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電鰻啟發的「軟體電池」,為下一代軟體機器人供能

2021-01-12 36氪

編者按:ED Yong日前發表了一篇名為A New Kind of Soft Battery, Inspired by the Electric Eel的文章,介紹了現在剛研發出來的一種模仿電鰻發電機制的軟體電池,讓人不禁感慨自然界的神奇。

1799年,義大利科學家Alessandro Volta(伏特)用鋅和銅做了一個手臂長度的電池堆,鋅和銅是用鹽浸的紙殼分開的。這個「電流堆」是世界上第一個合成電池,但是Volta的設計基礎卻很古老——電鰻的身體。

電鰻可以通過發電器官來自我發電,發電器官佔到了其兩米長身體的80%。發電器官含有數千個特殊的肌肉細胞,名為發電細胞。每個細胞可以產生一個小小的電壓,但是合在一起,這些細胞可以產生600伏左右的電壓,足以電死一個人,甚至一匹馬。這些細胞也使Volta在電池研發中有了更多思路,也讓他享譽盛名。

兩個世紀之後的今天,電池已經成為了不可或缺的日用品。但即使是現在,電鰻還在為科學家提供靈感。在弗裡堡大學,由Michael Mayer帶領的科研隊伍創造了一種新的動力源,模仿的就是電鰻的發電器官。其含有多種顏色的凝膠塊,呈長條排列,很像電鰻的發電細胞。想打開電池,只需要一起按壓這些凝膠。

與傳統電池不同,這個團隊設計的電池又軟又靈活,可能會為下一代的軟體機器人供能。因為材料更貼合人體,電池也可能用於製造下一代的起搏器、修復物質和醫學植入物。想像一下,以後有電隱形眼鏡的靈感竟然來自於一條魚。

為了研製這種不同尋常的電池,團隊成員Tom Schroeder和Anirvan Guha在開始時閱讀了大量關於電鰻發電細胞如何運作的資料。這些細胞以長條狀堆疊,細胞之間被液體填充。就好像把抹了蜂蜜的薄餅一層一層堆起來,堆到很高,然後把它放倒,就和這個電池很像了。

電鰻休息的時候,每個發電細胞都會把陽離子從背面和正面泵出去,產生兩個相反的電壓,互相抵消。但電鰻需要電的時候,發電細胞的背面就會翻過來,向相反的方向泵出陽離子,就會產生一點電壓。關鍵的是,每個發電細胞都會同時完成這個操作,所以加起來的電壓是十分高的。就好像電鰻的尾巴裡有幾千個小電池,其中有一半的方向是反的,但是它們可以同時翻轉,產生電壓。「這簡直太神奇了,」 Schroeder說。

他和同事本來想在實驗室裡重塑整個發電器官,但是很快就意識到那太複雜了。之後,他們想到可以製造大量的細胞膜來模仿發電細胞堆,但是這些材料無法大量操作,因為如果一個破了,整個系統就會停擺。Schroeder說:「這樣會遇到『串聯小燈泡』的問題,一個燈泡壞了,一串燈泡都不亮了。」

最後,他和Guha選了更簡單的一種裝配方式,在兩片板材上排列放置凝膠塊。請看下圖中的底板,紅色凝膠含有鹽水,藍色的含有淡水,離子可以從紅色凝膠流到藍色凝膠,但是由於凝膠是分散的,所以離子並不能流動。當另一塊板材上的綠色和黃色凝膠橋連上紅藍凝膠之間的縫隙時,離子就有了移動的通道。

厲害的地方來了:綠色凝膠塊只允許陽離子通過,黃色的只允許陰離子通過。也就是說陽離子只能從一邊流入藍色凝膠,陰離子則從另一邊流入,藍色凝膠周圍就會產生電壓,就像發電細胞一樣,而且每個凝膠塊會產生一個小電壓,但是數以千計的凝膠塊成行排列,最高可產生110伏的電壓。

