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科學·機器人學》評述:張拉整體結構超材料軟體機器人

2021-01-08 小材科研

近日,《科學》雜誌子刊《科學·機器人學》(Science Robotics)刊登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學院研究團隊題為「Tensegrity metamaterials for soft robotics」的特邀評述論文(Focus article)。論文對張拉整體結構超材料軟體機器人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評述。機械學院文力教授為本文第一兼通訊作者,丁希侖教授與卓越百人博士後潘飛為本文的共同作者。

圖一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研究團隊在《科學·機器人學》雜誌發表評述文章

自從20世紀60年代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發明了「張拉整體結構」以來,人類已發現張力整體結構廣泛存在於細胞骨架、肌肉-骨骼系統等生物體中,並逐步將其原理應用於建築、雕塑、空間探測等工程結構與機構中。由於張拉整體結構具有剛柔並濟、高機動性、高魯棒性等優勢,在機器人領域極具應用前景。軟體機器人,作為一種模仿生物並能與人安全交互的新型機器人,是近年來機器人學、力學、材料學等多學科交叉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然而要想實現能媲美生物體運動靈活準確、承受外載高效、適應環境迅速等複雜特性和功能,軟體機器人在材料和結構設計方面還面臨很大挑戰。由剛、柔結構共同組成的張拉整體結構就是一個新的突破點。然而,如何實現張拉整體結構的快速製造,如何利用張拉整體結構增強軟體機器人機械性能等問題尚待解決。

針對此問題,研究團隊回顧並分析了傳統的張拉整體結構,並著重介紹了Science Robotics近期報導的一種新的張拉整體結構加工方法。該方法可以快速完成磁性軟材料和剛性杆件的一體化製造,並可用於加工具有壓扭/拉扭、力學性能可編程等特性的張拉整體結構力學超材料,應用於軟體機器人設計( https://doi.org/10.1126/scirobotics.aay9024)。基於這種超材料的軟體機器人在磁場或電機驅動下可實現翻滾、定向爬行等多種運動模式。研究團隊認為該一體化製造方法成功地將功能化軟材料網絡和孤立的剛性杆快速有效地集成在一起,為製造多尺度、多材料的可編程張拉整體結構提供了可行方法。

圖二、 張拉超材料軟體機器人

同時,研究團隊展望了張拉整體結構超材料軟體機器人的研究方向與未來前景。由於超材料設計理念可以為柔性材料、柔性結構、柔性機構等提供廣闊的設計空間,因此能夠大大拓寬軟體機器人在驅動、變形、力學性能調控等方面的能力。研究團隊認為,在力學結構設計方面,張拉整體結構超材料可以為更具分析性和算法性的柔性結構設計鋪平道路,未來還應該進一步發展以多尺度力學分析為代表的理論模型,以及結合機器學習等方法的計算仿真模型,進而助推軟體機器人的複雜變形定製設計。在驅動方面,智能材料可以增強機器人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未來還可以在光、熱、化學等形式上繼續探索更為廣泛的無纜驅動方式。結合多學科交叉,張拉整體結構超材料有望為應用於生物工程、勘探勘測、醫療服務等領域的機器人發展提供更多的思路和靈感。

來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論文連結:

