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自然繁育非洲斑馬

2020-11-30 央廣網

  據新華社電6月6日凌晨,位於青海省西寧市的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內,3歲10個月的母斑馬順利產下一隻雄性小斑馬。這是青藏高原首次成功自然繁育非洲斑馬。

  「原產於非洲草原的斑馬能夠適應青藏高原嚴酷的環境已經實屬不易,這次在沒有人工幹預的情況下,成功自然繁育後代更是一個奇蹟!」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經營策劃部部長劉傳惠說。

  據主管飼養員張金生介紹,這兩隻斑馬是2009年4月從非洲引進的。去年6月母斑馬自然交配受孕。

  劉傳惠說,此次在青藏高原成功自然繁育非洲斑馬,進一步證明了我國在高海拔地區進行動物保護繁育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獲取的相關經驗對於保護青藏高原各類動物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青藏高原首次成功自然繁育非洲斑馬-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新華網西寧6月7日電(陳國洲、盛勤)6月6日凌晨,位於青海省西寧市的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內,3歲10個月的母斑馬順利產下一隻雄性小斑馬。這是青藏高原首次成功自然繁育非洲斑馬。
  • 青藏高原再次成功繁育兩隻高山兀鷲雛鳥
    資料圖片5月17日,西寧野生動物園成功繁育的兩隻高山兀鷲幼鳥「三毛球」和「四毛球」正式與大眾見面。據了解,2020年3月22日和5月13日,西寧野生動物園再次成功繁育兩隻高山兀鷲,這兩隻雛鳥是中國境內人工繁殖成活的第三隻和第四隻高山兀鷲。
  • 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通過《自然》認證
    中國日報9月11日電(記者 張之豪)近日,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通過《自然》(Nature)數據期刊Scientific Data認證,成為Nature及其子刊文章投稿時可靠和便捷的數據倉儲中心,這是我國首個通過Nature認證的數據倉儲中心。
  • 人類佔據青藏高原的時間比想像中早
    來源:科技日報原標題:丹尼索瓦人DNA告訴你 人類佔據青藏高原的時間比想像中早「我是誰?」「從哪裡來?」當哲學家在進行形而上的苦思冥想時,科學家們則忙著在現實世界中尋找證據。「藉助多種科技手段,項目團隊為該遺址建立了距今約19萬至3萬年的可靠年代框架,利用新興的沉積物DNA分析技術成功獲取大量丹尼索瓦人線粒體DNA,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廣泛分布在歐亞大陸東側,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張東菊介紹。蘭州大學、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機構主導的這項研究於北京時間10月30日在線發表於《科學》上,張東菊為該論文第一通訊作者。
  • 中國的地形地貌對中國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以青藏高原為例
    ②高原上的河流深受強烈的新構造運動的影響,河流在發育過程中塑造成獨特的形態特徵。高原上的河床沒有向下侵蝕,切割不太深,而老河床的寬谷形態又被原狀地被保存下來。青藏高原邊緣的河流下遊段被改造、切割成幽深的峽谷,雷公灘、大跌水等非常形象的名字就取自這個地方。③青藏地區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勢高聳,有「世界屋脊」之稱。
  • 「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它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地球上最年輕的一個高原>4000米的海拔,讓青藏高原傲視同緯度周邊地區「世界屋脊」當之無愧>海拔高、面積大的青藏高原仿佛城牆般,攔截了它的去路△中國自然區劃有不同說法,但大部分會將青藏高原分為一個自然我國著名地理學家:黃秉維在1959年
  • 陸海空全局視角下的青藏高原與全球氣候
    從陸、海、空三個維度來看,青藏高原都獨特而重要:它是全球海撥最高、坡度最陡、面積最大的高原(陸地);它高聳於歐亞大陸副熱帶東部,高原上空氣稀薄,溫度、溼度、氣壓、輻射和大氣熱力過程都獨具特色(天空/大氣,圖1);雖然不直接與海洋相鄰,但是發生在青藏高原及相鄰伊朗高原上的特殊熱力和動力作用,對於上下遊地區乃至全球的大氣和海洋都有顯著影響
  • 真實版「美女與野獸」:90後美女在青藏高原飼養雪豹
    今年24歲的女孩王璐是青海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的一名雪豹飼養員。從湖南農業大學畢業後,2017年3月份她到動物園工作。雖然照顧雪豹「傲雪」的時間不到一年,但她卻和「傲雪」相處得很好。王璐每天除了給雪豹餵食、檢查它們的身體情況外,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記錄雪豹每天的行為動作。
  • 雅魯藏布江河谷:青藏高原的水汽通道,也成就了「高原季風區」
    我國的「高原季風區」而到了夏季時,由於陸地氣溫高,氣壓較低,在亞歐大陸上形成了亞洲低壓,我國盛行偏南風,來自海洋的偏南風帶來了溼潤的空氣,給我國各地帶來了豐富的降水,氣候通常表現為高溫多雨。在我國,習慣上通常把夏季風(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能夠影響到的地區稱為「季風區」,而夏季風影響不到的地區,稱為「非季風區」。
