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為何不迷路_藝文志_中國環境

2020-12-06 中國環境

  《自然羅盤:動物導航之謎》,[美]詹姆斯·L·古爾德、卡蘿爾·格蘭特·古爾德著,童文煦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

  剛孵化出來的小海龜是綜合運用「燈塔」辨別方向的典範。小海龜孵出後必須馬上遊進大海,它們是以光線來辨別海面和海岸的,只要海岸上沒有燈光,光線明亮處一定是大海。

  這也是今天生態學家反對在海岸線架設光源的原因,因為會誤導海龜。

  如同人類一樣,動物要外出覓食,還要隨季節的變化而進行大範圍的遷徙棲息,更要為了種群的繁衍而執著地進行生殖洄遊,包括由深海、外海遊向淺海或近岸,由海洋向江河或江河下遊遊向上遊的溯河洄遊等。

  所有這些行為都是物理性的遷徙和運動,而且距離之長,堪比人類利用飛機、遠洋輪船進行的全球遷徙。但是,動物沒有指南針、羅盤,也沒有GPS,它們是如何在或近或遠,以及全球性遷徙中保持正確方向,最終到達目的地的?由古爾德夫婦,即生物學家詹姆斯·古爾德與大眾科學作家卡蘿爾·古爾德共同撰寫的《自然羅盤:動物導航之謎》一書生動而詳盡地回答了這些問題。

  6種導航策略

  蜜蜂會在採蜜之後返回蜂巢,還會向同伴指引有花蜜的地方,這當然是因為它們有出色的導航系統。但是,蜜蜂識別回家之路並非只依靠一種導航本領,而是多種。

  本書在第一章中總結了動物導航的6種策略:趨向性、羅盤定位、矢量導航、地標領航、內在導航、真實導航。

  動物所依賴的羅盤是自然羅盤,如太陽、地磁場、偏振光等。大多數動物都會依賴太陽這個羅盤,人同樣也要依靠太陽這個羅盤。但是,太陽會在空中移動,動物和人還需要通過某種手段來測量時間,才知道太陽所處的位置和方向,並用以定位和確定方向,測量和感知時間的手段當然就是從演化而獲得的生物時鐘。

  一隻黑脈金斑蝶在6月末試圖從北緯45度的地方飛往南方,必須在早晨向太陽右邊(順時針)飛行,在下午3時則朝向太陽左邊(逆時針)飛行。但是,如果這隻蝴蝶在9月底飛行,就要以另一種方式調整其對太陽的相對角度。

  這也意味著,黑脈金斑蝶不僅要利用太陽這個大羅盤,還得要有時間觀念,這個時間就是它腦中的生物時鐘,當然,也不否認黑脈金斑蝶會參照地形地物。

  所以,動物運動或遷徙不迷路是綜合使用了多種導航策略。

  太陽是重要的羅盤

  儘管有上述種種導航機制,但動物運動不迷路也有一個基本法則,即視覺,而視覺參照的自然羅盤就是太陽或日光。之所以以太陽為普遍的導航羅盤是因為,首先太陽對於生物和人類的生存至關重要。作物生長需要太陽光線和適應四季,動物同樣通過自己的感官感知日照的周期性,並與自己的遷徙和生殖周期掛鈎。此後,動物才會發現,太陽與方向定位密不可分。

  動物的六大導航本領都與太陽和陽光有或多或少的直接或間接聯繫。趨向性導航中最明顯和普遍的形式就是趨光性;羅盤定位就是將太陽作為主要參照信息;矢量導航則是以太陽為羅盤在每一段航程中定向;地標領航是將太陽作為必要的第三地標;內在導航也是利用太陽來確定每一程的方向;真實導航則以太陽為基本羅盤,與全球地圖共同作用實現導航。

  但是,動物僅靠視覺和陽光,包括月光、極光等來導航並不能百分百地找到正確的方向,這就需要它們利用其他的導航能力來參與導航,除了以感應磁場、利用雲層和地標等來辨識方向外,動物還會利用偏振光來導航,昆蟲較為擅長此道,這是人類所缺少的本領。

  蜣螂(屎殼郎)就是靠偏振光來辨識方向的,無論在夜晚還是白天。看過蜣螂推糞球的都知道,蜣螂是倒爬著用其前腿發力、後腿拱著糞球前進,由於它們是倒退的,看不到前方的路和方向,就需要超凡的辨識方向的能力。

