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塑料成精了:軟體機器人能跑能跳能遊泳,模仿水母毛毛蟲

2021-01-09 澎湃新聞
這片塑料成精了:軟體機器人能跑能跳能遊泳,模仿水母毛毛蟲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2018-01-25 07:22 來源:澎湃新聞

德國馬普智能系統研究所的磁控軟體機器人。澎湃新聞記者 孫懿贇(00:43)

迷你機器人可以遊走於人類周身血管和精密機械內部,在這些人類難以觸及的特殊地點大顯身手。不過,這些地點複雜多變、障礙重重,非常考驗機器人的靈活性。

德國馬普智能系統研究所的一個團隊在1月24日的《自然》雜誌上報告了一種毫米尺度的磁控軟體機器人,能改變自身形態,模擬毛毛蟲、尺蠖、水母等多種軟體動物的運動模式,堪稱「鐵人三項」選手。

從外面上看,該磁控軟體機器人像一片普通的黑色塑料,但在磁場控制下,這片塑料就能「成精」,像軟體動物一樣運動。它能在水下或水面遊動、捲成圓圈滾動、跳過障礙物、在細管中爬行,靈活切換運動形式,勝任各種液體或固體地形。此外,機器人還能進行裝貨、運貨和卸貨操作。

由於機器人的運動純由磁場驅動,可以輕鬆而無傷地穿透生物組織和合成材料,有望應用於微工程和健康醫療領域,如靶向藥物遞送或微創手術。

據論文介紹,這是一段長3.7毫米、寬1.5毫米、厚185微米的長方體機器人,主體材料為矽膠,內嵌具有磁性的釹鐵硼微顆粒,顆粒平均直徑為5微米。機器人表面防水,可以被處理成生物相容材料。

機器人事先被設定成單波長諧波磁剖面,可以在隨時間變化的磁場控制下改變自身的形態,向不同的方向牽引,尤其產生不同的運動模式,具體視機器人面臨的場地而定。

比如,當完全浸沒在水中時,機器人可以在C形和V形間變換,泳姿與水母相似。靠近岸邊後,機器人可以保持C形旋轉滾離水面。

滾動也是規則表面上的最快運動方式,毛毛蟲就是如此逃離捕食者的。

當處於不規則地面上時,機器人會模擬尺蠖的步伐,先用前端支地,調整角度後拉動後端前移,再用後端支地,重新舒展前端。

如果要鑽進狹小的管道,機器人會像毛毛蟲一樣波形振動,爬進去。在水面上遊動時,機器人也會採用同樣的波動方式。

最後,如果機器人遇到很高的障礙物,爬行和滾動都很費時,機器人就會像線蟲一樣形變跳躍。

為了顯示該軟體機器人在不規則環境中的工作能力,研究人員讓機器人開啟多種運動模式探索水陸雙棲場景和人類胃部模型,並額外完成了抓取物體、定向轉移的任務。

通過研究此種軟體機器人,科學家們也可以對軟體動物的運動方式有更多的了解。

下一步,研究團隊將讓機器人探索更為複雜的地形,比如非牛頓流體和顆粒狀介質。同時,他們計劃將機器人進一步縮小到毫米級以下,應用在體內醫療領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12)

