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磅:近液氮溫度的單分子磁性存儲器合成!

2021-01-18 材料人

【前言】


鑭系元素可在分子和原子尺度上實現量子信息處理和高密度數據存儲,有著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在實驗方面也有著一系列突破,包括讀取和操控單原子自旋、開發量子位原子鐘以及最近研究的在單原子上實現磁性數據存儲。單分子磁體表現出磁滯性的現象,這是影響磁存儲器進行數據存儲的先決條件,並且在目前已經有鑭系元素在高溫表現出這一現象。但自從發現單分子磁體近25年來,磁場掃速20 Oe/s時,磁滯溫度僅從4K提高到14K。若要提高更高的溫度則需要更快的磁場掃速。


【成果簡介】

 

2017年8月24日,曼徹斯特大學Nicholas F. Chilton和 DavidP. Mills等人在Nature上在線發表了題為「Molecularmagnetic hysteresis at 60 kelvin in dysprosocenium」的研究論文,報導合成了一種新的複合物[Dy(Cpttt)2][B(C6F5)4],(Cpttt ={C5H2tBu3-1,2,4}, tBu =C(CH3)3),能實現在22 Oe/s磁場掃速下,高達60 K的溫度下出現磁滯現象。並通過研究該溫度下樣品的動力學特徵,表明磁滯現象源於局部金屬-配合基的振動模式。計算自旋動力學表明高溫下磁性弛豫源於局部的分子振動。這些實驗結果進一步證明,經過精確的分子設計,高於液氮溫度下在單分子上實現磁數據存儲是可實現的。同期,佛羅倫斯大學RobertaSessoli撰寫了題為「Magneticmolecules back in the race」(Nature,2017,Doi:10.1038/548400a)的同期評論。

 

【圖文導讀】


圖一、[Dy(Cpttt)2][B(C6F5)4]的合成以及結構



圖二、材料的磁滯現象

 


圖三、材料弛豫動力學

 


圖四、自旋動力學計算

 


文獻連結:Molecularmagnetic hysteresis at 60 kelvin in dysprosocenium(Nature,2017,Doi:10.1038/nature23447)

 

本文由材料人學術組大黑天供稿,材料牛編輯整理。

 

材料牛網專注於跟蹤材料領域科技及行業進展,如果您對於跟蹤材料領域科技進展,解讀高水平文章或是評述行業有興趣,點我加入編輯部。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並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http://www.cailiaoniu.com/25127.html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xiaofire-18,吳玫,我們會拉各邀請老師加入專家群。


測試谷合作入駐聯繫方式

電話:010-5742 9831,QQ: 3234370334,郵箱:kefu@ceshigu.com

 


