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化學家鮑林,開拓創新精神,在化學領域成績卓著!

2020-12-04 科學伴我行

哈嘍小夥伴們大家好,一九九四年八月,著名的美國化學家鮑林以九十三歲的高齡逝世了。和本世紀同齡的鮑林是一位極富開拓創新精神的科學家,他不僅在化學領域成績卓著,而且還對世界和平事業不遺餘力。由鮑林創立的雜化軌道理論和共振理論,將經典化學理論與量子力學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有力地促進了化學的發展。此外鮑林還長期從事晶體的研究,闡明了三十種以上礦石的結構。

他還把結構化學的理論和方法移植到生物學和醫學領域,成功地,將抗體生成的直接模板學說發展成最完備的形式。一九五零年鮑林與柯裡共同提出了蛋白質肽鏈由於氫鍵的作用呈螺旋結構的思想。他還確定了慷狀細胞貧血異常血紅蛋白的分子結構,開創了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先河。所有這些工作,都對現代化學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一九五四年,他因對化學鍵本質和複雜分子結構理論的研究。

除了作為化學家,鮑林還是一位傑出的社會活動家和國際和平主義戰士,他反對以任何形式的戰爭作為解決國際衝突的手段。因此,鮑林一直運用自己的科學地位,強烈呼籲公眾注意大氣層核試驗所釋放的放射線危害。一九五八年,鮑林向聯合國遞交了由他起草的科學家反對核試驗宣言,要求締結一項停止核武器試驗的區際協定,這一宣言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響應,共有上萬名科學家籤名聲援。

因此也大大促進了一九六三年美蘇籤署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一九六二年鮑林再次榮獲諾貝爾和平獎。連續兩次獨立獲得諾貝爾獎,迄今為止的諾貝爾獎歷史上,鮑林仍然是空前的第一人。除了諾貝爾獎以外,鮑林一生獲得的榮譽獎項幾乎不計其數,有人稱他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化學家。毫無疑問,鮑林對於科學和人類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然而,人無完人。即使是像鮑林這樣名聲顯赫的偉大科學家。

也曾有過失誤的教訓。回顧並總結他的失誤歷史,對於我們全面認識偉大的科學家,也有重要的啟發。具體而言鮑林的失誤是:在他的晚年,曾極力提倡大劑量維生素療法和正分子醫學,這一思想在社會上和科學界曾產生廣泛的影響。然而,以後的大量醫學臨床試驗表明,這一設想不但無益反而有害。但由於鮑林的聲望遠遠高於一般的科學家,因此他的失誤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也要比一般的科學家失誤嚴重一些。

以致於至今在科學界特別是醫學界,還留存著一些對維生素濫用和迷信的誤傳。因此分析研究鮑林晚年的失誤制止以訛傳訛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那麼,實際情況果真如鮑林描繪的那麼樂觀,只要服用維生素,就可以防治感冒和癌症等一系列疾病嗎?我們知道,維生素或稱抗壞血酸,是人體必須從外界獲得的重要維生素,目前科學界推薦的每日膳食標準供給量為六十毫克。

如果人體內部缺少了維生素,則可以導致壞血病。但若每日口服二百五十到三百毫克以上,幾天內人體即達到飽和狀態,維生素被過量吸收後即排出體外。因此,一九八七年美國醫學會推薦的維生素每日劑量為:預防五十到一百毫克,缺乏症為二百五到五百毫克。那麼對於鮑林的說法,我們究竟應該怎麼看呢?事實上,早在鮑林維生素與感冒一書間世之前,已經有一些研究否定了維生素防治感冒的效果。

典型的如一九七六年英國一著名感冒研究小組對志願者的實驗證明,每日口服維生素三克,連續三天,然後用感冒病毒攻擊,受試者的感冒發病率、病程和病情輕重均與安慰劑對照組完全相同,沒有顯示出任何預防效果。到了一九七零年,美國的醫學家也紛紛進行維生素防治感冒的臨床試驗,結果很多設計周密的雙官試驗幾乎都一致證明,大劑量級維生素對感冒無明顯的防治作用。

而一九七五年卡羅夫斯基等在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工作人員中隨機選擇志願者進行的一項實驗,結果更富於戲劇性。當時將受試者分成二組,一組服用維生素膠囊,另一組給安慰製糖膠囊,但負責觀察醫療效果的醫生和受試者都不知道自己屬於那一組,這是典型的雙盲試驗。今天的內容到這兒就結束了,喜歡的小夥伴記得關注和留言哦,我們下期見!