  • 青藏高原所等發布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高時間解析度觀測數據集
    青藏高原是反映氣候系統不同圈層相互作用及其影響效應的典型區域。然而,受自然環境、複雜地形和下墊面特徵的制約,青藏高原綜合觀測站網稀疏、氣象臺站代表性較差,衛星反演產品在高原地區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因此,青藏高原成為我國觀測資料最為缺乏的地區之一,已嚴重阻礙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過程和水分循環規律的科學認識,制約了數值模式的發展和我國災害性天氣氣候預測水平的提高。
  • 智人並非來自非洲!研究員找到線索,他們19萬年前已在青藏高原
    在人類演化過程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走出非洲」理論,研究認為,大約20萬-10萬年之前,由於末次冰期進入最寒冷的階段,除了非洲之外,其他地區的古人類都已經滅絕了,一直到少數倖存下來的智人走出非洲,逐漸擴散到世界各地,現代人類才有機會出現在地球上,不過,最近伴隨著丹尼索瓦人化石的研究結果,「走出非洲」的假說,可能會被改寫。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推早青藏高原人類活動史
    意義非凡的「神秘洞穴」 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發虎領銜的蘭州大學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團隊報導了夏河丹尼索瓦人(簡稱「夏河人」)下頜骨化石的研究成果,揭示這塊化石為阿爾泰山地區丹尼索瓦洞以外發現的第一件丹尼索瓦人化石,提供了青藏高原最早的人類活動證據。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推早青藏高原人類活動史
    意義非凡的「神秘洞穴」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發虎領銜的蘭州大學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團隊報導了夏河丹尼索瓦人(簡稱「夏河人」)下頜骨化石的研究成果,揭示這塊化石為阿爾泰山地區丹尼索瓦洞以外發現的第一件丹尼索瓦人化石,提供了青藏高原最早的人類活動證據。
  • 人類起源於青藏高原?人類社會歷史將增加1200萬年?
    青藏高原的環境條件比非洲更適合人類進化發展,而且基礎已經比非洲高1000多萬年,按道理,由早期猿人「能人」進化到晚期猿人直立人,應該比非洲早1000萬多年才對,怎麼會同時了呢?(「能人」),形成了以青藏高原為中心的進化鏈條,而非洲出現同樣類型生物要晚得多。
  • 科學家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改寫青藏高原隆...
    中國日報12月11日電(記者 張之豪)12月10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該所新生代環境團隊方小敏研究員等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王成善院士、蘭州大學等國內外研究機構和大學,精確測定和建立了青藏高原中南部倫坡拉盆地約4100至2150萬年期間的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修正了該區域古高度年代為
  • 青藏高原下面竟存在一個神秘空間?那裡到底隱藏著什麼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它被稱為``世界的屋頂''和``第三極''。它是帕米爾高原和喀喇崑崙山脈。它與秦嶺山脈的西部和黃土高原的東部和東北部相連,在北緯26°00'39°47'和東經73°19'104°47'之間。
  • 為什麼非洲有那麼多的斑馬,卻沒有非洲人騎呢?斑馬:你想多了
    為什麼非洲有那麼多的斑馬,卻沒有非洲人騎呢?斑馬:你想多了前段時間,小編的朋友去了非洲,領略了非洲大草原的自然風光。來到非洲不得不提非洲的野生動物了,眾所周知在非洲草原上動物有著非常多的不同品種,那在非洲還有一種非常有趣的動物,它就是斑馬。
  • 青藏高原的核心來自南半球岡瓦納大陸
    大約稍晚些時候(距今約 3 億年前)聯合古大陸開始解體(圖 1):北方的勞亞大陸一分為二,分別是北美大陸和歐亞大陸;而南方的岡瓦納大陸則像從高處跌落的瓷盤,徹底解體——除南美洲、非洲、印度、澳大利亞、阿拉伯和南極幾個大陸塊外,還包括眾多的小陸塊。
  • 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
    青藏高原是中國溼地分布最廣、面積最大的區域。1990年,青藏高原溼地面積約為13.45萬平方公裡。1990-2006年,青藏高原溼地呈現出持續退化狀態,以每年0.13%的速率減少,總面積減少了約3000平方公裡。2006年以來,在溼地保護與自然因素綜合作用下,溼地面積明顯回升。至2011年,僅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省溼地面積已達14.67萬平方公裡,溼地退化態勢總體上得到遏制。
  • 三隻南美華卡約羊駝「小公舉」首次在青藏高原育活
    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7月12日對外表示,該園繁育成活三隻南美洲華卡約羊駝,這也是該物種首次在世界「第三極」之稱的青藏高原誕生並育活。華卡約羊駝除南美洲秘魯和智利等高原山區有分布外,還分布在美國、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屬偶蹄目駱駝科。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於2014年共引進四隻該類羊駝。(作者 羅雲鵬 劉可 編輯 樂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