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沉積位置和方向對金屬鈉電池的重要性

2021-01-14 能源學人

【研究背景】

相較於傳統的石墨負極鋰電池,鹼金屬電池具有更高的理論比容量,被視為是一種極具應用前景的高能量密度電池。而在鹼金屬中,金屬鈉與金屬鋰具有類似的電化學活性,且儲量更大、價格低廉,故而在鹼金屬電池研究領域中備受關注。與金屬鋰類似,金屬鈉負極同樣存在枝晶生長、庫倫效率低、循環壽命短等問題。同時大多數在鋰金屬電池中能抑制鋰枝晶生長、提高鋰金屬電池安全性、電化學性能的策略也同樣在鈉金屬電池中廣泛應用。然而鋰鈉的性質畢竟有所不同(原子半徑、反應活性等),因此,對於同種處理方式的反應也會體現出差異性。

 

【內容簡介】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康毅進教授團隊與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李煒煬教授團隊合作,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上發表了題為 「Sodium Deposition with a Controlled Location and Orientation for Dendrite‐Free Sodium Metal Batteries」的研究論文。


該工作在不同類型(導電或非導電)的基底上蒸鍍「親鈉」或者「非親鈉」導電金屬,並將其作為鈉的沉積基底。通過對比金屬鈉在這些基底上的沉積行為以及所表現出來的電化學性能,以探索鈉沉積的最佳基底和導電層。該方法的設計靈感起源於一種能有效抑制鋰枝晶生長的方法,但卻表現出與鋰金屬沉積行為不同的結果。

 

如圖1所示,將「親鈉」金屬分別蒸鍍在多維的導電(泡沫銅、泡沫鎳、碳布)和不導電(PAN骨架、濾紙)基底的底部(靠近電池殼側)。觀察可知,在導電基底上,金屬鈉直接在導電金屬表面,以枝晶狀的形式沉積。這與文獻報導中金屬鋰的沉積方式不同(金屬鋰首先在「親鋰」層沉積,然後相遠離隔膜的方向均勻且密實的沉積)。而在不導電的基底上,金屬鈉則首先在「親鈉」層沉積,然後從「親鈉」層向基底頂部均勻的沉積在基底的框架內部。這種與金屬鋰所表現出的不同的沉積行為可能與鈉更大的離子半徑有關。 

圖1,鈉在不同基底上的沉積示意圖

 

因此,不導電的三維框架材料PAN作為金屬鈉沉積的基底主體可充分利用基底材料的框架結構,實現金屬鈉均勻且密實的沉積。隨後,通過控制「親鈉」層(Sn)厚度,以探索適合鈉金屬電池的最佳的Sn鍍層厚度—40 nm(圖2)。 

圖2. 鈉金屬負極在不同Sn厚度基底下的電化學性能對比圖

 

以PAN在底部蒸鍍40 nm厚度的Sn鍍層(PAN/Sn)作為金屬鈉的沉積基底,金屬鈉電池表現出優異的性能(圖3、圖4)。在5 mA/cm-2 的電流密度下循環電鍍/剝離Na能表現出高達99.5%的庫倫效率,而在Na對稱電池中,該基底在2 mA/cm-2電流密度下也能夠平穩運行超過2500小時,其性能遠超單純金屬鈉作為負極的電化學性能。 

圖3.PAN/Sn基底有利於在不同電流密度下提高鈉金屬電池的庫倫效率和穩定性 

圖4. Na/PAN/Sn電極有利於提高在不同電流密度下金屬鈉電池的穩定性

 

觀察鈉的沉積形貌可知,以PAN/Sn為基底,Na首先沉積在Sn「親鈉」層上,然後向上生長,充滿PAN的內部空間,形成均勻而密實的沉積。而單純的Cu基底,則由於沒有Sn對Na的誘導沉積作用,Na在Cu上的沉積是非均勻的,最後以枝晶的形式沉積(圖5)。正是由於Na在PAN/Sn基底上這種均勻的沉積方式,使得以PAN/Sn為基底的Na金屬電池具有更好的循環性能、庫倫效率和安全性。 

