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有生存之道,植物能通過陽光和空氣合成葉綠素以滋成長;昆蟲能在空氣中嗅出幾公裡外異性釋放的激素信息而前往交配;信鴿們通過感應磁場和氣流方向實現數千裡回歸;海洋生物群落在幾千米大洋深處黑暗無光且高壓環境下,仍然繁衍生息……說是自然賦予其本身的一種生存能力也罷,說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選擇進化也罷,總之,既然能在這片天宇下生存,也算是各憑本事。
而人類在漫長的歲月裡,從當初的茹毛飲血、刀耕火種,到現在的移山填海,飛越太空,從簡單的依賴本能到創造性利用工具,實現了蛻變式的大跨越;不得不說從外在現象來看人類真的是越來越強大了,拓展了活動空間,隨心所欲地改造居住環境,追求舒適安逸生活,極盡各種感官享受,但如果換個角度看,人是否也變得脆弱了?對環境惡化的焦灼劇增;各種壓力下內心不知如何釋懷的憂慮潛滋暗長;孤獨的狂歡背後是難以安眠的煎熬,人從自然屬性逐漸轉變為各種機械屬性,試問:你還能分享一抹甜美純淨的空氣嗎?還能在幽明的夜空下傾聽心靈的呼吸嗎?我們與自然有了隔膜,各種人工標籤和機械標籤,使我們想到了動物園人工飼養的獅子老虎,曾經的山野叢林再也回不去了,它們離衰退也就不遠了。
一生不為衣食所憂,也有心態輾轉;聲色美味,鋼鐵叢林,走著走著,不經意間又不知迷失何方。如果我們不能透徹地了解自己,也就無從準確地把握未來,這是整個人類對自身命運的定位焦慮,與自然和諧共處?通過怎樣的途徑?鑿牆穿井,卻不知最大的秘密就在自身,人與自然以能量信息體系緊密相連,生死榮辱發於無形,系在身心,鑼響聲動,光閃影隨,只有多從能量信息上下功夫,才能預料先機,消弭隱患與無形,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打破常規手段,拓開自身的能量信息體系,強化與外部溝通信息的能力。
記得心理學上曾經做個這樣一個實踐,叫「感覺剝奪試驗」。找一群人放在沒有任何光線的黑屋裡,四周不提供任何聲音,很少有人能呆夠72小時的,後期各種幻覺、焦慮、胡思亂想,更主要是不安和恐懼;所以,五官感知是我們常規的信息通道,如果在極端的情況下能尚保持心態不崩潰,淡定如止水,所打開的將是一條超常規的信息溝通渠道,所以,凡事不能看表面,物極必反有洞天,如果我們處處依賴於常規感官,甚至機械手段,最終也有可能喪失自我,心為物役,說個簡單的例子:手機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如果有一天剝奪你對手機的依賴,估計很多人會抓耳撓腮,一時不知如何自處;所以,先認識自己,再放眼世界;生於自然,活得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