  一個實驗說明了這一點。在月色充盈的夜晚採用一片偏振光濾鏡以擋住月球,這些甲蟲就會調整自己行動的方向。轉動濾鏡後,它們也會隨之大致調整自己的方向。事實上,它們還會忽略月光而直接把注意力集中到偏振光上以辨別方向。

  說到底,偏振光也是對太陽這個自然羅盤的借鑑才產生的,因此太陽是動物導航極為重要的自然羅盤。

  複雜方式與簡單方式

  從昆蟲上升到脊椎動物,後者的導航有複雜的,也有簡單的。

  動物學家推測,一些鳥類天生具有類似人類製造的GPS導航系統,但是也需要後天的習得。

  一些繁殖地在加拿大的鳴禽在它們的第一次秋季遷徙行程中獲得了足夠信息,能夠將一些平面幾何坐標轉換成一個更巧妙的基於球面幾何的體系,類似於墨卡託投影法,以此辨認方向。

  鳥類也可以用經緯線來劃分地球並辨識方向,但這需要學習和記憶。不過,這一方式在本書並沒有充分的闡述和證明,只是提出這也可能是動物一種高級的辨識方向的生物機制。

  事實上,大量的動物還是靠簡單的方法交替和組合起來導航,其中一種稱為「燈塔」的方式常常與其他方式組合使用。所謂燈塔是一個抽象和比喻的說法,指動物利用所有環境和標記來辨別方向,如河水與海水的區別、潮汐的方向、光線的強弱,再結合大腦對磁場的感應等來導航。

  剛孵化出來的小海龜就是綜合運用「燈塔」辨別方向的典範。為了避免天敵的加害,小海龜孵出後必須馬上遊進大海。剛開始,它們是以光線來辨別海面和海岸的,通過比較,只要海岸上沒有燈光,光線明亮處一定是大海。這也是今天生態學家反對在海岸線架設光源的原因,因為會誤導海龜。

  一旦到了海裡,海龜的導航系統必須切換,它們的導航會切換到感知海浪的方向。海浪總是撲向岸邊,因此,迎著海浪撲來的方向才是大海深處。這個方向其實也被視為是海龜在演化中所獲得的一種磁場方向。

  對於鮭魚來說,同樣會利用不同的燈塔標誌以及其他導航方式來遷徙和洄遊。成魚要從海洋洄遊到內河產卵,小鮭魚在內河長大後又必須遊回大海,這兩者都需要保持正確的航線才能到達目的地。

  鮭魚從卵子孵出後,會在淡水中生活幾個月到3年,直到成長為「青年」,之後它們開始向下遊遷徙並最終遊向大海。在這個過程既要藉助「燈塔」辨識方向,又要學習辨認方向。它們會用嗅覺來記憶河流沿途的位置,然後在靠近海岸的半鹹水處略微停留一段時間,這也是一個「燈塔」辨識標記,通過水的鹹和淡來識別河水和海洋,同時也是它們適應海洋鹽水的過渡期。

  鮭魚在海洋生活1—5年後,又洄遊到出生地去產卵。這個洄遊過程除了需要利用水的鹹淡來辨識海洋和河流,還需要靠多年前就貯存在記憶中的河流的味道,以及利用自己大腦中磁場感受細胞來幫助導航,才能慢慢從大海洄遊到出生地河流。

