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口罩賣20億,穩健醫療能否罩住538億市值?

2020-12-05 虎嗅APP

虎嗅機動資訊組作品

作者 | 黃青春

題圖 | 視覺中國,右二李建全

昨日,穩健醫療正式登陸創業板,深圳醫藥生物企業再添一家上市巨頭。隨著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銅鑼被敲響,向來低調的李建全也在一朝之間登上各大財經版面的頭條。

本次穩健醫療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為5000萬股,發行價格為74.30元/股。截至昨日收盤,股價穩定在126.25元,市值衝高到538.45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穩健醫療成立於2000年8月24日,控股股東為穩健集團有限公司,按照李建全68%的持股比例計算,對應的個人身家亦超過365億元。

發行前後股東持股變化 來源:穩健醫療招股書

股東名單裡,持股8.0892%的紅杉信遠、持股5.0109%的康勝投資、持股2.6576%的康欣投資、持股1.9912%的深創投、持股1.6048%的康隆投資、持股0.8232%的康立投資也將同享這場資本盛宴。

提前預判疫情,扛起全國 1/3 口罩產能

雖然當下資本市場熱捧穩健醫療,但這並非它首次謀求上市。

早在2005年12月,穩健醫療便輾轉於美國資本市場——先在美國場外櫃檯交易系統掛牌,而後從紐交所輾轉到納斯達克,最終礙於美國資本市場估值低、流動性差等原因,於2012年12月私有化退市。

2017年10月31日,穩健醫療在國內第一次上會,卻因海外間接上市、退市事項存疑、內部控制存在瑕疵、增資及股份支付定價不合理等一連串問題被否。

來源:證監會網站

2019年底適逢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穩健醫療於12月20日再度向證監會提交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申請,最終深交所於2020年6月30日受理其創業板上市申請。

或許,當上市鐘聲敲響、李建全再次被簇擁的人群包圍時,他會感謝今年年初那場疫情——穩健醫療之所以能順利IPO,疫情帶來的轉機至關重要。

時間拉回2020年1月10日,彼時距離疫情引起重視還有兩周多的時間,穩健醫療便發布公告取消員工春節假期,公司保持24小時生產作業。

穩健醫療官網的通知

後來,李建全接受採訪時解釋為什麼當時提前預判到疫情會爆發,「我發現公司應對春節的供貨開始供不應求,當時我就覺得,可能是有什麼特殊的情況出現了。」

1月23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天津調研口罩企業生產情況時表示:「現在很多企業加班加點生產,產量目前恢復到一天800萬隻以上。」

而據穩健醫療官微文章計算,那段時間穩健醫療平均每天能交付286萬隻口罩。也就是說,穩健醫療一家當時就貢獻超過全國總量三分之一的口罩產能。

後來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2月20日~2020年1月26日一個多月內,穩健醫療一共向社會輸送了1.089億隻口罩。「我們一共生產和發送一億多隻口罩、11萬套防護服,這些口罩90%供給醫院和藥店。」

也因此,穩健醫療因在疫情早期提前加班搶產防疫物資而被人熟知,被中國商務部列為防疫物資出口名單第一名企業,被國務院疫情聯防組稱為當之無愧的抗疫「軍工廠」。

招股書截圖

穩健醫療招股書顯示,其2017年、2018年、2019年營收分別為34.97億、38.39億、45.75億;淨利分別為4.28億、4.25億、5.47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分別為4.17億、4.11億、4.8億。

而2020年1月1日~5月31日疫情期間,穩健醫療實現營業收入高達41.80億元,同比增長98.52%;歸母淨利潤10.32億元,同比增長348.92%。其中,公司向社會供應防護產品包括近6億隻口罩、近650萬件防護服和手術衣、口罩、防護服的銷售收入就達到20.25億元。

誠然,穩健醫療的上市有賴於疫情期間的提前投產,有賴於切入了一個剛需的行業,並在行業中取得領先地位,但更重要的是:有賴於創始人強大的魄力和遠見。

白手起家的實業巨富

時間拉回1978年,李建全從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武漢紡織大學經貿學院前身)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家國營醫藥進出口公司做外銷員,機緣巧合成為中國第一批接觸外貿出口的人。