圖5. 金屬鈉在不同基底上沉積不同容量後的SEM圖(其中黃色為Na,藍綠色為PAN)

 

最後,文章還比較了「親鈉」和「非親鈉」金屬的鍍層對鈉沉積的影響,結果表明,「非親鈉」鍍層(如Cu)由於對Na的沉積沒有誘導性,其結果與單純的Cu基底類似,出現有枝晶生長,且電化學性能較差。而「親鈉」鍍層(Sn層或Au層)都表現出極好的電化學性能。由此說明誘導層對鈉沉積的重要性。

 

在此項工作中,作者通過不同基底以及不同鍍層的選擇,控制鈉沉積的位置與方向,從而實現對枝晶鈉沉積的抑制,以提高金屬鈉電池的性能。在此工作中,作者雖然借鑑了抑制鋰枝晶生長的方法,但在實驗過程中卻得到了與金屬鋰不同的結果,凸顯了兩者之間的差異。 

 

Ying Xu, Chuanlong Wang, Edward Matios, Jianmin Luo, Xiaofei Hu, Qin Yue, Yijin Kang*, Weiyang Li*, Sodium Deposition with a Controlled Location and Orientation for Dendrite‐Free Sodium Metal Batterie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0, DOI:10.1002/aenm.202002308

  

【作者簡介】

徐英,電子科技大學博士,現任蘭州大學青年研究員,研究工作主要著重於電池領域(鋰金屬電池、鈉金屬電池、固態電解質等)及材料科學領域,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等頂尖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歡迎廣大學子報考,聯繫方式:xu1991ying@126.com


康毅進,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美國Argonne國家實驗室完成博士後研究。研究工作主要著重於能源轉化與存儲相關的化學過程,在Science,Nature Catalysis,Nature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PNAS,Angewandte Chemie,Nano Letters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頂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0餘篇,論文總引用次數超過7100次,h-index 29。