  動物更為複雜的辨識方向的本領可能是人類所不具有的,比如小鼠學習走出迷宮的機制。

  無疑,本書為動物導航和遷徙描繪出一幅詳盡的畫卷,且在探索這一自然界中非凡行為上極具啟發性。

相關焦點

  • 品讀胡冬林_藝文志_中國環境
    ■楊明森 (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監事長)  已故作家胡冬林,前幾天被追授長白山生態文明建設綠色衛士稱號。他的遺作《山林筆記》今年7月剛剛出版,就被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列入2020年月度中國好書榜單。
  • 中華白海豚「大白」迷路珠江
    新華網廣州10月23日電(記者田建川 胡林果)從200多公裡外蔚藍的伶仃洋遊弋到廣州內河水域,中華白海豚「大白」才發現自己迷路了。在這個喧鬧且陌生的城市裡,它孤獨地在船來船往的江中徘徊,找不到回家的路,找不到自己的夥伴,今天已是第7天。
  • 聽院士講臭氧汙染_藝文志_中國環境
    2017年7月17日,由上海市環境保護局主辦,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遠航等專家,在上海科學會堂國際會議廳舉辦了就圍繞臭氧光化學汙染和大氣汙染防治為主題的專題學術報告會。  主講人張遠航院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大氣環境化學,主持展開了系列大型區域空氣品質綜合觀測實驗,擔任863重大項目、科技部「藍天科技工程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組長和環保部「情節空氣研究計劃」技術副總師,發表SCI論文180餘篇,獲得國家級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多項。
  • 談談《野有蔓草》_藝文志_中國環境
    」我們中華民族詩歌的源頭,其意蘊是很豐厚的,不可以簡單讀一下就放下,例如這裡歌唱晨露,還用了「比」的手法,把晨露的晶瑩透亮比作了主人公姑娘的眼睛。因為,只用「清揚婉兮」「婉如清揚」還不夠,必須又不動聲色地搬來晨露以壯生氣。  說女子的美,先從眼睛上著手,這是智者,在中國文學裡一溯其源,也是要追到《詩經》 。「婉如」 ,這個詞實在好,好在一個雅正。
  • 頂花_藝文志_中國環境
    草一點都不穩重,呼啦就綠得看不見黃地兒。喜歡招搖的花更沉不住氣,爭奇鬥豔地開個痛快,再長兩隻眼睛都不夠使。花從低往高、從南向北開,漸漸天下地上就盛不下了。白顏色花佔了一大席,都春天了,居然招惹得到處都是雪。  梨花開得較早,這是種大美的花,能羞煞鄉氣的桃花。杏花倒蠻幹淨,和梨花一比,還是遜色不止一籌。亦步亦趨跟著開的槐花,也眨眼間滿樹的白。
  • 池杉湖_藝文志_中國環境
  • 中華白海豚迷路誤入東江後死亡是怎麼回事 專家:因生病自然死亡
    天氣網訊,近期,一則中華白海豚迷路誤入東江後死亡的新聞引起網友們關注,據了解,該中華白海豚體長2.5米、體高0.7米,為成年雌性,體表無明顯傷口,估計有400斤左右。根據專家初步判定身體可能出了問題,因生病自然死亡。
  • 在沙漠中迷路,為何不能走直線?
    在沙漠中看不到盡頭,目力所及之處都是飛揚的沙塵,在如此廣闊的疆域裡,小旅行者就像他腳下的沙粒一樣渺小,如果你在這樣的地方迷路了,你會被巨大的恐懼包圍著,面對沙漠迷路的問題,不要慌張的四處亂跑,迷路的時候一定要在心底告訴自己保持冷靜,不要一直往前走,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狗狗方向感為何那麼強,從不迷路,研究稱:可能靠地磁導航
    這個時候就有一些對狗狗感到好奇的小夥伴們問了,狗狗的方向感為何那麼強呢?從來不迷路,研究稱,這很有可能是靠著地磁導航,各位小夥伴聽到這裡是不是已經開始感到好奇了?想要知道更加具體的答案了呢?相信各位喜歡狗狗的小夥伴們肯定都是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關於狗狗方向感強的這個話題的更深解釋了吧,那麼小編也就不賣關子了,馬上告訴各位小夥伴們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吧,對於這個問題感興趣 的小夥伴們就請跟著小編一起繼續看下去吧。
  • 300多斤的北海獅「迷路」了,坐在路邊表情呆萌,人們都被它萌化
    」了,坐在路邊表情呆萌,人們都被它萌化了據報導,中國綠髮會表示,一頭憨厚可愛的北海獅出現在遼寧丹東。北海獅的性格很溫和,一般不主動攻擊人,也不喜歡陌生人靠近。它們愛聚集在一起,視力較差,但嗅覺和聽覺十分靈敏。另外,北海獅並不挑食,不管是烏賊還是蚌,又或者是海中的魚類,都能讓它們飽餐一頓。
  • 非洲是貓科動物的起源地為何卻沒有老虎?環境和人為因素造就
