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技術

2020-12-04 耀隆新科技

土壤修復丨綠色保護

土壤和水乃「萬物之本、生命之源」

但是,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發展,大量含有重金屬的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汙水排放到環境中,對大氣、土壤和水環境造成了嚴重汙染。

這些重金屬主要為鉛、鉻、鎳、銅、鋅、汞、砷等元素,具有隱蔽性、毒性強、持久性,不可降解性等特點,重金屬在水體中可通過食物鏈影響動植物生長最終威脅人類健康。

拿什麼保護

使遭受汙染的土壤恢復正常功能,就需要採用土壤修復這樣的技術措施,而無害化處理重金屬汙染已成為當今最為主要的環境問題。

三種保護

1、物理法,包括膜分離法(RO反滲透)、吸附法、溶劑萃取法、離子交換法、蒸發濃縮法等;

2、化學法,包括化學沉澱法、電化學法;

3、生物法,包括生物修復法、生物絮凝法、生物吸附法。

其中吸附法是公認的操作簡單,成本低的除鉛方法。

一些有高吸附效率的材料(氧化石墨烯、納微米磷酸鋯,層狀雙氫氧化物、硅藻土、改良碳納米管)被應用於此。

一、吸附技術

1、利用磷酸鋯ZrP修飾電極進行重金屬離子的吸附與檢測

硝酸鉛 [Pb(N03)2]作為Pb2+的來源。實驗所用吸附劑磷酸鋯(ZrP)均為50 mg。所有的吸附實驗均在室溫條件下與150 mL的錐形瓶中進行。100 mL的NaAc-HAc (pH 4.0)溶液中混有不同濃度的金屬離子。為了使吸附達到平衡,溶液在搖床中震蕩24 h。其固相和液相經10000 rpm下離心6 min得以分離,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儀(ICP)檢測上層清液中金屬離子的濃度,並將離心所得固體在真空乾燥箱中,65℃ 條件下乾燥用於XPS分析。整個實驗過程中,用0.1 M NaAc和HAc溶液來調節體系的pH始終維持在4.0。吸附試驗在常溫常壓下進行。

下方為磷酸鋯(ZrP)選擇性電化學檢測Pb2+的示意圖及吸附或未吸附重金屬離子的幾何結構:

2、吸附能力

磷酸鋯(ZrP)在pH=4.0的醋酸-醋酸鈉緩衝溶液中對金屬離子Pb2+,cd2+,Cu2+,Zn2+,Hg2+吸附能力的強弱。(50 mg的吸附劑磷酸鋯加入到100 mL分別含有0.25,0.5,1.0 mM的金屬離子溶液中。)

磷酸鋯(ZrP)材料對五種金屬離子都表現出了很好的吸附能力,其中,對Pb2+,的吸附容量明顯高於其它四種金屬離子。

3、吸附原理

磷酸鋯(ZrP)之所以對Pb2+,表現出了較強的吸附能力,由於吸附完成後,ZrP與Pb原子發生了內部絡合作用,而吸附其它幾種金屬離子則主要是由於靜電吸引作用力,顯然,絡合作用力要明顯強於單純的靜電作用;另一方面,ZrP是一種陽離子型的離子交換劑,一般情況下,具有較低水合能的二價金屬離子更容易被吸附到陽離子交換劑上,在幾種金屬離子中Pb2+具有較低的水合能,因此更容易與ZrP發生反應。

4、修復關鍵

具有高比表面積、強吸附性、高活性,又具有結構穩定、抗團聚的廢水吸附土壤修復材料,是治理汙染的關鍵。

二、納米技術

此外,目前全球有40多個重度汙染場地正在直接或間接地採用納米技術進行修復。但是,由於納米顆粒的高比表面積、高活性,顆粒與顆粒之間很容易發生團聚,使納米材料失去其應有的高活性。

國內外研究人士發現:如果能夠獲得由許許多多納米結構單元組成的微米尺度的材料,或者能在微米尺度材料的表面構築納米結構單元,即:微/納米結構材料,則有望實現對汙染土壤廢水處理的高效修復治理。

耀隆化工有這樣的微納米材料α-ZrP,它是一類具有離子交換性能的新型無機陽離子層狀介孔功能材料,比表面積大,表面官能團賦予其優異的吸附性能,對金屬離子具有較強的吸附性能,尤其對鉛(Pb2+)表現出了優異的選擇性,無腐蝕性、安全綠色,可綜合吸附或提取多種重金屬(如鉛、鎘、鉻、汞等)。

