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和火星上的土壤可以種植物,人類可以開拓出新的生存空間

2020-12-04 刁博

人類必定會在月球和火星上建造基地,在這樣荒涼的星球上建造基地就必須要考慮吃的問題。若是能在月球和火星上種植農作物,那就不必從地球上大量運輸食品了。科學家們在空間站中做過很多植物生長實驗,也收穫過一些糧食作物。在月球和火星上沒有進行過這樣的實驗,不過這方面的探索並沒有停止。

人類採集過月球上的土壤,月球上的土壤明顯不同於地球,它是月球表面上細粉狀的風化物質。樹木能夠在地球上生長,作物能夠在地球上收穫,除了溫度、陽光、水分等條件外,土壤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土壤能夠為植物的生長提供礦物質及有機質,月球上的土壤缺乏有機質。即使在月球上創造出封閉的環境,給予適合的溫度及空氣,沒有優質的土壤,植物也難以生長。

土壤雖然必不可少,但是土壤是容易改造的。17世紀中期,科學家就發現了,一粒種子長成了參天大樹,它增加的質量只有極少數是來自土壤,絕大多數是來自水。後來又認識到還有一大部分是來自空氣。月球和火星的土壤雖然非常貧瘠,但只要稍稍加以改造就能夠適合很多植物的生長。

2019年,發表在《OpenAgriculture》上的一篇論文顯示,在實驗室模擬的火星及月球的土壤中,一些農作物可以很好地生長,並且能夠長出種子。當然這個模擬的土壤並非是不含有機質的,而是將模擬出的接近火星及月球的土壤和有機質混合在一起。這項實驗的成功讓科學家看到了在月球及火星上建立基地的希望,可以在那裡吃到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了。

真正要在月球和火星上種植蔬菜、作物及樹木,需要建造出封閉的透明空間,裡面需要創造出適合人類生活及作物生長的溫度及空氣。這些條件準備就緒後,將從地球上帶過去了有機質和月球及火星上的土壤混合在一起,就能夠讓第一批植物在月球和火星上生長。第一批植物的生長也能為之後的植物提供有機質,隨著時間的推移,月球和火星上的基地對地球的依賴就會減弱。或許多少年後,人類真的可以做到不在地球上生活,也不佔用地球上的資源。