此後,越來越多的外貿公司轉型自營出口,李建全敏銳感知到外貿行業正在經歷變革,在34歲辭去國企「鐵飯碗」,毅然南下珠海創業。

1991年,李建全創辦珠海穩健醫療有限公司,業務主要是紗布、棉籤等醫用敷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他在早年間採訪中坦誠,「一開始利潤低、訂單少,之所以選穩健作為公司名,是為時刻提醒自己要穩穩噹噹做事,健健康康做人」。

誰也不會想到,這樣一家夾縫裡求生的公司卻成功踩準時代的脈搏。

「差不多到2000年時,我們已成為國內醫用敷料出口領域的龍頭企業。」李建全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此後為擴大規模,他還實地考察了珠三角多個城市,最終遷到了深圳。「深圳有天然的深水港,港口發展速度極快,陸空交通條件也十分便利,非常適合公司發展業務。」

圖源 / 穩健醫療

穩健醫療最早起勢於生產紗布、口罩,壯大的契機直到2003年才出現。

李建全告訴《廣州日報》記者,「SARS疫情使口罩第一次成了緊俏商品。因為SARS病毒顆粒是納米級的,普通紗布和無紡布口罩無法提供很好的保護,穩健醫療在口罩中加入了熔噴布,這種高質量的口罩迅速佔領市場,為穩健醫療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不過,當時國內醫用敷料質量普遍低下,行業發展困境除了囿於規模,更局限於企業生存的困境。「做的是最低端的原料,賺的是最微薄的利潤,行業空間足夠大,但不屬於中國人。」

李建全為了改變這種局面,立志攻克傳統醫用紗布易掉紗線頭引起傷口感染的行業難題。

2003年,穩健醫療大力推動相關技術研究項目,研發團隊深入法、意、德等歐洲國家,經過不懈的實驗與努力,終於在兩年後自主研發出「PurCotton全棉水刺無紡布」專利技術。

原本以為這項專利可以顛覆整個醫用敷料市場,卻在產品推向醫療市場時遇到了醫療法規難題——全棉水刺無紡布不符合可以對醫用銷售的標準。

不過,他在後來市場調研過程中無意發現,以棉花為原材料的生活用品多採用棉混(棉纖維+其他纖維)製成,全棉(含棉量95%以上)生活用品幾乎處在市場空白狀態——這無疑是一個巨大機遇,李建全便萌生了將專業醫療技術用於民用消費領域的念頭。

更幸運的是,2008年後母嬰市場對純棉日用品需求迎來井噴,穩健醫療公司醫療用品背景讓大眾有一種天然的信任感,其具備醫用標準的產品在質量上更是對競品形成了降維打擊。其次,2009年國家發布《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 「加快手術衣、隔離服、仿生器官等醫用紡織材料及製品的開發和應用」 規劃。

於是,穩健集團旗下的PurCotton(全棉時代)品牌應運而生,正式涉足民用消費品領域,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擁有醫療背景的全棉生活用品公司。

穩健醫療旗下子品牌全棉時代店面 / 招股書截圖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穩健醫療全棉水刺無紡布的舒適性、安全性和環保性不僅能滿足醫用敷料領域的需求,還可以在消費領域滿足人們消費升級時對品質的需求——以全棉水刺無紡布為原材料開發出的純棉柔巾、奈絲公主衛生巾、奈絲寶寶棉尿褲、全棉面膜、紗布嬰兒服等產品都極大填補了日常用品全棉材質的市場空白。

甚至,全棉時代品牌直接帶動了整個無紡布行業乃至生活護理、醫療器械、工業擦拭等下遊領域的快速發展。

根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的統計,2015年我國全棉水刺無紡布生產線僅有26條,在下遊旺盛需求的刺激下,2018年我國全棉水刺無紡布生產線已達到45條,總產能達11萬噸/年。