近年來在重金屬汙染治理方面受到歐美國家的廣泛關注。將其作為吸附劑或反應劑來處理重金屬離子,易回收,從根本上解決重金屬的持續蓄積問題。

相關焦點

  • 【百強技術展示】用於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的特異型重金屬修復材料MetaPro
    現開通「百強技術展示」專欄,展示遴選出的先進實用的環保技術。用於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的特異型重金屬修復材料MetaPro®固化穩定化是國內外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較為成熟、使用頻率較高的技術。相關修復材料為該技術推廣和應用的核心和基礎。
  • 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的二次汙染與防治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 美國汙染場地修復經驗表明,78% 的汙染場地存在重金屬汙染。針對重金屬汙染場地,常用的修復技術有 固化/穩定化、淋洗、水泥窯協同處置、植物修復等。我國固化/穩定化技術應用,佔所有修復技術 33% 。重金屬汙 染場地修復需全面考慮二次汙染問題。
  • 淺談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技術
    三、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技術研究(一)重金屬汙染土壤工程修復技術重金屬汙染土壤工程修復技術涉及的修復工作量較大,主要是以物理、化學等方式進行修復。隨著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動電修復逐漸成為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技術的重要方式,在運用動電修復的環節中,由於動電修復的修復成本較低,主要利用電動化學作用對重金屬汙染土壤進行處理,可以將重金屬汙染土壤進行徹底的修復,通過氧化還原將重金屬汙染物經由電極區域,並由專門的系統進行修復,已經有效的運用在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過程中。
  • 某重金屬汙染場地土壤修復案例分享
    某重金屬汙染場地土壤修復案例分享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按照汙染物的性質,可將土壤汙染物分為無機汙染物和有機汙染物兩大類,而重金屬汙染則在無機汙染中佔據了較大的比重,出現頻率較高。重金屬汙染對包括土壤環境在內的陸地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蓄積毒性,可以通過植物吸收、生物累積和和生物放大作用對人體和動物的健康造成危害。
  • 地下水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地下水汙染尤其是重金屬汙染的問題已經引起國內學者的關注,但目前重金屬汙染評價及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地表水與沉積物,關於地下水重金屬汙染的較少。地下水關乎人民健康,重金屬汙染事件一旦出現,其造成的危害無法估量,因此研究出針對地下水重金屬汙染治理的技術迫在眉睫。本文將地下水重金屬汙染的修復技術分為異位修復技術和原位修復技術2大類。
  • 2016重金屬汙染防治及土壤與地下水修復最佳可行技術高級研討會...
    2016年5月26日至28日,「2016重金屬汙染防治及土壤與地下水修復最佳可行技術高級研討會」在青島召開,朗鐸科技全國土壤銷售經理彭鋮先生、朗鐸科技技術部經理馬金波先生出席會議。
  • 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之鉻汙染土壤修復技術
    鉻汙染土壤治理技術1.化學固定化/穩定化法固定化和穩定化是將被鉻汙染的土壤與某種粘合劑混合(也可以輔以一定的還原劑,用於還原六價鉻),通過粘合劑固定其中的鉻,使鉻不再向周圍環境遷移。在眾多的粘合劑中,水泥和矽土被認為是一種有效、易得和價廉的產品。
  • 技術案例: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及其應用案例詳解
    技術案例: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及其應用案例詳解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是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自然資源,據統計,我國受鎘、鉻、鉛、汞、鋅等重金屬汙染的耕地面積近 2000 萬公頃 ,約佔總耕地面積的六分之一 。
  • 汙染土壤植物修復技術簡介與應用案例
    2.3 應用限制條件不適用於未找到修復植物的重金屬,也不適用於2.2 中指明之外的有機汙染(如六六六、滴滴涕等)汙染土壤修復;植物生長受氣候、土壤等條件影響,本技術不適用於汙染物濃度過高或土壤理化性質嚴重破壞不適合修復植物生長的土壤。
  • 重金屬汙染土壤穩定化修復材料 ——基於理論原理和實踐條件的設計...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重金屬是土壤修復行業中的一類典型修復對象。目前,對於國內多種多樣的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情景,大多採用比較快速、經濟的穩定化技術以匹配工期緊、資金少等修復過程中經常存在的現實問題。適宜的修復材料是土壤重金屬穩定化技術實施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本文從土壤重金屬穩定化的理論原理和修復實踐兩個角度,對重金屬穩定化修復材料的實用性設計思路進行簡要梳理。
