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中有110億顆宜居行星?為何我們仍然沒有找到地外文明

2020-08-01 宇宙印象

編者按:為什麼我們至今沒有找到宇宙生命,原因是恆星之間的距離太遠外,還有一個潛在的因素就是其他宇宙生命可能與我們不在一個時代。但我們在探索宇宙時,它們可能還處於數十億年前的單細胞狀態,但有一點科學家是非常認同的:微生物在行星系統中應該是常見的。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411期

費米悖論是個有趣的論述,在1950年,義大利裔美國物理學家費米提出了一個悖論:外星生命都在哪兒?費米當時還是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一員,被美國軍方調集去研發曼哈頓工程,但在天文學領域,費米的研究依然在持續推進中。費米所掌握的不明飛行物事件應該說是最接近真實數據的,作為個大科學家,費米提出這種論點,也暗示了地外文明的普遍性。

銀河系中有110億顆宜居行星?為何我們仍然沒有找到地外文明

圖片解讀:目前我們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其中有160顆處於宜居帶上

銀河系中有110億顆宜居行星?為何我們仍然沒有找到地外文明

圖片解讀:在銀河系內,大約有4000至5000億顆恆星,每年新生的恆星質量接近3個太陽

銀河系中有110億顆宜居行星?為何我們仍然沒有找到地外文明

圖片解讀:恆星周圍的宜居帶,如果行星有大氣,就有可能有液態水

70年後的今天,我們對費米悖論的解釋依然沒有系統性的進展,隨著系外行星的發現,我們反而認為地球這樣的行星可能很難找到。目前發現的4000多顆太陽系周圍的系外行星,幾乎沒有一顆能夠讓人類直接過去生活,地球算是它們中的另類,因此也有了一個全新的理論:稀有地球假說,認為地球在銀河系中是罕見般存在,生命的出現是地質條件、運氣、天體物理要求都達到一個完美的點上才能出現的。舉個例子,前不久有項研究指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源於8億年前一顆富含磷元素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為地球帶來了1000億噸的磷元素。

磷元素是DNA和細胞膜的主要組成元素,缺乏該物質的話,生命總量可能就無法達到今天的規模。這其中就有一種運氣的成分,如果這顆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那麼地球上的磷元素就沒有這麼多,寒武紀生命大爆炸也不會出現。

銀河系中有110億顆宜居行星?為何我們仍然沒有找到地外文明

圖片解讀:小行星撞擊地球,摧毀了恐龍,為人類的出現鋪平了道路

6600萬年前,一顆10公裡直徑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摧毀了恐龍,讓人類從地球上崛起,換個角度看,人類還得感謝一下小行星,要不是這樣恐龍到今天還是地球上的霸主。這種隨機性的事件恰恰決定著某個事物的未來走向,地球就屬於其中一個典型的案例,地球在宇宙中出現,也是一個隨機性的事件,但恰恰卻有生命。為什麼我們至今沒有找到宇宙生命,原因是恆星之間的距離太遠外,還有一個潛在的因素就是其他宇宙生命可能與我們不在一個時代。但我們在探索宇宙時,它們可能還處於數十億年前的單細胞狀態,但有一點科學家是非常認同的:微生物在行星系統中應該是常見的。

銀河系中有110億顆宜居行星?為何我們仍然沒有找到地外文明

圖片解讀:地球仍然是一顆銀河系內唯一有海洋的行星

從微生物演化到高級生命,需要非常大的運氣成分或者說是恰到好處。諸如地球這樣的類地行星,需要一系列事件和軌道環境演化出來,本身是個罕見的存在,這也是地球能夠承載生命的特殊之處。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於大約40億年前,直到數百萬年前,人類才從眾多生命中脫穎而出,從單細胞生物演變為多細胞生物,再進化為高等智慧生命。天文學家估計我們銀河系中大約有4000至5000億顆恆星,每年新生的恆星質量接近3個太陽。2013年的研究顯示,銀河系中有400億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存在,其中110億顆有宜居潛力。但是這僅僅是評估的數字。在目前發現的4000顆系外行星中,有160顆左右與地球大小相似,與估計的數字比較接近。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相關焦點