相關焦點

  • 橫跨生物學和醫學領域的天才化學家晚年又為何淪為被嘲弄的科學家
    圖1 青年時代的鮑林二、化學鍵本質的探索者鮑林對化學的最大貢獻當屬他對化學鍵本質的研究及其在物質結構方面的應用,這也正是他青年時代起就非常感興趣的研究內容。物理學家建立原子結構模型後不久,美國化學家路易斯(G. N.
  • 在化學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
    1911年,他考進清華大學,通過3年的努力,不僅消除了同校學生對他的歧視,還以10門功課全部滿分的成績被保送至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8年內,侯德榜在國外先後就讀於3所大學,並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侯德榜先生後來的一系列豐功偉績都是建立在刻苦求學的基礎上,我們今天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侯德榜先生的塑像,這對我們的學習是一種鞭策和鼓舞。
  • 科技日曆|25年前的今天 著名量子化學家萊納斯·鮑林逝世
    ,量子化學和結構生物學的先驅者之一。1954年因在化學鍵方面的工作取得諾貝爾化學獎,1962年因反對核彈在地面測試的行動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成為獲得不同諾貝爾獎項的兩人之一。除了化學家,物理學家和結晶學家之外,鮑林還是分子生物學的奠基人之一,他花了很多時間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別是蛋白質的分子結構,本世紀40年代初,他開始研究胺基酸和多肽鏈,發現多肽鏈分子內可能形成兩種螺旋體,一種是a -螺旋體,一種是g -螺旋體。
  • 誰才是化學領域的「東邪西毒」?
    在化學發展史上,無數化學先輩們為化學的發展獻身,其中湧現了很多傑出的化學家,這裡,我們盤點了十位影響人類進步的化學家,看看你都認識嗎?波義耳——近代科學的奠基者波義耳(1627年1月25-1691年12月30),英國化學家。
  • 化學家唐有祺院士:根深方能葉茂—新聞—科學網
    他後來在化學方面的基礎、在實踐方面的能力、在德語和英語方面的收穫,都得益於在同濟大學期間的學習。 大學畢業後,唐有祺並沒有選擇留校工作。他最初的志向是從事實業,工業救國。畢業之初,唐有祺先去昆明一家兵工廠工作了6個月。隨後轉往重慶一家鋼鐵廠工作。在考上中央大學研究生之時,他又與一位從國外回來的人合作,在重慶市區合營一個專做電解鐵片的試驗廠。為此,他甚至放棄了研究生學業。
  • 盤點世界上成就最高的十位化學家(圖文)
    在化學發展史上,無數化學先輩們為化學的發展獻身,其中湧現了很多傑出的化學家,這裡,我們盤點了十位影響人類進步的化學家,看看你都認識嗎?波義耳近代科學的奠基者波義耳(1627年1月25-1691年12月30),英國化學家。
  • 他開拓了中國高分子化學研究
    王葆仁自幼體弱多病,但勤奮好學,成績優異。當他就讀揚州中學時,父親因病去世,家庭經濟十分困難。1992年,他考入東南大學化學系,除依靠半工半讀維持學習外,還贍養母親、接濟姐弟;在十分艱辛的條件下,他完成了大學學業,1926年畢業時,還不滿20歲,被留校任助教。  1933年王葆仁以名列榜首的成績,被錄取首屆中英庚款官費留學,前往倫敦大學帝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 專訪頂尖藥物化學家:如何向未知領域進軍?
    ▎藥明康德/報導編者按:Julian Adams博士是生物技術行業公認的最具創新性和敬業精神的領導者之一最近,藥明康德採訪了Adams博士,他分享了自己對CBI多元化投資組合的熱情,在推進這些創新研發項目上的計劃,以及他對化學未知領域的熱愛。藥明康德:您已經被評為業內最好的藥物化學家之一。您的事業之旅是如何開始的?
  • 盤點世界歷史最偉大的十位化學家,你都認識嗎?
    約翰.道爾頓約翰·道爾頓(John Dalton,1766年9月6日-1844年7月27日),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近代原子理論的提出者。他所提供的關鍵的學說,使化學領域自那時以來有了巨大的進展。 附帶一提的是道爾頓患有色盲症。這種病的症狀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 清明節追思:那些不能忘卻的分析化學家
    作為先驅者,盧佩章院士曾無限感慨地說:「我只是集體中的一個兵,一個小兵,成績都是集體團結協作,開拓進取的結果,我不過是盡到了一個分析工作者的責任而已。」  蘇鏘院士長期從事稀土化學和物理研究,對稀土的分離和性質變化規律的探尋、稀土材料的研製與應用做出突出貢獻,是中國稀土研究的開拓者之一。蘇鏘院士深知科學的進步離不開傳承和發展,長期致力於人才培育,鼓勵年輕人不僅要「青出於藍勝於藍」,還要「帥出於師優於師」,要有創新意識,打破成規,先後指導、培養了數十名碩士、博士和博士後,桃李滿天下。