如今,穩健醫療已從單一的紗布類醫用敷料生產企業發展成涵蓋棉類製品的研發、生產、銷售,覆蓋醫療衛生、個人護理、家庭護理、母嬰護理、家紡服飾等多領域的領軍企業,旗下囊括「Winne穩健醫療」、「Purcotton全棉時代」、「PureH2B津梁生活」 三大品牌。

穩健醫療主營業務 來源:穩健醫療招股書

「winner穩健醫療」已覆蓋全國2000多家醫院、近40,000家零售藥店,國外醫療客戶已覆蓋歐洲、日本、美國等70餘個國家和地區;而「Purcotton全棉時代」已在深圳、上海、北京、廣州等全國50餘個重點城市的中高端購物中心開設247家線下門店。

復盤穩健醫療的崛起可以發現,其從一家醫療公司成長為百億龍頭企業,經歷了中國社會與商業文化的巨大變遷,這既要考慮個人的奮鬥,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李建全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是專業醫療技術用於民用消費領域的推動者。

不過,穩健醫療在不斷的廝殺和轉型中成功登陸創業板,也只是新徵程的開始。

根據BMI Research統計數據顯示,橫向維度,雖然2018年中國以65.38億元的市場規模成為全球最大的醫用敷料出口國,但全球醫用敷料市場規模達121.58億美元;縱向維度,全球高端敷料市場規模預計將由2017年的55.95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70.15億美元。

而且從全球趨勢來看,隨著人口老齡化及醫療品質的提高,多功能、新材質、高附加值的醫用敷料需求日漸迫切。

所以,穩健醫療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看完別走# 虎嗅組建了一個虎山行價值投資交流群,群內有更多IPO相關以及其他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高質量討論。如果你是更關注行業、公司質地本身而非單純追漲殺跌的一員,可以申請加入我們。審核嚴格(為群友把關),還請認真填寫~

