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員水下遇魔鬼魚求助:生活中那些令人敬畏的動物智慧

2021-01-08 熱文化

人類總覺的自己是孤獨的,「高處不勝寒」「高等生物」......一系列名詞又在不斷的割裂大自然圓融的體系。在現代社會的意識中,動物似乎已經成為了人類的附庸,身為「高等生物」的人類,對它們有著生殺予奪的權利。但是,動物真的沒有智慧?人類才是高等生物?近日,澳大利亞潛水員在潛水過程中遇到了一隻「魔鬼魚」。

魔鬼魚又名蝠鱝,已經存在1億多年,並且在如此長的時間刻度裡,它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始終保持著毯子一樣的外觀。普通人看到,很難一眼將其與魚類生物聯繫在一起。

但事實上「魔鬼魚」並不是魔鬼,相反,它殺傷力不小,但攻擊性並不強,通常以浮遊生物為食。按理說,這種連「葷腥」都不沾的動物,恐怕不會很聰明。

但此次潛水員偶遇魔鬼魚事件卻顛覆了人們這一假設——這隻蝠鱝靠近潛水員並非要攻擊他,而是向他求救,這隻蝠鱝眼下卡住了一根長約20cm的魚鉤。魚鉤本身呈彎曲狀,潛水員壯著膽子開始動手。據該名潛水員介紹:嘗試一次過後,魚鉤並沒有取下,而蝠鱝痛的在水中翻滾,但是它並沒有因為疼痛而攻擊該名潛水員,反而是在平靜之後再次靠近,再次請求幫助。在經過四五次努力之後,魚鉤終於被取下,而蝠鱝也就遊走了。

事實上,在此次時間中,甚至可以稱之為史前生物的蝠鱝,不僅展示了非常人性化的一面,同時也讓更多動物學家關注,或許動物們並非我們想像那麼「笨」,只是由於表達能力的差異,他們不能和我們直接對話。