https://robotics.sciencemag.org/content/5/45/eabd9158

相關焦點

  • 北航《科學·機器人學》評述:張拉整體結構超材料軟體機器人
    論文對張拉整體結構超材料軟體機器人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評述。機械學院文力教授為本文第一兼通訊作者,丁希侖教授與卓越百人博士後潘飛為本文的共同作者。由於張拉整體結構具有剛柔並濟、高機動性、高魯棒性等優勢,在機器人領域極具應用前景。軟體機器人,作為一種模仿生物並能與人安全交互的新型機器人,是近年來機器人學、力學、材料學等多學科交叉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然而要想實現能媲美生物體運動靈活準確、承受外載高效、適應環境迅速等複雜特性和功能,軟體機器人在材料和結構設計方面還面臨很大挑戰。由剛、柔結構共同組成的張拉整體結構就是一個新的突破點。
  • 北航研製成功仿生軟體機器人
    新華社北京3月30日電(記者李江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國外一家公司近日合作研製成功軟體章魚觸手機器人,未來將應用於工業、醫療、康復、服務等領域。  此次由北航智能技術與裝備研究中心軟體機器人實驗室與國外合作研製的仿生機器人樣機是一款軟體章魚觸手機器人。
  • 北航研製成功仿生軟體機器人 形似章魚觸手
    &nbsp&nbsp&nbsp&nbsp北航研製成功仿生軟體機器人 形似章魚觸手&nbsp&nbsp&nbsp&nbsp發布時間:2017-03-30 19:24來源:新華社作者
  • 北航團隊四年研究成果登上《科學·機器人》長文封面,仿生學科研又...
    人們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領,利用生物結構和功能原理,研製機械或各種新技術,這就是仿生學。而今,又一項精彩的仿生學成果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誕生了。9月21日,國際頂級期刊《科學》(Science)雜誌機器人子刊《科學·機器人學》(Science Robotics)以長篇封面報導刊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文力副教授課題組牽頭、與哈佛大學合作的科研團隊最新研究成果——仿生鮣魚軟體吸盤機器人。
  • 可編程的磁驅動軟體機器人來了!Science 子刊:背後原理 19 世紀末...
    2020 年 9 月 18 日,該團隊的研究成果正式發表於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題為 Reprogrammable shape morphing of magnetic soft machines(磁動力軟體機器人的可編程形變)。
  • 可編程的磁驅動軟體機器人來了!Science 子刊:背後原理 19 世紀末提出
    2020 年 9 月 18 日,該團隊的研究成果正式發表於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題為 Reprogrammable shape morphing of magnetic soft machines(磁動力軟體機器人的可編程形變)。
  • ICRA 2018軟體材料機器人挑戰賽:浙大斬獲超半數獎項
    在幾個挑戰賽中,雷鋒網現場觀看了「軟體材料機器人挑戰賽(Soft material robot challenge)」,這場挑戰賽主要是讓參賽者展示他們使用軟體材料驅動的機器人,參賽者來自浙江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多個全球知名高校,該賽事為展示軟體機器人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國際化的平臺,旨在促進軟體機器人領域的研究並提升其在真實場景下的適用性。
  • 北航材料學院最新成果,攻克國際性難題!《Nature》刊發!
    但這些方法合成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物的產率/單層率超低(<1%),且結構(尤其1T相)不穩定,嚴重限制了二維材料的應用。楊樹斌教授等人提出合成二維材料的新方法——拓撲轉化法,通過逐步轉化非範德華固體(過渡金屬碳化物、氮化物和碳氮化物(MAX相)等)直接大量製備出具有超穩定和超高單層率的單原子層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物,攻克了單層二維材料難以製備和不穩定的國際性難題。
  • Science封面:這個模仿怪魚嘴巴結構的「雙模」變形機器人火了!
    他們結合摺紙(origami)以及氣動膨脹軟體機器人提出了一種可以產生前所未有的極端變形軟體機器人結構——「雙模」變形摺紙結構。基於這種結構,研究團隊製作了一系列的軟體機器人,例如仿生吞鰻機器人、仿生觸手、爬行機器人以及軟體機械臂,展示了「雙模」變形摺紙結構潛在的應用價值。
  • 全球前沿技術趨勢:腦機接口、軟體機器人、基因編輯等在列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劉琦巖介紹,該報告選擇腦機接口、軟體機器人、神經形態晶片、基因編輯和類石墨烯二維材料五個融合了多個學科、影響多個領域、顛覆大眾思維模式的前沿技術展開深入分析軟體機器人三大技術方向:①傳統氣動/線纜驅動②超彈性矽膠材料+3D列印技術③智能材料+外界物理場驅動(1)三大技術方向同步發展,技術創新成果接連湧現北航王田苗文力教授,仿生鮣魚軟體吸盤機器人,發表於Science Robotics
