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時事要聞,追蹤環保動態,關注現場,《環保視野》為您一網打盡每日新環保快訊。
6月8日,2016年高考的第二天。關於「考」的話題鋪天蓋地,和端午放假有關的消息也是頻上頭條。只是鮮有人知道,今天,同樣也是「世界海洋日」。
2008年12月5日召開的第63屆聯合國大會決定,自2009年始,將每年的6月8日定為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 Day)。
作為浩瀚群星中一顆微不足道的行星,地球如果非要說有什麼令其他萬億星辰暗淡失色的特點,那便是它是太陽系唯一擁有大量液態水的星球。從太空俯瞰,3/4的地球表面被蔚藍色海洋覆蓋。
有人說,海洋是地球之母,沒有海洋就沒有生物,沒有生物也便沒有人類。然而就是和人類息息相關的海洋,我們對她又了解多少呢?
太平洋上的海洋垃圾超過350萬平方公裡,超過印度國土面積;每年有1500萬海洋生物因塑料垃圾死亡;每年歸入海洋的重金屬汞約4000萬噸;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汙染物約1000萬噸;一次突發性石油洩漏可達10萬噸以上;進入海洋中的放射性物質總量為2—6億居裡……石油汙染、赤潮、塑料汙染、核輻射、有毒物質汙染等不勝枚舉。
或許這些冷冰冰的數字並不能將海洋汙染的現狀直觀地表現出來,但亟需認清的現狀是:保護海洋生態,已經刻不容緩。可以說,保護海洋環境,正是人類的自我拯救。
海龜、海鳥、企鵝、海豚、鯨魚……這些本該在大海中自由徜徉的生物,如今正遭受著來自人類的傷害,死亡的死亡,滅亡的滅亡,掙扎的掙扎,40%的海洋正在被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地影響。
地球生態是個大循環,海洋所遭受的汙染,通過一環一環的生物鏈終會重新回到人類,導大的甚至不可挽回的威脅。譬如魚類被重金屬和有毒化學物質汙染之後來到人類的餐桌,比如海洋生態失衡導致的「天災」等。
反觀我國,渤、黃、東、南四大海洋近岸局部海域汙染嚴重,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更是淪為汙染重災區,海洋已經滿目瘡痍。「病去如抽絲」,海洋汙染來源多、涉面廣,治理任務極其艱巨。
詩人海子曾說:「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但如果這所房子面朝的是一片黑臭沉積的死海,將是多麼大煞風景的「風景」。
好在國家已經開始重視,海洋生態修復也逐漸起步。今年世界海洋日,我國海洋宣傳日的主題為「關注海洋健康、守護蔚藍星球」。
只是這片藍色的家園,她會好嗎?
以上就是今天的環保視野,感謝您的閱讀。東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資訊我們明天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