在電鰻神經元發出信號後,電鰻的發電細胞就會開始放電。但是Schroeder的電池開關就簡單很多了,只要把凝膠積壓在一起就可以。

承載凝膠的板材過大會很不方便。但是密西根大學的工程師Max Shtein提出了一個聰明的解決辦法——摺紙。用把太陽能板放進衛星的摺疊方式來摺疊凝膠板,然後把每個顏色的順序排好,這樣整個電池所佔的空間就會小很多,大小只有隱形眼鏡那麼大,說不定哪天真的可以佩戴到身上。

但對現在來說,這種電池必須要具備充電功能。電池一旦激活,可以供電幾小時,之後整個凝膠中的離子會趨於平衡,電池也就沒電了。之後你需要把電池通上電,讓凝膠回到高鹽度和低鹽度排列的狀態。但Schroeder指出我們的身體會持續地補充離子含量不同的液體,或許有朝一日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液體來製造電池。

重要的是,這會讓人體變得像電鰻一樣。我們不太可能會電死其他人,但是我們可以利用體內的離子原料為小的植入物供能。當然,Schroeder還說這只是一個初步的設想,並沒有一個實際的計劃。他說:「很多東西因為很多原因無法實現,所以我也不想抱有太大的期望。」

範德堡大學的Ken Catania花了很多年來研究電鰻的生物學原理,他認為這個設想也不是不合理。「Volta的電池不僅僅可以裝進手機裡,你看現在,我們都已經離不開電池了,」他說。「歷史可能會再現。」

他補充道:「我很驚訝電鰻能為科學屆帶來這麼多貢獻,這對基本的科學價值觀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Schroeder只在動物園裡見過電鰻,但他想有一天去親自看看電鰻。「我從來沒被電鰻電過,但我覺得我應該被電一下試試,」他說。

原文網址:https://www.theatlantic.com/science/archive/2017/12/a-new-kind-of-soft-battery-inspired-by-the-electric-eel/548261/?utm_source=feed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相關焦點