  • 美媒:為什麼軟體機器人令科學家著迷?
    軟體機器人由包括納米材料在內的伸縮性最強的材料製成,能夠模擬人體肌肉功能等生物功能。可以說,這些機器人幾乎被納米材料賦予了生命。問題在於,目前研究人員僅僅觸及了軟體機器人研究的皮毛。到2024年,其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1.6億美元。相比之下,金屬機器人的局限性要大得多。雖然人們在建造它們時考慮到了速度和精確性,使它們成為從事裝配線作業的理想設備,但它們並不那麼多才多藝。
  • 學術分享丨北航和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研發新型多模態軟體抓持手
    近期,北航和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別出心裁,聯合研發了一種新型的、無指的多模態軟體抓持手,在實現了對各種形狀和大小的物體自適應完全包覆的同時,利用仿生壁虎剛毛結構大大提高了負載能力。該軟體手將多個獨立的腔道並列圓周排布。
  • 美國哈佛大學:新型"章魚機器人"實現全軟體結構
    一個研究團隊日前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出一個完全軟體結構的自驅動機器人。如果發展成熟,這類軟體機器人可執行許多傳統機器人無法完成的任務。  傳統機器人主要由金屬等硬質材料製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們的靈活性,尤其是在狹窄空間作業的能力。
  • 北航團隊探秘「水下壁虎」 仿生應用潛力大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記者李江濤)9月21日,國際頂級期刊《科學》雜誌機器人子刊《科學·機器人學》以長篇封面刊登北航文力課題組牽頭、與哈佛大學合作的科研團隊最新研究成果——仿生(印加魚旁)魚軟體吸盤機器人。
  • 歐洲科學界新突破,全新磁驅動軟體機器人面世,可進行高速移動
    近日,據英國媒體報導稱,歐洲科學家成功研製出新型高速磁驅動軟體機器人。研究報告中表示,該機器人可在陸地與水中進行超快速移動,同時也可以進行活體蒼蠅的精準捕捉。因此,歐洲科學界將在生物學領域對該軟體機器人進行應用。對於機器人來說,模仿高速運動是一件困難的事,尤其是傳統機械式機器人。
  • 「章魚機器人」:開啟軟體機器人新時代
    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報導,研究人員稱,「章魚機器人」正在軟體機器人的海洋中翻起朵朵浪花。   製造出柔性零件是關鍵   近年來,工程師和科學家們對軟體機器人的興趣與日俱增,他們希望超越類似「終結者」那樣由堅硬的金屬材料製成的機器人,設計出一些新型機器人:它們能被擠壓進緊密的空間內;能根據周圍環境改變形狀;或者能安全地操作精巧的物體。
  • 全新磁驅動高速軟體機器人問世
    科技日報北京9月24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通訊·材料》雜誌24日發表的一項機器人最新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報告研發一種磁驅動的新型高速軟體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可以超快速地完成行走、遊泳、漂浮和捕捉活體蒼蠅,將在生物組織工程與生物力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對於自然界的生物而言,高速行動對捕獵、逃跑和飛行至關重要。
  • 可超快速行走、遊泳、漂浮、捉蒼蠅全新磁驅動高速軟體機器人問世
    ,歐洲科學家團隊報告研發一種磁驅動的新型高速軟體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可以超快速地完成行走、遊泳、漂浮和捕捉活體蒼蠅,將在生物組織工程與生物力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對於自然界的生物而言,高速行動對捕獵、逃跑和飛行至關重要。這一點對於軟體機器人也一樣有用,因為它使機器人可以捕捉快速移動的物體,並對周圍動態環境迅速做出反應。  但是,要在機器人身上複製這種高速行動非常具有挑戰性。
  • 全新磁驅動高速軟體機器人問世:能超快行走遊泳漂浮捉蒼蠅
    》雜誌24日發表的一項機器人最新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報告研發一種磁驅動的新型高速軟體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可以超快速地完成行走、遊泳、漂浮和捕捉活體蒼蠅,將在生物組織工程與生物力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總編輯圈點由於軟體機器人的力學特性
  • 北航這項成果登上《中國科學:材料》封面
    這類具有極端熱輸運性質的材料在許多領域都有重要應用其製備也是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日前,北航材料學院趙立東教授課題組給塊體材料結構降維,讓熱傳導慢下來取得低熱導材料研究新進展成果被中外兩大高水平期刊報導既是我國材料領域首屈一指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