相關焦點

  • 為何月球土壤能帶回地球,火星卻不行?事關人類存亡!
    大家可能不清楚的是,美國這次登月計劃完成後,還曾進行了多次載人登月任務,除了完成相應的探索任務之外,登月的太空人們還有一個特殊的任務,那就是採集月球的土壤回地球。或許是「玩爛」了月球,於是美國人就把目標轉向了火星。相信大家也都知道,美國曾多次朝火星發射探測器,甚至還在火星實現了軟著陸。當然了,除了美國之外,還有很多國家都曾把探測器送往了火星。
  • 火星和月球,哪個更適合作為人類第一個外星殖民地?
    按照傳統思維,若要殖民一個星球,首先要考慮該星球能否滿足建立殖民基地和後續開發需要的資源,畢竟在星際時代初期,能源是一大問題。同時還要滿足當前星球生活的便捷性。似乎在這些前提條件下,火星都有月球不可比擬的優勢,也就認為人類在外星應該像地球上一樣生活。
  • 人類殖民火星 可能要派細菌和藻類先行
    那麼,人類要想殖民火星又該怎樣對這顆紅色星球進行改造和建設呢?聽聽專家們怎麼說。在火星種地 遠不止解決吃飯問題這麼簡單在科幻電影《火星救援》裡,主人公馬克靠種植土豆獨自在火星上生存下來。鄭永春表示,人類要移民火星,建設農業文明肯定是第一步,但其作用遠不止解決吃飯的問題那麼簡單。如果說日常生活中的農業技術主要致力於提高農業產量、農作物品質、農產品多樣化等,在火星上則要開拓全新的農業科研領域,首要目的是改造環境。「除了提供食物,我們需要植物來供應氧氣、淨化水源等,為人類提供最基礎的生存條件。」鄭永春說。
  • 為什麼人類不敢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聽完專家的解釋明白了
    人類科技的發展速度可以用坐火箭來形容,科技的快速發展給人們生活和人類文明帶來巨大進步的同時,也在不斷破壞著地球的環境,快速消耗著地球的資源,地球遲早有一天將會不適合人類的生存,那個時候我們不得不移民外星球生活。
  • 想到月球上種菜?專家:這樣操作不是沒有可能……
    「電影《火星救援》的土壤改造方法也適用於月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張顯表示,月球土壤是由月巖風化而來,其成分和地球土壤的區別在於缺乏有機質、水和空氣,並且多了氦-3。理論上講,只要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有機物、水、氧氣和陽光等,就可以種植出土豆等作物。目前月壤要實現種菜,就得經過改良,需要添加人畜糞便或動植物腐爛後的有機物等有機質和適量水,這樣一來基本就可以種植出蔬菜。
  • 火星上發現了大量的冰!移民火星可以就地取水啦?
    在未來幾年內,中、美、印以及一些歐洲國家的登陸探測器也將紛紛造訪火星。如果有一天,火星的探索者們成功登陸,他們面對的將是一顆荒漠遍野、塵暴漫天的紅色星球。他們將如何生存?人類是否能夠成功徵服火星?對比之下,我們可以看出人類在火星生存的難度要遠遠低於其他星球。他引用了卡爾?薩根和火箭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的對話,描述了一幅關於未來星際旅行的藍圖,讓博士團和孩子們心馳神往。根據以往大量真實的探測數據,讓我們相信火星是人類未來的希望。   人類未來居住計劃:20年後移民火星?
  • 人類「殖民」火星?那可能要派細菌和藻類先行……
    人類殖民火星 可能要派細菌和藻類先行本報記者 付毅飛7月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這意味著我國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實施在即。雖然這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卻已引發了火星迷們的無限遐想——將來我們能不能在火星上建旅館?火星上能不能採礦?在火星上可以開展哪些科學實驗?
  • 有人想到月球上種菜?專家:這樣操作不是沒有可能……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張顯表示,月球土壤是由月巖風化而來,其成分和地球土壤的區別在於缺乏有機質、水和空氣,並且多了氦-3。理論上講,只要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有機物、水、氧氣和陽光等,就可以種植出土豆等作物。目前月壤要實現種菜,就得經過改良,需要添加人畜糞便或動植物腐爛後的有機物等有機質和適量水,這樣一來基本就可以種植出蔬菜。
  • 人類為什麼不敢把火星上的土壤帶回地球?到底是在怕什麼?
    人類為什麼不敢把火星上的土壤帶回地球?到底是在怕什麼?自古以來人類探索外太空的腳步就從沒停止過,智慧文明的快速發展讓人類不再局限在地球上生存,在1960年人類第一次成功飛進太空環境中時,我們知道人類新的旅程開始了,自從成功登陸月球之後,人類下一個目標就是火星。
  • 一周科技精選|科學家玩發現新抗生素、月球和火星的土壤可以種植蔬菜
    這個新的伊波拉病溢出的多元數學模型,納入了包括保蟲宿主動物的分布和健康、人類與這些宿主動物的接觸率以及疾病幹預策略等多種因素,也指明了應進行疾病監測的重點地區,以防將來的疫情暴發。 前延點評:此前伊波拉病暴發概率模型,都忽略了保蟲宿主生態學和氣候變暖的潛在效應。未來本身就是不確定的。
  • 人類移居火星將面臨的5個現實情況,你還願意住到火星嗎?