  • 受獵豹啟發,研究人員開發出速度最快的軟體機器人
    受獵豹這種力量和速度啟示,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機械與航空工程系助理教授尹傑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軟體機器人——LEAP機器人,從外觀來看,LEAP機器人長約7釐米,重約45克。受獵豹啟發,尹傑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軟體機器人無論是在固體表面,還是在水中,該機器人都比其他軟體機器人移動得更快,該機器人還可以輕鬆地抓取物體,也具有足夠大的力量舉起重物。
  • 科學家展示受水母啟發的軟體機器人 速度已超越現實中的水母
    來源:cnBeta.COM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水母獨特的運動方式使其成為機器人研究人員的熱門研究模型,他們希望開發出先進的新型機器,使其具有極高的運動效率。科學家們現在展示了一種受這些海洋生物啟發的新型軟體機器人,它利用氣道以極快的速度遊動。
  • 全新磁驅動高速軟體機器人問世
    這一點對於軟體機器人也一樣有用,因為它使機器人可以捕捉快速移動的物體,並對周圍動態環境迅速做出反應。但是,要在機器人身上複製這種高速行動非常具有挑戰性。電動機可以在「硬體」機器人身上模仿這種行為,但使用的是一些基於塑料或橡膠等材料所製造的便宜而簡單的機器人系統。
  • 「章魚機器人」:開啟軟體機器人新時代
    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報導,研究人員稱,「章魚機器人」正在軟體機器人的海洋中翻起朵朵浪花。   製造出柔性零件是關鍵   近年來,工程師和科學家們對軟體機器人的興趣與日俱增,他們希望超越類似「終結者」那樣由堅硬的金屬材料製成的機器人,設計出一些新型機器人:它們能被擠壓進緊密的空間內;能根據周圍環境改變形狀;或者能安全地操作精巧的物體。
  • 美媒:為什麼軟體機器人令科學家著迷?
    它們能被用於修復手術嗎?當然可以。充當幫助患者從傷病或中風中恢復的外骨骼?為什麼不呢?將它們彎曲、塑形,製成你想要的任何形狀。軟體機器人由包括納米材料在內的伸縮性最強的材料製成,能夠模擬人體肌肉功能等生物功能。可以說,這些機器人幾乎被納米材料賦予了生命。問題在於,目前研究人員僅僅觸及了軟體機器人研究的皮毛。到2024年,其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1.6億美元。
  • 仿生軟體機器人「章魚爪」
    由於機器人具備強大的機械性能,因此常被用來執行不同任務。其中的仿生機器人,在家庭陪伴和環境監測方面都具有廣闊發展前景。據外媒「奇思摩多」網站3月30日報導,中德兩國科研人員聯合研發出一款形似章魚觸手的仿生軟體機器人。
  • 軟體機器人新型驅動技術來臨:外加電場和磁場
    機器人專家們正在研究製造具有柔軟靈活軀幹的機器人。軟體機器人由於其本質上的可塑性,有著傳統的剛性機器人無法具備的一些優點,比如更安全,更抗摔,並且能夠兼容各種獨特的運動方法。但是由於常用的供電和驅動方法並不具備柔性特質,軟體機器人的這些優點不得不打折扣。
  • 可編程的磁驅動軟體機器人來了!Science 子刊:背後原理 19 世紀末...
    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院院長王煜曾在 2018 世界機器人大會上表示,從最基本的角度來看,軟體機器人主要存在三大問題——如何定義軟體機器人系統、如何設計/控制軟體機器人系統、製造軟體機器人系統的材料問題。對於第二大問題,王煜教授認為:我們不可能用鉸鏈和傳感來解決如何從軟體機器人當中產生運動,以及更複雜地怎麼控制運動。
  • 北航研製成功仿生軟體機器人
    新華社北京3月30日電(記者李江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國外一家公司近日合作研製成功軟體章魚觸手機器人,未來將應用於工業、醫療、康復、服務等領域。  此次由北航智能技術與裝備研究中心軟體機器人實驗室與國外合作研製的仿生機器人樣機是一款軟體章魚觸手機器人。
  • 可超快速行走、遊泳、漂浮、捉蒼蠅全新磁驅動高速軟體機器人問世
    ,歐洲科學家團隊報告研發一種磁驅動的新型高速軟體機器人。在演示中,機器人可高速完成行走、遊泳、漂浮和捕捉活體蒼蠅等運動。譬如,一個花形機器人在一隻蒼蠅觸發陷阱後捕捉了它,隨後張開磁驅動的八臂又釋放了它;一個三角形機器人可以在空中快速自我捲曲並向前行走;一個六臂機器人可以抓取、運輸和釋放無磁性物體;模擬蝠鱝形態的機器人可以在水中帶著物品遊泳;而放置於透明玻璃管中的四臂機器人,可在3.7mT磁場作用下漂浮。
