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星科學中有一個研究方向叫做行星地質學,顧名思義,行星地質學學者所研究的就是行星中的地質環境是如何形成的。這個學科的研究除了要掌握天文學相關知識以外,地質學的知識也不可或缺。如果在研究的過程中能有行星的土壤或者巖石作為物質資料,那麼研究將會如虎添翼。
曾經的美國航天局在阿波羅計劃的執行中就曾作出了一個十分明智的決定——把月球土壤帶回地球之中。當然,這個決定也是建立在月球土壤帶回地球不會對地球產生危害或者這種風險性在人類控制範圍的基礎之上的。無論怎麼說都好,阿波羅計劃中登陸月球的太空人就曾攜帶了三百多公斤的月球土壤回到地球,而這也為人類研究月球提供了充足的物質條件。
我們都知道,土壤大多是由成塊的巖石經過生物或者物理作用後形成的。在科學家們面對月球古老的巖石束手無策之際,月球土壤在地球的出現為科學家們提供了對付這個難題的一把利器。要知道,在沒有實物的情況下,科學家們要想研究月球中那些古老的頑石,只能夠靠觀察和推測,而一旦有了土壤作為物質證據後,再去研究那些比土壤更年輕的巖石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但是讓人失望的是,即使月球土壤被帶回了地球,科學家們依然沒能夠憑藉月球土壤對月球巖石的研究有所突破。這並不是因為科研能力不過關,而是在測定土壤的成分後,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件令人沮喪的事情,這些土壤和他們要研究的巖石並沒有太大關係,因為這些土壤並不是由巖石中風化而成的。
儘管如此,科學家們仍然沒有把這些來之不易的土壤封存起來,這些土壤也發揮了它們的價值。在進行土壤觀測時,科學家們就像犁地的農民一樣,把土壤研磨成細細的土灰,並且把這些土灰放置在專用的透明膠帶,用顯微鏡對其進行觀察,並且用特定手段對土壤進行分析測試。
月球土壤的分析測試結果顯示,在月球中,雖然沒有生命體存在的跡象,但這些土壤卻含有許多天然的礦物質,並且含有許多不同類別的重金屬。聽到重金屬可能大家會覺得渾身難受,因為新聞中曾報導過許多重金屬中毒的案例。重金屬雖然有一定的毒性,但是重金屬對人類也並非一無是處。
月球中存在一種名為輝鉬礦的物質,這種物質可以用來製造鉬鋼,而鉬鋼具有抗高溫和抗高壓的特性,因此也成為了高壓鍋爐的原料。並且,需要承受極大壓力和極高溫度的太空飛行器材之中也會用到鉬鋼。輝鉬礦在月球土壤中的發現無疑給科學家們帶來了巨大的驚喜,而更讓人驚喜的是,月球中還含有一種地球所沒有的名為碘化銠的礦物質。
由此可見,月球中的資源還是十分豐富的,並且作為離地球相對較近,且沒有任何生命體存在的天體,日後人類科技若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月球並不是不可能成為人類的第二個宇宙資源站。人類可能採集其中的資源,也可能以它作為空間站向外發射空間探測器,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