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 05 / 3 星期四
出品 | 邊城情感
「我們都在愛情裡少一點天分」
▲
現在的情侶應該已經沒有包辦婚姻了吧,大部分人的結合,都是兩個個體產生了愛情,由相識—戀愛—結婚。
今天我們聊聊產生了愛情的兩個人,在戀愛裡的三種心理效應,這些心理效應,雖然會讓你們的愛情變得更加美好,但也會帶來婚姻裡的適應難度。
01
一見鍾情
之前的文章裡,我們探討了一見鍾情到底靠不靠譜?介紹了一對北漂的情侶,也是在旅行的最後一天,相識相知,排除艱難險阻,最終生活在了一起。
一見鍾情指的是男女之間在初次見面就產生的愛情,或者說很深的感情。
產生的原因一般是小時候有一個理想的異性形象,這可能是來自童話故事、小說、影視藝術作品,也可能是來源於父親或者母親的認同。
當進入青春期後,這一潛在形象就會幻化成個人心中的理想戀人,既所謂的「夢中情人」「白馬王子」。
當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一個與個人理想形象外表或者某一方面相似的人時, 就會以為是「命中注定」的緣分。
對於心中理想愛人的幻想,再加上我們常常會有的「天定情緣」的信念,就會相信兩個人是生而為彼此。
如果兩個人都相信彼此是命中注定,雖然有利於加速激情期的到來,也有助於關係的維持。
但是更多的情況是,如果交往的時間一長,褪去了戀愛初期的粉紅濾鏡,就會發現對方可能並不符合自己想要的,愛情破滅後,往往會比正常的分手更加痛苦。
02
情人眼裡出西施
這句話是「暈輪效應」的產物,意指個人眼裡的戀人是完美無缺的,對方的某一品質或者是特質,非常的突出,讓人覺得印象深刻,以至於掩蓋了對他的其他品質和特點的察覺。
甚至會錯誤地從這一點出發,做出對全貌的判斷,就像暈輪一樣,容易讓人以偏概全。
戀愛中對戀人的認知往往存在偏差,很容易將對方看成是理想完美的對象,而偏離了他本來的面目。
戀人的優點得到放大,而缺點得的降低。這時對戀人的理解,看上去很不現實。但戀愛就是部分地建立在幻想和美好假象之上的。
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我們更傾向於認為自己的戀愛比別人的戀愛更加幸福。
這種美好的幻覺對戀愛關係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它也造成了理想和現實的差距。
03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研究表明,如果一段戀情,出現了幹擾雙方關係的力量,戀愛雙方的情感反而會加強,戀愛關係也會因此更加牢固。
Driscoll曾經做過一份問卷調查,內容是測量他們遇到父母幹涉的程度和彼此相愛的程度,結果表明,父母幹涉程度和戀人感情變化成正比。
研究者稱這種外界幹涉越大,戀人相愛越深的現象為「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1)每個人都有逆反心理,當外界的幹預激發了個人的自尊心,通過做不被贊同或不被允許的事情,當事人會當做是一種維護個人自由的手段。
2)外界的禁止,激發個人的好奇心。禁果才是最甜的,衝破阻撓後,才有成就感。
3)一致對外,外界壓力造成內部團結,同時注意力也集中向外,而不是審視對方,這時兩個人即使有矛盾,也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因此,對所有不被看好的婚姻、戀情,父母以及親朋好友都應該採取適度幹預,否則會適得其反。
以上三種戀愛心理效應,前提條件是兩個人之間產生了愛情。
愛情是古往今來經久不衰的主題,也是人生幸福的一大追求,更是美好婚姻的基石。
但愛情是一種強烈的情緒,在愛中的人,可能會因為這三種效應更盲目。所以偶爾我們希望在愛情中有更多理性,才能讓愛情更長久,婚姻長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