相關焦點

  • 軟體機器人像毛毛蟲一樣行走
    (圖片來源: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 Metin Sitti)由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Intelligent Systems)的Metin Sitti領導的一個小組創建了一種新型高度敏捷的軟體機器人。通過磁場控制軟體機器人執行各種各樣的運動——使它們能在具有挑戰性的地形和環境中前進。
  • 這種新型磁驅動高速軟體機器人:能行走、遊泳、捉活蒼蠅
    據國內媒體報導,《通訊-材料》最新發表了一篇技術研發成果論文,研究人員已成功研發出一種新型的磁驅動高速軟體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可以行走、遊泳、漂浮和捕捉活體蒼蠅。這種機器人外形如同紙張,可以做到薄如蟬翼論文通訊作者Denys Makarov及其團隊在論文中展示了磁驅動高速軟體機器人的設計原理、材料和製作工藝。他們在機器人體內嵌入微小的磁體,能快速響應磁場,實現了迄今最高的比能量密度,這對於低磁場下的高速驅動很關鍵。
  • 可超快速行走、遊泳、漂浮、捉蒼蠅全新磁驅動高速軟體機器人問世
    這種機器人可以超快速地完成行走、遊泳、漂浮和捕捉活體蒼蠅,將在生物組織工程與生物力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對於自然界的生物而言,高速行動對捕獵、逃跑和飛行至關重要。這一點對於軟體機器人也一樣有用,因為它使機器人可以捕捉快速移動的物體,並對周圍動態環境迅速做出反應。  但是,要在機器人身上複製這種高速行動非常具有挑戰性。
  • 全新磁驅動高速軟體機器人問世:能超快行走遊泳漂浮捉蒼蠅
    ,歐洲科學家團隊報告研發一種磁驅動的新型高速軟體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可以超快速地完成行走、遊泳、漂浮和捕捉活體蒼蠅,將在生物組織工程與生物力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總編輯圈點由於軟體機器人的力學特性但是,科學家現在證明軟體機器人不僅可以精確控制,而且能完成異常難度的運動。行走遊泳只是小菜一碟,懸浮和運貨也不在話下,甚至當速度足夠快時,還可以活捉蒼蠅。
  • 科學家展示受水母啟發的軟體機器人 速度已超越現實中的水母
    來源:cnBeta.COM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水母獨特的運動方式使其成為機器人研究人員的熱門研究模型,他們希望開發出先進的新型機器,使其具有極高的運動效率。科學家們現在展示了一種受這些海洋生物啟發的新型軟體機器人,它利用氣道以極快的速度遊動。
  • 陳根:從獵豹啟發到水母啟示,機器人的自然原型
    文/陳根聽到「軟體」,人們總是本能地想到毛毛蟲之類行動比較緩慢的生物。而對於機器人,我們本能的感受則是「剛硬」。而今年來,一支由美國科學家組成的科學團隊嘗試在軟體機器人上以獵豹的這種奔跑原理為靈感複製這種運動,這項稱之為LEAP的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上。
  • 這條膠帶成精了:仿「尺蠖」軟體機器人,新型智能材料模仿肌肉收縮
    傳統機器人往往採用電機驅動控制,他們精確有力但卻也蘊含危險,動作僵硬。近年機器人的研究熱點之一便是科學家們拋棄了傳統的電機製造的機器人,開始嘗試開發智能材料,來模仿生物肌肉收縮。多倫多大學 「材料科學工程部」 的Hani Naguib教授及其小組提出了一種新型的智能材料並製造了一隻軟體機器人「尺蠖」(讀音huo)。
  • 全新磁驅動高速軟體機器人問世
    科技日報北京9月24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通訊·材料》雜誌24日發表的一項機器人最新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報告研發一種磁驅動的新型高速軟體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可以超快速地完成行走、遊泳、漂浮和捕捉活體蒼蠅,將在生物組織工程與生物力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對於自然界的生物而言,高速行動對捕獵、逃跑和飛行至關重要。
  • 中科院研究突破:讓液態金屬機器能"跑"能"跳"
    《終結者2》中的液態金屬機器人T-1000新研究讓液態金屬機器能「跑」能「跳」據中科院微信公眾號發布,近期,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聯合清華大學研究組圖4 期刊封面故事及鍍有鎳殼的固液組合式磁性液態金屬機器的可控與自主運動進一步地,研究小組還發展出一種以柔性可變形「車輪」驅動的微型車輛,其由金屬液滴及經3D列印的塑料本體組合而成
  • 【視頻】這個軟體章魚觸手機器人成精了!