  • 距地20多光年,就有宜居星球存在,為何沒有地外文明和我們對話?
    這個問題,多年來一直困擾著我們。據報導,在近期的美國《天文學雜誌》上,有科學家指出,在銀河系之中,保守估計至少3億顆潛在宜居的星球,在這些星球中,距離我們最近的宜居星球,或許僅有20光年左右的距離。科學家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
  • 距地20多光年,有宜居星球存在,為何沒有地外文明和我們對話?
    地球之外究竟有沒有其他生命?這個問題,多年來一直困擾著我們。據報導,在近期的美國《天文學雜誌》上,有科學家指出,在銀河系之中,保守估計至少3億顆潛在宜居的星球,在這些星球中,距離我們最近的宜居星球,或許僅有20光年左右的距離。
  • 銀河系中或有3億多顆宜居行星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司洋)10月29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根據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數據進行的新研究,估算出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可能有多達3億顆潛在的宜居行星。它們中有些可能離我們非常近,有些可能離太陽不到30光年。
  • 銀河系有3億顆宜居行星,卻找不到外星文明?科學家是這麼解釋的
    雖然銀河系只是宇宙中中等規模的螺旋星系,但這個星系中卻有2500億到4000億顆恆星,被人類稱為生命之源的太陽也是這數千億顆恆星中的其中一員,科學家一直在通過太空望遠鏡在銀河系裡尋找地外文明,然而在數十年的時間裡共發現了上千顆類地行星,卻沒有找到任何地外文明的痕跡,然而科學團隊從克卜勒太空望遠鏡
  • 到底有沒有地外生命?科學家發現僅銀河系中的類地行星就有60億顆
    在宇宙中的宜居行星上,很可能也有我們地球上這樣的情況,上面的生命體已經進化到了高級階段,甚至已經創造了文明,而且很可能有些星球上的文明已經比我們地球更先進。只可以判斷較近距離上的星球是否類地行星,也就是巖質行星,因為行星中主要包括兩類,就是內地行星和氣態行星,氣態行星是像木星土星那樣的,沒有巖質表面的星球,依照地球上的生命形成標準,這樣的星球顯然是不適合生命存在的,因此科學家們在尋找地外生命的時候對類地行星更感興趣。
  • 銀河系中或有3億多顆宜居行星 有些可能離我們非常近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根據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數據進行的新研究,估算出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可能有多達3億顆潛在的宜居行星。它們中有些可能離我們非常近,有些可能離太陽不到30光年。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是由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研究所和世界各地其他科學家合作完成的。「這是第一次把所有的零散信息放在一起,為銀河系中可能適合居住的行星數量提供可靠的測量。」
  • 銀河系中或有上億顆「地球」,為何至今都沒有找到外星人?
    通過多年來對於系外行星的搜索,科學家們判斷,在銀河系之中,與地球大小相仿的星球數量至少有10億顆,其中很多都與地球一樣是巖石行星,而放眼整個宇宙,至少有1000億個銀河系一般的星系存在,這也意味著,在宇宙之中,生命是非常普遍的,不過,迄今為止,人類卻從未找到外星人。
  • 3億顆宜居行星?銀河系中,生命真的有這麼普遍嗎?
    這個方程分為兩部分,其中前半部分可以推算出銀河系中宜居行星的數量,而後半部分計算的則是宜居行星上出現像人類一樣的智慧生命的概率。在它9年半的生涯中,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對10萬顆恆星進行了觀測,收集了大量的數據,幫助人類找到了許多系外行星。2018年10月,它正式退役,但留下的數據卻仍然足夠讓科學家分析許多年。
  • 銀河系中有多少個地外文明?科學家算出了答案:36個!
    宇宙中是否存在地外文明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有人對此堅信不疑,也有人對此保持懷疑。那麼對於天文學家呢?他們是否相信地外文明的存在?是否已經擁有更加科學的「證據」?人類為何並不孤單?儘管到目前為止人們還沒有真正找到系外生命,但眾多天文學家都對這一「原理」持肯定態度。因為它正得到越來越多間接觀測數據的支持。通過天文觀測人們發現,僅銀河系中就有至少兩千億顆恆星,而宇宙中的星系總數則是在幾千億顆以上!其中的行星也絕不罕見,從1995年人類發現第一顆系外行星起,到現在短短20多年,就已發現了4100多顆。
  • 銀河系中應該有多少顆宜居行星?