合作聯繫

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材料測試qq:3234370334

測試谷服務qq:3419043216

廣告投放:馬先生,Tel:15120014412

相關焦點

  • 五大名校聯手:一個意外的發現,單原子存儲器研究新突破
    Layfield等人發展了一種單分子磁體,可以超過液氮溫度的切換極性,進一步激發了人們對單分子存儲器件開發和實際應用的期望。由於Gd@C82分子的正負電荷中心並不重合,使得分子中存在一個電偶極距,Gd原子位置的改變同時也是分子電偶極距的改變,類似一個單分子水平的鐵電體,這也是電滯回線出現的原因。所以,本器件事實上是一個單分子「鐵電」機理的新原理的單原子存儲器。
  • 磁電耦合:讓單分子磁體更「聽話」
    自從1993年首次發現第一個單分子磁體Mn12以來,對單分子磁體的磁電性能研究也不斷深入。近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和南開大學的科研人員首次在一種含稀土離子鏑(Dy)的單分子磁體中,觀察到了顯著的磁—介電效應。日前,記者採訪了試驗者之一、南開大學化學系王玉霞博士,聽她講述了電場如何讓單分子磁體「聽話」並對其磁性調控的奇妙過程。
  • 科研前線 | 五校聯合團隊發現首個單分子駐極體,在單原子存儲器研究領域獲突破
    本期為大家介紹的是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耶魯大學、倫斯勒理工學院五校聯合課題組製備得到的單原子存儲器,課題組最初以單自旋存儲為實驗目標,然而未能觀察到磁性存儲的跡象,卻意外的看到了單分子駐極體操控,實現了一個類鐵電存儲器。摩爾定律指出:每18個月,集成電路上的電晶體密度可翻一倍。
  • 創源論壇:分子磁體——新一代的磁性材料
    11月3日晚,西安交通大學前沿科學技術研究院應用化學研究中心分子磁性實驗室主任鄭彥臻在主樓B-204圍繞分子磁體的最新研究動態和自己研究中的一些心得,與大家探討分子磁體的奧秘。單分子磁體由於具有大的自旋基態和單軸各項異性的特點,會產生慢弛豫現象。為加深同學們的理解,鄭主任以最早發現的單分子磁體——十二核醋酸錳為例,解釋產生弛豫現象的機理及表現。
  • 《Nature》:銅有沒有磁性?富勒烯說了算
    而銅、錳這些金屬,中學生都知道它們沒有磁性。最近,英國利茲大學的Oscar Cespedes教授及其研究團隊逆轉了這一「常識」。科學家們通過將金屬薄膜與碳基有機分子相結合,發現兩種常見的非磁性金屬(銅和錳)可以產生磁性,這一令人驚奇的研究成果刊發於近期的《Nature》雜誌上。
  • 新技術打破磁存儲器速度紀錄 比最先進自旋電子設備快近...
    新技術打破磁存儲器速度紀錄 比最先進自旋電子設備快近100倍  Evelyn Zhang • 2020-10-31 10:21:31 來源:前瞻網
  • 上周Nature Materials,這周Nature Chemistry!
    這些材料根據其孔中是否存在客體分子而表現出截然不同的磁性。:隨著溫度的升高,吸附和解吸二氧化碳過程中的磁化強度逐漸降低;隨著CO2壓力的升高,吸附CO2的過程中的磁化強度逐漸降低,而解吸CO2的過程中的磁化強度逐漸升高。
  • 中國科大實現亞納米分辨的近場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侯建國院士團隊的董振超研究小組,在近場螢光成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將成像空間解析度大幅提升,推進至~8Å的亞納米分辨水平,從而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亞分子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為在原子尺度上展顯物質結構、揭示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本質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該成果於2020年8月10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上在線發表。
  • 何萬中團隊原創性開發可克隆電鏡標記技術實現細胞中的單分子定位
    責編 | 兮近50年來,細胞的電鏡成像領域依賴基於傳統的抗體免疫金標記技術識別細胞中的蛋白質分子。該研究經過十年的探索原創開發了一種新型克隆電鏡標記技術(圖1),直接在細胞中遺傳編碼表達的標記蛋白上原位合成納米金顆粒,從而實現細胞超微結構上單分子水平的精確識別與定位,為細胞的電鏡超微結構單分子水平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
  • 磁性材料的居裡溫度與工作溫度
    在原子中,電子因繞原子核運動而具有軌道磁矩;電子因自旋具有自旋磁矩,原子的磁矩主要來源於電子磁矩,這是一切物質磁性的來源。過高的溫度會改變原子的磁疇結構,從而導致物質磁性的消失。因此,各類磁性材料都有一個自己的最高工作溫度。了解磁材的最高工作溫度有利於在使用中避免因高溫而導致的磁體失磁。說到溫度與磁性關係的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一個概念—「居裡溫度」。
  • 趙忠賢:液氮溫區超導體的發現
    編者的話: 2017年
  • 高壓製備具有高自旋有序溫度的發光磁性半導體
    磁性半導體具有特殊的磁電和磁光性質,是先進多功能自旋電子器件的重要候選材料。
  • 用於嵌入式溫度測量的磁性納米傳感器
    遙感系統將接收到這些磁性信號,被研究的系統將不會受到導線或其他笨重的外部物體的影響。 它可以使溫度測量的精確度比最先進的技術提高10倍,精確度在100毫秒內達到25millikelvin。測量可到國際單位制(SI);換句話說,它的讀數可以精確地與開爾文的基本定義相關聯。
  • 亞納米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侯建國院士團隊的董振超研究小組,在近場螢光成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將成像空間解析度大幅提升,推進至0.8 nm的亞納米分辨水平,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亞分子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為在原子尺度上展現物質結構、揭示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本質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
  • 進展 | 高壓製備具有高自旋有序溫度的發光磁性半導體
    磁性半導體具有特殊的磁電和磁光性質,是先進多功能自旋電子器件的重要候選材料。然而,大多數磁性半導體 - 譬如磁性離子摻雜的稀磁半導體以及EuO、CdCr2S4等非摻雜的本徵鐵磁半導體 - 均具有遠低於室溫的磁有序溫度,大大限制了這類材料的潛在應用。因而,如何製備具有室溫以上磁有序溫度且磁、光、電等多種功能屬性耦合在一起的磁性半導體材料是極具挑戰的研究方向。
  • 液氮溫度有多冷你知道嗎
    液氮罐內的液氮在常壓下呈現的液態物質,正常是-196℃到-210攝氏度之間,如果在-210攝氏度以下液氮就變成固體狀態了,對於我們的液氮有多冷呢,儲存在哪種設備內才能正常儲存呢,液氮罐廠家的技術給咱講解物理因素。
  • 每周一磁 · 磁性材料的居裡溫度與工作溫度
    在原子中,電子因繞原子核運動而具有軌道磁矩;電子因自旋具有自旋磁矩,原子的磁矩主要來源於電子磁矩,這是一切物質磁性的來源。過高的溫度會改變原子的磁疇結構,從而導致物質磁性的消失。因此,各類磁性材料都有一個自己的最高工作溫度。了解磁材的最高工作溫度有利於在使用中避免因高溫而導致的磁體失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