相關焦點

  • 鈉電池,成本僅為鋰電池的1%
    俄羅斯和德國的研究人員發現,可用具備特殊結構的鈉替代稀有且昂貴的鋰來製造電池。使用新技術製造的鈉電池比現在普遍使用的鋰電池造價低,但容量絲毫不遜色。目前,用鈉和石墨烯製成的多層結構電池正處在測試階段。
  • 英國利用磁共振成像掃描法觀察鈉 研發下一代高性能鈉電池
    (圖片來源:伯明罕大學)該項技術本是為探測鈉電池中金屬鈉離子的移動和沉積情況而研發,也可用於加快新型電池材料評估速度,並有助於加快鈉電池的上市。人們普遍認為,鈉電池有望取代鋰離子電池,而目前鋰離子電池廣泛應用於可攜式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等設備。
  • 俄德合作開發鈉電池
    科技日報莫斯科7月19日電 (記者 董映璧)俄羅斯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生物化學物理研究所和德國亥姆霍茲德勒斯登羅森多夫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共同合作,日前研發出可以替代鋰離子電池的鈉電池。由於鈉電池材料價格低廉,或可成為廣泛用於智慧型手機的新一代電池。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納米能源》雜誌上。
  • 科學家發現「鈉電池」可替代鋰電池
    鈉電池將比現有的鋰電池便宜得多,並且具有同等甚至更大的容量。同時,鋰是一種昂貴的鹼金屬,其儲量在全球範圍內是有限的。當前,沒有替代鋰離子電池的高效的替代品。由於鋰是最輕的化學元素之一,因此更換鋰來製造大容量電池非常困難。
  • 納米科學:化學氣相沉積能夠生產純淨,均勻的金屬或聚合物塗層
    納米科學:化學氣相沉積能夠生產純淨,均勻的金屬或聚合物塗層!它也是一項不斷完善和擴展的技術,推動了新方向的材料研究 - 例如大規模石墨烯片的生產,或者可以「印刷」到紙張或塑料片上的太陽能電池的開發,在後一個領域,同時擔任麻省理工學院副教務長的格裡森一直是先鋒。她開發了傳統上用於在工業條件下將金屬沉積到低溫工藝中的高溫工藝,該工藝可用於更精細的材料,例如有機聚合物。
  • 金屬電沉積的基本歷程和特點
    前置轉化:遷移到電極表面附近的反應粒子發生化學轉化反應,如金屬水化離子水化程度降低和重排;金屬絡離子配位數降低等。    電荷傳遞:反應粒子得電子,還原為吸附態金屬原子。    電結晶:新生的吸附態金屬原子沿電極表面擴散到適當位置(生長點)進入金屬晶格生長,或與其他新生原子集聚而形成晶核並長大,從而形成晶體。
  • 物理所在聚合物固態鈉電池研究中取得進展
    採用去離子水和NaFSI分別作為溶劑和鹽,聚合物選擇可溶於水的PEO。NaFSI結構上的S-F鍵不穩定,遇水會發生微弱的水解產生HF,進一步添加納米Al2O3顆粒將中間產物轉化為AlF3·xH2O(圖1,圖2)。採用該工藝製備的SPE有效地降低了固態電池界面副反應,極大地提升了電池的庫倫效率、循環穩定性和倍率性能。
  • ACS Energy Letters:超穩定全固態鈉電池
    由於鈉資源豐富且成本低廉,鈉離子電池有望用於大規模儲能和電網應用。由於可以直接使用金屬鈉負極和高電壓正極,因此使用不易燃固體電解質的全固態鈉電池可以實現長周期循環穩定性和高能量密度。NASICON結構固體電解質Na1+xZr2SixP3-xO12(0≤x≤3)由於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是良好的固體電解質材料。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製出高比能全固態鈉電池
    、離子和電荷的傳輸效率,研製出高比能、柔性的全固態鈉電池。但是,固態鈉電池的發展也存在著問題:(1)固態電解質的離子電導率低;(2)固態電解質與電極間的界面接觸差;(3)電極材料在脫嵌鈉離子過程中的體積變化大,導致固態電池的內阻大、容量低、壽命短。因此,急需發展更加高效的解決方法來克服固態鈉離子電池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以滿足商業化應用的需求。
  • IBM正通過使用石墨烯在預先確定的位置沉積納米材料繼續向前邁進
    量子點(紅色)、碳納米管(灰色)和二硫化鉬納米片(白色/灰色)顯示為代表性的0D,1D和2D納米材料,可以基於石墨烯基的、電場輔助的沉積方法將它們大規模地加以組裝。至少有一家主要晶片製造商(包括GlobalFoundries)在7納米節點碰壁,但IBM正通過使用石墨烯在預先確定的位置沉積納米材料,繼續向前邁進。
  • 《ACS Energy Lett》超穩定的全固態可充電鈉電池