相關焦點

  • 穩健醫療昨日登陸創業板,深圳醫藥生物企業又添上市巨頭
    9月17日,穩健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穩健醫療)正式上市交易。公司股票名為「N穩健」,代碼為300888.SZ,公開發行5000萬股,發行價格74.30元/股,合計募集資金37.15億元。穩健醫療註冊地位於深圳市龍華區,本次募資項目有4個。
  • 口罩賣到脫銷的3M(MMM.US),原來是併購高手,20年收購70多個標的
    美股 口罩賣到脫銷的3M(MMM.US),原來是併購高手,20年收購70多個標的 2020年2月28日 21:36:14 晨哨併購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晨哨併購」,作者:Stewart。公共衛生事件開始在全球蔓延,以「3M口罩」聞名的3M公司(MMM.US)不但沒有搭上順風車,反而跌去了近400億美元的市值。
  • 廣告翻車,全棉時代深陷輿論漩渦,穩健醫療市值大幅縮水
    受此影響,母公司穩健醫療的股價也遭到拖累,市值在短時間內急劇縮水,這意味著機構、投資者暫時不想捲入這場風波,而選擇隔岸觀火。低俗廣告遭吐槽1月7日,全棉時代的發布的一則「全面小劇場防身術」的視頻遭到部分網友的瘋狂吐槽,更有甚者將全棉時代拉入黑名單,拒絕消費該公司的產品,尋找替代產品。
  • 市值衝破1600億港元!翰森製藥領跑港股醫藥股,高市值背後有何難題...
    截至9月6日,其最新股價為27.75港元/股,最新市值為1606億港元,已超過中國生物製藥(01177-HK)市值,成為港股最大市值醫藥股。這隻與「醫藥一哥」恆瑞醫藥(600276-SH)有著「藥界夫妻店」稱號的新個股,能否被市場長期看好?
  • 金龍魚上市首日市值超2000億,但無緣創業板第一
    市值暫排創業板第五  作為創業板史上IPO募資規模最大的企業,金龍魚此次上市頗受市場關注。  招股書顯示,金龍魚此次IPO共發行5.42億股,發行價為25.70元/股,合計募集資金138.7億元。本次發行後,金龍魚總股本為54.22億股,其中近3.57億股無限售流通股將自上市之日起開始上市交易。
  • 美邦創始人之女限消雖解除,服裝大佬賣口罩搞直播能否走出巨虧?
    受新冠疫情影響,美邦上半年的最大預虧為6億元。不過,美邦仍在想轍,比如賣口罩、搞直播,畢竟如果2020年繼續虧損,留給美邦的就不太多了。涉商鋪租賃糾紛,名門閨秀被限消6月24日,上海市黃浦區法院對美邦服飾和胡佳佳下發限制消費令,曾經風光無限的85後董事長怎麼突然不能乘飛機了呢?
  • 31個項目IPO,總體市值翻3倍,上半年醫療領域值得關注|醫療器械|...
    這個指數以2020年最早上市的特寶生物和天境生物上市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即2020年1月20日為起始日期,以1000為起始點數。因此,我們首先分析了31個醫療健康項目按照細分領域劃分的平均市值水平。數據顯示,醫療器械類項目以平均市值279.46億人民幣,位列7大細分領域之首,生物製品類項目以278.17億人民幣位列第二,創新藥類項目230.99億元排在第三位。
  • 醫療器械上市公司上半年僅4家虧損 邁瑞醫療淨賺超34億
    新京報記者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整理發現,在73家醫療器械上市公司中,回歸A股兩年的邁瑞醫療憑藉34.54億元的淨利潤,成為上半年最能賺錢的企業,而部分企業的業績上漲與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對呼吸機、體外診斷產品等的需求量上升不無關係。
  • 微評丨醫療影響力排行榜:143家藥企半年報、醫保目錄、拼多多
    企業動態上,國內外多家醫療健康公司上市,包括衛生材料及醫生敷料產品研發商穩健醫療、血透系統公司Outset Medical、數位化X線探測器公司奕瑞科技、再生醫學公司Aziyo、輔助生殖基因檢測企業貝康醫療。另諾華、BMS、復星醫藥(600196,股吧)、叮噹快藥等企業也有新動作。
  • 31個項目IPO,總體市值翻3倍,上半年有哪些醫療領域標的值得關注?
    這個指數以2020年最早上市的特寶生物和天境生物上市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即2020年1月20日為起始日期,以1000為起始點數。因此,我們首先分析了31個醫療健康項目按照細分領域劃分的平均市值水平。數據顯示,醫療器械類項目以平均市值279.46億人民幣,位列7大細分領域之首,生物製品類項目以278.17億人民幣位列第二,創新藥類項目230.99億元排在第三位。
  • 靠口罩走紅的這家上市公司,年收入超20億,董事長年薪超千萬
    年報數據來看,2018年奧美醫療實現營業收入20億元,其中傷口與包紮類產品營收佔比為61.4%,手術外科類產品佔比20.6%,組合包產品佔比3.4%,感染防護類佔比2.5%。而口罩屬於感染防護類產品,所以公司的口罩業務營收佔比極小。
  • 盤點知名國內外口罩公司:國產品牌在崛起
