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人們都在糾結: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爭論到如今,人們眾說紛紜,但卻從來沒有結果。
而如今又來了一個比這個問題還有難度的問題:先有打火機,還是先有火柴?
大多數人都會覺得,肯定是先有火柴,因為火柴的構造看起來更簡單。
但實際上,大多數人是錯誤的!
古猿人鑽木起火,和打火機的原理是一樣的
說起打火機,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男士需要打火機點菸,在農村也時常可見到打火機的身影。
但你知道嗎?打火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任何一樣東西的發明都是無意之間的舉動,而打火機也是如此。
我們可以熟知鑽木起火的原理,一根木頭與另一根摩擦就可以擦出火花,可以引出火苗。這便是打火機的原型——以生活中的實物為基礎,通過接觸而產生反應。
後來的打火機從中世紀時期一直到19世紀初期,我們可以發現它已經從最開始的摩擦,演變為撞擊起火。而撞擊式點火器是最為流行的。
而那種撞擊式的點火器到現在都適用於日常生活,如燃氣爐,一些比較原始的爐灶都用這種撞擊方法來點火。
你以為打火機就僅限於此了?不,到這裡只是它歷史的一小部分,才剛剛開始而已。
時間繼續流動,到了17世紀末期的時候,打火機又改變了形態。
帶有火絨和硫磺火柴的「圖林根點火器」再次取代從前,最後普遍生活在家庭生活中。
在此之前,打火機都沒有一個固定的形態,功能也十分單一,造型十分笨拙,不但不便於攜帶,而且點火十分費力。
這時,在打火機的歷史裡,又出現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德貝萊納。
他並不是一個專業的發明家,或許連發明都不知道是什麼,在發明打火機之前,德貝萊納的職業是一名藥劑師,而發明只是一個偶然的事件。
1823年,德貝萊納如平常一樣在實驗室做著實驗,在實驗過程中突然發生意外,桌子突然起了小火。
德貝萊納對此很是疑問,經過一次又一次地排查,發現是因為氫氣接觸到了珀棉。
由此便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有專業形態的打火機——玻璃管式火機。
但這一打火機並沒有得到廣泛使用,原因是因為它過於危險,需要涉及的反應過程涉及一些有害的化學物品。
到了1920年,法國的一名學者有了德貝萊納的基礎而發明了燈芯式打火機。
但也不太理想,氣體容易洩露,於是便有了最後的形態出現,以丁烷壓縮到打火機裡面通過擠壓敲打而打出火花。
這種簡單高效,低能且便於攜帶的打火機就這樣問世了,而且受到了廣泛推廣。
而隨著世界的發展,打火機也有了多種形態,包裝更加貼近生活,也帶給了大家諸多便利。
火柴其實更難造,它的發明過程充滿艱辛
火柴雖如今已經不見了蹤影,但火柴也有自己的優點,安全性高,材料簡單,但相對於打火機又顯得沒那麼好用,火柴又有怎樣的「經歷」呢?
火柴最早出現在1669年,它的出現比打火機晚了上百年。是一個名為H.布蘭德的人提煉出了黃磷,從而改進而得到的產物。
而後人們發現黃磷極其容易氧化並且發火這一特性,於是就在木棒一端沾上硫磺,而後在融入黃磷而生火發光。
這就是最初的火柴的形態,材料很是簡單。但也有弊端,有些黃磷暴露在空氣中,還沒用就生火報廢了。
安全係數不是很高,硫磺與黃磷也不能充分融合,於是火柴依舊在改造當中。
1805年,法國人斯爾將氯酸鉀和糖用樹膠粘在木棒上,浸粘硫酸而發火。更多的人在此基礎上改良火柴。
1816年,法國巴黎的F.德魯森製作成了黃磷火柴;1828年,英國倫敦的S.瓊斯改良製作,最後命名為「普魯米辛火柴。」
火柴就此誕生了嗎?並沒有,它還在被人們繼續改良這,不僅在功能上,在材料製作上也下足了功夫。
之後,梅凱爾和奧地利人J.西格爾等人在不斷地探索研究下,發明了無磷火柴。
最終,為了增強火柴的穩定性與易燃性,法國的C.索裡亞利用白磷和黃磷的共同特性作為配方,發明了火柴。
也就在這時,火柴就確定了配方與設計。
然而火柴還是不受人們追捧的,雖然到現在都有人在使用,但對於這種安全係數不太高,使用率低的物品,在現在已經被人們所排斥了。
儘管火柴的改造次數多,但仍舊無法得到人們的追捧,弊端依舊很大,進步空間也比較小,所以在新時代面前,只能低頭被別的物品替代了!
人們為什麼都認為火柴是「哥哥」
現在的人們都有一些歷史常識,人類最早是猿進化而來。而火柴與打火機最早都是用於取火,作為生火的便捷工具。
最早的鑽木取火方法,是由木棒作為工具而生火的,而現如今火柴的模樣就是木棍。
所以,人們自然而然就認為,火柴出現的時間比打火機要早。
再者,我們可以知道,打火機改造的時間很長,雖然改造的次數少,但變化十分大,改造空間也很大。
所以,我們現如今現實中的打火機已經辨別不出它最初的模樣,甚至已經沒有了最初的模樣。
而火柴改造次數雖然多,但其根本還是沒有變,保留了大部分原始火柴的模樣。
所以,我們自然而然就會認為,火柴才是先出生的那位,而我們接近於生活的打火機當然要靠邊站了。
其實,這就是大腦在欺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