  • 可編程的磁驅動軟體機器人來了!Science 子刊:背後原理 19 世紀末提出
    那麼,前文所說的受到磁場驅動的軟體機器人有先例嗎?當然有。同樣是在 2016 年,美國科學家受魚的啟發,研發出一款「納米魚機器人」,其應用場景正是在人體內輸送藥物。這條小魚受磁驅動,遊泳的速度和方向由磁場的方向和力量決定。問題來了:時隔四年,磁驅動軟體機器人系統有了怎樣的革新?
  • 這片塑料成精了:軟體機器人能跑能跳能遊泳,模仿水母毛毛蟲
    這片塑料成精了:軟體機器人能跑能跳能遊泳,模仿水母毛毛蟲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2018-01-25 07:22 來源:澎湃新聞
  • 走進章魚機器人:這條「八爪魚」指引著軟體機器人的未來
    當我們實驗室的學生第一次讓章魚機器人下水時,我很緊張。那時,陽光照射在地中海的碧波上,我望著機器人慢慢沉入水底,根據指令做出遊泳、爬行等動作。當我命令它進入甲板下的一片狹小的空間時,它靈活地收縮著身體,輕而易舉地鑽進那片窄窄的間隙。
  • 可高速移動的磁驅動軟體機器人
    一項發表於《通訊·材料》上的論文描述了一種新的磁驅動高速軟體機器人。通過在機器人體內嵌入能快速響應磁場的微小磁體,使機器人可被弱磁場高速驅動,這取決於這種軟體機器人極高的比能量密度。未來,這些機器人或可用於生物組織工程,作為更大的機器人系統的組成部分,也可用於研究高速行動生物體的生物力學響應。
  • 【視頻】這個軟體章魚觸手機器人成精了!
    原標題:【視頻】這個軟體章魚觸手機器人成精了! Festo去年推出的OctopusGripper章魚觸手是一個機器人臂手,靈感來自於章魚,從生物界的章魚那裡借鑑來了腕足和吸盤的結構。
  • 北航研製成功仿生軟體機器人 形似章魚觸手
    &nbsp&nbsp&nbsp&nbsp北航研製成功仿生軟體機器人 形似章魚觸手&nbsp&nbsp&nbsp&nbsp發布時間:2017-03-30 19:24來源:新華社作者
  • 北航《科學·機器人學》評述:張拉整體結構超材料軟體機器人
    論文對張拉整體結構超材料軟體機器人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評述。機械學院文力教授為本文第一兼通訊作者,丁希侖教授與卓越百人博士後潘飛為本文的共同作者。由於張拉整體結構具有剛柔並濟、高機動性、高魯棒性等優勢,在機器人領域極具應用前景。軟體機器人,作為一種模仿生物並能與人安全交互的新型機器人,是近年來機器人學、力學、材料學等多學科交叉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然而要想實現能媲美生物體運動靈活準確、承受外載高效、適應環境迅速等複雜特性和功能,軟體機器人在材料和結構設計方面還面臨很大挑戰。由剛、柔結構共同組成的張拉整體結構就是一個新的突破點。
  • 北航《科學·機器人學》評述:張拉整體結構超材料軟體機器人
    論文對張拉整體結構超材料軟體機器人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評述。機械學院文力教授為本文第一兼通訊作者,丁希侖教授與卓越百人博士後潘飛為本文的共同作者。由於張拉整體結構具有剛柔並濟、高機動性、高魯棒性等優勢,在機器人領域極具應用前景。軟體機器人,作為一種模仿生物並能與人安全交互的新型機器人,是近年來機器人學、力學、材料學等多學科交叉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然而要想實現能媲美生物體運動靈活準確、承受外載高效、適應環境迅速等複雜特性和功能,軟體機器人在材料和結構設計方面還面臨很大挑戰。由剛、柔結構共同組成的張拉整體結構就是一個新的突破點。
  • 這種新型磁驅動高速軟體機器人:能行走、遊泳、捉活蒼蠅
    據國內媒體報導,《通訊-材料》最新發表了一篇技術研發成果論文,研究人員已成功研發出一種新型的磁驅動高速軟體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可以行走、遊泳、漂浮和捕捉活體蒼蠅。這種機器人外形如同紙張,可以做到薄如蟬翼論文通訊作者Denys Makarov及其團隊在論文中展示了磁驅動高速軟體機器人的設計原理、材料和製作工藝。他們在機器人體內嵌入微小的磁體,能快速響應磁場,實現了迄今最高的比能量密度,這對於低磁場下的高速驅動很關鍵。
  • 陳根:從獵豹啟發到水母啟示,機器人的自然原型
    文/陳根聽到「軟體」,人們總是本能地想到毛毛蟲之類行動比較緩慢的生物。而對於機器人,我們本能的感受則是「剛硬」。而今年來,一支由美國科學家組成的科學團隊嘗試在軟體機器人上以獵豹的這種奔跑原理為靈感複製這種運動,這項稱之為LEAP的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