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子對撞機撞出迷你版宇宙爆炸 溫度超10萬億℃

2021-01-18 騰訊網

這次對撞模擬了宇宙形成瞬間的物質狀態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的軌道

強子對撞機撞出「迷你版宇宙大爆炸」

鉛離子對撞實驗成功,再現宇宙大爆炸百萬分之一秒後情形,有助於研究物質形成過程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11月8日宣布,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已成功完成了鉛離子對撞實驗。兩束鉛離子束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撞擊,產生多個微小的達到太陽核心溫度的100萬倍高溫「火球」。科學家稱,這再現了宇宙大爆炸一百萬分之一秒後的狀況,因此被很多媒體稱為「迷你版宇宙大爆炸」。

對撞溫度超過10萬億℃

此次實驗是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四大實驗之一的大型重離子對撞實驗(ALICE),通過將鉛離子進行對撞,在實驗室條件下重建「大爆炸」之後的宇宙初期形態,獲得的數據將讓物理學家更多了解自然界的基本作用力。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稱,鉛離子已於4日開始注入對撞機,7日零時探測到首次鉛離子束流的對撞,8日11時20分,鉛離子對撞實驗正式開始。在地下延綿數百公裡的隧道內,鉛離子以接近於光速的速度高速運轉,朝兩個方向運動的鉛離子束最後在ALICE探測器內撞擊。

觀測到成功的對撞後,鉛離子對撞實驗控制室的科學家們爆發出一陣歡呼聲,參與項目的英國科學家、伯明罕大學物理學家大衛·埃文斯博士說:「我們對這一成就十分激動。」他透露,對撞產生了實驗中取得的有史以來的最高溫度和密度,而且整個過程發生在安全、可控的環境內,撞擊生成高度熾熱及稠密的亞原子火球,其溫度超過10萬億℃,達到太陽核心溫度的100萬倍。

將研究宇宙誕生之初物質

科學家認為,在如此高的溫度下,構成原子核的質子和中子也被熔化了,生成一種原始的夸克和膠子「湯」,它被稱為「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夸克-膠子都屬於亞原子粒子,在「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狀態,它們失去了相互間原本的吸引力,理論上,這種狀態只在宇宙大爆炸之後出現。人工製造並研究「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有助於研究宇宙形成之初的狀態,獲得的數據將用來解釋137億年前宇宙誕生之初的物質形成過程。

研究人員希望,通過「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可以更多地了解強相互作用力(strong force)。它是自然界存在的四種基本作用力之一。「強相互作用力不僅讓原子核牢牢地綁定在一起,而且還對它們98%的質量負責。我現在正期待研究宇宙大爆炸發生後一百萬分之一秒,構成宇宙的一小部分物質。」埃文斯說。

強相互作用力

■ 名詞解釋 強相互作用力

通過研究更多地了解強相互作用力(Strong Force)是實驗一大目的。

自然界中有四種基本的相互作用力:強相互作用力、電磁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萬有引力。目前科學家對強相互作用力的了解最少。科學家最先認識到,質子、中子間的核力正是強相互作用力,但質子和中子並不是最基礎的粒子。它們由夸克構成,束縛夸克的也是強相互作用力。更重要的是,強相互作用力產生了質子和中子質量的98%,其餘2%來自誇克本身。

這意味著,包括你我在內的所有由原子組成的物質,98%的質量都來自強相互作用力。量子色動力學

鄺宇平教授介紹說,量子色動力學就是有關強相互作用力的理論,研究質子、中子裡更基本東西是如何結合起來的,在更微觀層面研究它們的內部結構。雖然在上世紀70年代初科學家就已經知道這是什麼力了,但是對於其了解有限,尤其是在作用強的情況下,強相互作用力有什麼特殊作用,還在摸索階段。現在的強子對撞機則實現了多粒子系統下研究它的條件。

實驗旨在尋找新物質形態 謝來

■ 專家解讀

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鄺宇平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用「迷你版宇宙大爆炸」來比喻大型強子對撞機進行的鉛離子對撞實驗並不十分恰當,實驗目的是研究微觀世界的相互作用,尋找多粒子系統下有沒有新的物質形態。

鄺宇平教授介紹,由於鉛很重,鉛離子對撞就相當於很重的原子核互相撞擊,讓其中很多質子、中子這些粒子大量對撞,碰撞的能量很高,形成一個高溫下的多粒子系統,「科學家藉此研究其中的現象,尤其是量子色動力學的效果」。

鄺教授指出,鉛離子對撞實驗非模擬宇宙大爆炸,而是創造一種條件,看大爆炸以後可能產生的東西現在能不能發現。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宇宙大爆炸發生形成粒子以後,稍後一段時間的狀況,並非大爆炸的瞬間,和大爆炸的過程及性質都是兩碼事。媒體如果過度渲染,把它和大爆炸相提並論,不僅不準確,還可能由於誤解讓普通民眾感到恐慌。