目前,人類社會對於各種動物的認知仍然是「妄自尊大」甚至可以說是「唯我獨尊」。事實上,人類對動物乃至植物的了解仍然只是表象,大自然還有更多秘密值得去探索。

在我們生活中,令人敬畏的動物智慧還有很多,哪怕只是貓貓狗狗,它們往往也能表現出優於人類的觀察力,判斷力。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潛水員水下遇「魔鬼魚」求助,成功取出眼下魚鉤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溫家越】最近,澳大利亞幾名潛水員和一隻巨大的蝠鱝(也稱「魔鬼魚」)來了場「不尋常會面」。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4日描述,西澳大利亞寧加盧海岸附近,一隻蝠鱝被攝影機記錄下多次向潛水員求助的畫面:它主動接近潛水員,展示它眼睛下面的魚鉤。
  • 澳洲潛水員遇受傷魔鬼魚求助
    說起魔鬼魚,很多人的印象似乎是「很兇猛,且尾巴上會有毒刺蜇人」,但這些其實是人們對於蝠鱝的誤解。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4日描述,潛水員在西澳大利亞寧加盧海岸附近潛水時發現了一隻蝠鱝,它不僅一次主動的靠近潛水員,並將自己的右眼展示給潛水員看。
  • 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魔鬼魚,擁有亮眼粉紅色,美得仿佛童話生物
    軟骨魚中的魟魚和鰩魚們,由於長相特別奇怪,又有個俗稱叫魔鬼魚。在澳大利亞的大堡礁附近,有一條翼展接近7米,重量在2噸左右的蝠鱝特別出名,因為它擁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粉紅色外觀,是目前為止全世界唯一一條粉紅色的蝠鱝。
  • 水下的發現:潛水員找到的7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水下發現
    我們想要探知水下的一切並不容易,哪怕有些東西原本就屬於陸地上的人們。但是,人類一直都在為此努力著,而且努力終究是有帶來好結果的。例如,人們發現了不少沉船、古代寶藏,又或是其它水下珍品。這一次,就讓小編為你帶來,水下的發現:潛水員找到的7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水下發現。
  • 墨西哥潛水員18米深海與魔鬼魚玩自拍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19日報導,一位來自墨西哥的36歲自由潛水員Negrete潛入墨西哥巴哈海岸附近的水域,抓拍到一大群蝠鱝(又名「魔鬼魚」)呼嘯而過的壯觀照片。據悉,蝠鱝是鰩魚中最大的種類,體寬可達17英尺(約合5.18米),體重可至12英石(約合76.2公斤)。其以「凌空出世」般的飛躍絕技而出名,可躍至水面6英尺(約合1.83米)高。由於蝠鱝遊行速度相當快,很難從水面上去抓拍,因此只有潛入水下近距離觀看拍攝。
  • 科學家曝光"魔鬼魚"巨型蝠鱝秘密水下生活(圖)
    【搜狐科學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11日報導,生物學家經過長期的水下觀察,拍攝到巨型蝠鱝的秘密水下生活。  蝠鱝(manta ray)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的底層,有「魔鬼魚」之稱,因為其長相特別古怪,頭又寬又大,兩側長著一對肉角,而嘴就長在兩個肉角之間,那嘴不是圓的,而是方的。
  • 新加坡研發「魔鬼魚」機器人 可在水下快速遊動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4日報導,近日,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出了一款水下機器人,因其形態仿真故命名為「魔鬼魚」(Manta Ray)。該機器人身長35釐米,通體黑色,由一整片PVC材料製作而成,在水下能像魔鬼魚一樣暢遊無阻10小時,運動速度可達每秒0.7米。
  • 澳大利亞海域的魔鬼魚:體型可長達8米,如同飛毯卻性格溫順
    澳大利亞海域的魔鬼魚:體型可長達8米,如同飛毯卻性格溫順大家都知道,在海洋當中,生活著許許多多非常奇怪的生物,它們往往形狀各異,看起來也是特別的讓人感到害怕,而我們今天要說的蝠鱝就是其中之一,蝠鱝有著極其獨特的外形,
  • 魔鬼魚海兔螺妖精鯊魚 盤點那些你絕對沒見過的深海怪獸
    原標題:魔鬼魚海兔螺妖精鯊魚 盤點那些你絕對沒見過的深海怪獸   紐西蘭一名漁民在出海時捕撈到一隻奇怪的「蝦」,「摸起來好像有鱗,很堅韌,像果凍一樣。除了體內一顆橘色小圓球以外,看起來完全透明。」  專家解釋稱這種生物名叫樽海鞘,是一種海洋無脊椎動物。
  • 幸運的發現:潛水員在水下發現的9大寶藏
    從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沉船到保存在海邊的古老村莊,今天,就讓小編和你分享,幸運的發現:潛水員在水下發現的9大寶藏。在海洋世界,他的名聲一直令人生畏,直到1701年他被捕並被判處死刑。他在作為海盜期間收集了大量的寶藏,在2015年的時候,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在馬達加斯加島沿海發現了疑似基德船長的寶藏。研究人員潛入水下探索一艘沉船,結果在裡面發現了一條重48.5公斤的銀條。這個銀條可以追溯到17世紀,因此研究人員懷疑它可能是英國建造的。在這艘船的遺骸中可能還擁有更多的寶藏。
  • 中國海軍潛水員水下330米出艙 現場畫面曝光
    試驗成功後,李勇告訴記者「除了高壓之外,水下特別的寒冷,儘管穿著新式的熱水潛水服,但仍然無法抵禦如此低溫,體能消耗非常大。」張恆銀是3名出艙巡潛的潛水員中潛得最深的,他探摸到了330.2米的海底。三名潛水員完成系列規定動作後,返回潛水鐘,開始上浮返回母船。順利減壓出艙減壓,是指將艙內的壓力逐步減小到1個大氣壓狀態,讓潛水員安全返回到正常環境中,就像太空人乘著返回艙回歸地球一樣,只不過減壓的過程更加漫長和細緻,作業程序細化到潛水員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 那些可怕的巨型動物:鱷魚就像公共汽車一樣大,會吞噬蛇的巨大青蛙
    ,其中許多生活在它們的自然棲息地。眾所周知,美國短吻鱷體型龐大,在佛羅裡達捕獲的最大鱷魚長5.31米,令人眼花繚亂。當地的傑夫·瓊斯(JeffJones)從他的馬車裡拍下了這隻怪物,這讓社交媒體用戶感到敬畏。
  • 空難打撈小知識:潛水員在水下可呆多長時間?
    中新網北京5月9日消息:潛水員正在大連海域從事水下作業,搜尋「5·7」空難飛機機體和遇難人員屍體。交通部救撈局副總工程師姚春清對新華社記者介紹說,潛水員身穿自攜式潛水裝,水深10米左右時,可以在水下停留約30分鐘。  一個潛水作業組通常由5人組成。
  • 讓電影來拯救潛水員的宅家生活!
    上周我們盤點了潛水員必看紀錄片,這周,潘大妞又來給大家安利電影啦!不能旅遊不要慌,讓電影來拯救你的宅家生活~01勵志電影怒海潛將 Men of Honor劇情簡介:黑人青年卡爾一直夢想著成為美國海軍中的一員,然而當他真的加入到海軍隊伍之後,卻因為自己的膚色遭受傷害和排擠。
  • 水下考古的那些事兒
    和田野考古相比,水下考古工作者面對的環境更加艱辛,危險性更高,技術要求也更高。一個考古工作者,至少需要考11個關於潛水方面的證書,才能擁有水下考古的工作資質。發生沉船的位置一般水下條件比較惡劣,這加大了水下考古的工作難度。
  • 埃及潛水員水下生活6天 吃喝拉撒睡還創作了一幅畫
    埃及潛水員水下生活6天 吃喝拉撒睡還創作了一幅畫  Evelyn Zhang • 2020-11-15 18:00:00 來源:前瞻網
  • 2名潛水員測繪水下長城 已失蹤12天
    9月6日,在一次河北唐山潘家口水下長城探索項目中,他們結伴下潛,雙雙失蹤。9月17日,是他們失蹤的第12天,搜救還在繼續。最新的消息是,下午5點10分,遙控機器人在水下62米處發現三個減壓瓶及一位潛水員的圖像。救援隊表示,後續打撈事宜將依照法律程序嚴格執行,另一失蹤潛水員的搜救工作將繼續進行。
  • 令人驚嘆的水下世界,鮮為人知的粉紅色蝠鱝
    世界上唯一已知的粉紅蝠鱝,這隻水下生物長約 11 英尺,生活在大堡礁水域附近,人們送給他「克魯索探長「的綽號。蝠鱝,身體扁平,體型像蝙蝠,胸鰭強大,甚至可以躍出水面 4 米的高度。胸鰭前方有兩個形似耳朵的突起,用於收集食物。
  • 潛水員在潛水時,卻意外發現,海底有動物被關在鐵籠中!
    潛水員在潛水時,卻意外發現,海底有動物被關在鐵籠中!網羅天下趣事,縱觀八方奇聞,地球上70%的面積被海洋所覆蓋,海洋中的生物千奇百態,其數量多達上萬種,在科技發展的發展中,人們有了足夠的技術支撐來到水下探索,但也有很多民間愛好者會通過潛水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