    由於Na資源的豐富與廉價,鈉離子電池有望在大規模存儲和電網應用。全固態鈉電池由於使用不易燃固體電解質,直接採用金屬鈉為負極和高壓正極,可以實現長期循環穩定性和高能量密度。鈉超離子導體(NASICON)固態電解質以其優異的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而受到廣泛關注,但其離子電導率低、與正極材料之間界面電阻過大的問題嚴重限制了其發展。另外充放電循環中,活性材料的體積變化導致結構失效和阻抗增加,加劇了容量衰減。
  • 鋰離子電池用金屬錫電沉積層的儲鋰性能
    結果表明:調整電沉積時間可以有效地改變錫沉積層的表面形貌;電沉積5 min獲得的網狀多孔結構的錫沉積層具有較大的不可逆容量和較好的電化學循環性能;電沉積較長時間製得的緻密顆粒狀金屬錫電沉積層具有相對較大的可逆儲鋰容量,但其在電化學循環過程中會出現容量衰退現象;錫顆粒尺寸的降低有利於改進顆粒狀金屬錫電沉積層的儲鋰性能;電沉積15 min製得的錫沉積層由粒徑較小的顆粒組成,經30次充放電循環後其可逆儲鋰容量為
  • 無需熔化的固態金屬3D列印沉積技術MELD
    2020年10月,南極熊獲悉,世界上出現了一種新的金屬3D列印技術:無需熔化的固態金屬3D列印沉積技術它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包括增材製造、塗層應用、組件維修、金屬連接、定製金屬合金和金屬基複合材料坯料和零件製造。
  • 物理氣相沉積的主要方法和應用領域
    物理氣相沉積技術表示在真空親件下,採用物理方法,將材料源一一固體或液體表面氣化成氣態原子、分子或部分電離成離子,並通過低壓氣體(或等離子體)過程,在基體表面沉積具有某種特殊功能的薄膜的技術.物理氣相沉積的主要方蒸鍍、濺射鍍膜電弧等離子體鍍、離子鍍膜,及分子束外延等.發展到目前,物理氣相沉積技術不僅可沉積金屬膜、合金膜、還可以沉積化合物
  • 南大夏興華課題組:定點欠電位沉積製備單原子催化劑
    我們採用化學剝離的方法製備過渡金屬硫化物材料。基底上S族原子局部扭曲和缺陷的存在,導致S族原子在基底上零星分布,很適合作為欠電位沉積製備單原子金屬的基底。一方面金屬原子與基底硫原子成鍵,增加單原子穩定性高;另一方面,欠電位沉積的「自限制」特點使得金屬-金屬鍵熱力學禁止,確保原子之間無法形成金屬鍵和納米糰簇。
  • 湖南大學物電院魯兵安教授課題組成功研發高容量高穩定性碘-鈉電池
    日前,一種新型的碘-鈉電池由我校魯兵安教授課題組研發成功,相關論文《An iodine quantum dots based rechargeable sodium-iodine battery》於10月24日在線發表於《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影響因子15.23),博士生龔德才與博士後王斌為共同第一作者
  • 鈉電池穩定性大幅提高
    但目前鈉電池研發卻遭遇一個棘手問題:鈉陰極(通過電池傳送電子的電極)在高壓下極其不穩定。而這一問題的關鍵就在於科學家們遲遲未能找到高性能的鈉陰極材料。這一情況在近日出現了改觀。12 月 8 日,韓國成均館大學化學工程師 Ho Seok Park 及其團隊在《應用物理評論》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概念驗證研究,表示通過模擬哺乳動物骨骼的特質,他們已找到一種鈉陰極生物解決方案,基於此設計的鈉電池的電容量在經過 10000 餘次充放電後,依然能夠維持在 91%的水平。
  • 餘桂華團隊AM實現鋰金屬顆粒可逆沉積的超共形可拉伸石墨烯薄膜
    反覆的枝晶生長與溶解過程中生成大量SEI和無電接觸的鋰金屬(如圖1a),這會導致低的庫倫效率、短的循環壽命、大的過電勢和電池體積的不斷膨脹等問題。通過構建3D高比表面積的鋰沉積框架、改變電解液組成和構建人造SEI等手段來提高鋰沉積的均勻性和/或提高SEI膜的機械強度,進而抑制鋰枝晶和死鋰的產生。
  • 表面處理PVD和CVD無機薄膜沉積方式大全
    PVD 沉積過程根據工藝的不同, PVD 可以提進一步分為真空蒸鍍、濺射鍍膜、電弧等離子體鍍膜、離子鍍膜和分子束外延等。真空蒸鍍(Vacuum Evaporation)真空蒸鍍(Vacuum Evaporation)是指在真空條件下, 使金屬、金屬合金或化合物蒸發, 然後沉積在基體表面上的工藝。
  • 化工系張強團隊在鋰金屬沉積規律認識與調控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金屬鋰因其具有極高的理論比容量(3860 mAh/g)和極低的還原電位,以其為負極的電池具有極高的能量密度。但是,鋰金屬負極在實際應用時面臨著鋰不均勻沉積的問題,導致不可控的鋰枝晶生長。在電池循環過程中,鋰枝晶可能會刺破隔膜,造成內短路,引發熱失控,造成嚴重的安全問題,嚴重限制了鋰金屬電池的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