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海風:規範化養殖桑蠶 帶動鄉鄰共同致富
家住義龍新區德臥鎮團山堡村的吳海風是一名農村黨員,通過發展種桑養蠶產業,帶動鄉鄰共同致富。返鄉發展桑蠶產業德臥鎮團山堡村桑蠶產業由黔西南州坡桑桑蠶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發展,合作社於2018年8月成立,負責人吳海風介紹,他和妻子黃妍多年在外做工程,一次偶然機會,看到安龍縣的親戚家養蠶經濟效益好。
-
黃土地上「淘金」 山西農村青年借桑蠶養殖帶千餘人致富
中新網太原11月20日電 題:(愛國情 奮鬥者)黃土地上「淘金」 山西農村青年借桑蠶養殖帶千餘人致富 作者 劉小紅 數年前,在上海就業的山西呂梁柳林縣青年李天柱回村過年,發現村裡很多孩子過年還穿著補丁衣服。面對窮困的父老鄉親,李天柱思慮良久,決定放棄上海的高薪工作回鄉創業,用知識與努力改變家鄉。
-
興仁:桑蠶養殖 民眾致富有「絲」路
桑葉基地7月29日中午,興仁市屯腳鎮鯉魚村桑蠶種養基地裡,桑樹綠浪席捲而來,一波又一波,片片荒山變「桑田」,在310畝桑葉基地,負責人吳啟科正忙著給工人講解桑葉採摘注意事項。一個個蠶房如雨後春筍般崛起,一隻只白胖胖的蠶兒躺在桑葉上吃得正歡。
-
農村桑蠶養殖要注意,不可在養殖室內抽菸!煙氣會引起桑蠶中毒
雖然有桑蠶養殖的指導員,但是指導員也很忙,來村子裡時候也只是指導大家養殖方法,講解一些桑蠶的習性。像怎麼知道蠶要進入睡眠,睡眠多久後會醒來,醒來多久後要進行消毒作業,蠶室內溫度要控制在多少。告知這些東西後,剩下來的就是大家去琢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桑蠶養殖 重慶黔江致富有「絲」路
靠桑蠶養殖走上產業扶貧致富路時值立秋,黔江區金溪鎮清水村山間坡地上的桑園一片翠綠,養蠶大戶田建正在蠶棚內忙碌著,田建是當地致富能人,創業多年,帶動周邊幾十戶貧困戶實現增收致富。「我在創業之初既沒錢,也沒技術」。田建說,村裡修通產業路後,政府還為他請來農技員作指導,「讓我發展產業更有信心。」
-
桑蠶養殖鼓起老鄉腰包
寬敞明亮的大棚裡,成千上萬隻幼蠶在桑葉上慢慢爬動,或貪婪地吮吸著嫩葉裡的養分,或立起頭尋覓一方吐絲結繭的舒適地兒……這是記者日前在界首市顧集鎮小良村千畝桑蠶基地裡看到的場面。談起小良村千畝桑蠶基地,還得從它的當家人秦學虎說起。
-
陝西靖邊桑蠶養殖助力當地村民脫貧致富
據悉,該村桑蠶養殖項目總投資340萬元,總佔地面積15畝。該項目提供的務工崗位輕簡省力,可吸納老、殘、弱勞力參與務工。2020年共提供務工崗位25個,吸納宋渠村勞動力100餘個。另據介紹,未來隨著養殖規模的日益擴大和產業鏈的拓展,可提供50餘個穩定就業崗位,吸納1000餘個勞動力務工,進而實現當地村民就地就近穩定務工。
-
在致富路上結伴同行 - 山西日報數字報
何不取長補短,在致富的路上快慢搭配、結伴同行,兔子領跑小龜跟,你前我後皆風景? 就這樣穩穩的,以35.5萬畝蘋果、11.2萬畝花椒為產業依託,請腦子靈光的「兔子」領跑拉長產業鏈條,讓有耐力能吃苦的小龜做好大田管理,使得芮城30萬農民率先脫貧,穩步致富。
-
「豪豬養殖大王」的致富經
但喜好養殖動物的他,卻在養殖豪豬的路上越走越寬,將豪豬事業越做越大。從2009年開始嘗試養殖豪豬,如今韓家文的養殖場已有200多頭豪豬,成為名聞一方的「豪豬養殖大王」。 1999年,提前退休在家的韓家文,憑著自己的愛好,計劃搞養殖。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中央七套的節目中,看到了養殖豪豬的新聞報導。豪豬吃得少、生病少、價格高的特點吸引了韓家文的目光。
-
特色鴕鳥養殖讓農民走上致富路
東北網虎林10月24日訊 慶豐農場鴕鳥養殖戶趙金柱經過10多年的摸索實踐,走出了一條鴕鳥養殖致富路。走進他的鴕鳥養殖場,我們切身感受到了特色養殖、規模養殖帶給他的益處,鴕鳥養殖也讓趙金柱的致富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快。
-
【脫貧攻堅】桑蠶種養技術培訓結束,貧困戶代表直接從基地買了4齡蠶
【脫貧攻堅】桑蠶種養技術培訓結束,貧困戶代表直接從基地買了4齡蠶 2020-04-29 04: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蠶寶寶吐銀絲 三姐故裡絲綢鋪就致富路(圖)
