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稱為「洋火」的家庭生活中的必備品的火柴,在現代社會中作為點火點燈用具的用途越來越小了。油燈蠟燭普遍由各式各樣的電燈代替,需要電燈,把開關一按就光亮如晝了。點火用具也由更方便的打火機代替。
火柴已經不再是生活中的必備品,只有一些賓館中還擺有那些精緻的火柴。連原來曾經改變國人依賴進口「洋火」歷史的,亞洲最大的河北泊頭火柴廠,也於2012年進行了資產處置拍賣會,徹底走進了歷史。
曾經使用了幾個世紀,給人類帶來生活便利的火柴,我們知道火柴藥頭和火柴盒側磷面的化學成分都是什麼嗎?它們是怎麼點火的嗎?
火柴有早期的摩擦火柴(又稱硫化磷火柴)與後來的安全火柴之分,發火原理也略不相同,當然都是利用摩擦生熱原理。
摩擦火柴藥頭主要成分是氯酸鉀和三硫化四磷,這種火柴不需要專門的磷面,只要在粗糙表面一划,摩擦產生的熱量就足以使這兩種物質起化學反應而發火。我們現在在一些影劇中仍能看到這樣的鏡頭,用火柴在鞋底或什麼地方一划,就火柴就著了。但因為它太容易點燃,並不安全。
安全火柴是1855年瑞典人J.E.倫德斯特倫發明的,後來又經過了不斷改進。將氯酸鉀和硫磺等混合物粘在火柴梗上,而將紅磷等藥料塗在火柴盒側面。由於這種火柴把強氧化劑和強還原劑分開了,使火柴在生產和使用中的安全性大大增加,所以,稱之為安全火柴。
使用時,一般摩擦產生的熱不足以使藥頭點燃,而在火柴盒側面的磷層上輕輕擦劃時,摩擦產生的少量熱量就足以使磷面上的紅磷產生火花,火花產生的熱量又使氯酸鉀發生反應(加入二氧化錳反應更快),放出更多的熱能,點燃了硫,硫燃燒產生的熱量,就足以點燃火柴的木棒了。
現代的火柴頭上主要含有氯酸鉀、二氧化錳、硫磺和玻璃粉等。火柴杆上塗有少量的石蠟。火柴盒兩邊的磷面由紅磷和玻璃粉調和而成。利用了紅磷低溫易燃,氯酸鉀易氧化放熱,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硫磺燃燒放熱等原理。
現在的普通火柴 ,按包裝外形和所用原料不同,有木梗火柴、蠟紙梗火柴和書式火柴3種。除普通火柴外,還有抗風防水火柴、高溫火柴、信號火柴、多次燃燒火柴:能反覆發火,多次燃燒火柴及感光火柴等。但基本原理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