    Clarke)克卜勒衛星是人類首顆探測系外類地行星的探測器,於2009年發射升空,2018年結束生命,其一生對銀河系內近15萬顆恆星進行了探測,隨後一項新的NASA任務,苔絲2018年發射,接替克卜勒正在繼續尋找系外行星。今天我們回顧下克卜勒服役9年的成就,並且估計下我們銀河系內有多少顆宜居行星?
  • 科學家發現銀河系有大量的流浪行星,其中有地外文明的飛行器?
    我們所處的銀河系雖然只是中等規模的螺旋型星系,在星系中至少存在2500億到4000億顆恆星,而且大多數恆星都有類似太陽系這樣的行星系統,科學家一直在這些恆星中尋找合適人類生存的宜居行星,由於恆星發出的光芒太強阻礙了系外宜居行星被發現的速度,然而在這個搜尋的過程中,天文學家意外發現在星系中有大量流浪行星
  • 1.7萬光年之外……銀河系的地外文明有多少?|光年|地外文明|克裡斯...
    費米悖論費米悖論是一個有關外星文明、星際旅行的科學悖論,闡述的是對地外文明存在性的過高估計和缺少相關證據之間的矛盾。這是因為,宇宙的發展有足夠的時間讓無數其他文明誕生和成長。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為什麼我們一直沒有找到任何地外文明的蹤跡。
  • 在銀河系有多少可居住的行星呢?科學家說有超3億顆可宜居行星
    得益於使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數據進行的新研究,據估計,我們的星系中可能有超3億顆潛在可宜居的行星。有些系外可宜居行星甚至可能非常靠近我們,距離我們的太陽系只有30光年。研究結果將發表在《天文雜誌》上,研究是來自NASA,SETI研究所和全球其他組織的科學家的合作。
  • 美科學家找到24顆超宜居行星,比地球還適合居住,或有地外文明
    地球是人類和其他生命物種的家園,迄今為止,人類仍然沒有在茫茫宇宙中發現任意一個地外生命體,更沒有發現哪個星球上有地外生命存在。那麼在茫茫宇宙中,真的就沒有像我們的地球這樣宜居的星球可供地外生命生存嗎?不存在可讓我們人類等地球生命移民的星球嗎?
  • 美歐科學家找到24顆超宜居行星,比地球還適合居住,或有地外文明
    地球是人類和其他生命物種的家園,迄今為止,人類仍然沒有在茫茫宇宙中發現任意一個地外生命體,更沒有發現哪個星球上有地外生命存在。那麼在茫茫宇宙中,真的就沒有像我們的地球這樣宜居的星球可供地外生命生存嗎?不存在可讓我們人類等地球生命移民的星球嗎?
  • 銀河系中類地行星有萬億顆,美發射衛星尋找,宜居星球或將被發現
    類似地球一樣的星球,天文學上被稱為類地行星。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水星、金星和火星以及地球都被叫做類地行星,這類行星跟類木行星相比有較大的分別,類木行星都是氣態行星,沒有固態的表面,類地行星卻都是有固態表面的。
  • 銀河系內至少存在3億顆宜居行星,人類第二家園真的存在嗎?
    在銀河系內,至少有 3 億顆宜居行星在圍繞著類日恆星公轉。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是由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研究所和世界各地其他科學家合作完成的。搜尋宜居行星的思路是,按照地球和太陽的參數,在銀河系內尋找類似的恆星系統,找到那些位於宜居帶上的 「宜居行星」。
  • 銀河系內至少存在3億顆宜居行星,人類第二家園真的存在嗎?
    在銀河系內,至少有 3 億顆宜居行星在圍繞著類日恆星公轉。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是由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研究所和世界各地其他科學家合作完成的。搜尋宜居行星的思路是,按照地球和太陽的參數,在銀河系內尋找類似的恆星系統,找到那些位於宜居帶上的 「宜居行星」。
  • NASA:銀河系中至少有3億顆宜居的類地行星
    根據近日發表在《天文期刊》(The Astronomical Journal)上的研究論文,銀河系中大約有 3 億顆潛在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這項研究是 2009 年至 2018 年期間對系外行星調查收集分析的結果,表示在這些潛在的宜居星球上存在液態水。美國宇航局發布的新聞稿中也表示,這只是保守估計,實際數量可能會更多。
  • 1.7萬光年之外……銀河系的地外文明有多少?
    這是因為,宇宙的發展有足夠的時間讓無數其他文明誕生和成長。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為什麼我們一直沒有找到任何地外文明的蹤跡。於是,這位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恩利克·費米在1950年提出了那個著名的問題:「他們都在哪裡?」  宇宙中是否存在地外文明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有人對此堅信不疑,也有人對此保持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