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潛水員水下遇魔鬼魚求助:生活中那些令人敬畏的動物智慧
近日,澳大利亞潛水員在潛水過程中遇到了一隻「魔鬼魚」。魔鬼魚又名蝠鱝,已經存在1億多年,並且在如此長的時間刻度裡,它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始終保持著毯子一樣的外觀。普通人看到,很難一眼將其與魚類生物聯繫在一起。但事實上「魔鬼魚」並不是魔鬼,相反,它殺傷力不小,但攻擊性並不強,通常以浮遊生物為食。按理說,這種連「葷腥」都不沾的動物,恐怕不會很聰明。
-
澳洲潛水員遇受傷魔鬼魚求助
說起魔鬼魚,很多人的印象似乎是「很兇猛,且尾巴上會有毒刺蜇人」,但這些其實是人們對於蝠鱝的誤解。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4日描述,潛水員在西澳大利亞寧加盧海岸附近潛水時發現了一隻蝠鱝,它不僅一次主動的靠近潛水員,並將自己的右眼展示給潛水員看。
-
【一網打盡】魚鰭刺穿手指無法取出,女子抱著魚求醫
今日關注魚鰭刺穿手指無法取出,女子抱著魚求醫7月14日,江蘇徐州的王女士在家弄魚時,右手小拇指被魚鰭刺穿,因魚鰭上有倒刺,王女士無法自行取出,就抱著魚來到醫院求助。醫生通過手術為王女士取出魚鰭, 同時提醒大家強行取出或許會導致二次傷害,及時就醫才是正確選擇。
-
墨西哥潛水員18米深海與魔鬼魚玩自拍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19日報導,一位來自墨西哥的36歲自由潛水員Negrete潛入墨西哥巴哈海岸附近的水域,抓拍到一大群蝠鱝(又名「魔鬼魚」)呼嘯而過的壯觀照片。由於蝠鱝遊行速度相當快,很難從水面上去抓拍,因此只有潛入水下近距離觀看拍攝。為此Negrete潛入水下60英尺(約合18.29米),他稱:「我們非常幸運,碰上了一大群蝠鱝,能夠潛入水下18米拍照真是一種非凡的體驗。」他甚至還與這群蝠鱝玩起了自拍。Negrete來巴哈原先是為了一項「解救鯊魚」的項目。行程的第一天他們就解救了一頭漂亮的條紋狀鯊魚。
-
澳大利亞海域的魔鬼魚:體型可長達8米,如同飛毯卻性格溫順
澳大利亞海域的魔鬼魚:體型可長達8米,如同飛毯卻性格溫順大家都知道,在海洋當中,生活著許許多多非常奇怪的生物,它們往往形狀各異,看起來也是特別的讓人感到害怕,而我們今天要說的蝠鱝就是其中之一,蝠鱝有著極其獨特的外形,
-
新加坡研發「魔鬼魚」機器人 可在水下快速遊動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4日報導,近日,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出了一款水下機器人,因其形態仿真故命名為「魔鬼魚」(Manta Ray)。該機器人身長35釐米,通體黑色,由一整片PVC材料製作而成,在水下能像魔鬼魚一樣暢遊無阻10小時,運動速度可達每秒0.7米。
-
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魔鬼魚,擁有亮眼粉紅色,美得仿佛童話生物
軟骨魚中的魟魚和鰩魚們,由於長相特別奇怪,又有個俗稱叫魔鬼魚。在澳大利亞的大堡礁附近,有一條翼展接近7米,重量在2噸左右的蝠鱝特別出名,因為它擁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粉紅色外觀,是目前為止全世界唯一一條粉紅色的蝠鱝。
-
澳大利亞海岸發現的第一個確認的水下土著考古遺址
根據 2020年7月1日發表在《開放存取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澳大利亞海岸外的古老的水下土著考古遺址正在等待水下再發現。在冰河時代結束時,海平面比今天低得多,澳大利亞海岸線距離近海 160 公裡。當冰退去,海平面上升到目前的水平時,大約 200萬平方公裡的澳大利亞土地被淹沒在原住民以前居住的地方。因此,許多古老的土著遺址目前很可能在埋葬在水下。
-
幸運的發現:潛水員在水下發現的9大寶藏
從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沉船到保存在海邊的古老村莊,今天,就讓小編和你分享,幸運的發現:潛水員在水下發現的9大寶藏。今年7月,考古學家宣布在澳大利亞發現了最古老的水下遺址。這是一個可以追溯到7000年至65000年的原住民的遺址。這個考古遺址在水下保持良好,可以歸咎於冰河世紀。當冰河時代在12000年前結束的時候,約有33%的土地被淹沒了。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海洋世界還有諸多未被發現的考古遺址。這個團隊使用了各種現代技術,並最終得到了回報。
-
中國海軍潛水員水下330米出艙 現場畫面曝光
試驗成功後,李勇告訴記者「除了高壓之外,水下特別的寒冷,儘管穿著新式的熱水潛水服,但仍然無法抵禦如此低溫,體能消耗非常大。」張恆銀是3名出艙巡潛的潛水員中潛得最深的,他探摸到了330.2米的海底。1月20日9時,4名潛水員減壓結束後依序出艙,經過嚴格的體檢和心理測試,身體狀況良好。至此,所有試驗項目已全部完成,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此次試驗是海軍首次將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飽和潛水技術應用於實際潛水作業,300米深海終於有了海軍潛水員的身影」王副支隊長自豪地說。
-
空難打撈小知識:潛水員在水下可呆多長時間?