    原標題:【視頻】這個軟體章魚觸手機器人成精了! Festo去年推出的OctopusGripper章魚觸手是一個機器人臂手,靈感來自於章魚,從生物界的章魚那裡借鑑來了腕足和吸盤的結構。
  • 像麵條一樣的新型軟體機器人 能「溫柔」抓住水母
    2月24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發現,用超級柔軟的機器人手指握住的水母與傳統潛水鉗夾住的水母相比,表達的壓力相關基因明顯少得多。這種新型機器人的外形就像麵條,扁扁的,能夠以一種更溫和、更少侵入性的方式收集生態數據。
  • 走進章魚機器人:這條「八爪魚」指引著軟體機器人的未來
    當我們實驗室的學生第一次讓章魚機器人下水時,我很緊張。那時,陽光照射在地中海的碧波上,我望著機器人慢慢沉入水底,根據指令做出遊泳、爬行等動作。當我命令它進入甲板下的一片狹小的空間時,它靈活地收縮著身體,輕而易舉地鑽進那片窄窄的間隙。
  • 能「吃掉」塑料的毛毛蟲未來有望被用於垃圾填埋場
    據外媒報導, 能「吃掉」塑料的毛毛蟲未來有望被用於處理垃圾填埋場的廢棄物 ,儘管新的研究警告說,這對於一次性廢棄物的問題不是一個容易解決的辦法。能夠分解聚乙烯的蟲子是在幾年前首次發現的,但是直到現在,我們才開始確切地了解其發生方式,以及如何影響毛蟲的實際實施。
  • 受電鰻啟發的「軟體電池」,為下一代軟體機器人供能
    編者按:ED Yong日前發表了一篇名為A New Kind of Soft Battery, Inspired by the Electric Eel的文章,介紹了現在剛研發出來的一種模仿電鰻發電機制的軟體電池,讓人不禁感慨自然界的神奇。
  •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開發生物型「軟體機器人」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正在開發類似蠕蟲的軟體機器人我們通常認為,機器人是一種方形金屬物,其身上的部件和齒輪吱吱作響。但是,位於漢普頓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蘭利研究中心的兩名實習生正在聯手開發一系列類似於充氣蠕蟲的軟體機器人驅動器,這些「軟機器人」部件靈活,可以模仿生物的運動,使其成為在月球甚至火星上執行探險任務的理想選擇。
  • 3D列印的水母機器人用於監控脆弱的珊瑚礁
    來自佛羅裡達大西洋大學(FAU)和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的科學家團隊建造了3D印表機器人水母,有朝一日它可用於跟蹤和監測世界海洋中瀕臨滅絕的珊瑚礁。這款名為「果凍機器人」以現實生活中的月亮水母為模型,可以通過比機器人身體更窄的地方而不會有碰撞和損壞的風險。
  • 哈佛開發目前最小最快爬蟲機器人:能跑能跳,只有蟑螂小腿高
    能跑能跳,還能橫著走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哈佛大學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研發的HAMR-Jr僅硬幣大小,是目前最小、最快的昆蟲級機器人之一,每秒可爬行約30釐米。上次探訪哈佛移動微型機器人(HAMR)是在2018年,儘管當時就有「微型機器人」的新聞,回到現在,就「昆蟲級」機器人看的話,5釐米長3克重的HAMR還是比較大的。這周在國際機器人自動化大會(ICRA)上,我們看到了HAMR最新版本——HAMR-Jr。它明顯更小巧,重量只有蟑螂的十分之一,和蟑螂的小腿一樣高。
  • 從前,有一隻8個觸鬚的水母,長得像朵潘小花
    近期,一款基於月亮水母的軟機器人水母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這是來自佛羅裡達大西洋大學(FAU)和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的科學家團隊建造的3D印表機器人水母。為了能夠實現柔韌性和仿生性,這個水母機器人採用了8個矽橡膠觸鬚,每個液壓系統擁有兩個葉輪泵,當水泵將水泵入時,矽觸鬚將膨脹,然後停止泵水,觸鬚將會放鬆下來,當水泵未通電時,矽橡膠觸鬚良好的自然彈性會迫使水回流,這就幫助水母機器人擁有了遊泳的能力,而且這種遊泳姿勢與現實水母的十分相似。
  • 仿生設計新突破,世界上最能跳的機器人Salto誕生!
    通過模仿夜猴的彈跳原理他們造出了世界上最能蹦躂的機器人Salto▼和專業跑酷選手PK毫不遜色▼採用人造彈簧的材料Salto可以跳1.7米!▼Salto 的設計者希望它能在碎石上跳躍用於搜尋營救任務∞點擊觀看精彩視頻▼本文素材來源極客基地,由機器人公社整理/編輯,其他媒體如有轉載需求請留言徵詢,
  • 哈佛有隻」精靈球「,唯有它能溫柔收放深海的軟體精靈 |Science Robotics
    這美如晶體的五角星,其實是一隻溫柔的機器人。可以平和地抓起一隻水母,把它握在掌心。也能平和地放開手。一張一合,水母毫髮無傷。而哈佛大學3D列印的機械手,能把軟體動物平安地吸收,也能原樣還給大海,並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