  • 土壤重金屬汙染原位修復實用性技術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土壤受到重金屬的汙染會對農作物的安全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本文就汙染土壤的相關修復技術對受到重金屬汙染的土壤進行修復,並且對其技術的實用性進行總結和分析。
  • 【技術盤點】汙染土壤植物修復技術簡介與應用案例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技術介紹1 技術名稱技術名稱:土壤植物修復英文名稱:Soil Phytoremediation2 技術適用性2.1 適用的介質汙染土壤。2.2 可處理的汙染物類型重金屬(如砷、鎘、鉛、鎳、銅、鋅、鈷、錳、鉻、汞等),以及特定的有機汙染物(如石油烴、五氯酚、多環芳烴等)。
  • 有機汙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目前,常見的土壤複合汙染形式有重金屬複合汙染、有機汙染物複合汙染、重金屬–有機汙染物複合汙染;其中,土壤有機複合汙染主要與有機農藥的生產、使用和工業「三廢」的排放有關,較為常見的汙染物為有機氯農藥(OCPs)、多環芳烴(PAHs)、多氯聯苯(PCBs)以及石油烴(TPHs)等。據統計,我國目前至少有3600萬公頃土壤受到農藥、石油烴和多環芳烴等有機化合物的汙染。
  • 基於CiteSpace的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研究文獻計量分析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 要本文以Web of Science 資料庫及中國知網的文獻資料為數據源,利用CiteSpace 文獻計量工具,對1998—2018 年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研究領域的相關文獻從發文量、發文國家、發文機構、關鍵詞、作者群體、載文期刊及論文被引頻次方面進行分析,以此探討國內外該領域研究現狀及未來發展態勢。
  • 「技術交流」重金屬面源汙染生態攔截與修復技術研究與集成
    在技術規範方面,我國尚沒有專門針對礦山重金屬面源治理與修復的技術標準,已經建立的相關標準沒有針對礦山重金屬面源汙染特徵提出系統性的技術體系,多種技術評價方法在針對性和適用性方面存在明顯不足,無法指導建立有效的技術方案。因此,針對礦山重金屬面源汙染的特點,急需建立集成物化、生態攔截與生態修復技術的重金屬面源汙染生態攔截與修復技術規範,以填補該領域的技術標準空白。
  • 土壤修復技術介紹——微生物修復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修復技術中的土壤微生物修復技術是一種利用土著微生物或人工馴化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在適宜環境條件下,通過自身的代謝作用,降低土壤中有害汙染物活性或降解成無害物質的修復技術。相較於化學修復技術和物理修復技術,微生物修復技術應用成本較低,對土壤肥力和代謝活性負面影響小,可以避免因汙染物轉移而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產生影響。
  • 生物質電廠灰——新型重金屬汙染土壤鈍化劑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汙染土壤的固化/穩定化技術是防止或降低汙染土壤釋放有害化學物質的修復技術,是通過固態形式在物理上隔離汙染物,或者將汙染物轉化成化學性質不活潑的形態,從而降低汙染物質的毒害程度和遷移性。
  • 土壤修復技術介紹——電動力學修復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電動力學修復技術是處理汙染土壤的一項新的化學技術方法,已進入現場修復應用階段。電動力學修復是通過電化學和電動力學的複合作用(電滲、電遷移和電泳等)驅動汙染物富集到電極區,進行集中處理或分離的過程。近年來,中國先後開展了銅、鉻等重金屬、菲和五氯酚等有機汙染土壤的電動修復技術研究。
  • 崔屹:電化學法修復重金屬汙染的土壤
    有鑑於此,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提出了一種由循環土壤洗滌系統和電化學過濾裝置共同組成的修複方法,在不同濃度範圍內實現了對汙染土壤重金屬的高去除率。該修複方法建立在不對稱交流電化學(AACE)概念的基礎上,這使得土壤洗滌化學物質可以循環利用,消除了二次汙染,此外,作者還合成了醯胺肟功能化電極,以促進電沉積過程,將重金屬還原為零價金屬狀態。
  • 瀋陽生態所揭示植物修復多環芳烴-重金屬複合汙染土壤的根際作用機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多環芳烴(PAHs)汙染土壤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環境問題,對人類生命和生態系統構成了嚴重威脅。通常,多環芳烴與重金屬可通過汙水灌溉、固體廢物處理、交通運輸以及工業活動等途徑進入到土壤中,通過積累而形成複合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