中新網北京5月9日消息:潛水員正在大連海域從事水下作業,搜尋「5·7」空難飛機機體和遇難人員屍體。交通部救撈局副總工程師姚春清對新華社記者介紹說,潛水員身穿自攜式潛水裝,水深10米左右時,可以在水下停留約30分鐘。 一個潛水作業組通常由5人組成。
-
水下的發現:潛水員找到的7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水下發現
我們想要探知水下的一切並不容易,哪怕有些東西原本就屬於陸地上的人們。但是,人類一直都在為此努力著,而且努力終究是有帶來好結果的。例如,人們發現了不少沉船、古代寶藏,又或是其它水下珍品。這一次,就讓小編為你帶來,水下的發現:潛水員找到的7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水下發現。
-
2名潛水員測繪水下長城 已失蹤12天
當潛水員準備上升到水面時,會放出象拔,讓象拔浮出水面提醒過往船隻水下有潛水者,注意避讓;當潛水員遇到被急流衝走等緊急情況,象拔可以讓施救者在很遠的地方看到自己。海軍沒有找到徐海燕他們的象拔,這是一個不太好的訊號。
-
魔鬼魚不「魔鬼」——走近蝠鱝
這種溫和的大魚智商也頗高,在今年7月份,西澳大利亞寧加盧海岸附近,一隻蝠鱝主動接近潛水員,展示它眼睛下面的魚鉤。它多次折返向潛水員,明確地表達了需要幫助的意圖,最終潛水員也將魚鉤順利取下。以前也有過被魚線纏住前口蝠鱝靠近並接受救助的記錄,其近親雙吻前口蝠鱝有著所有魚類中質量最大的大腦,還在某種程度上通過了鏡子測試,有著極高的認知能力
-
中國潛水員成功進行480米深潛實驗 領先亞洲
無論是潛艇救援還是水下打撈,總需要時間越短越好。然而為了避免潛水減壓病,反倒限制了潛水員的工作效率。實際上,人類能在水下待多長時間,能潛入多深,不僅取決於高氣壓對機體的作用,也決定於潛水效率。能不能創造一種環境和條件,避免潛水員每次水下作業後繁瑣的減壓程序,使減壓時間並不隨著水下作業的延長而增加,就成了大深度潛水的核心問題。
-
她成中國首位女性工程潛水員 克服幽閉恐懼症和低溫
不過樂清一名女子卻成功闖入了工程潛水領域,她經過嚴格規範的專業潛水培訓和考試,近日考取了由中國潛水打撈協會頒發的「工程潛水空氣潛水員證書」,成了該協會頒發證書的首位女潛水員。 這位來自樂清的女子名叫楊博雅,原名楊賽琴,是樂清柳市人,目前是樂清藍天應急中心救援隊秘書長,開展公益救援活動已有五年時間。
-
老潛水員的水下人生:一個班次要在水裡待4個小時
來源:工人日報一名老潛水員的水下人生今年4月中旬的一天,位於湖南懷化麻陽縣的錦江大橋下傳來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巨大的水花騰空而起……潛水員劉欽嶺撓了撓略顯稀疏的板寸,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從小生長在水鄉的他,有一副好水性,最拿手的絕活就是與小夥伴比試潛水,從那個時候起,他就萌生了一個想法,「長大了當一名潛水員」。然而,從事潛水工作後,劉欽嶺才真正明白這個職業意味著什麼。潛水作業的種類和內容很多,水下金屬切割和焊接作業、水下爆破、水利工程建設、敷設水底電纜和管路、疏浚河道,還有打撈沉船和遇難者等公益救助,多是急難險重的任務,每一項任務都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
魔鬼魚的真相
魔鬼魚,聽起來好嚇人的名字。每一個潛水員聽到都會腎上腺素飆升,不是害怕逃跑,而是趕緊穿裝備套腳蹼跳下去追啊!
-
中國首座水下開挖地鐵站成功封底,車站一半泡在水下!
近日,國內首座採用「水下開挖」方式的地鐵站——北京地鐵8號線三期永定門外車站成功封底。(圖為永定門)超級建築(ID:chaojijianzhu)了解到,北京地鐵8號線三期永定門外車站是2015年9月開工建設的。那麼這座車站為什麼要水下開挖呢?
-
38歲溫州媽媽成國內首位女性工程潛水員
38歲的她,取得了由中國潛水打撈行業協會頒發的「工程潛水空氣潛水員證書」,成為中國工程潛水史上第一位女潛水員,而她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在公益救援隊中能上最前線。 作為救援中心的一員,她常接到水上出險求助電話,在救援過程中遇上情況複雜的水域時,給救援增加了很大的難度。這促使她產生了學習潛水的想法,「我們救援隊有工程潛水證的只有3個男隊員,如果我能考出這樣的證,說不定以後就能派我去了。」 有了這樣的想法,她先開始學習休閒潛水,並取得澳大利亞PADI潛水協會頒發的開放水域潛水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