個月後就見分曉。
  • 心理學帶你了解愛情的本質,告訴你如何維持愛情
    在概率學上,我們一生會遇見無數人,據說兩個人相愛的概率只有0.000049,這也表示了,遇見一個合適的人是多麼不容易。愛情,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情感現象。幾乎在所有的文化中,最美麗的故事和最動人的傳說都是與愛情有關的。自古以來,描述愛情的詩句數不勝數:《白頭吟》中一句「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道出了作者卓文君對於愛情的高尚態度;「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 從心理學看:你和愛人的愛情屬於哪一種?
    安惠:「我一直羨慕電視劇裡那山盟海誓的愛情啊,可是我老公就是塊木頭,根本不懂得浪漫,那種愛情對於我來說,也就是奢求」。愛情這種東西,不好說,但人們又苦於把它看清楚,苦於追求「別人家」的愛情,總覺得自己的愛情是不完美的。
  • 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浪漫的愛情千篇一律
    她初戀不是我,但是特別美好,純真,她總是各種回憶思念,而且她總是認為那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愛情,再也沒有比那更美好的愛情了。每次聽到她這麼說的時候,我就特別吃醋,特別難過,我也非常想給她這種獨一無二的愛情,但是我不知道怎麼辦?其實,看到這個網友的求助的時候,我真的啼笑皆非,女友都對自己心猿意馬了,還想著怎麼去愛她?
  • 你如何知道,自己會愛上什麼樣的人?| 研究:愛情發生的根本原因是...
    他認為,彼此傾慕、互相依戀的羅曼蒂克之愛能夠持久存在,但那需要雙方擁有和保持它的重要基礎。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將導讀Brandon教授的著作《羅曼蒂克心理學:在一個反羅曼蒂克的時代裡》,來談談羅曼蒂克之愛的基礎是什麼,如何選擇我們的伴侶,以及這段愛的關係中會遇到怎樣的挑戰。
  • 「愛情三角形理論」剖析7種愛情,你們屬於哪一種?
    美國的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了愛情三角形理論。其中說明了,愛情是由承諾、激情以及親密組成的。這愛情的3大元素,組合成了7種不同類型的愛情。「愛情三角形理論」幫你分清,你們屬於什麼愛?如果你們的感情,只有這一元素的話,屬於喜歡式的愛情。這種喜歡很純粹,但沒有激情和承諾,你們很難在一起起,更難長久在一起。只有激情激情,是一種偏向感性的元素。它會讓你有一種,非常強烈地想跟對方在一起的感覺。
  • 愛情其實是由六種愛情物質「組成」的。你知道是什麼嗎
    我是輝哥情感,你有故事我有情,點擊上方『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我帶你聆聽#情感故事#,你要聽話喲!很少人會將科學與愛情並談,一般人認為科學與愛情一點兒關係都沒有。實際並不是這樣的,愛情跟科學不矛盾,愛情本身就是科學。 那麼,愛情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愛情的根本動機又是什麼?是人類的繁衍。人類的繁衍又涉及了什麼呢?涉及了進化論、物種起源,這些全都是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