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8 1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新手媽咪 新手媽咪在日常的兒童骨科門診中,大概有20%的患者因為「腿痛」就診,家長們遇到孩子腿痛一般會先網上查詢,查詢後更加驚慌失措。
因為腿痛很多家長會聯想到骨腫瘤的可能性。見到醫生也會驚恐的問一句「我們小孩沒事吧,不是骨腫瘤吧?」、「這病要緊嗎?」、「有生命危險嗎?」……等等問題接憧而至。
有時,兒童骨科門診也會因孩子外傷或體檢拍X片時,無意中發現骨腫瘤的情況。
簡單的說,骨腫瘤和生長痛的區別如下:
接下來,我們談談兒童骨腫瘤,兒童骨腫瘤主要分為兩類:良性骨腫瘤和惡性骨腫瘤。
家長不必太驚恐,絕大多數的兒童骨腫瘤是良性的,而且絕大多數的良性骨腫瘤愈後都是良好的。
兒童良性骨腫瘤範圍廣泛,包括外生性病變,如骨軟骨瘤,在整個兒童期隨著生長發育緩慢增大,還有局部溶骨性侵襲性病變,如動脈瘤樣骨囊腫,若不治療將持續擴大,出現病理性骨折等。
其中一種具有致殘致畸風險的動脈瘤樣骨囊腫,是一種良性的骨腫瘤,這個病喜歡生長在兒童四肢的骨端,特別是大腿、小腿和上肢的長骨。
病因:到目前為止,這個病的發病機制全世界都不清楚。主要有二種說法,傳統認為與局部血管壓力增高有關,並提出動脈瘤樣骨囊腫並非真正的骨腫瘤,而是一種骨質內血管源性失調,導致骨內壓增高的反應性病變。近些年很多學者提出動脈瘤樣骨囊腫的形成與基因突變相關,原發性動脈瘤樣骨囊腫是間葉細胞來源的腫瘤,而非局部出血所致,與致癌基因USP6密切相關。
類型:這個病從X片或CT上發生的部位以及形狀不同,我們將其分成5個不同的類型——中心型、膨脹型、偏心型、骨皮質型和骨膜下型,不同類型且治療方案也不同。
症狀:這個病在早期靜止期的時候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往往是因為外傷或體檢時拍片偶然發現。當進展至活躍期時,主要症狀是出現局部輕度的疼痛,不影響日常生活,這個時候很難和常見的生長痛區別開。當進一步發展到侵襲期時,局部的疼痛就加重了,而且病變部位會迅速膨脹的生長,並侵襲周圍軟組織,引起軟組織的腫痛,病變的部位也很容易骨折。
01
動脈瘤樣骨囊腫
該病的疼痛表現主要為持續性的疼痛,會影響患兒日常行走等活動,影響患兒的日常生活。
02
生長痛
區別於常出現在夜間的兒童生長痛,且疼痛部位不固定,同時生長痛的孩子,第二天還活蹦亂跳,不影響白天的日常生活。
危害:雖然動脈瘤樣骨囊腫不會直接危及生命,但是這個病會有骨骼局部侵襲性生長難以治癒的可能,容易導致病理性骨折,致使肢體部分殘疾,大大降低生活質量。
治療:動脈瘤樣骨囊腫的治療因其發病機制不清楚,治療方法的多樣化,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是刮骨植骨結合電刀磨鑽等輔助治療。
我們建議,有四肢痛的孩子還是要到骨科門診做進一步檢查,找到原因,進行針對性的治療,避免不必要的擔心。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生長痛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