  • 漫漫化學路——寫在我國著名無機化學家遊效曾院士逝世一周年之際
    他綜合運用現代物理方法和理論闡明微觀結構和宏觀性質,在我國開拓了光電功能配合物這一新領域,取得了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卓越成就,先後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0餘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亞洲化學聯合會基礎研究報告獎,原蘇聯科學院無機化學研究所秋加葉夫獎及部委級獎勵2項。
  • 最高的榮耀:諾貝爾化學獎的歷史
    該獎是根據瑞典著名科學家艾爾費雷·諾貝爾的遺囑設立的, 遺囑是1895 年11 月27 日寫成, 當時只設立有物理、化學、生理和醫學、文學與和平五種, 獎金是把諾貝爾的全部財產作為基金, 以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 並把獎金分為五等分, 作為上述五種獎的獎金。1969 年瑞典的銀行又捐了一筆款, 仍用諾貝爾的名義, 增加了經濟學獎。
  • 唐有祺:化學世界的百年求索者
    他是我國晶體化學的奠基人,倡導了化學生物學在中國的發展,又融會貫通晶體化學與功能材料研究,在國際上開拓了分子工程學。1946年8月,唐有祺抵達美國。憑著自己對物理和化學的濃厚興趣及在這兩方面的紮實基礎,他被國際著名晶體化學家、加州理工學院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鮑林教授收入門下,攻讀博士學位。在鮑林門下,唐有祺不但掌握了此前從未接觸過的儀器設計及搭建技能,還利用高超的數學技巧,在自己搭建的儀器上順利解決了導師交給他的兩個具有挑戰性的前沿問題。1950年7月,唐有祺博士畢業。
  • 盤點世界上成就最高的十位化學家
    他所提供的關鍵的學說,使化學領域自那時以來有了巨大的進展。 附帶一提的是道爾頓患有色盲症。這種病的症狀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開始研究這個課題,最終發表了一篇關於色盲的論文──曾經問世的第一篇有關色盲的論文。後人為了紀念他,又把色盲症叫做道爾頓症。道爾頓一生宣讀和發表過116篇論文,主要著作有《化學哲學的新體系》兩冊。
  • 閃耀的群星——世界十大著名化學家(有一個還是中國人)
    ,化學史家都把1661年作為近代化學的開始年代,因為這一年有一本對化學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著作出版問世,這本書就是《懷疑派化學家The Skeptical Chemist》,它的作者是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波義耳。
  • 唐有祺:化學世界的百年求索者
    他是我國晶體化學的奠基人,倡導了化學生物學在中國的發展,又融會貫通晶體化學與功能材料研究,在國際上開拓了分子工程學。1946年8月,唐有祺抵達美國。憑著自己對物理和化學的濃厚興趣及在這兩方面的紮實基礎,他被國際著名晶體化學家、加州理工學院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鮑林教授收入門下,攻讀博士學位。
  • 化學擔當——記著名有機化學家戴立信院士—新聞—科學網
    1984年,他積30年科研和科技管理之經驗和悟性,高瞻遠矚於國際化學發展動向,選擇了對醫藥、農藥、材料科學和生命科學有重要影響的金屬催化不對稱合成研究,成為我國在這一新領域的開拓者之一。他取得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帶動了手性研究在中國的發展,為此2014年手性中國學術會議授予他終身成就獎。他聯合數位院士共同撰寫了兩份關於綠色能源和聚烯烴工業創新發展院士建議,表現出超前的科學思維和遠見。
  • 著名無機化學家遊效曾院士:演繹最美化學人生—新聞—科學網
    如今,南京大學燈火通明的化學實驗室裡,再也見不到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2016年11月19日,帶著對化學事業的依依不捨,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無機化學家、南京大學教授遊效曾逝世,享年83歲。
  • 深切悼念 | 著名化學家張俐娜院士逝世
    其研究成果的原始創新性及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影響。2011年,她獲得國際可再生資源領域最高獎——美國化學會安塞姆•佩恩獎,是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2015年英國皇家化學會Chemistry World刊物對張俐娜院士進行了專訪並評價她為「中國『綠色』化學的先驅和鬥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