    ,雖然人們對移民火星充滿了憧憬,如果人類在火星上生活的話將要面臨哪些情況呢?其實對於火星上的生存環境,NASA的專家已經指出了人類將面臨的幾個困難情況:1、火星三分之一的重力環境雖然已有《火星救援》這類關於火星生活的科幻影視,但人類即便在火星上建立能生活的生態基地,也要隨時面臨只有地球三分之一的重力環境,人體在低重力環境下骨質會變得疏鬆,而且身體的肌肉即使保持鍛鍊也會面臨萎縮的現象,不過心臟輸送血液時承受的重力變小,人體會在適應環境以後個子會出現變高的現象
  • 探索火星遇到的4個未解之謎,為什麼人類不能在火星上生存!
    人類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探索火星以來,在這顆紅色星球上收集的資料甚至比月球還要多,由於火星與地球類似的一年四季和每天24小時的時長,由於「好奇號」探測器傳回了許多火星上的高清照片,讓許多人覺得火星與地球如此相似,似乎未來能移民到火星上並不是誇張的幻想
  • 是否可以將整個城市都移居到月球或火星的熔巖隧道?
    科學家發現火星上有許多非常大的熔巖隧道,它們的頂部有的跟帝國大廈一樣高。月球上也有非常多,非常大的熔巖隧道,它們的高度比杜拜的哈利法塔還高,它們的天窗也有足球場那麼大。這些非常寬的地下大洞穴,可以擋住太陽的輻射損害,未來可以作為人類的基地,科學家說。熔巖隧道是地表下的一個通道,它是火山爆發時,急速流動的熔巖衝刷形成的。
  • 人類可以在月球上生活了?科學家正設法製造氧氣
    在地球生活了如此久的人類一直很嚮往外太空,想要找到外太空的生物,為地球生物找個兄弟姐妹什麼的,更是期盼終有一日我們可以生活在外太空中,到別的星球上生活,領略一下不一樣的風光。在眾多的星球中,火星和月球是人們較為關注的,經過長期的探索,這兩個星球也不負眾望地讓人們有一些合理的猜測。火星上可能曾經存在生命,而月球則成了我們有希望可以居住的一個理想星球。經過一系列的探究,科學家們根據分析所得,最終還是將可能能讓人類居住生活的星球定在了月球。當然了,現在的月球肯定是不能住人的,畢竟沒那個條件,否則也不會拖到現在還沒派人上去居住了。
  • 火星上的水可以為火星殖民者提供燃料和氧氣
    來源:新浪科技太空人在火星上找水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未來,火星殖民者可以利用火星上的鹽水生產燃料和氧氣。研究人員表示,這一進展背後的新技術還可以用在潛水艇上,以便用海水製造氧氣。在火星上生存,任何潛在的殖民者必須得有氧氣來呼吸,得有燃料——如氫氣——來為設備提供動力。因此,他們在火星上發現的任何水源都將是無價之寶,因為他們可以用電和其他辦法將水分解成氫和氧。
  • 如果不穿太空衣,人類可以在火星上生存多久?
    我們都知道,早在上世紀60年代,人類就已經登陸到月球上了,可是一直到今天,卻仍然沒有太空人登上過火星,就連發射火星探測器,也鮮少有國家成功。原因很簡單,因為火星距離地球很遠,即使是在近地點的時候,也需要6-7個月的時間。因為人類的目前的技術還不夠成熟,所以人類想要登上火星,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去火星需要穿太空衣嗎?
  • 月球土壤不能種菜,中國人天賦無處施展,月球基地食物來源怎麼辦
    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兩公斤重的月球土壤也被帶回來,未來將對月球土壤進行各種科學檢測和分析。我們中國人最關心的是月球土壤能不能種菜,然而這麼多年不管是美國還是前蘇聯對月球土壤的檢測分析發現月球土壤裡沒有任何有機物,也就是沒有含有碳的化合物或者碳氫化合物,對於植物來說有機物是其養分的重要來源,沒有有機物植物則不能正常生長發育,對於自帶種菜技能這種種族天賦的中國人來說,可謂大失所望。
  • 人類可以往返月球,卻無法從火星返回,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自古以來就沒有停止過,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類探索宇宙的步伐也在不斷地加快,探索的範圍也從最初的近空間逐步擴大到宇宙,探險的距離也從最近的月球到更遠的火星。換句話說,如果現在人類發射了載人飛船並成功登陸火星,那它也只能是一張單程票,有去無回,登陸火星的太空人也許會永遠留在火星上,沒有辦法返回地球,這聽起來很可悲,但事實是不可改變的。也許許多人對此表示難以理解,既然可以實現登月往返,那麼為什麼不能實現火星之間的往返呢?下面,我們一起分析一下為什麼會這樣。
  • 火星上發現「水冰庫」,人類是否可以通過改造,加快移居的腳步?
    地球還能讓人類生存多久?火星上發現「水冰庫」,移居更近了!在地球環境日益惡劣的情況下,有很多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地球還能供人類居住多少年呢?地球環境的變化和人類活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工業化時代加快腳步的情況下,地球環境變得越來越糟糕,天氣變得越來越頻繁。
  • 科學家發現:火星土壤適合農作物生長
    比方說,如今月球移民、火星移民就被紛紛提上了日程。人類真的可以移居外星球嗎?多年來,一直有一種說法:人類是無法離開地球的,因為除了地球之外,其它星球上都沒有適宜的溫度、豐富的液態水,以及人類無法離開的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