用鉛的重離子對撞是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實驗內容之一,今年上半年是用質子對質子對撞的實驗,做了10個月,從11月、12月到明年1月是鉛離子對撞,之後再回到質子對撞。實際上質子對撞是實驗的主體,鉛離子對撞是整體實驗的一部分,並非實驗內容的升級。

本版採寫/本報記者 謝來

相關焦點

  • 大型強子對撞機對我們有什麼幫助
    這就需要製冷分配系統,首先利用1.008萬噸液態氮將磁體的溫度降低到零下193.2℃,再利用充滿近60噸液態氦,將所有磁體都冷卻到零下271.3℃。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精確周長是2.6659萬米,內部總共有9300個磁體。這些型號各異的磁體,給該加速器周圍的粒子束指引方向。利用這些磁場可以對粒子進行「擠壓」,促使粒子能夠相互靠近,增加撞擊機率。
  • 歐洲強子對撞機「開撞」 模擬宇宙大爆炸後初態
    新華網日內瓦3月30日電 (記者楊京德)因故障經過了幾小時的延遲,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30日再次開始實施總能量達7萬億電子伏特的質子束流對撞,首次對撞已取得成功。這也是迄今最高能量的質子束流對撞試驗。本次試驗用於模擬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之後的最初狀態,並進行其他物理學重要課題研究。
  • 大型強子對撞機如何撞出「大爆炸」?這是一份使用手冊,簡單粗暴
    言外之意,就是只要能量夠勁,就算是宇宙誕生初期創造出的一些奇異粒子,我們也可以創造出來。這正是粒子加速器和大型強子對撞機(LHC)近一個世紀以來一直在做的事情。2013年大型強子對撞機在發現'上帝粒子'以後,停機維護升級,兩年後又重啟在更高的能量段繼續運行,希望解決超對稱粒子的問題,2019年又停機升級,預計會在2021年重啟,這樣來回折騰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撞出更高的能量。把我們對宇宙中可能發生的事情的理解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粒子對撞機研究宇宙基本成分,只需五個簡單的步驟。
  • 大型強子對撞機撞出「新火花」
    原標題:大型強子對撞機撞出「新火花」 近日,大型強子對撞機又火了,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用它加速了帶有單個電子的「鉛原子」,這是該大型設備首次用於加速這類「鉛原子」。
  • 【探索】世界最大強子對撞機:可模擬宇宙爆炸初期狀況
    安全第一 謹慎實驗     據在歐洲原子能研究中心從事科研工作的任忠良教授向記者介紹,2008年,運行中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曾發生過一次爆炸。後來經過一年多的停機修復,花費了5000萬瑞郎的修理費,才得以繼續成功運行三年,並於2012年發現了賦予宇宙萬物以質量的希格斯玻色子。
  • 大型強子對撞機:或可窺探「黑暗世界」的物理學
    這裡的黑暗世界是指暗物質和暗能量,它們在宇宙中的比重達到95%。暗物質對正常物質產生引力拖拽,暗能量據信導致宇宙膨脹速度加快。不過,科學家從未對它們進行直接觀測。為了窺探這個黑暗世界,科學家需要調整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探測器。
  • 地下「粒子物理王國」:製造迷你版宇宙大爆炸(圖)
    這裡——歐洲原子能研究中心,聚集著世界頂尖科學家,他們因發現「上帝粒子」,從而重新定義了宇宙與人類。這裡,藉助大型強子對撞機,這一現世界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隨時在上演實驗室微縮版「宇宙大爆炸」。質量的起源是什麼?為什麼微小粒子擁有質量,而其它一些粒子卻沒有這種「待遇」?對於這些宇宙之謎,人類從來沒有放棄探索。
  • 科技點評:大型強子對撞機有望撞出「金蘋果」
    新華網北京9月10日電 科技點評:大型強子對撞機有望撞出「金蘋果」  新華社記者潘治  砸在牛頓頭上的那個蘋果開啟了一位科學偉人的思想寶庫,也開啟了一個人類認知自然的嶄新時代。10日正式啟動的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有望在電光石火的粒子碰撞中,撞出若干啟發人類攀上認知自然新高峰的「金蘋果」。
  • 大型強子對撞機可再現宇宙原始湯狀態
    鉛離子在大型強子對撞機ALICE探測器中對撞。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宇宙大爆炸結束後的極短時間內,物質是以一種由夸克和膠子組成的「原始湯」的形式存在的。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通過不同類型的粒子撞擊,試圖再造宇宙「原始湯」。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近日在1045萬億電子伏特的條件下實施鉛離子對撞實驗,對撞產生了高達數萬億攝氏度的高溫,再創新的能量級紀錄,而這一溫度高到足以再現宇宙大爆炸後最初的「原始湯」狀態。
  • 揭秘迷你黑洞:溫度極高或現身大強子對撞機(圖)
    這個軌跡是模仿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ATLAS探測器得出的模擬數據。如果質子-質子撞擊期間產生了微型黑洞,這些軌跡就會形成。這種小型黑洞會通過霍金輻射(Hawkingradiation)方式,立刻消失不見。  導讀:上月末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進行了迄今能級最高的對撞實驗,儘管物理學家一再解釋對撞機的對撞實驗足夠安全,但對於其可能產生的迷你黑洞恐怕大眾知之甚少。