    根據很多科學家的推測所有的物種起源都來自於非洲,所以非洲不僅僅是人類的搖籃,也是其他動物的搖籃,在非洲大地上貓科動物我們很常見,最出名的莫過於獅子和獵豹,但是作為貓科動物中的老虎卻不在非洲這是為何?其實早在200萬年前,老虎也在非洲大陸上生活。
  • 越冬遷徙竟迷路 白鶴吉吉一家到訪鎮江
    白鶴,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也是瀕危動物,被譽為鳥類「活化石」,全球不到4000隻。最近,就有一家三隻白鶴在越冬遷徙途中迷路,首次來到了江蘇鎮江,被當地鳥類保護志願者用鏡頭捕捉下來。1月7日,記者跟隨志願者們踏入了白鶴棲息的鎮江長江焦北灘,一探究竟。
  • 得了迷路窗破裂吃什麼好?
    Simmon(1968年)首先提出迷路窗膜破裂是突聾的原因之一,隨後被Stround(1971年)和Goodhill(1973年)手術所證實。如果不幸患了迷路窗破裂的話,日常生活中應該多多選擇如下這幾樣食材:蝦,甲殼亞門(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遊泳亞目(Natantia)動物。近2,000種。與蟹、螯蝦、蝲蛄、海螯蝦、蟬蝦和龍蝦近緣。特徵為體半透明、側扁、腹部可彎曲,末端有尾扇。第二觸角長,鞭狀。腹肢是遊泳肢。海洋及淡水湖泊、溪流中都有。許多種為重要食物。
  • 86萬平米的「四葉草」,怎樣才能不迷路?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燁捷    「留學生校友助力家鄉企業參展進博、『中西合璧』的非遺文創、標識設計『以人為本』、表演系『00後』展會首秀……最近,東華大學迎來它的「進博時刻」,「東華特色元素」紛紛亮相大會,吸引世界目光。
  • 海外科學家為何紛紛「逃往」中國?日本學者:這就是中國的實力
    有一位日本學者表示自己發現了一個很神奇的現象,那就是海外的科學家為何會紛紛逃往中國呢而且並不是那種簡單居住旅行的狀態,而是真正在幫中國進行很多高科技領域的研究,他了解了相關情況之後,感慨說這就是中國現在的實力。
  • 中華白海豚迷路誤入東江後死亡 釣魚愛好者稱:看見海豚吐血!
    中華白海豚迷路誤入東江後死亡 釣魚愛好者稱:看見海豚吐血!近日,東江博羅段出現一條疑似中華白海豚的水生動物蹤影,引發廣泛關注。漁政部門:或因傷病而迷路》報導)。16日16時許,釣魚愛好者嵇家興在東江潼湖段,看到了該海豚疑似靠岸擱淺,肚皮翻起來了。「我和朋友一起將它翻起並推回東江,希望能順利脫險。當時它吐了一口血,遊向江中心。」嵇家興說,大約過了20分鐘海豚又遊回來再次擱淺,他就和朋友在現場守護,並打電話報警。隨後,惠州市農業農村部門,仲愷和博羅的農業農村、公安部門相繼趕赴現場。
  • 中國的這座「城市迷宮」,很多人來這裡旅遊都會迷路
    中國的這座「城市迷宮」,很多人來這裡旅遊都會迷路伴隨著我國國力日漸強盛,人們的手裡錢也慢慢多了起來,很多人都願意出行旅遊,去遊覽一下大自然的風光,去體會一下其他城市別樣的人文風情。很多人為了求得一個旅行的好地方,查閱了很多資料,在我看來你不需要如此,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個旅遊城市。地處於中國的這座城市迷宮,很多人來到這裡旅遊,都會在這裡迷路,這個城市到底是什麼地方?說起重慶,很多人都嚮往已久了,重慶絕對是我國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最為迅猛的一座城市。
  • 大多數動物都有繁殖周期,為何人類不需要?
    這個問題要從本質上來考慮,為何大多數的動物都有繁殖季節繁殖周期,而人類在一年中的每個季節月份都可以生娃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環境限制,生物在地球上生存繁衍最重要的就是契合環境,不適合環境的都已經被淘汰了。
  • 泰國人不解,為何這動物泰國賣白菜價,中國卻把它列為保護動物
    泰國人不解,為何這動物泰國賣白菜價,中國卻把它列為保護動物!我們中國被稱為美食大國,所以能吃的美食種類也是非常的多,而我們中國對各種食物也是有著五花八門的烹飪方法,即使是入侵物種,我們中國吃貨也是能把它做出很美味的食物來,近年來隨著生活條件不斷的提高,大家也是越來越喜歡吃海鮮,但是隨著大家越來越喜歡,有一些海鮮也不是被吃到了瀕臨滅絕,就像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種海鮮,也是被大家吃成了保護動物。
  • 外地遊客鼓山迷路被困磨溪 福州22名志願者連夜進山救人
    外地遊客鼓山迷路被困磨溪 福州22名志願者連夜進山救人  鼓山是福州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既有「無限風光在險峰」的絕頂峰,也有「沿溪處處磨坊」的磨溪,吸引了大批遊客。前晚,一名外地遊客在鼓山磨溪附近因迷路被困。