圖為:女工在認真工作 記者 徐芳 攝圖為:車間裡的現代化設備 記者 徐芳 攝 荊楚網消息(記者 徐芳)「宜州農民好幸福,銀絲鋪成致富路這是「歌仙」劉三姐故鄉——廣西宜州市近年廣泛傳唱的一首歌,它形象地描繪出當地農民通過養蠶致富奔小康的生動畫面。11月30日,「生態長壽地 三姐文化城——2016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河池行」採訪團的記者們來到宜州嘉聯絲綢公司,了解絲綢生產的奧秘。 在絲綢生產廠內,蠶房內未破繭的蠶包被採繭機高效率地取出來;在流水線生產間,絲綢製作機械化生產,讓記者一探蠶寶寶的「奧秘」。
-
河南最「窮」的縣,靠養殖柞蠶致富,這種蠶不僅能吐絲還能吃
柞蠶,古稱春蠶、櫟蠶、山蠶等,因其喜食柞樹葉得名,與桑蠶一樣,它也是一種吐絲昆蟲,柞蠶繭可繅絲 ,是紡織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不僅如此,柞蠶還可食用,也可做藥材,是我國特有的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昆蟲資源。柞蠶源於我國山東省魯中南地區,如今主要產區為遼寧、山東、河南、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山西等省區,其繭絲的產量僅次於家蠶。據統計,全國柞蠶繭年產量達到7萬噸。
-
養殖「白腹美」敲開致富門 河南省濮陽市範縣小龍蝦水產養殖帶動...
養殖「白腹美」敲開致富門 河南省濮陽市範縣小龍蝦水產養殖帶動農民增收2020-08-05 14:3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河南日報農村版 瀏覽量: 2543 次 我要評論     本報記者代珍珍    7
-
黎平茅貢鎮:特色鱘魚養殖 「鱘」出致富新路
近日,走進黔東南州黎平縣茅貢鎮樟洞村興樟合作社冷水魚養殖基地,數十個大小不一的中華鱘飼養池裡,魚翔淺底,自由嬉戲。養殖工人石蓉芳正在飼養鱘魚,「自從加入鱘魚養殖,生活在一天天的向好發展。」在參與鱘魚養殖之前石蓉芳還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村裡養殖冷水魚,他和妻子入股參與養殖,並常年在基地裡務工,入股、務工的雙重收入改變了家裡一貧如洗的經濟狀況。 「這三年以來,我們的生活有很大改善。鱘魚養殖效益不錯,我們夫妻兩也入了股,在基地務工每人每個月2000塊,兩個人就是4000塊工資。」
-
凌軍:養殖小龍蝦 致富又發家
凌軍:養殖小龍蝦 致富又發家 2020-11-22 09:25:06 來源:黃山日報
-
桐鄉市河山鎮水蛭養殖助推農民致富
近日,嘉興市價格監測中心在對桐鄉市河山鎮欣龍特種水蛭養殖中心的調查中發現,巨大的市場需求,為人工養殖水蛭營造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同時也為新農村建設時期農民致富提供了新途徑。由於當時國內水蛭的人工養殖還沒有先例,所以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鑑,同時受到颱風和其它自然災害以及病蟲害的襲擊,養殖池內水蛭損失過半,當年非但沒有賺到水蛭養殖的「第一桶金」,反而虧損了10多萬元。
-
女大學生"點蠅成金" 養殖蒼蠅走上致富路
女大學生"點蠅成金" 養殖蒼蠅走上致富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9日 23:40 來源: 來源:大眾網養殖的過程中,艾寶榮要充分了解蒼蠅的各種習性,她曾專門到大學裡去學習養殖。
-
確山三裡街道:蝸牛養殖成為村民致富的新路子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陳鵬飛 通訊員 馮登輝 張方)「這個養殖蝸牛室內溫度必須保持在25—30℃,低於或者高於這個溫度,蝸牛不但不會生長,還會大量死亡,每天定時給養殖場進行噴水、調溫,保持養殖環境溼潤,讓蝸牛自由採食蔬菜葉,確保蝸牛健康成長。」
-
「順口溜」兌水養殖經驗致富自己 惠及他人
「順口溜」兌水養殖經驗致富自己 惠及他人2009-02-03 10:2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常州日報 從糧農到漁農 兌水養殖開創鄉村致富路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溧陽市上黃鎮當時的壩裡村農民史小六、史祖勤在幾十畝產糧田進行實驗,用一種圍堰的方法對平地水田進行囤水養魚,幾年下來畝產達到三四百斤,純收入是當時種植糧食的好幾倍,兌水養殖誘發了村民們濃厚的興趣。1988年,兌水養殖引用到灘涂圍堰養殖中,當年獲得畝產400斤的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