    國產口罩新秀穩健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剛剛申請上市的穩健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穩健醫療」)備受矚目。穩健醫療於2000年正式創立,擁有二十年醫用衛生材料和醫用敷料生產經驗。穩健醫療於2019年12月遞交的招股書顯示,國內醫療業務醫院市場經銷商已覆蓋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2000多家醫院;零售藥店市場的經銷商已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近40000家零售藥店;國外醫療業務的客戶和經銷商已覆蓋歐洲、日本、美國等70餘個國家和地區。
  • 憑空消失1100億,格力靠口罩擺脫困境?董明珠首次低頭
    但在今年1月到2月這段時間裡,發生一件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格力集團的股價一落千丈,同時讓集團的市值無緣無故消失了1100億。進入2020年後,由於處於特殊時期,個體工商戶、大型商場和超市以及家住小區都被封閉了,格力電器既不能在市場上銷售,更不能上門安裝。在這個2月,給格力一個大大的打擊,銷售額基本為零,為了儘快擺脫危機,格力決定斥資2000萬成立醫療公司,開始生產口罩。
  • 爹地寶貝上半年淨利潤增長1326.69%;伊利總市值超2500億;猿輔導或...
    主要原因本公司從 2 月開始生產口罩,口罩實現收入 23585.46 萬元。毛利率 46.11%,較上期增加 23.76 個百分點,主要是口罩毛利提高,口罩毛利為 77.31%。值得注意的是,境外收入 2096.17 萬元,主要是出口口罩業務收入。
  • 最便宜的特斯拉將至:只賣17萬 市值卻蒸發2000億
    最便宜的特斯拉將至:只賣17萬 市值卻蒸發2000億2020-09-24 10:20出處/作者:快科技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ongxiaojun2  雖然這一消息鼓舞人心,但是由於電池日大會上的亮點不足, 特斯拉股價盤後下跌近7%,市值蒸發約3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38億) 。  據悉,在特斯拉電池日,備受期待的「百萬英裡電池」並未出現,其核心的電化學體系也與寧德時代、LG化學等公司的研發不相上下,未出現顛覆性創新。
  • 朋友圈突然出現了一大批賣頭盔的人,價格瘋狂上漲像極了口罩
    朋友圈的萬能浙江印刷包裝展展商賣空壓機的展商開始賣口罩;賣無紡布機械的展商說自己有生產N95口罩的熔噴布;賣數碼直噴機械的展商說自己能出口罩機;賣紙吸管包裝機械的展商說自己能出口罩包裝機;整個朋友圈的展商都在賣口罩、熔噴布、口罩機、都有現貨,唯獨做醫療的、開醫藥門店的小夥伴表示真的沒貨。
  • WTO:2020上半年中國為全球最大口罩供應國,中德美主導疫情關鍵產品...
    2020年上半年口罩總貿易額1400億美元WTO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所有類別醫療產品的貿易量均呈現增長,其中個人防護產品貿易增長50.3%,其次是藥品(11.6%)、醫療用品(9.6%)和醫療設備(5.5%%)。如果用貿易額來衡量,2020年上半年藥品類產品是最大類別,佔所有醫療產品貿易額的50%以上。
  • 前瞻醫療器械產業全球周報第43期:蘋果自製口罩向員工發放,穩健...
    萬邦德表示,今年上半年,醫藥製造和醫療器械業務毛利額佔公司總比重已達64.60%,公司將聚焦醫藥行業,將回收的資金用於新藥的研發、項目建設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加快醫藥業務發展。該工具有英文和阿拉伯文兩種版本,其工作原理是向患者詢問一組規定的問題,提供 "患者對疾病的評估、分流和症狀檢查、一般醫療信息",以及提出醫療建議。哈藥總廠無菌類醫用口罩獲CE符合性證書國際獨立第三方檢測、檢驗和認證機構德國萊茵TUV集團向哈藥集團製藥總廠生產的無菌類醫用口罩籤發了基於歐盟醫療器械法規(MDR)的CE符合性證書。
  • 牧原股份3季度暴賺100億:但市值卻沒了近1000億
    3季度暴賺100億!「豬中茅臺」又火了:1天淨賺1個億,但市值卻沒了近1000億…   中國基金報  記者王建薔   節後首個交易日盤後,兩大千億豬企公布了前三季度業績預告。   生豬養殖龍頭股牧原股份(72.580, -1.42, -1.92%)勢頭依然強勁,第三季度預盈100億-105億元,同比增長5.5倍-5.8倍,前三季度預盈大增14倍。   估算下來,第三季度牧原股份一天淨賺超過1億元,一個季度的淨利潤與整個上半年持平。
  • 河南教師辭職賣醫療器械,一年賺1億,剛剛控股公司過會了 | 極刻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了解到,翔宇醫療選擇的上市標準為科創板上市五套標準中的第一個,也是大多數企業選擇的上市標準: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