  • 大型強子對撞機再創新紀錄!再造宇宙「原始湯」
    大型強子對撞機再創新的能量級紀錄,而這一溫度高到足以再現宇宙大爆炸後最初的「原始湯」狀態在宇宙大爆炸結束後的極短時間內,物質是以一種由夸克和膠子組成的「原始湯」的形式存在的。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通過不同類型的粒子撞擊,試圖再造宇宙「原始湯」。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正式啟動
    世界最大粒子加速器「開撞」據9月10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導,格林威治標準時間10日7時30分(北京時間10日15時30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最複雜的一次科學實驗在瑞士和法國交界的一條地下隧道內展開,科學家們啟動大型強子對撞機,把質子和離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然後相撞,模仿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現象。
  • 大型強子對撞機再創新紀錄:再現宇宙大爆炸最初狀態
    北京時間11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宇宙大爆炸結束後的極短時間內,物質是以一種由夸克和膠子組成的「原始湯」的形式存在的。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通過不同類型的粒子撞擊,試圖再造宇宙「原始湯」。
  • 科學家望建超大型強子對撞機 造價或超百億美元
    科學家望建超大型強子對撞機 造價或超百億美元   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11月12日報導,當歐洲耗資50億美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於2008年「開工」時,粒子物理學家們對其寄予厚望,希望其能解答宇宙間的很多謎題。
  • 大型強子對撞機創造8萬億電子伏特對撞能量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5日發表公報稱,歐洲中部時間當天00時38分,大型強子對撞機值班組報告對撞機達到束流穩定運行模式,兩束各為4萬億電子伏特的質子束流在4個交匯點發生對撞,質子束流總能量達8萬億電子伏特,創造了一項新世界記錄,大幅增加了對撞機的潛力。
  • 科學家創造出迄今溫度最高密度最大核材料
    北京時間12月7日消息,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項目科學家通過使鉛原子核迎頭對撞,成功在實驗室中創造出迄今溫度最高
  • 大型強子對撞機生成等離子態微滴 宇宙最初或為液態
    就在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之際,10月8日,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科學家最新發現,利用大型強子對撞機可模擬宇宙大爆炸後瞬間存在的夸克-膠子等離子態物質。 研究顯示,宇宙大爆炸後形成的原始湯很可能呈液態,而不是之前天體物理學家推測的高熱氣體團。科學家認為,這種由100到200個亞原子粒子組成的等離子態微滴,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最完美的液滴。
  •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原理是什麼?它撞了什麼?
    大型強子對撞機內部這對應著宇宙爆炸後非常非常短的時間內的能量和物質密度,一切所知的物質結構都被打散,只剩下最基本的目前認為不可被分割的基本粒子當兩輛車迎面相撞的時候,速度越快,撞的越厲害,發動機啊,座椅啊車皮啊飛得到處都是。要是想知道發動機是怎麼工作的呢?那我們就開得再快一些,這樣撞的就更散了,發動機裡面的活塞什麼的都飛出來了。這樣就知道發動機是如何工作的了。但是大自然還存在著更神奇的力量,當這些最細小的零件被裸露出來時,它們還會被隨機的拼裝,裝成任何可能組裝成的東西。
  • 大型強子對撞機來探索
    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中產生的碰撞現在可以達到13TeV(即13萬億電子伏),幾乎是其先前運行的8TeV極限的兩倍。從這些數字的角度來看,由於我們大多數人不經常接觸萬億電子伏的單位,前綴「萬億」意味著「13」後面跟著12個零。一個正常的可見光光子只攜帶1到3個電子伏特(後面沒有零)。鈾原子通過核裂變分裂產生200兆電子伏特(即200後面有6個零)。
  • 科學的震撼,太陽系最大人造機器,高清揭秘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
    它曾創造出人類在銀河系探知到的最高溫度(10萬億度,但極其短暫)。它的使命之一,就是在地球上模擬迷你的「宇宙大爆炸」!在這裡,甚至還擁有治外法權。它就是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簡稱L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